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已經進入補充能源階段:光伏進入補充能源時代的思考之一
當前,化石能源利用開始盛極而衰,可再生能源發展正在欣欣向榮。這讓更多的人們確信,可再生能源必將經歷探討能源、補充能源兩個階段,最終進入到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階段。
從1840年工業革命開始,化石能源逐步成為人類能源利用的全部,不久前召開的G7峰會上,各國領導人一致同意到本世紀末停止化石能源的使用。這既標志著人類對能源的利用進入新的行知階段,也大致確定了可再生能源進入替代能源的時間表。
光伏發電是最重要也是最具競爭力的可再生能源,從本世紀初受各國持續補貼政策的拉動,光伏發電在從科學實驗階段進入到規模生產階段的同時,也進入到探討能源階段,即進入到人類對某種可能替代化石能源的能源進行大規模探討的階段。
在經過了十多年技術、市場的各種探討之后,老紅以為,當前光伏發電已經開始進入補充能源階段,即某種替代能源經過探討階段已經可以成為化石能源的補充能源的階段。
對此,今年初老紅在寫《中國光伏正走在世界前面》一文時說:“這些現象,雖然零散、雖然還有很多不確定性,也許并不說明什么,但是長時間關注光伏產業的感覺在提示人們,光伏產業是否正在發生著從量的變化到質的變化,雖然還遠未到可以定論的時候。”那時,還只是對各種信息的一種模糊感受,既不自信文中所說的光伏發電從量變到質變是否在加速發生,更不清楚論及質變會是一個什么樣的質變。
此時,老紅則堅定地說:光伏產業正在發生一個質變,這就是光伏發電正在從探討能源階段進入到補充能源階段。
這是源于以下幾方面原因:
其一,化石能源的被動退出。如同讓巨大的化石能源利益集團主動退出市場是不可能的一樣,人類對清潔生存環境的追求同樣也是不可阻擋的,并且這種追求正在變成越來越堅定的行動。它表現在:2009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總額首次超過化石能源投資總額;2014年底中美兩個大國的領導人在北京APEC峰會上做出了共同減排承諾;2015年6月9日G7峰會所代表的發達國家已經做出到本世紀末停止使用化石能源的一致行動計劃;2014年,中國已經關停了相當于3GW發電量的數家火電廠,2015年預計關閉18GW的火電站。未來5年還將關閉20GW的火電站。
其二,光伏發電已經初具規模并快速上升。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光伏電站規模和發電量快速上升,對此老紅在《光伏:明年此時花可開?》、《去年光伏花正開》的系列跟蹤數據是:2012年我國已建成光伏電站規模是3.8GW,可當年發電量小的沒能進入國家統計系列。2013年我國已建成光伏電站規模是14.79GW,當年發電量是87億kwh,為全國發電總量的0.17%。
2014年我國已建成光伏電站規模是28GW,當年發電總量250億kwh,已占全國發電總量的0.46%;在未來的時間里,光伏發電規模將更快上升。2015年,國家光伏電站建設規劃是17.8GW,加上分布式,實現20GW的新增規模理應不是問題。根據國家目前規劃,到2020年,將實現100GW的累計建設規模。根據權威機構推算,到2050年將實現2700GW的累計建設規模,這意味著,那時光伏電站的建設規模將超過目前全國已建電站的總量。在其他國家,一段時間來,年度可再生能源發電建設規模超過化石能源、光伏是增長最快的可再生能源的消息不斷。例如法國可再生能源相關團體REN21最近發布全球光伏電站統計數據:“2004年設置量為3.7GW,而2014年達到了177GW,10年增長到了48倍”。例如今年第一季度,美國超過半數的新增發電裝機都來自太陽能發電。例如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預計,2030年太陽能發電將占到歐洲電力總需求的9-12%。再如彭博新能源財經新近發布的2015年新能源前景報告說:2015至2040年間,全球發電市場的投資總額將約達12.2萬億美元……預期可再生能源市場將占總投資額的三分之二。
其三,光伏發電成本快速下降并初具競爭力。在中國,光伏發電成本已經從世紀初的每瓦8元降到目前的每瓦0.8元。當前,兩大推動力將繼續引領中國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一個是產業整合需求和強大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必然帶來技術進步的推動力,一個是即將到來的電力改革對光伏電價市場化的促進推動力。預計中國可在2020年左右實現平價上網,即光伏發電具備與化石能源發電進行市場化競爭的價格。在環保意識強烈的歐洲及部分其他地區,光伏發電已經在許多國家達到平價上網的競爭力。總之,在光伏發電不考慮儲能因素、化石能源發電不考慮污染因素的基礎上,光伏發電已經初具與化石能源發電平等競爭的價格條件。
其四,電力改革將加速光伏發電與化石能源發電的競爭步伐。當前電力改革箭在弦上,這是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新政的重要一環。電力改革帶來的重大變化之一,就是構造各種發電產品的市場化競爭環境。對此,老紅以為電力改革,不單是電力制度的市場化、合理化,還應是發電產品競爭環境的市場化、合理化,即光伏發電與化石能源發電競爭環境的完全市場化、合理化。國家在制定電力市場競爭規則時,既要逐步取消對光伏發電的補貼,也要逐步取消對化石能源利用的補貼;既要計算光伏發電的污染成本,也要計算化石能源利用的污染成本。電力改革在建立平等競爭環境的同時,必將加速推進光伏發電與化石能源發電的正面交鋒,當光伏發電競爭力在國家扶持下達到一定水平時,參與完全市場化競爭未必是一件必輸的事情。
其五,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將凸顯分布式光伏發電獨特的市場競爭力。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已是不爭的事實,互聯網在有效解決光伏發電的調峰問題同時,還將根本解決一個區域內分散、小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供給與市場需求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從而實現光伏發電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分布式能源利用是人類能源利用的最經濟模式也是最初始模式,只是受規模效應、污染壓力、電力負載中心與化石能源供給中心的逆向分布等因素決定,化石能源利用才形成了今天的供給格局,但這既無改分布式能源利用的合理性,也無改化石能源發電大規模、遠距離輸送的不合理性。在這一方面,分布式光伏發電所具有的獨特競爭力,不但是化石能源所不具有的,也是其他可再生能源難以競爭的,這是光伏發電在互聯網時代的能源競爭中或將勝出的重要因素。
總之,在政策扶持的背后,是光伏發電的特性,決定了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決定了光伏發電開始進入補充能源階段,這是市場選擇的結果,絕不簡單是政策扶持的結果。
不久前發布的2015《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顯示:2014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明顯放緩,僅增長了0.9%,創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新低。這在老紅看來,既有全球經濟下行的原因,又有環境需求上行的因素,或許展示著人類能源利用新時代的到來。
談及人類的未來能源利用,老紅以為決定一種探討能源能夠成為替代能源,必須遵循兩個基本原則:能量的來源必須是無限的。人類獲取這種能量的手段必須是無限的。因為光伏發電最符合這兩個基本原則,所以如果不出現革命性變化,光伏發電是最有競爭力的可再生能源,通過補充能源階段進入替代能源階段只是時間問題。
當前,化石能源利用開始盛極而衰,可再生能源發展正在欣欣向榮。這讓更多的人們確信,可再生能源必將經歷探討能源、補充能源兩個階段,最終進入到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階段。
從1840年工業革命開始,化石能源逐步成為人類能源利用的全部,不久前召開的G7峰會上,各國領導人一致同意到本世紀末停止化石能源的使用。這既標志著人類對能源的利用進入新的行知階段,也大致確定了可再生能源進入替代能源的時間表。
光伏發電是最重要也是最具競爭力的可再生能源,從本世紀初受各國持續補貼政策的拉動,光伏發電在從科學實驗階段進入到規模生產階段的同時,也進入到探討能源階段,即進入到人類對某種可能替代化石能源的能源進行大規模探討的階段。
在經過了十多年技術、市場的各種探討之后,老紅以為,當前光伏發電已經開始進入補充能源階段,即某種替代能源經過探討階段已經可以成為化石能源的補充能源的階段。
對此,今年初老紅在寫《中國光伏正走在世界前面》一文時說:“這些現象,雖然零散、雖然還有很多不確定性,也許并不說明什么,但是長時間關注光伏產業的感覺在提示人們,光伏產業是否正在發生著從量的變化到質的變化,雖然還遠未到可以定論的時候。”那時,還只是對各種信息的一種模糊感受,既不自信文中所說的光伏發電從量變到質變是否在加速發生,更不清楚論及質變會是一個什么樣的質變。
此時,老紅則堅定地說:光伏產業正在發生一個質變,這就是光伏發電正在從探討能源階段進入到補充能源階段。
這是源于以下幾方面原因:
其一,化石能源的被動退出。如同讓巨大的化石能源利益集團主動退出市場是不可能的一樣,人類對清潔生存環境的追求同樣也是不可阻擋的,并且這種追求正在變成越來越堅定的行動。它表現在:2009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總額首次超過化石能源投資總額;2014年底中美兩個大國的領導人在北京APEC峰會上做出了共同減排承諾;2015年6月9日G7峰會所代表的發達國家已經做出到本世紀末停止使用化石能源的一致行動計劃;2014年,中國已經關停了相當于3GW發電量的數家火電廠,2015年預計關閉18GW的火電站。未來5年還將關閉20GW的火電站。
其二,光伏發電已經初具規模并快速上升。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光伏電站規模和發電量快速上升,對此老紅在《光伏:明年此時花可開?》、《去年光伏花正開》的系列跟蹤數據是:2012年我國已建成光伏電站規模是3.8GW,可當年發電量小的沒能進入國家統計系列。2013年我國已建成光伏電站規模是14.79GW,當年發電量是87億kwh,為全國發電總量的0.17%。
2014年我國已建成光伏電站規模是28GW,當年發電總量250億kwh,已占全國發電總量的0.46%;在未來的時間里,光伏發電規模將更快上升。2015年,國家光伏電站建設規劃是17.8GW,加上分布式,實現20GW的新增規模理應不是問題。根據國家目前規劃,到2020年,將實現100GW的累計建設規模。根據權威機構推算,到2050年將實現2700GW的累計建設規模,這意味著,那時光伏電站的建設規模將超過目前全國已建電站的總量。在其他國家,一段時間來,年度可再生能源發電建設規模超過化石能源、光伏是增長最快的可再生能源的消息不斷。例如法國可再生能源相關團體REN21最近發布全球光伏電站統計數據:“2004年設置量為3.7GW,而2014年達到了177GW,10年增長到了48倍”。例如今年第一季度,美國超過半數的新增發電裝機都來自太陽能發電。例如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預計,2030年太陽能發電將占到歐洲電力總需求的9-12%。再如彭博新能源財經新近發布的2015年新能源前景報告說:2015至2040年間,全球發電市場的投資總額將約達12.2萬億美元……預期可再生能源市場將占總投資額的三分之二。
其三,光伏發電成本快速下降并初具競爭力。在中國,光伏發電成本已經從世紀初的每瓦8元降到目前的每瓦0.8元。當前,兩大推動力將繼續引領中國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一個是產業整合需求和強大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必然帶來技術進步的推動力,一個是即將到來的電力改革對光伏電價市場化的促進推動力。預計中國可在2020年左右實現平價上網,即光伏發電具備與化石能源發電進行市場化競爭的價格。在環保意識強烈的歐洲及部分其他地區,光伏發電已經在許多國家達到平價上網的競爭力。總之,在光伏發電不考慮儲能因素、化石能源發電不考慮污染因素的基礎上,光伏發電已經初具與化石能源發電平等競爭的價格條件。
其四,電力改革將加速光伏發電與化石能源發電的競爭步伐。當前電力改革箭在弦上,這是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新政的重要一環。電力改革帶來的重大變化之一,就是構造各種發電產品的市場化競爭環境。對此,老紅以為電力改革,不單是電力制度的市場化、合理化,還應是發電產品競爭環境的市場化、合理化,即光伏發電與化石能源發電競爭環境的完全市場化、合理化。國家在制定電力市場競爭規則時,既要逐步取消對光伏發電的補貼,也要逐步取消對化石能源利用的補貼;既要計算光伏發電的污染成本,也要計算化石能源利用的污染成本。電力改革在建立平等競爭環境的同時,必將加速推進光伏發電與化石能源發電的正面交鋒,當光伏發電競爭力在國家扶持下達到一定水平時,參與完全市場化競爭未必是一件必輸的事情。
其五,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將凸顯分布式光伏發電獨特的市場競爭力。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已是不爭的事實,互聯網在有效解決光伏發電的調峰問題同時,還將根本解決一個區域內分散、小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供給與市場需求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從而實現光伏發電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分布式能源利用是人類能源利用的最經濟模式也是最初始模式,只是受規模效應、污染壓力、電力負載中心與化石能源供給中心的逆向分布等因素決定,化石能源利用才形成了今天的供給格局,但這既無改分布式能源利用的合理性,也無改化石能源發電大規模、遠距離輸送的不合理性。在這一方面,分布式光伏發電所具有的獨特競爭力,不但是化石能源所不具有的,也是其他可再生能源難以競爭的,這是光伏發電在互聯網時代的能源競爭中或將勝出的重要因素。
總之,在政策扶持的背后,是光伏發電的特性,決定了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決定了光伏發電開始進入補充能源階段,這是市場選擇的結果,絕不簡單是政策扶持的結果。
不久前發布的2015《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顯示:2014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明顯放緩,僅增長了0.9%,創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新低。這在老紅看來,既有全球經濟下行的原因,又有環境需求上行的因素,或許展示著人類能源利用新時代的到來。
談及人類的未來能源利用,老紅以為決定一種探討能源能夠成為替代能源,必須遵循兩個基本原則:能量的來源必須是無限的。人類獲取這種能量的手段必須是無限的。因為光伏發電最符合這兩個基本原則,所以如果不出現革命性變化,光伏發電是最有競爭力的可再生能源,通過補充能源階段進入替代能源階段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