“滴翠流霞,川原欲媚。坡草茂盛,群羊點綴……挹其芳瀾,郁蔥可冷。”《云中郡治》記載了歷史上山西省大同市的秀麗風景,然而隨著長時期、大規模的煤炭開采,一提及大同市便會讓人聯想到“黑色能源”、空氣污染。但真正走進大同市你會發現,其調整產業結構的步伐從未停止過,甩掉“昔日煤都”的努力也有目共睹。今年6月19日國家能源局批復同意大同采煤沉陷區建設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下稱“大同示范基地”)的消息令人振奮,大同示范基地因此成為了國家能源局“領跑者計劃”的示范項目,也成為全國首個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這是對大同市發展光伏產業的充分肯定。
“大同市工業化發展和城市地位、資源稟賦、工業基礎極其不相稱,根據去年數據,大同市的產業結構中,煤炭占到了第二產業的69%左右,即使是第三產業中占據1/5的物流業運輸的也是煤炭,所以大同市工業化任務非常艱巨。”在9月23日大同基地開工儀式間隙,大同市發改委主任馬安全告訴本報記者,大同市的工業化有基礎也有空間,同時他還講述了這座煤都何以做起光伏夢的故事。
發展新能源具有獨特優勢
“多年來,大同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支持全國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也付出了沉重代價。”大同市市長馬彥平在開工儀式上說。由于長時期、大規模的煤炭開采,大同市在南郊區、新榮區和左云縣形成了1687.8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區,沉陷區部分村莊整體搬遷后,大量土地閑置,農民增收、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治理任務尤為迫切。
“大同市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發展光伏產業具有獨特優勢。大同地處山西最北部,光照資源豐富,年均日照時間2800小時,僅次于青藏高原,是發展新能源的重要支撐。”馬安全補充說,“大同市土地資源豐富,尤其是采煤沉陷區1687.8平方公里的閑置土地,可有效解決項目用地瓶頸。此外,大同市電網結構堅強,每年向京津冀地區輸電300億千瓦時,強大的華北電網為大同市發展新能源提供了電網支撐。”
因此,大同市在深入調查、反復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利用采煤沉陷區閑置廢棄土地和電網接入等有利條件發展光伏產業的設想。大同市會同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編制完成了《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區光伏發電基地發展規劃及2015年實施方案》。
“加之國家能源局此前計劃在晉北建設一家清潔能源基地以向北京送電來推進霧霾治理,大同市抓住了這一契機,很快將設想落實到了具體行動中。”馬安全說。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大同的土地資源能為建設抽水蓄能機組提供條件,積極推進的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也將進一步完善對電力調峰能力的優勢,促進電網結構進一步加強。”上海電力設計院新能源公司總經理助理池釗偉告訴本報記者。
“跑手續”變成“領手續”
記者梳理各階段時間點發現,6月10日能源局批復,7月6日示范基地建設啟動會暨招商說明會召開,7月20日完成項目招商,9月23日首個項目開工,無一不說明此次大同基地的籌備和建設工作效率之高。
“為了使示范基地真正落實,大同市政府非常重視,各部門大力支持互相配合,我們為企業創造了高效的服務條件,不管是土地規劃、環評、林業等,各種手續集中辦,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能讓企業集中心思去做項目。”馬安全繼續說。
一位參與了此次投標工作的企業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過去我們做項目時叫‘跑手續’,這次大同基地的效率非常高,可以說是‘領手續’,過去需要兩年做成的事情,現在幾個月就做成了。”
“‘領手續’也不是政府為企業包辦,而是政府在統一科學規劃的基礎上,在規劃階段就將各個部門和各階段會遇到的障礙都予以考慮,然后進行項目統一招標、設施統一代建、項目統一管理,所以才做到了高效。能來‘領手續’的都是在招標招商過程中得到認可的合格投資商。”馬安全補充說,“大同基地項目本身也有比較優勢,以往是每個項目各自匯流升壓、并網發電,現在是統一規劃后多個項目一并并網發電,這樣節約土地和電網資源,提高經濟性,這對其他地區的項目也是有借鑒意義的。”
經濟、生態、民生效益兼具
作為領跑者第一個示范基地,記者了解到,大同基地對于招商工作極其嚴格,項目全部采用先進技術產品。
“我們嚴格按照‘領跑者’計劃規定的多晶、單晶組件轉換效率為16.5%、17%以上的標準,大同示范基地就是為了激活高效組件市場,為有競爭力的光伏企業提供平臺和機會。作為第一個示范基地,如果采用低效劣質組件,幾年后衰減很快,那將起到何種示范作用?”
除了在經濟效益方面凸顯成效,馬安全還告訴記者,“幾年前大同就開始搞生態修復,但是現實情況是,幾年時間證明,不管在采煤沉陷區上種植哪種作物都無法生長,土地沒法生錢,農民的所有勞動都是徒勞的,最后發現,采煤沉陷區只適合‘種’太陽能。”
馬安全補充說,“現在土地不再是白白曬太陽,而是曬出了效益,農民收到了土地租賃費,同時電站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就業和收益,示范基地在給國家貢獻綠色能源的同時,土地也成了財產性收益,真正實現了生態和民生效益,從這個角度講,示范基地項目的價值和意義非常大。”
“大同市工業化發展和城市地位、資源稟賦、工業基礎極其不相稱,根據去年數據,大同市的產業結構中,煤炭占到了第二產業的69%左右,即使是第三產業中占據1/5的物流業運輸的也是煤炭,所以大同市工業化任務非常艱巨。”在9月23日大同基地開工儀式間隙,大同市發改委主任馬安全告訴本報記者,大同市的工業化有基礎也有空間,同時他還講述了這座煤都何以做起光伏夢的故事。
發展新能源具有獨特優勢
“多年來,大同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支持全國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也付出了沉重代價。”大同市市長馬彥平在開工儀式上說。由于長時期、大規模的煤炭開采,大同市在南郊區、新榮區和左云縣形成了1687.8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區,沉陷區部分村莊整體搬遷后,大量土地閑置,農民增收、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治理任務尤為迫切。
“大同市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發展光伏產業具有獨特優勢。大同地處山西最北部,光照資源豐富,年均日照時間2800小時,僅次于青藏高原,是發展新能源的重要支撐。”馬安全補充說,“大同市土地資源豐富,尤其是采煤沉陷區1687.8平方公里的閑置土地,可有效解決項目用地瓶頸。此外,大同市電網結構堅強,每年向京津冀地區輸電300億千瓦時,強大的華北電網為大同市發展新能源提供了電網支撐。”
因此,大同市在深入調查、反復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利用采煤沉陷區閑置廢棄土地和電網接入等有利條件發展光伏產業的設想。大同市會同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編制完成了《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區光伏發電基地發展規劃及2015年實施方案》。
“加之國家能源局此前計劃在晉北建設一家清潔能源基地以向北京送電來推進霧霾治理,大同市抓住了這一契機,很快將設想落實到了具體行動中。”馬安全說。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大同的土地資源能為建設抽水蓄能機組提供條件,積極推進的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也將進一步完善對電力調峰能力的優勢,促進電網結構進一步加強。”上海電力設計院新能源公司總經理助理池釗偉告訴本報記者。
“跑手續”變成“領手續”
記者梳理各階段時間點發現,6月10日能源局批復,7月6日示范基地建設啟動會暨招商說明會召開,7月20日完成項目招商,9月23日首個項目開工,無一不說明此次大同基地的籌備和建設工作效率之高。
“為了使示范基地真正落實,大同市政府非常重視,各部門大力支持互相配合,我們為企業創造了高效的服務條件,不管是土地規劃、環評、林業等,各種手續集中辦,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能讓企業集中心思去做項目。”馬安全繼續說。
一位參與了此次投標工作的企業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過去我們做項目時叫‘跑手續’,這次大同基地的效率非常高,可以說是‘領手續’,過去需要兩年做成的事情,現在幾個月就做成了。”
“‘領手續’也不是政府為企業包辦,而是政府在統一科學規劃的基礎上,在規劃階段就將各個部門和各階段會遇到的障礙都予以考慮,然后進行項目統一招標、設施統一代建、項目統一管理,所以才做到了高效。能來‘領手續’的都是在招標招商過程中得到認可的合格投資商。”馬安全補充說,“大同基地項目本身也有比較優勢,以往是每個項目各自匯流升壓、并網發電,現在是統一規劃后多個項目一并并網發電,這樣節約土地和電網資源,提高經濟性,這對其他地區的項目也是有借鑒意義的。”
經濟、生態、民生效益兼具
作為領跑者第一個示范基地,記者了解到,大同基地對于招商工作極其嚴格,項目全部采用先進技術產品。
“我們嚴格按照‘領跑者’計劃規定的多晶、單晶組件轉換效率為16.5%、17%以上的標準,大同示范基地就是為了激活高效組件市場,為有競爭力的光伏企業提供平臺和機會。作為第一個示范基地,如果采用低效劣質組件,幾年后衰減很快,那將起到何種示范作用?”
除了在經濟效益方面凸顯成效,馬安全還告訴記者,“幾年前大同就開始搞生態修復,但是現實情況是,幾年時間證明,不管在采煤沉陷區上種植哪種作物都無法生長,土地沒法生錢,農民的所有勞動都是徒勞的,最后發現,采煤沉陷區只適合‘種’太陽能。”
馬安全補充說,“現在土地不再是白白曬太陽,而是曬出了效益,農民收到了土地租賃費,同時電站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就業和收益,示范基地在給國家貢獻綠色能源的同時,土地也成了財產性收益,真正實現了生態和民生效益,從這個角度講,示范基地項目的價值和意義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