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這個5月,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很是忙碌。
不長的一段時間里,他行程數萬公里,跨越三個大洲。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他與該國經濟部長和王室成員會談,就共同推動太陽能開發利用和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達成重要共識;在巴西,他出席美麗山特高壓輸電項目奠基儀式,參觀中國裝備制造業展覽,向世界介紹中國特高壓技術和裝備;在法國,他出席由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及國際商會共同組織的商業與氣候峰會,并發表題為“全球能源互聯網:清潔發展的必由之路”的主旨演講……他猶如一個辛勤的布道者,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貢獻來自中國的經驗和智慧。
全球能源互聯網戰略,正逐步從中國走向世界,從戰略構想變成全球共識。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給劉振亞的致謝信
2014年11月的一天,一紙信箋擺在了劉振亞的辦公桌上。這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為感謝劉振亞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上發表“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促進綠色低碳發展”主題發言,代表能源企業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的前瞻性承諾而寫來的一封致謝信。
信中表達出潘基文秘書長滿滿的期待。他對全球能源互聯網構想十分贊賞,期待在未來數月內能夠見到切實進展,也期待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在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方面的進一步積極領導和熱忱參與。
2015年5月21日,巴黎。在商業與氣候峰會上,劉振亞誠懇地回應了這份期待,他頗有信心地提出,全球能源互聯網就是“特高壓電網+泛在智能電網+清潔能源”,是安全可靠、經濟高效、互動性好的能源優化配置平臺,能夠連接“一極一道”和各大洲、各國大型能源基地及各類分布式電源,能夠將存在時區差、季節差的各大洲電網聯接起來,突破資源瓶頸、環境約束和時空限制,將太陽能、風能、水能、海洋能等清潔能源轉化為電能送到各類用戶,實現風光互補、地區互濟,保障能源供應、提高經濟效益、減少環境污染、降低社會成本,有效解決能源安全發展、清潔發展、高效發展、可持續發展問題,使全世界成為一個能源充足、天藍地綠、亮亮堂堂、和平和諧的“地球村”。
其實,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構想早已進入全球視野。
近年來,劉振亞多次受邀參加世界能源大會、全球可持續電力合作組織峰會、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電力與能源協會年會、APEC能源部長與企業家午餐會、聯合國氣候峰會等諸多國際大型會議,為全球能源實現安全、清潔、高效、可持續發展獻上良策。他關于“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戰略構想引起世界范圍的關注與熱議。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和美國前財長鮑爾森,國際能源署(IEA)署長范德胡芬,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總干事喬治·科爾等紛紛對此表示充分認同,愿意積極支持和宣傳,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各國際學術組織、知名研究機構、國際電力企業、跨國制造企業的參會代表通過不同途徑積極了解、關注、支持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推進過程。
美國《福布斯》雜志發表劉振亞署名文章,呼吁世界各國盡快展開多方合作,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利用特高壓技術將極地風能和沙漠地區太陽能發電變成可供享用的清潔能源,造福全人類。
“能源問題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既面臨清潔能源加快發展的歷史機遇,也面臨從理念、技術到實踐的巨大挑戰,不會一帆風順,需要經歷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劉振亞坦言,“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全球能源互聯網一定大有可為。對此,我充滿信心。”
今年2月,劉振亞42萬余字的《全球能源互聯網》專著,讓全球能源互聯網系統完整的戰略構思躍然紙上,這一戰略在理論層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我國與周邊國家電網互聯互通步伐加快,特高壓技術成功走向世界,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宏偉藍圖已徐徐展開。
推進全球范圍能源配置需要世界同行攜手
這幾年來,一些預演人類未來災難的電影成了票房熱門,人們對于地球即將面臨能源資源枯竭的問題充滿擔憂。
而現實情況比我們想象的可能還要嚴峻。
“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控制目前對化石能源的消耗,到本世紀末,全球的地表溫升會超過4攝氏度,沿海的城市將全部都在海平面以下。”這是聯合國政府間的氣侯變化委員會對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預測。
《2014世界能源統計年鑒》指出,按照目前世界平均開采強度,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還可開采113年、53年和55年。就連阿聯酋這個舉世聞名的石油出口大國也已經產生了能源危機。阿聯酋經濟部長曼蘇里表達了深深的憂慮:他們的石油儲備量到2040年連本國需求都不能滿足,這也是阿聯酋及海灣國家共同面臨的問題。
與化石能源儲量貧乏相對應的是,全球水能、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資源非常豐富。根據世界能源理事會估算,全球清潔能源資源僅開發萬分之五,就能滿足人類社會的全部能源需求。“清潔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劉振亞說,“這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也是解決未來能源問題的出路。”
如此豐富的清潔能源,怎么實現高效利用呢?答案是轉化為電能。
21世紀以來,新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的共同選擇,以電力為主導的能源配置格局逐漸形成。
然而,新的問題又來了。優質風能和太陽能資源主要集中在北極、赤道以及各洲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遠離負荷中心數百到數千公里,如果沒有一個以電為中心,能夠承載更大輸電容量、更遠輸送距離的全球能源配置網絡,這一切都是紙上談兵。
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戰略構想正是在這樣的形勢和背景下應運而生。劉振亞在《全球能源互聯網》一書中提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基礎在于實施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加快能源結構從化石能源為主向清潔能源為主的根本轉變。
清潔替代,是指在能源開發上,以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走低碳綠色發展道路,逐步實現化石能源為主、清潔能源為輔向清潔能源為主、化石能源為輔轉變。電能替代,是指在能源消費上,以電能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直接消費,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兩個替代”是實現未來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全球能源總量供應問題。
雖然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涉及世界政治、經濟、能源和技術的方方面面,還面臨一些挑戰,但它離我們并不遙遠。國家電網公司以“一帶一路”戰略為契機,加快推進與周邊國家電網互聯互通,提出了推進四條跨國輸電線路互聯互通計劃,與俄羅斯、中亞聯網已經提上議程。歐盟能源一體化(電網一體化)、北美自由貿易區能源供給聯網等也正在開展。通過洲內跨國聯網,實現跨洲聯網,再到全球互聯,正如潘基文秘書長期望的那樣,國家電網公司將與世界同行攜手,共同實現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偉大構想。
國家電網愿與世界分享特高壓技術
如何讓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村天更藍地更綠?
怎樣讓全球能源互聯網電暢其流?
我們是否擁有支撐其發展的關鍵技術?
全世界把目光投向在這一領域做出獨特貢獻的中國。
在巴黎商業與氣候峰會上,劉振亞主旨發言結束后,多家中外媒體做了重點報道。媒體評價:“全球能源互聯網是未來實現新能源成為全球主導能源的關鍵,符合全人類的共同利益。”
次日,聯合國負責氣候變化事務的助理秘書長扎諾斯·帕茲托專門和劉振亞舉行會談。他關切地詢問:“特高壓是否是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唯一技術?這項技術是否是中國獨有?”
“是!”劉振亞毫不猶豫地回答:“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必須用特高壓。特高壓是中國獨有的技術,但為了全人類的發展,我們愿意和全世界分享這一先進技術。”
聽完,扎諾斯·帕茲托仍有疑慮:“全球能源互聯網能否連接不同的國家,比如美國和俄羅斯?”
劉振亞略做思索后肯定地答道:“沒有問題。如果說信息通信互聯網是地球的神經系統,那全球能源互聯網就如同地球的血管,既然神經系統可以連接不同的國家,并且能抵御黑客的攻擊,那血管也可以在不同的國家之間連通。”聽到此處,扎諾斯·帕茲托露出贊許的微笑,滿意地在記錄本上畫下了一個對勾。他表示,將向潘基文秘書長匯報,和分管的副秘書長協調,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
地球的神經系統——全球信息通信互聯網離不開大容量信息傳輸載體——光纜。同理,地球的血管——全球能源互聯網也離不開大容量輸電載體——特高壓,準確地說,是中國特高壓。
正是中國在特高壓領域的創新實踐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實現全球范圍內能源的遠距離、大規模輸送做好了準備,打好了基礎。
“特高壓電網將成為全世界電網的主力網。”中國科學院院士盧強對此信心十足。
為了更好地承載清潔能源,國家電網公司近幾年來積極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泛在智能的堅強智能電網,著力發展涵蓋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等各領域的智能電網,已經建成試點項目32類305項,對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智能化發展發揮了示范和借鑒作用。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起于中國,中國人領先的實踐已經為它揚帆起航做好了準備。日前,國家電網公司黨組決定成立全球能源互聯網辦公室,加快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
你或許會受益于赤道的陽光北極的風
傍晚7點,中國北京。小李下班回到家,提前10分鐘開啟的空調使房間涼爽舒適,讓他忘記了一天的疲憊。他看了一眼“家庭用能控制中心”的顯示屏,來自歐洲的風電、非洲的太陽能電以及北美洲的風電的價格一目了然,系統已經自動為他選擇了較為便宜的非洲太陽能電,因為現在正是非洲光照最充足的中午。晚上10點,樓下的電動汽車開始利用低谷電自動充電……
這樣的場景并非只是幻想。未來,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無不打上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印記,高山、海峽、沙漠將不再是障礙,全球能源互聯網將使世界各地相隔千里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置聯合運行,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開發利用效率,真正實現全球能源的無障礙連接。
充足的清潔能源供應可以保障人類用能需求,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持續的強勁動力。數據顯示,到2050年,清潔能源可以占到全人類用能的80%以上,到那時,全球的碳排放量就可以回到上世紀90年代初的水平,相當于2013年的三分之一到一半。隨著科技的進步,清潔能源發電成本正在逐年下降,也讓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實現有了更足的“底氣”。
實際上,能源互聯網也已經在不少國家形成了新的創業生態圈。美國、新西蘭、德國都有基于開放的售電端活躍市場和節能增效的大背景下的新型能源公司。這一概念下的“能源互聯網”,呈現的是前所未有的互聯網激情和各行各業的主動融合。電力作為一種24小時不斷變化價格的新型商品,成為電動汽車、智能家居及互聯網應用等多個行業的交叉點,引領著需求側管理、主動配電網這些純能源概念不斷與互聯網思維及用戶端結合。
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全球能源互聯網將使能源的清潔、永續問題得到解決,這將為人類帶來一系列的良性連鎖效應:碳排放快速下降,全球溫度上升得到有效控制;糧食豐收、蔬菜高產、牛羊肥碩,經濟繁榮且高度一體化;城市管理和個人生活更加智能,社會發展更加和諧友好。
未來,奔騰的流水、呼嘯的大風、普照的陽光、涌動的海潮等自然界的清潔能源,將會通過無數的發電機轉化成電能,通過全球能源互聯網傳輸到世界各地。人們能夠以可接受的成本獲取充足、不間斷的能源供給,像分享互聯網上的信息一樣分享電力,便捷地享受新的能源帶來的文明成果。到那時,你或許在家里就能受益于赤道的陽光北極的風。到那時,充沛的電能將送到世界每一個角落,地球村的天會更藍,地將更綠,人類的生活將更加美好。
不長的一段時間里,他行程數萬公里,跨越三個大洲。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他與該國經濟部長和王室成員會談,就共同推動太陽能開發利用和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達成重要共識;在巴西,他出席美麗山特高壓輸電項目奠基儀式,參觀中國裝備制造業展覽,向世界介紹中國特高壓技術和裝備;在法國,他出席由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及國際商會共同組織的商業與氣候峰會,并發表題為“全球能源互聯網:清潔發展的必由之路”的主旨演講……他猶如一個辛勤的布道者,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貢獻來自中國的經驗和智慧。
全球能源互聯網戰略,正逐步從中國走向世界,從戰略構想變成全球共識。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給劉振亞的致謝信
2014年11月的一天,一紙信箋擺在了劉振亞的辦公桌上。這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為感謝劉振亞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上發表“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促進綠色低碳發展”主題發言,代表能源企業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的前瞻性承諾而寫來的一封致謝信。
信中表達出潘基文秘書長滿滿的期待。他對全球能源互聯網構想十分贊賞,期待在未來數月內能夠見到切實進展,也期待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在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方面的進一步積極領導和熱忱參與。
2015年5月21日,巴黎。在商業與氣候峰會上,劉振亞誠懇地回應了這份期待,他頗有信心地提出,全球能源互聯網就是“特高壓電網+泛在智能電網+清潔能源”,是安全可靠、經濟高效、互動性好的能源優化配置平臺,能夠連接“一極一道”和各大洲、各國大型能源基地及各類分布式電源,能夠將存在時區差、季節差的各大洲電網聯接起來,突破資源瓶頸、環境約束和時空限制,將太陽能、風能、水能、海洋能等清潔能源轉化為電能送到各類用戶,實現風光互補、地區互濟,保障能源供應、提高經濟效益、減少環境污染、降低社會成本,有效解決能源安全發展、清潔發展、高效發展、可持續發展問題,使全世界成為一個能源充足、天藍地綠、亮亮堂堂、和平和諧的“地球村”。
其實,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構想早已進入全球視野。
近年來,劉振亞多次受邀參加世界能源大會、全球可持續電力合作組織峰會、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電力與能源協會年會、APEC能源部長與企業家午餐會、聯合國氣候峰會等諸多國際大型會議,為全球能源實現安全、清潔、高效、可持續發展獻上良策。他關于“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戰略構想引起世界范圍的關注與熱議。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和美國前財長鮑爾森,國際能源署(IEA)署長范德胡芬,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總干事喬治·科爾等紛紛對此表示充分認同,愿意積極支持和宣傳,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各國際學術組織、知名研究機構、國際電力企業、跨國制造企業的參會代表通過不同途徑積極了解、關注、支持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推進過程。
美國《福布斯》雜志發表劉振亞署名文章,呼吁世界各國盡快展開多方合作,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利用特高壓技術將極地風能和沙漠地區太陽能發電變成可供享用的清潔能源,造福全人類。
“能源問題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既面臨清潔能源加快發展的歷史機遇,也面臨從理念、技術到實踐的巨大挑戰,不會一帆風順,需要經歷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劉振亞坦言,“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全球能源互聯網一定大有可為。對此,我充滿信心。”
今年2月,劉振亞42萬余字的《全球能源互聯網》專著,讓全球能源互聯網系統完整的戰略構思躍然紙上,這一戰略在理論層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我國與周邊國家電網互聯互通步伐加快,特高壓技術成功走向世界,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宏偉藍圖已徐徐展開。
推進全球范圍能源配置需要世界同行攜手
這幾年來,一些預演人類未來災難的電影成了票房熱門,人們對于地球即將面臨能源資源枯竭的問題充滿擔憂。
而現實情況比我們想象的可能還要嚴峻。
“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控制目前對化石能源的消耗,到本世紀末,全球的地表溫升會超過4攝氏度,沿海的城市將全部都在海平面以下。”這是聯合國政府間的氣侯變化委員會對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預測。
《2014世界能源統計年鑒》指出,按照目前世界平均開采強度,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還可開采113年、53年和55年。就連阿聯酋這個舉世聞名的石油出口大國也已經產生了能源危機。阿聯酋經濟部長曼蘇里表達了深深的憂慮:他們的石油儲備量到2040年連本國需求都不能滿足,這也是阿聯酋及海灣國家共同面臨的問題。
與化石能源儲量貧乏相對應的是,全球水能、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資源非常豐富。根據世界能源理事會估算,全球清潔能源資源僅開發萬分之五,就能滿足人類社會的全部能源需求。“清潔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劉振亞說,“這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也是解決未來能源問題的出路。”
如此豐富的清潔能源,怎么實現高效利用呢?答案是轉化為電能。
21世紀以來,新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的共同選擇,以電力為主導的能源配置格局逐漸形成。
然而,新的問題又來了。優質風能和太陽能資源主要集中在北極、赤道以及各洲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遠離負荷中心數百到數千公里,如果沒有一個以電為中心,能夠承載更大輸電容量、更遠輸送距離的全球能源配置網絡,這一切都是紙上談兵。
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戰略構想正是在這樣的形勢和背景下應運而生。劉振亞在《全球能源互聯網》一書中提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基礎在于實施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加快能源結構從化石能源為主向清潔能源為主的根本轉變。
清潔替代,是指在能源開發上,以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走低碳綠色發展道路,逐步實現化石能源為主、清潔能源為輔向清潔能源為主、化石能源為輔轉變。電能替代,是指在能源消費上,以電能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直接消費,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兩個替代”是實現未來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全球能源總量供應問題。
雖然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涉及世界政治、經濟、能源和技術的方方面面,還面臨一些挑戰,但它離我們并不遙遠。國家電網公司以“一帶一路”戰略為契機,加快推進與周邊國家電網互聯互通,提出了推進四條跨國輸電線路互聯互通計劃,與俄羅斯、中亞聯網已經提上議程。歐盟能源一體化(電網一體化)、北美自由貿易區能源供給聯網等也正在開展。通過洲內跨國聯網,實現跨洲聯網,再到全球互聯,正如潘基文秘書長期望的那樣,國家電網公司將與世界同行攜手,共同實現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偉大構想。
國家電網愿與世界分享特高壓技術
如何讓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村天更藍地更綠?
怎樣讓全球能源互聯網電暢其流?
我們是否擁有支撐其發展的關鍵技術?
全世界把目光投向在這一領域做出獨特貢獻的中國。
在巴黎商業與氣候峰會上,劉振亞主旨發言結束后,多家中外媒體做了重點報道。媒體評價:“全球能源互聯網是未來實現新能源成為全球主導能源的關鍵,符合全人類的共同利益。”
次日,聯合國負責氣候變化事務的助理秘書長扎諾斯·帕茲托專門和劉振亞舉行會談。他關切地詢問:“特高壓是否是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唯一技術?這項技術是否是中國獨有?”
“是!”劉振亞毫不猶豫地回答:“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必須用特高壓。特高壓是中國獨有的技術,但為了全人類的發展,我們愿意和全世界分享這一先進技術。”
聽完,扎諾斯·帕茲托仍有疑慮:“全球能源互聯網能否連接不同的國家,比如美國和俄羅斯?”
劉振亞略做思索后肯定地答道:“沒有問題。如果說信息通信互聯網是地球的神經系統,那全球能源互聯網就如同地球的血管,既然神經系統可以連接不同的國家,并且能抵御黑客的攻擊,那血管也可以在不同的國家之間連通。”聽到此處,扎諾斯·帕茲托露出贊許的微笑,滿意地在記錄本上畫下了一個對勾。他表示,將向潘基文秘書長匯報,和分管的副秘書長協調,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
地球的神經系統——全球信息通信互聯網離不開大容量信息傳輸載體——光纜。同理,地球的血管——全球能源互聯網也離不開大容量輸電載體——特高壓,準確地說,是中國特高壓。
正是中國在特高壓領域的創新實踐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實現全球范圍內能源的遠距離、大規模輸送做好了準備,打好了基礎。
“特高壓電網將成為全世界電網的主力網。”中國科學院院士盧強對此信心十足。
為了更好地承載清潔能源,國家電網公司近幾年來積極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泛在智能的堅強智能電網,著力發展涵蓋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等各領域的智能電網,已經建成試點項目32類305項,對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智能化發展發揮了示范和借鑒作用。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起于中國,中國人領先的實踐已經為它揚帆起航做好了準備。日前,國家電網公司黨組決定成立全球能源互聯網辦公室,加快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
你或許會受益于赤道的陽光北極的風
傍晚7點,中國北京。小李下班回到家,提前10分鐘開啟的空調使房間涼爽舒適,讓他忘記了一天的疲憊。他看了一眼“家庭用能控制中心”的顯示屏,來自歐洲的風電、非洲的太陽能電以及北美洲的風電的價格一目了然,系統已經自動為他選擇了較為便宜的非洲太陽能電,因為現在正是非洲光照最充足的中午。晚上10點,樓下的電動汽車開始利用低谷電自動充電……
這樣的場景并非只是幻想。未來,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無不打上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印記,高山、海峽、沙漠將不再是障礙,全球能源互聯網將使世界各地相隔千里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置聯合運行,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開發利用效率,真正實現全球能源的無障礙連接。
充足的清潔能源供應可以保障人類用能需求,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持續的強勁動力。數據顯示,到2050年,清潔能源可以占到全人類用能的80%以上,到那時,全球的碳排放量就可以回到上世紀90年代初的水平,相當于2013年的三分之一到一半。隨著科技的進步,清潔能源發電成本正在逐年下降,也讓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實現有了更足的“底氣”。
實際上,能源互聯網也已經在不少國家形成了新的創業生態圈。美國、新西蘭、德國都有基于開放的售電端活躍市場和節能增效的大背景下的新型能源公司。這一概念下的“能源互聯網”,呈現的是前所未有的互聯網激情和各行各業的主動融合。電力作為一種24小時不斷變化價格的新型商品,成為電動汽車、智能家居及互聯網應用等多個行業的交叉點,引領著需求側管理、主動配電網這些純能源概念不斷與互聯網思維及用戶端結合。
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全球能源互聯網將使能源的清潔、永續問題得到解決,這將為人類帶來一系列的良性連鎖效應:碳排放快速下降,全球溫度上升得到有效控制;糧食豐收、蔬菜高產、牛羊肥碩,經濟繁榮且高度一體化;城市管理和個人生活更加智能,社會發展更加和諧友好。
未來,奔騰的流水、呼嘯的大風、普照的陽光、涌動的海潮等自然界的清潔能源,將會通過無數的發電機轉化成電能,通過全球能源互聯網傳輸到世界各地。人們能夠以可接受的成本獲取充足、不間斷的能源供給,像分享互聯網上的信息一樣分享電力,便捷地享受新的能源帶來的文明成果。到那時,你或許在家里就能受益于赤道的陽光北極的風。到那時,充沛的電能將送到世界每一個角落,地球村的天會更藍,地將更綠,人類的生活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