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商務部獲悉,加拿大國際貿易法庭7月4日對中國光伏組件和晶片反傾銷和反補貼案做出損害終裁,認定中國光伏產品未對加拿大國內產業造成損害,但造成了損害威脅,對于這樣一個結果,已經經歷了美、歐光伏雙反調查的國內光伏企業,并沒有過多的擔憂。
據了解,2014年12月5日,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BSA)宣布,正式啟動對來自中國的晶硅光伏組件和層壓件產品反補貼、反傾銷調查。
今年6月3日,CBSA對進口自中國的光伏組件和晶片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做出終裁,認定我國光伏行業為非市場經濟行業。9家中國應訴企業傾銷幅度為9.3%-154.4%,補貼量為0.003元/瓦特-0.074元/瓦特;其他非應訴中國企業傾銷幅度為154.4%,補貼量為0.34元/瓦特。
卓創光伏玻璃分析師孟鵬認為,目前我國光伏主要出口到歐盟、美國、日本市場,雖然此次加拿大認定中國光伏產品未對加拿大國內產業造成損害,但由于加拿大市場占比較小,對于國內光伏行業影響非常有限。
英利集團相關負責人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加拿大在光伏市場中占比并不是很大,但是裁定中國光伏產品“雙反”也開了一個壞頭,可能會引起其他國家的效仿和跟進,應該引起重視。
今年以來,歐美等國頻繁發起對我國光伏產業的“雙反”調查,6月3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針對中國光伏企業發起的第二次“雙反”調查的反補貼初裁結果,裁定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晶體硅光伏產品獲得超額政府補貼,補貼幅度為18.56%-35.21%。今年底,中歐光伏“價格承諾”將到期,而日前,歐盟已正式啟動了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規避調查,并且在北京時間6月8日晚間宣布,將對3家來自中國的光伏公司——阿特斯太陽能、中盛光電、昱輝陽光征收高額關稅。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指出,目前光伏貿易保護主義有抬頭的趨勢,一方面,中歐光伏價格承諾將到期,這時啟動對中國光伏的“雙反”調查,是為政策到期后保護國內行業做準備;另一方面,美國對中國光伏“雙反”有點先下手為強的意思,中國是以非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加入世貿的,根據協議,2016年起這個條件就不存在了,美國屆時再想對中國發起“雙反”調查就不太容易了,可能想在2016年前率先采取行動。
在英利集團相關負責人看來,目前國家光伏企業應對“雙反”的能力已經大大提高,2011年以前英利90%以上的光伏產品出口歐美,當時美國“雙反”對公司沖擊很大,而現在中國已經成為最大的光伏市場,公司30%以上的產量在國內銷售,出口歐盟的占比不足20%,美國市場占比只有百分之十幾,日本及其他新興市場占比30%左右。即便一個市場對于中國光伏產品實施“雙反”,對于公司的影響也遠遠小于以前。
據了解,2014年12月5日,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BSA)宣布,正式啟動對來自中國的晶硅光伏組件和層壓件產品反補貼、反傾銷調查。
今年6月3日,CBSA對進口自中國的光伏組件和晶片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做出終裁,認定我國光伏行業為非市場經濟行業。9家中國應訴企業傾銷幅度為9.3%-154.4%,補貼量為0.003元/瓦特-0.074元/瓦特;其他非應訴中國企業傾銷幅度為154.4%,補貼量為0.34元/瓦特。
卓創光伏玻璃分析師孟鵬認為,目前我國光伏主要出口到歐盟、美國、日本市場,雖然此次加拿大認定中國光伏產品未對加拿大國內產業造成損害,但由于加拿大市場占比較小,對于國內光伏行業影響非常有限。
英利集團相關負責人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加拿大在光伏市場中占比并不是很大,但是裁定中國光伏產品“雙反”也開了一個壞頭,可能會引起其他國家的效仿和跟進,應該引起重視。
今年以來,歐美等國頻繁發起對我國光伏產業的“雙反”調查,6月3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針對中國光伏企業發起的第二次“雙反”調查的反補貼初裁結果,裁定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晶體硅光伏產品獲得超額政府補貼,補貼幅度為18.56%-35.21%。今年底,中歐光伏“價格承諾”將到期,而日前,歐盟已正式啟動了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規避調查,并且在北京時間6月8日晚間宣布,將對3家來自中國的光伏公司——阿特斯太陽能、中盛光電、昱輝陽光征收高額關稅。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指出,目前光伏貿易保護主義有抬頭的趨勢,一方面,中歐光伏價格承諾將到期,這時啟動對中國光伏的“雙反”調查,是為政策到期后保護國內行業做準備;另一方面,美國對中國光伏“雙反”有點先下手為強的意思,中國是以非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加入世貿的,根據協議,2016年起這個條件就不存在了,美國屆時再想對中國發起“雙反”調查就不太容易了,可能想在2016年前率先采取行動。
在英利集團相關負責人看來,目前國家光伏企業應對“雙反”的能力已經大大提高,2011年以前英利90%以上的光伏產品出口歐美,當時美國“雙反”對公司沖擊很大,而現在中國已經成為最大的光伏市場,公司30%以上的產量在國內銷售,出口歐盟的占比不足20%,美國市場占比只有百分之十幾,日本及其他新興市場占比30%左右。即便一個市場對于中國光伏產品實施“雙反”,對于公司的影響也遠遠小于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