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9日起,備受國際社會關注的世界經濟論壇第九屆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正在大連召開,來自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余位各國政要、知名企業領袖、全球青年領袖以及專家學者等將出席該論壇,探討目前全球經濟面臨的共同挑戰。此次論壇以“描繪增長新藍圖”為主題,主要關注議題包括中國的“互聯網+”戰略、“中國的綠色增長“、”碳減排與環境污染治理“、 “可再生能源的部署與推廣“等等。
中國正致力于促進發展方式的改變,為可持續發展提出系列綠色制造、綠色經濟、能源結構調整等等戰略,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在此次達沃斯期間,全球領先的光伏企業-晶科能源,更是憑借其高速增長活力與成為未來全球行業領導者潛力,作為入圍的10家中國企業之一,摘得“2015全球成長型公司”。光伏行業已然成為達沃斯論壇能源議題中備受關注的行業之一。
在度過光伏危機之后,2015年中國的光伏產業呈現逆勢增長態勢,中國光伏產品出貨量依舊占據全球總量的七成以上。在中國,光伏發電也已被能源局提升至國家能源戰略層面。今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重點指出,大力發展光伏、風電、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對此,業內人士評價稱,太陽能資源豐富,可以做到大規模和低成本,而且沒有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因此,光伏發電在新能源中必然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此次獲獎的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科能源”) 董事長李仙德認為,“從2004年全球光伏市場1GW的需求量, 到2015年預計的57GW,每年的增幅超過20%,這超過了現有任何一個行業發展的規律,甚至超過了其它任何一種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速度。因此,未來光伏產業將引領新能源的發展。 ”
中國光伏產業擁有無限發展潛力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光伏行業逆勢上漲,新增光伏發電裝機773萬千瓦。其中,新增光伏電站裝機容量達669萬千瓦,新增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104萬千瓦,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應用市場。
與此同時,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基地。李仙德表示:“在互聯網+熱潮席卷各個行業之際,美國提出了發展工業互聯網,德國則大力推行工業4.0革命,這表明歐美各國認為制造業才是國家經濟增長的動力所在。 就我國的光伏制造產業而言, 我們擁有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技術、最大且最完整的生態產業鏈,并且占據了全球70%以上的市場份額和定價權。因此,中國的光伏產業不僅僅是世界第一,更將是世界唯一,它撬動的經濟規模是驚人的,對未來能源的威懾力也將是空前的。“
降低融資成本 盤活光伏項目資產
歷經雙反之后, 我國光伏企業紛紛轉型下游電站項目開發。由于具備較為成熟的商業模型、可預期的投資收益、零風險的運營成本、成熟的應用技術以及數據化的管理即時監控運營狀況,光伏電站投資自然受到了眾多投資者的追捧,而我國政府為此也出臺了大量扶持政策。李仙德分析稱,光伏電站的自身特點決定了投資和收益都是固定,建成后可鎖定未來20-25 年現金流,不受經濟景氣周期的影響,存量項目的電價不會因為補貼電價的下調而下調。
據悉,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光伏電站早已是發達國家穩健資本熱門的投資產品,投資者主要來自保險基金和養老基金,更有諸如巴菲特等投資大鱷斥資20億美金資金重磅收購美550MW的項目。
然而,在我國,項目融資難依然是光伏應用規模發展的軟肋。對此,李仙德指出,融資看重的是投資、風險和收益的關系。作為投資行業,只有盤活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為行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我國光伏產業才能得到規模化的發展。在諸如國開行等政策性、前驅性資金的引領下,其他金融機構可根據自身特點在光伏投融資鏈條中發揮不同的作用,并能獲得預期的收益。“如果沒有金融市場的繁榮,中國光伏產業就無法變得真正強大,更無法實現能源轉型及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就是一著棋活,全盤皆活。” 李仙德強調稱。
多舉措推進光伏產業發展
除了解決項目融資難題以外,李仙德認為,我國政府還應當采取多方面舉措推進光伏產業發展。例如,提高電價可再生農業附加補貼、簡化補貼發放流程、穩定西部電網建設并推動東部分布式土地政策改革、實施“碳交易”機制,同時,進一步鼓勵領跑者計劃在全國多個地區推廣等。 “而上述所有舉措都是為了改變當前我國的能源結構, 解決困擾北京等多個省市的霧霾等環境問題,因此,推動光伏等新能源發展是今后能源改革的必然趨勢,并且光伏發電將成為中國綠色經濟新的一大增長引擎,這正是晶科能源等我國企業應當承擔的責任,也是我們的機遇!“李仙德表示。
中國正致力于促進發展方式的改變,為可持續發展提出系列綠色制造、綠色經濟、能源結構調整等等戰略,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在此次達沃斯期間,全球領先的光伏企業-晶科能源,更是憑借其高速增長活力與成為未來全球行業領導者潛力,作為入圍的10家中國企業之一,摘得“2015全球成長型公司”。光伏行業已然成為達沃斯論壇能源議題中備受關注的行業之一。
在度過光伏危機之后,2015年中國的光伏產業呈現逆勢增長態勢,中國光伏產品出貨量依舊占據全球總量的七成以上。在中國,光伏發電也已被能源局提升至國家能源戰略層面。今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重點指出,大力發展光伏、風電、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對此,業內人士評價稱,太陽能資源豐富,可以做到大規模和低成本,而且沒有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因此,光伏發電在新能源中必然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此次獲獎的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科能源”) 董事長李仙德認為,“從2004年全球光伏市場1GW的需求量, 到2015年預計的57GW,每年的增幅超過20%,這超過了現有任何一個行業發展的規律,甚至超過了其它任何一種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速度。因此,未來光伏產業將引領新能源的發展。 ”
中國光伏產業擁有無限發展潛力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光伏行業逆勢上漲,新增光伏發電裝機773萬千瓦。其中,新增光伏電站裝機容量達669萬千瓦,新增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104萬千瓦,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應用市場。
與此同時,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基地。李仙德表示:“在互聯網+熱潮席卷各個行業之際,美國提出了發展工業互聯網,德國則大力推行工業4.0革命,這表明歐美各國認為制造業才是國家經濟增長的動力所在。 就我國的光伏制造產業而言, 我們擁有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技術、最大且最完整的生態產業鏈,并且占據了全球70%以上的市場份額和定價權。因此,中國的光伏產業不僅僅是世界第一,更將是世界唯一,它撬動的經濟規模是驚人的,對未來能源的威懾力也將是空前的。“
降低融資成本 盤活光伏項目資產
歷經雙反之后, 我國光伏企業紛紛轉型下游電站項目開發。由于具備較為成熟的商業模型、可預期的投資收益、零風險的運營成本、成熟的應用技術以及數據化的管理即時監控運營狀況,光伏電站投資自然受到了眾多投資者的追捧,而我國政府為此也出臺了大量扶持政策。李仙德分析稱,光伏電站的自身特點決定了投資和收益都是固定,建成后可鎖定未來20-25 年現金流,不受經濟景氣周期的影響,存量項目的電價不會因為補貼電價的下調而下調。
據悉,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光伏電站早已是發達國家穩健資本熱門的投資產品,投資者主要來自保險基金和養老基金,更有諸如巴菲特等投資大鱷斥資20億美金資金重磅收購美550MW的項目。
然而,在我國,項目融資難依然是光伏應用規模發展的軟肋。對此,李仙德指出,融資看重的是投資、風險和收益的關系。作為投資行業,只有盤活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為行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我國光伏產業才能得到規模化的發展。在諸如國開行等政策性、前驅性資金的引領下,其他金融機構可根據自身特點在光伏投融資鏈條中發揮不同的作用,并能獲得預期的收益。“如果沒有金融市場的繁榮,中國光伏產業就無法變得真正強大,更無法實現能源轉型及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就是一著棋活,全盤皆活。” 李仙德強調稱。
多舉措推進光伏產業發展
除了解決項目融資難題以外,李仙德認為,我國政府還應當采取多方面舉措推進光伏產業發展。例如,提高電價可再生農業附加補貼、簡化補貼發放流程、穩定西部電網建設并推動東部分布式土地政策改革、實施“碳交易”機制,同時,進一步鼓勵領跑者計劃在全國多個地區推廣等。 “而上述所有舉措都是為了改變當前我國的能源結構, 解決困擾北京等多個省市的霧霾等環境問題,因此,推動光伏等新能源發展是今后能源改革的必然趨勢,并且光伏發電將成為中國綠色經濟新的一大增長引擎,這正是晶科能源等我國企業應當承擔的責任,也是我們的機遇!“李仙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