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希望與困境、夢想與現實同時出現的時候,總會讓人百感交集。
在夢想與利益的“混搭”走過了四年之后,4月16日海潤光伏公告:公司股東紫金電子、楊懷進和吳艇艇三方正式簽署《一致行動人協議之終止協議》。事實上,這個“混搭”早在去年12月22日大股東解禁后的瘋狂減持時就解體了。
從楊懷進對光伏有了認知的那一刻起,他就不曾放下。在經過了風風雨雨的15年之后,在搭建了4個不是自己最理想的公眾公司平臺之后,在無數次調整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心理之后,楊懷進走進了今天這樣一幕:
終于有了一個可以完全能夠掌控的公眾公司平臺,卻又似乎少了一位實力雄厚的大股東合伙人,可大股東在哪兒,又會給楊懷進帶來什么樣的命運,誰也不知道。
終于迎來了光伏產業的春天,可苦苦經營了5年的海潤于楊懷進卻遠非理想:2014年預虧損嚴重,好像還沒有清晰地發展戰略,更沒有成功的商業模式。
于是老紅眼中海潤的今天和明天,就像近期的海潤股票,一會兒暴漲,一會兒暴跌,好像能看清楊懷進,卻又好像看不清海潤。
在一個向好的產業,掌控一個公眾公司平臺,從一般意義上講,即使不能驚天動地,小富即安卻是足夠的。可是楊懷進明白,他不是小富即安的人,他也明白光伏是一個拼規模的產業,在這個產業小富即安就意味著死亡。要讓海潤成就為楊懷進心中那樣,就必須快速做大,于是就必須快速找到實力雄厚、有共同理念的戰略合伙人。
可是,要成就楊懷進心中的海潤,老紅心目中的楊懷進卻是困惑的。
首先是與人相處、合作的困惑。如果單論楊懷進的人品和修為,應是極具包容度和合作系數的,可在現實中,經過了四場人格化了的資本合作,他卻顯得不那么具有應有的合作系數。
其次是展示經營業績的困惑。如果尚德、中電、晶澳光伏都沒有給楊懷進展示業績的機會,四年的海潤實在是有了足夠的時空。可現實卻是:由于2011年海潤借殼上市時,大股東承諾前三年公司凈利潤不低于4.99、5.1和5.29億元,結果是,第一年由大股東補足0.97億元的差額;第二年在政府買單4.54億元的基礎上再由大股東補足5.08億元的差額;第三年的虧損迫使大股東一改7.31億元現金補償的承諾,強推向除原海潤20名股東外的中小股東10轉1.6股的方式“一轉了之”;第四年在光伏產業一片大好的形勢下,有競爭力企業中只有海潤和英利還在預虧中。與2012年同時最早進入光伏終端市場進行戰略轉移的愛康科技相比,2014年愛康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9283.22 萬元、同比增長998.23%,海潤卻是預虧8億元。
分析虧損的原因,2012年光伏產業市場環境的快速惡化,使得2011年底才完成重組的海潤未能快速實現再融資目的,當年的資產負債率高達74.42%,如果這是虧損的重要理由,可在那一時期,又有幾家光伏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不是如此呢。
合作了四年的“一致行動人”不合作了,是資本早就設計好的結果?還是資本不得已的選擇?這是是楊懷進的成功還是楊懷進的失敗?
因為對楊懷進特別的期許,于是就有了特別的苛刻。面對今日海潤,希望楊懷進不是為未卜的明天百感交集,只是為終于等來了實現偉大的機會而百感交集。
在夢想與利益的“混搭”走過了四年之后,4月16日海潤光伏公告:公司股東紫金電子、楊懷進和吳艇艇三方正式簽署《一致行動人協議之終止協議》。事實上,這個“混搭”早在去年12月22日大股東解禁后的瘋狂減持時就解體了。
從楊懷進對光伏有了認知的那一刻起,他就不曾放下。在經過了風風雨雨的15年之后,在搭建了4個不是自己最理想的公眾公司平臺之后,在無數次調整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心理之后,楊懷進走進了今天這樣一幕:
終于有了一個可以完全能夠掌控的公眾公司平臺,卻又似乎少了一位實力雄厚的大股東合伙人,可大股東在哪兒,又會給楊懷進帶來什么樣的命運,誰也不知道。
終于迎來了光伏產業的春天,可苦苦經營了5年的海潤于楊懷進卻遠非理想:2014年預虧損嚴重,好像還沒有清晰地發展戰略,更沒有成功的商業模式。
于是老紅眼中海潤的今天和明天,就像近期的海潤股票,一會兒暴漲,一會兒暴跌,好像能看清楊懷進,卻又好像看不清海潤。
在一個向好的產業,掌控一個公眾公司平臺,從一般意義上講,即使不能驚天動地,小富即安卻是足夠的。可是楊懷進明白,他不是小富即安的人,他也明白光伏是一個拼規模的產業,在這個產業小富即安就意味著死亡。要讓海潤成就為楊懷進心中那樣,就必須快速做大,于是就必須快速找到實力雄厚、有共同理念的戰略合伙人。
可是,要成就楊懷進心中的海潤,老紅心目中的楊懷進卻是困惑的。
首先是與人相處、合作的困惑。如果單論楊懷進的人品和修為,應是極具包容度和合作系數的,可在現實中,經過了四場人格化了的資本合作,他卻顯得不那么具有應有的合作系數。
其次是展示經營業績的困惑。如果尚德、中電、晶澳光伏都沒有給楊懷進展示業績的機會,四年的海潤實在是有了足夠的時空。可現實卻是:由于2011年海潤借殼上市時,大股東承諾前三年公司凈利潤不低于4.99、5.1和5.29億元,結果是,第一年由大股東補足0.97億元的差額;第二年在政府買單4.54億元的基礎上再由大股東補足5.08億元的差額;第三年的虧損迫使大股東一改7.31億元現金補償的承諾,強推向除原海潤20名股東外的中小股東10轉1.6股的方式“一轉了之”;第四年在光伏產業一片大好的形勢下,有競爭力企業中只有海潤和英利還在預虧中。與2012年同時最早進入光伏終端市場進行戰略轉移的愛康科技相比,2014年愛康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9283.22 萬元、同比增長998.23%,海潤卻是預虧8億元。
分析虧損的原因,2012年光伏產業市場環境的快速惡化,使得2011年底才完成重組的海潤未能快速實現再融資目的,當年的資產負債率高達74.42%,如果這是虧損的重要理由,可在那一時期,又有幾家光伏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不是如此呢。
合作了四年的“一致行動人”不合作了,是資本早就設計好的結果?還是資本不得已的選擇?這是是楊懷進的成功還是楊懷進的失敗?
因為對楊懷進特別的期許,于是就有了特別的苛刻。面對今日海潤,希望楊懷進不是為未卜的明天百感交集,只是為終于等來了實現偉大的機會而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