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能總是輿論中心,最近更是,甚至從輿論到了法律。
先是漢能給《中華企業家》雜志的律師函,后是《第一財經日報》一日連發五稿質疑漢能和漢能再給《第一財經日報》的律師函,而后《第一財經日報》又回敬漢能律師函。
不知道怎么回事的,還以為是在練習“繞口令”;想知道怎么回事的,讀了相關文件會覺得雙方都挺委屈;好像知道怎么回事的會說,從年初《金融時報》質疑漢能財務作假,到BHP做空漢能,再到漢能股價暴增至3000億港元,漢能一天都不曾安生,輿論也一天都不曾放過漢能,三人成虎,漢能一定有重大的問題?,F實中,老紅與一位光伏大佬聊到漢能,其擔心之情溢于言表。與一些投資專家聊到漢能,無一不是以“看不懂”作答。總之,風口浪尖上的漢能始終扮演著反派角色,讓老紅忍不住想再寫“漢能惹誰了?”
既然大家都不太喜歡漢能,老紅突發奇想:如果中國光伏沒有了漢能會是什么樣?
首先,中國就沒有了規模化的薄膜光伏。質疑漢能,許多人是質疑薄膜技術的存在價值,畢竟過去幾年中,薄膜光伏市場份額已經從占全球光伏市場近20下跌到不足10%。中國是光伏生產大國,占了全球需求市場的60%強,有著全球十大企業中排在前的六、七家,雖然可以傲視天下,卻不能無視在美國還有一個靠薄膜光伏為生的企業Firstsolar,不但電站建設最多,而且凈利潤也總是最多,以至成為中國光伏企業家羨慕、學習的對象。于是老紅要想:除了商業模式的成功,薄膜光伏是否也有存在的價值。幸好中國還有一個號稱全球技術最全面、生產規模最大的薄膜光伏企業——漢能,否則妄稱光伏大國。
問題是:一方面中國的光伏企業家能夠對遠在地球那邊的Firstsolar頂禮膜拜,為什么卻對身邊的漢能如此不容?另一方面漢能你也是的,雖然薄膜只占全球光伏市場份額不足10%,但這10%只被你們數家企業分享,相對占全球市場90%的晶硅市場是被50家以上企業瓜分,薄膜光伏企業的利潤空間應是可觀的,可漢能總要被人問到:各類統計中為何只見利潤鮮見產能?
其二,中國創新界就沒有了一個成功與失敗都讓人極富想象力的偉大企業。質疑漢能,許多人是質疑漢能財務的真實性、公開性和股價的合理性。對于漢能,財務專家表示因為看不清所以看不明,法律專家感慨反正找不到漢能違法的證據,投資專家只能高山仰止、望而卻步。人們的思維習慣是,想不明白一件事的第一反應難免是質疑。老紅始終以為,對漢能想不明白是因為沒找到正確的角度:不要把漢能看成一個生產類企業,而要看成一個已有巨大生產規模的創新投資型公司。假若漢能的薄膜光伏成功,李河君所說未來三年移動能源潛在市場空間8萬億元變為現實,中國BIPV潛在市場空間1.6萬億元也變為現實的話,它的股價為什么不能更有想象力?當然,假若漢能的薄膜光伏不成功,它的股價將不值一文。
問題是:一方面中國人可以接受一個只生產智能手機的蘋果的市值達到7000億美金,可以接受創立才16年的阿里巴巴的市值接近創立50年的沃爾瑪2000多億美元的市值,卻總要質疑一個可能帶來新能源無限想象空間的企業3000億港幣市值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漢能你也是的,作為一家公眾公司,在財務制度如此完善的今天,能不能讓公司的財務、經營情況更加透明清晰,更加方便質疑者分析。因為李河君總在喊金安橋水電站是印鈔機,就會有人專門關注漢能的運營資金不足問題;因為李河君喊出了去年股價漲5倍今年還要漲5倍,就會有人認真推算憑什么。
其三,中國光伏業就沒有了一個李河君。質疑漢能,許多人是因為質疑李河君,不喜歡他的時而口無遮攔,什么“滅了英利”、什么“未來十年薄膜技術必將取代晶硅光伏電池”等等。冷靜地想,說這話的原因和結果也是明擺著的:如果承認漢能是一家創新投資型公司,李河君的張揚是和這個公司的性質是相吻合的;如果一定要在中國的產業文化環境下討論,李河君的張揚與大多數國人崇尚的內斂自然是極不吻合的。但這一切,既不妨礙李河君堅持八年建成金安橋水電站、日進斗金的成功過去,也難改變他能夠和敢于繼續燒錢于還不能確定薄膜光伏會否最終成功的殘酷現實。李河君的內心壓力可想而知。自信是一個投資家應有的個性,是漢能需要的個性,更是今天中國需要的個性。
問題是:一方面國人今天在極力推崇喬布斯的時候,幾乎忘了他在獲得最大成功之前也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甚至被資本拋棄的人物。難道寧肯崇拜一個萬里之外更加個性的企業家,卻容不下一個身邊勇于冒險的企業家的思維一定要成為國人的定式思維?另一方面質疑李河君或是因為薄膜光伏還沒有最終成功。在鼓勵創新的時代,以成功與否論英雄是國人值得批判的思維。埃隆.馬斯克的SpaceX火箭和特斯拉電動汽車還都難言最終成功,但是美國人尊重他,因為他們崇尚冒險者、創新者。“陽光動力2號”太陽能飛機能夠環球飛行,兩個發起人中的一個就是冒險家,也在中國受到熱烈地歡迎。當國人羨慕成熟國家的創業環境時,何不想想恰恰因為中國社會缺少一種氣度,所以難有理想的創業環境。
想到這兒,老紅再也想不下去了,如果沒有了漢能,中國光伏該是多么冷清。漢能,你必須做好。
當前,國家正在鼓勵建立良性創新、創業環境??上h能一事,讓人們看到我們的意識一邊在呼喚這一環境,一邊卻在破壞這一環境。給光伏產業一個鼓勵競爭、允許獨樹一幟的新環境,已經成為每一個光伏人、新聞人的社會責任。
做好這一點,漢能、社會輿論兩方面的努力都很重要。
首先,漢能應當高度重視“信任危機”。李河君曾說過“商場其實沒有什么訣竅,二十多年下來摸爬滾打,就一個字,‘信’,別人信你,什么都好辦,別人不信你,什么都難辦”。大多數社會輿論的背后是關心和關注,也是難得的監督,漢能應當珍惜這些輿論、重視這些輿論,用兩方面的努力去化解不利的輿論。一是讓漢能的資產經營狀況更加透明;二是讓漢能的發展更加穩健。特別是對于后者,老紅一直想對漢能說:回顧改革開放后中國企業的發展故事,發展過快、輿論中心的企業的結果常常是期望的反面,這幾乎成為一種宿命。
其次,要發展地看漢能。老紅過去曾是漢能的鐵桿反對派,它緣于2011年中期的一篇《漢能千億光伏秀》,“八個基地、近1500億元投資,漢能控股以30多億元的資產撬動了一個巨大的杠桿”,讓老紅既覺得這個公司很不靠譜,又會聯想到許多不法企業套取政府資源的卑劣做法。直到老紅要寫《李河君總惹誰了》、把質疑變成公開文字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立論可能感情因素多于理性因素,于是重新審視漢能。一個事實是,如果2011年時《漢能千億光伏秀》所說的“千億市值財富夢”讓人覺得遙不可及的話,漢能在2014年底就已實現,在2015年初竟然達到了3000億。發展的看,漢能還有可能創造出人們今天不敢想象的成績。
在這次對漢能的一片質疑中,老紅卻發現了一個值得思考的現象:當業內成功人士和輿論都在對漢能充滿懷疑眼光的時候,光伏微信交流平臺上的年輕人卻在對漢能尊敬有加、推崇備至,且絕不僅僅是因為漢能薪水高。反差之大,令老紅驚詫也不禁要想:他們代表多大比例的業內人士?他們是否預示著中國創新環境的變化?
先是漢能給《中華企業家》雜志的律師函,后是《第一財經日報》一日連發五稿質疑漢能和漢能再給《第一財經日報》的律師函,而后《第一財經日報》又回敬漢能律師函。
不知道怎么回事的,還以為是在練習“繞口令”;想知道怎么回事的,讀了相關文件會覺得雙方都挺委屈;好像知道怎么回事的會說,從年初《金融時報》質疑漢能財務作假,到BHP做空漢能,再到漢能股價暴增至3000億港元,漢能一天都不曾安生,輿論也一天都不曾放過漢能,三人成虎,漢能一定有重大的問題?,F實中,老紅與一位光伏大佬聊到漢能,其擔心之情溢于言表。與一些投資專家聊到漢能,無一不是以“看不懂”作答。總之,風口浪尖上的漢能始終扮演著反派角色,讓老紅忍不住想再寫“漢能惹誰了?”
既然大家都不太喜歡漢能,老紅突發奇想:如果中國光伏沒有了漢能會是什么樣?
首先,中國就沒有了規模化的薄膜光伏。質疑漢能,許多人是質疑薄膜技術的存在價值,畢竟過去幾年中,薄膜光伏市場份額已經從占全球光伏市場近20下跌到不足10%。中國是光伏生產大國,占了全球需求市場的60%強,有著全球十大企業中排在前的六、七家,雖然可以傲視天下,卻不能無視在美國還有一個靠薄膜光伏為生的企業Firstsolar,不但電站建設最多,而且凈利潤也總是最多,以至成為中國光伏企業家羨慕、學習的對象。于是老紅要想:除了商業模式的成功,薄膜光伏是否也有存在的價值。幸好中國還有一個號稱全球技術最全面、生產規模最大的薄膜光伏企業——漢能,否則妄稱光伏大國。
問題是:一方面中國的光伏企業家能夠對遠在地球那邊的Firstsolar頂禮膜拜,為什么卻對身邊的漢能如此不容?另一方面漢能你也是的,雖然薄膜只占全球光伏市場份額不足10%,但這10%只被你們數家企業分享,相對占全球市場90%的晶硅市場是被50家以上企業瓜分,薄膜光伏企業的利潤空間應是可觀的,可漢能總要被人問到:各類統計中為何只見利潤鮮見產能?
其二,中國創新界就沒有了一個成功與失敗都讓人極富想象力的偉大企業。質疑漢能,許多人是質疑漢能財務的真實性、公開性和股價的合理性。對于漢能,財務專家表示因為看不清所以看不明,法律專家感慨反正找不到漢能違法的證據,投資專家只能高山仰止、望而卻步。人們的思維習慣是,想不明白一件事的第一反應難免是質疑。老紅始終以為,對漢能想不明白是因為沒找到正確的角度:不要把漢能看成一個生產類企業,而要看成一個已有巨大生產規模的創新投資型公司。假若漢能的薄膜光伏成功,李河君所說未來三年移動能源潛在市場空間8萬億元變為現實,中國BIPV潛在市場空間1.6萬億元也變為現實的話,它的股價為什么不能更有想象力?當然,假若漢能的薄膜光伏不成功,它的股價將不值一文。
問題是:一方面中國人可以接受一個只生產智能手機的蘋果的市值達到7000億美金,可以接受創立才16年的阿里巴巴的市值接近創立50年的沃爾瑪2000多億美元的市值,卻總要質疑一個可能帶來新能源無限想象空間的企業3000億港幣市值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漢能你也是的,作為一家公眾公司,在財務制度如此完善的今天,能不能讓公司的財務、經營情況更加透明清晰,更加方便質疑者分析。因為李河君總在喊金安橋水電站是印鈔機,就會有人專門關注漢能的運營資金不足問題;因為李河君喊出了去年股價漲5倍今年還要漲5倍,就會有人認真推算憑什么。
其三,中國光伏業就沒有了一個李河君。質疑漢能,許多人是因為質疑李河君,不喜歡他的時而口無遮攔,什么“滅了英利”、什么“未來十年薄膜技術必將取代晶硅光伏電池”等等。冷靜地想,說這話的原因和結果也是明擺著的:如果承認漢能是一家創新投資型公司,李河君的張揚是和這個公司的性質是相吻合的;如果一定要在中國的產業文化環境下討論,李河君的張揚與大多數國人崇尚的內斂自然是極不吻合的。但這一切,既不妨礙李河君堅持八年建成金安橋水電站、日進斗金的成功過去,也難改變他能夠和敢于繼續燒錢于還不能確定薄膜光伏會否最終成功的殘酷現實。李河君的內心壓力可想而知。自信是一個投資家應有的個性,是漢能需要的個性,更是今天中國需要的個性。
問題是:一方面國人今天在極力推崇喬布斯的時候,幾乎忘了他在獲得最大成功之前也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甚至被資本拋棄的人物。難道寧肯崇拜一個萬里之外更加個性的企業家,卻容不下一個身邊勇于冒險的企業家的思維一定要成為國人的定式思維?另一方面質疑李河君或是因為薄膜光伏還沒有最終成功。在鼓勵創新的時代,以成功與否論英雄是國人值得批判的思維。埃隆.馬斯克的SpaceX火箭和特斯拉電動汽車還都難言最終成功,但是美國人尊重他,因為他們崇尚冒險者、創新者。“陽光動力2號”太陽能飛機能夠環球飛行,兩個發起人中的一個就是冒險家,也在中國受到熱烈地歡迎。當國人羨慕成熟國家的創業環境時,何不想想恰恰因為中國社會缺少一種氣度,所以難有理想的創業環境。
想到這兒,老紅再也想不下去了,如果沒有了漢能,中國光伏該是多么冷清。漢能,你必須做好。
當前,國家正在鼓勵建立良性創新、創業環境??上h能一事,讓人們看到我們的意識一邊在呼喚這一環境,一邊卻在破壞這一環境。給光伏產業一個鼓勵競爭、允許獨樹一幟的新環境,已經成為每一個光伏人、新聞人的社會責任。
做好這一點,漢能、社會輿論兩方面的努力都很重要。
首先,漢能應當高度重視“信任危機”。李河君曾說過“商場其實沒有什么訣竅,二十多年下來摸爬滾打,就一個字,‘信’,別人信你,什么都好辦,別人不信你,什么都難辦”。大多數社會輿論的背后是關心和關注,也是難得的監督,漢能應當珍惜這些輿論、重視這些輿論,用兩方面的努力去化解不利的輿論。一是讓漢能的資產經營狀況更加透明;二是讓漢能的發展更加穩健。特別是對于后者,老紅一直想對漢能說:回顧改革開放后中國企業的發展故事,發展過快、輿論中心的企業的結果常常是期望的反面,這幾乎成為一種宿命。
其次,要發展地看漢能。老紅過去曾是漢能的鐵桿反對派,它緣于2011年中期的一篇《漢能千億光伏秀》,“八個基地、近1500億元投資,漢能控股以30多億元的資產撬動了一個巨大的杠桿”,讓老紅既覺得這個公司很不靠譜,又會聯想到許多不法企業套取政府資源的卑劣做法。直到老紅要寫《李河君總惹誰了》、把質疑變成公開文字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立論可能感情因素多于理性因素,于是重新審視漢能。一個事實是,如果2011年時《漢能千億光伏秀》所說的“千億市值財富夢”讓人覺得遙不可及的話,漢能在2014年底就已實現,在2015年初竟然達到了3000億。發展的看,漢能還有可能創造出人們今天不敢想象的成績。
在這次對漢能的一片質疑中,老紅卻發現了一個值得思考的現象:當業內成功人士和輿論都在對漢能充滿懷疑眼光的時候,光伏微信交流平臺上的年輕人卻在對漢能尊敬有加、推崇備至,且絕不僅僅是因為漢能薪水高。反差之大,令老紅驚詫也不禁要想:他們代表多大比例的業內人士?他們是否預示著中國創新環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