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走進新國企•中國綠生活”主題活動舉行。活動聚焦國有企業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現狀,展示國有企業在節能環保領域的科技實力與創新能力,打造綠色生活,彰顯綠色責任,推動可持續發展。
在光伏行業波蕩起伏,產業整合日趨激烈,業內知名企業破產重組、眾多小企業倒閉的大環境下,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節能”)太陽能業務“逆勢而上,順勢而為”,迅速茁壯成長。
2015年8月,中國節能旗下最大的太陽能產業基地即將迎來五歲生日。五年前,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太陽能業務領域調整戰略布局,從太陽能電站項目投資運營進入到產業上游光伏制造業,選址江蘇鎮江。
這是一座具有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太陽能產業基地,主要包含電池產線與組件產線。所有工序均是全自動化,空氣潔凈度為10萬級的無塵車間干凈、整潔,一塵不染,工業機器人精準地焊接與搬運。
光伏制造行業的科技制高點有兩條:第一是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如何提高;第二是如何在相同的轉換效率情況下實現制造成本更低。技術團隊對產線進行工藝優化,對原料進行多品牌多廠家產品的導入實驗。產線上每天都在進行工藝調整,產線面貌煥然一新。電池、組件的A級品率分別達到99%、99.6%以上;多晶電池效率突破18.4%,單晶效率突破19.1%。技術指標達到光伏產業第一梯隊領先水平。
發展光伏發電荒山變“金山”
目前,中國節能已建成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58個,總裝機規模達1.9GW,累計產生綠色電力32.87億千瓦時,共為國家節約標準煤115.06萬噸,相應減少多種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其中減少二氧化碳約281.65萬噸,二氧化硫9.86萬噸,碳粉塵89.41萬噸,氮氧化物4.93萬噸。中國節能始終堅持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和能源產業發展方向,緊密結合“三農”發展,為改善國家能源結構、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地區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建設“兩型”社會貢獻力量,還社會一個碧水藍天!
為保護荒漠化嚴重的地表植被,在電站基礎建設中,盡量避免會給生態帶來一定破壞的整體開挖,多采用費時費力的獨立開挖打樁。同時,電池板清洗時,也對土地也進行了適度澆灌,不僅有利于植被生長,還可改善揚塵造成的環境污染。原本裸露的高原戈壁在電站的呵護下,長出了寸寸的綠苗。
2015年7月17日,中節能新泰山地光伏電站項目實現并網試運行。這座20兆瓦規模的光伏電站坐落在山東省新泰市翟鎮古子山村的荒山上,以前這片山地是一片巖石,寸草不生,然而不到半年時間,一座大型的光伏發電項目就拔地而起。新泰市翟鎮黨委書記賈夫軍說,“中節能新泰項目對裸巖進行了充分利用,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859萬元,稅收745萬元,項目所占村每年可實現集體收入60萬元。”項目的建成,對于優化當地電源結構、緩解能源短缺壓力、促進太陽能發電設備與材料生產,對拓展當地太陽能利用產業鏈、推廣綠色能源、促進節能減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豐富了當地的光伏產業鏈,對產業結構調整具有區域的示范和帶頭作用。818畝荒山變“金山”!
光伏發電與制造業同行
2009年,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的前身——中國節能投資公司前瞻性地戰略進入新能源光伏領域,2010年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再次提出“太陽能產業必須大發展”。五年來,中國節能用追求卓越的信念和知難而上的勇氣,應對不利的政策環境,突破了一個又一個困境和挫折,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絕地之戰,始終保持著國內綜合競爭能力最強、最大的太陽能利用投資運營商地位。
五年來,中國節能新能源產業實現了集“國內、國外,西部、東部,地面、屋頂,并網、離網電站并舉,光伏發電與制造業同行,傳統電站與光伏農業新模式互為補充”等鮮明特點,鑄就了太陽能利用行業內“三個第一”,電站建設領域“四個之最”。具備了“資源儲備量最大、投資經驗最豐富、成本控制能力最強、產業鏈最完備、品牌效益最佳、整體效益最好、企業管理最規范、員工素質最高”等“八大優勢”。保持了國內最大太陽能電站投資運營商地位,不斷地向“打造集產品制造、投資建設、運營維護及科技服務為一體的太陽能利用優秀企業”的戰略目標邁進,為社會提供更為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開發西部清潔能源先行
中國節能的太陽能電站建設深入寧夏、新疆、甘肅、青海等地,承擔起落實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這個央企義不容辭的責任。西部地區同時擁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和廣袤的荒漠地域,可大規模建設太陽能電站。電站的建設有效拉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促進了生產與就業,為援助西部大開發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響應十二五期間國家發改委解決新疆無電用戶的號召,中國節能承擔了解決新疆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哈密地區二百多家無電用戶、1000多名無電人口的用電需求。哈密市天山鄉水亭村地處天山高寒區,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距哈密市80多公里,遠離電網負荷中心。中國節能深入牧區,實地走訪,調研偏遠山區及季節性的搬遷游牧家庭的用電需求,為無電地區居民發放小型離網光伏戶用系統。200多戶農牧民告別了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在水亭村生活30多年的阿卜杜熱伊木•賽旦說,“過去我們沒有電什么事情也干不了,現在有電了,我們可以看電視,點燈也亮了,我們特別高興”。
建筑光伏一體化項目體現了太陽能電站建設的國際化趨勢,真正實現了在大中型城市土地資源稀缺的情況下,將太陽能電站與地上建筑融為一體,為電力負荷中心區供應清潔能源。武廣高鐵武漢火車站光伏并網電站是全國第一個兆瓦級鐵路客站光伏電站項目,自并網以來,每日承載著武漢火車站一級負荷中1/8的供電量,供給著火車站客服系統、售票系統、安檢系統電力的正常運行。目前,中國節能在我國江蘇、上海等地建成了以亞洲單體最大的建筑光伏一體化項目——京滬高鐵上海虹橋鐵路客站太陽能并網電站為代表的總共40兆瓦建筑光伏一體化電站項目,為緩解經濟發達的我國東部地區的供電緊張錦上添花。
光一樣的節能速度
受政策環境制約,光伏行業爭取到高電價、實現高收益率難度大。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與壓力同在。為了搶占優勢資源,獲得高電價,太陽能公司強工期、拼項目,打響了一場又一場年度建設大會戰,打造出“光一樣的中國節能速度”。
占地500畝的山東德州10兆瓦光伏并網發電項目坐落在德州市抬頭寺鄉毛莊村一家被勒令關閉的廢舊磚廠上。系統線路接入是一大難點,從9.3公里以外的35千伏變電站接入,其間將跨越一條運河、一條鐵路、兩條公路,十幾個村莊的3萬戶人家,需要充分協調運河管理局、鐵路局、公路局,以及當地的老百姓。經過不懈努力,京滬電氣化鐵路段,為配合項目線路跨越鐵路,停電8小時,這在國內光伏電站項目建設上是絕無僅有的。德州項目全線貫通。
中國節能在內蒙戈壁的阿拉善盟孿井灘共建成60兆瓦光伏并網發電項目。建設期間,大漠荒原的冬季,零下26度的天氣,廠區內的沙土淹沒到膝蓋,每一步都艱難前行。廠區沒有水,每天都要開著電瓶車到4公里外拉水,每滴水都非常珍貴,洗澡就更變成了一件特別奢侈的事情。節能人依舊信念堅定,每天從早到晚一直堅守在項目地,一刻未停過。就在電站順利并網的那一刻,很多人都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荒蕪的灘涂與茫茫戈壁披上了靚妝,新一代的農業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忽如一夜春風來的不僅是皚皚白雪,還有“光一樣的中國節能速度”!
在光伏行業波蕩起伏,產業整合日趨激烈,業內知名企業破產重組、眾多小企業倒閉的大環境下,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節能”)太陽能業務“逆勢而上,順勢而為”,迅速茁壯成長。
2015年8月,中國節能旗下最大的太陽能產業基地即將迎來五歲生日。五年前,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太陽能業務領域調整戰略布局,從太陽能電站項目投資運營進入到產業上游光伏制造業,選址江蘇鎮江。
這是一座具有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太陽能產業基地,主要包含電池產線與組件產線。所有工序均是全自動化,空氣潔凈度為10萬級的無塵車間干凈、整潔,一塵不染,工業機器人精準地焊接與搬運。
光伏制造行業的科技制高點有兩條:第一是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如何提高;第二是如何在相同的轉換效率情況下實現制造成本更低。技術團隊對產線進行工藝優化,對原料進行多品牌多廠家產品的導入實驗。產線上每天都在進行工藝調整,產線面貌煥然一新。電池、組件的A級品率分別達到99%、99.6%以上;多晶電池效率突破18.4%,單晶效率突破19.1%。技術指標達到光伏產業第一梯隊領先水平。
發展光伏發電荒山變“金山”
目前,中國節能已建成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58個,總裝機規模達1.9GW,累計產生綠色電力32.87億千瓦時,共為國家節約標準煤115.06萬噸,相應減少多種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其中減少二氧化碳約281.65萬噸,二氧化硫9.86萬噸,碳粉塵89.41萬噸,氮氧化物4.93萬噸。中國節能始終堅持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和能源產業發展方向,緊密結合“三農”發展,為改善國家能源結構、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地區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建設“兩型”社會貢獻力量,還社會一個碧水藍天!
為保護荒漠化嚴重的地表植被,在電站基礎建設中,盡量避免會給生態帶來一定破壞的整體開挖,多采用費時費力的獨立開挖打樁。同時,電池板清洗時,也對土地也進行了適度澆灌,不僅有利于植被生長,還可改善揚塵造成的環境污染。原本裸露的高原戈壁在電站的呵護下,長出了寸寸的綠苗。
2015年7月17日,中節能新泰山地光伏電站項目實現并網試運行。這座20兆瓦規模的光伏電站坐落在山東省新泰市翟鎮古子山村的荒山上,以前這片山地是一片巖石,寸草不生,然而不到半年時間,一座大型的光伏發電項目就拔地而起。新泰市翟鎮黨委書記賈夫軍說,“中節能新泰項目對裸巖進行了充分利用,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859萬元,稅收745萬元,項目所占村每年可實現集體收入60萬元。”項目的建成,對于優化當地電源結構、緩解能源短缺壓力、促進太陽能發電設備與材料生產,對拓展當地太陽能利用產業鏈、推廣綠色能源、促進節能減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豐富了當地的光伏產業鏈,對產業結構調整具有區域的示范和帶頭作用。818畝荒山變“金山”!
光伏發電與制造業同行
2009年,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的前身——中國節能投資公司前瞻性地戰略進入新能源光伏領域,2010年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再次提出“太陽能產業必須大發展”。五年來,中國節能用追求卓越的信念和知難而上的勇氣,應對不利的政策環境,突破了一個又一個困境和挫折,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絕地之戰,始終保持著國內綜合競爭能力最強、最大的太陽能利用投資運營商地位。
五年來,中國節能新能源產業實現了集“國內、國外,西部、東部,地面、屋頂,并網、離網電站并舉,光伏發電與制造業同行,傳統電站與光伏農業新模式互為補充”等鮮明特點,鑄就了太陽能利用行業內“三個第一”,電站建設領域“四個之最”。具備了“資源儲備量最大、投資經驗最豐富、成本控制能力最強、產業鏈最完備、品牌效益最佳、整體效益最好、企業管理最規范、員工素質最高”等“八大優勢”。保持了國內最大太陽能電站投資運營商地位,不斷地向“打造集產品制造、投資建設、運營維護及科技服務為一體的太陽能利用優秀企業”的戰略目標邁進,為社會提供更為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開發西部清潔能源先行
中國節能的太陽能電站建設深入寧夏、新疆、甘肅、青海等地,承擔起落實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這個央企義不容辭的責任。西部地區同時擁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和廣袤的荒漠地域,可大規模建設太陽能電站。電站的建設有效拉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促進了生產與就業,為援助西部大開發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響應十二五期間國家發改委解決新疆無電用戶的號召,中國節能承擔了解決新疆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哈密地區二百多家無電用戶、1000多名無電人口的用電需求。哈密市天山鄉水亭村地處天山高寒區,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距哈密市80多公里,遠離電網負荷中心。中國節能深入牧區,實地走訪,調研偏遠山區及季節性的搬遷游牧家庭的用電需求,為無電地區居民發放小型離網光伏戶用系統。200多戶農牧民告別了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在水亭村生活30多年的阿卜杜熱伊木•賽旦說,“過去我們沒有電什么事情也干不了,現在有電了,我們可以看電視,點燈也亮了,我們特別高興”。
建筑光伏一體化項目體現了太陽能電站建設的國際化趨勢,真正實現了在大中型城市土地資源稀缺的情況下,將太陽能電站與地上建筑融為一體,為電力負荷中心區供應清潔能源。武廣高鐵武漢火車站光伏并網電站是全國第一個兆瓦級鐵路客站光伏電站項目,自并網以來,每日承載著武漢火車站一級負荷中1/8的供電量,供給著火車站客服系統、售票系統、安檢系統電力的正常運行。目前,中國節能在我國江蘇、上海等地建成了以亞洲單體最大的建筑光伏一體化項目——京滬高鐵上海虹橋鐵路客站太陽能并網電站為代表的總共40兆瓦建筑光伏一體化電站項目,為緩解經濟發達的我國東部地區的供電緊張錦上添花。
光一樣的節能速度
受政策環境制約,光伏行業爭取到高電價、實現高收益率難度大。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與壓力同在。為了搶占優勢資源,獲得高電價,太陽能公司強工期、拼項目,打響了一場又一場年度建設大會戰,打造出“光一樣的中國節能速度”。
占地500畝的山東德州10兆瓦光伏并網發電項目坐落在德州市抬頭寺鄉毛莊村一家被勒令關閉的廢舊磚廠上。系統線路接入是一大難點,從9.3公里以外的35千伏變電站接入,其間將跨越一條運河、一條鐵路、兩條公路,十幾個村莊的3萬戶人家,需要充分協調運河管理局、鐵路局、公路局,以及當地的老百姓。經過不懈努力,京滬電氣化鐵路段,為配合項目線路跨越鐵路,停電8小時,這在國內光伏電站項目建設上是絕無僅有的。德州項目全線貫通。
中國節能在內蒙戈壁的阿拉善盟孿井灘共建成60兆瓦光伏并網發電項目。建設期間,大漠荒原的冬季,零下26度的天氣,廠區內的沙土淹沒到膝蓋,每一步都艱難前行。廠區沒有水,每天都要開著電瓶車到4公里外拉水,每滴水都非常珍貴,洗澡就更變成了一件特別奢侈的事情。節能人依舊信念堅定,每天從早到晚一直堅守在項目地,一刻未停過。就在電站順利并網的那一刻,很多人都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荒蕪的灘涂與茫茫戈壁披上了靚妝,新一代的農業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忽如一夜春風來的不僅是皚皚白雪,還有“光一樣的中國節能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