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扶貧實施方案編制大綱》(修訂稿)讓光伏行業投資人感到異常振奮,然而其中一些現實問題不容忽視,需要大家仔細思考。
2015年3月9日國家能源局轉發了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的《光伏扶貧實施方案編制大綱》(修訂稿)下簡稱《大綱》,為推進、完善光伏扶貧項目和各地編制光伏扶貧實施方案提供參考依據,同時讓光伏行業投資人感到異常振奮,然而其中一些現實問題不容忽視,需要大家仔細思考:
1、 初始補貼引發的項目工程質量、運營維護問題
《大綱》的出臺對光伏扶貧項目類別、補貼政策、初投資價格、商業模式探討、配電網接入等做了描述,作為2015年光伏行業第一劑強心針可為效果明顯,使光伏業界為之沸騰。
《大綱》明確指出“由地方政府對戶用和基于農業設施的光伏扶貧項目給予35%初始投資補貼、對大型地面電站給予20%初始投資補貼,國家按等比例進行初始投資補貼配置;戶用和基于農業設施的光伏扶貧項目還貸期5年,享受銀行全額貼息,大型地面電站還貸期10年,享受銀行全額貼息。”,此次的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即使曾經金太陽示范項目也望塵莫及,就初投資補貼而言,雖然大綱明確“根據擬采用的各類技術開發模式的建設運行方式,研究提出逐項對應的運行維護方式,提出項目建設方式、建設質量要求、運行維護管理方法及保障措施。”,但是保障措施如何制定、落實、監管,責任主體是誰,如果不能明確必然會出現編造虛假申報材料、套騙資金、“報大建小”、重復申報、拖工期、以次充好等問題,最終出現工程質量不達標、后續運維和發電量難以保證的爛尾工程,讓光伏扶貧項目成為下一個金天陽示范工程。
2、 負荷與消納問題
光伏扶貧項目出發點借助光伏項目實現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脫貧,但就光伏項目所建設的區域為貧困地區,電網建設條件不一,線路建設相對薄弱,工業負荷較少或沒有,雖然隨著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目前用電負荷增加,但是農網改造工程的配套進度是否匹配,電網建設的資金支持何時到位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光伏項目的落地。
《大綱》中要求,光伏電源總容量不超過上一級變壓器供電區域內最大負荷的三分之一,相比于西班牙要求某一區域安裝的分布式電源的容量為該區域的峰值負荷的50%以下,盡量避免分布式電源反送電的要求相對嚴格很多,但是隨著中國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加快,農村常住人口逐年減少,區域用電負荷降低,勢必造成項目建設期和后期運行過程中的容量占比增加,在配電網側的運行安全等均存在隱患。
3、 特定區域內大規模分布式發展對配電網的沖擊
集中供電的配電網一般呈輻射狀。穩態運行狀態下,電壓沿饋線潮流方向逐漸降低。接入光伏電源后,由于饋線上的傳輸功率減少,使沿饋線各負荷節點處的電壓被抬高,還可能造成電壓的波動和閃變。在配電網絡中, 短路保護一般采用過流保護加熔斷保護。對于高滲透率的光伏電源, 饋電線路上發生短路故障時,可能由于光伏電源提供絕大部分的短路電流而導致饋電線路無法檢測出短路故障。區域越來越多分布式光伏電源接入配電網,不僅對配電網存在電壓升高、電壓波動、非正常孤島、注入電流諧波和直流分量的影響,也對電網提出了新的要求,分布式電源計入配電網,集中式發電占比將有所下降,大量電能將來自于配電網,配電網絡結構和控制方式將發生很大改變,必然要求電力網絡從設計、規劃、營運和控制等方面作出調整和改進。
4、 光伏扶貧與扶貧光伏
光伏扶貧項目從本質上來看不單單是一個新能源發電項目,更應該是扶貧的民生項目,但是中國土地分散在農民手中,土地地塊分散,土地協調、置換等存在難度較大,如不能很好的落實,對于光伏扶貧項目實施成本、輸送和就地消納都是嚴峻的考研。
光伏扶貧作為農村扶貧項目,不應單一的考慮光伏發電項目,應考慮光伏與農業的結合,打造和建立現代農業、創意農業,增加農業衍伸服務和產品,擴大光伏扶貧收益,不要讓光伏扶貧項目成為扶貧光伏工程。
5、 戶用發電模式的電站持續運營
光伏扶貧項目采用戶用發電模式面臨著農村屋頂參差不齊,設計難度大等問題,隨文件中明確了屋頂荷載,面對農村房屋屋頂的承重在沒有設計圖紙和用料等前提下,如何評估屋頂承重和保證后期運營年限都將決定著電站后期運行和貧困戶長期收益。
建議與解決思路:
光伏扶貧項目作為國家大力支持的惠民工程,要真正的惠民,需要做到準確的光伏資源評價、科學的規劃設計、可追溯的項目實施、可監控的后期運行。
光伏資源分析評價采用專業機構氣象數據與實施項目觀測數據相結合的方法,科學合理引用氣象數據評估項目區域資源情況,并利用扶貧區域投運項目數據作為支撐,合理分析光資源類別和區域光伏年利用小時數,從資源角度評估項目經濟可行性。
項目未動,規劃先行,充分發揮規劃在項目建設中的作用,科學規劃,充分考慮光伏項目發電模式,合理規劃衍伸產品和后續服務創新模式,讓光伏扶貧不單單停留在發電范疇,采用跨行業的“混搭”模式,呈現多態勢的發展方式。
項目實施在提出項目建設方式、建設質量要求、運行維護管理方法及保障措施的同時,更應該采用可追溯的管理模式,實現投資主體、設備供應、項目實施、保障體系做到有法可依、有主體可追溯。
項目對配電網的影響和后期運行的可監測需要光伏扶貧項目配備分布式光伏監控系統,可依通過遠程的監測和控制,杜絕分布式電源對電網的影響,同時對后期分布式光伏的運行實現實時監控。
徐果,北京東潤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咨詢事業部總監
2015年3月9日國家能源局轉發了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的《光伏扶貧實施方案編制大綱》(修訂稿)下簡稱《大綱》,為推進、完善光伏扶貧項目和各地編制光伏扶貧實施方案提供參考依據,同時讓光伏行業投資人感到異常振奮,然而其中一些現實問題不容忽視,需要大家仔細思考:
1、 初始補貼引發的項目工程質量、運營維護問題
《大綱》的出臺對光伏扶貧項目類別、補貼政策、初投資價格、商業模式探討、配電網接入等做了描述,作為2015年光伏行業第一劑強心針可為效果明顯,使光伏業界為之沸騰。
《大綱》明確指出“由地方政府對戶用和基于農業設施的光伏扶貧項目給予35%初始投資補貼、對大型地面電站給予20%初始投資補貼,國家按等比例進行初始投資補貼配置;戶用和基于農業設施的光伏扶貧項目還貸期5年,享受銀行全額貼息,大型地面電站還貸期10年,享受銀行全額貼息。”,此次的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即使曾經金太陽示范項目也望塵莫及,就初投資補貼而言,雖然大綱明確“根據擬采用的各類技術開發模式的建設運行方式,研究提出逐項對應的運行維護方式,提出項目建設方式、建設質量要求、運行維護管理方法及保障措施。”,但是保障措施如何制定、落實、監管,責任主體是誰,如果不能明確必然會出現編造虛假申報材料、套騙資金、“報大建小”、重復申報、拖工期、以次充好等問題,最終出現工程質量不達標、后續運維和發電量難以保證的爛尾工程,讓光伏扶貧項目成為下一個金天陽示范工程。
2、 負荷與消納問題
光伏扶貧項目出發點借助光伏項目實現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脫貧,但就光伏項目所建設的區域為貧困地區,電網建設條件不一,線路建設相對薄弱,工業負荷較少或沒有,雖然隨著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目前用電負荷增加,但是農網改造工程的配套進度是否匹配,電網建設的資金支持何時到位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光伏項目的落地。
《大綱》中要求,光伏電源總容量不超過上一級變壓器供電區域內最大負荷的三分之一,相比于西班牙要求某一區域安裝的分布式電源的容量為該區域的峰值負荷的50%以下,盡量避免分布式電源反送電的要求相對嚴格很多,但是隨著中國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加快,農村常住人口逐年減少,區域用電負荷降低,勢必造成項目建設期和后期運行過程中的容量占比增加,在配電網側的運行安全等均存在隱患。
3、 特定區域內大規模分布式發展對配電網的沖擊
集中供電的配電網一般呈輻射狀。穩態運行狀態下,電壓沿饋線潮流方向逐漸降低。接入光伏電源后,由于饋線上的傳輸功率減少,使沿饋線各負荷節點處的電壓被抬高,還可能造成電壓的波動和閃變。在配電網絡中, 短路保護一般采用過流保護加熔斷保護。對于高滲透率的光伏電源, 饋電線路上發生短路故障時,可能由于光伏電源提供絕大部分的短路電流而導致饋電線路無法檢測出短路故障。區域越來越多分布式光伏電源接入配電網,不僅對配電網存在電壓升高、電壓波動、非正常孤島、注入電流諧波和直流分量的影響,也對電網提出了新的要求,分布式電源計入配電網,集中式發電占比將有所下降,大量電能將來自于配電網,配電網絡結構和控制方式將發生很大改變,必然要求電力網絡從設計、規劃、營運和控制等方面作出調整和改進。
4、 光伏扶貧與扶貧光伏
光伏扶貧項目從本質上來看不單單是一個新能源發電項目,更應該是扶貧的民生項目,但是中國土地分散在農民手中,土地地塊分散,土地協調、置換等存在難度較大,如不能很好的落實,對于光伏扶貧項目實施成本、輸送和就地消納都是嚴峻的考研。
光伏扶貧作為農村扶貧項目,不應單一的考慮光伏發電項目,應考慮光伏與農業的結合,打造和建立現代農業、創意農業,增加農業衍伸服務和產品,擴大光伏扶貧收益,不要讓光伏扶貧項目成為扶貧光伏工程。
5、 戶用發電模式的電站持續運營
光伏扶貧項目采用戶用發電模式面臨著農村屋頂參差不齊,設計難度大等問題,隨文件中明確了屋頂荷載,面對農村房屋屋頂的承重在沒有設計圖紙和用料等前提下,如何評估屋頂承重和保證后期運營年限都將決定著電站后期運行和貧困戶長期收益。
建議與解決思路:
光伏扶貧項目作為國家大力支持的惠民工程,要真正的惠民,需要做到準確的光伏資源評價、科學的規劃設計、可追溯的項目實施、可監控的后期運行。
光伏資源分析評價采用專業機構氣象數據與實施項目觀測數據相結合的方法,科學合理引用氣象數據評估項目區域資源情況,并利用扶貧區域投運項目數據作為支撐,合理分析光資源類別和區域光伏年利用小時數,從資源角度評估項目經濟可行性。
項目未動,規劃先行,充分發揮規劃在項目建設中的作用,科學規劃,充分考慮光伏項目發電模式,合理規劃衍伸產品和后續服務創新模式,讓光伏扶貧不單單停留在發電范疇,采用跨行業的“混搭”模式,呈現多態勢的發展方式。
項目實施在提出項目建設方式、建設質量要求、運行維護管理方法及保障措施的同時,更應該采用可追溯的管理模式,實現投資主體、設備供應、項目實施、保障體系做到有法可依、有主體可追溯。
項目對配電網的影響和后期運行的可監測需要光伏扶貧項目配備分布式光伏監控系統,可依通過遠程的監測和控制,杜絕分布式電源對電網的影響,同時對后期分布式光伏的運行實現實時監控。
徐果,北京東潤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咨詢事業部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