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吳吟
3月23日, 由《能源》雜志社主辦的“2015中國能源互聯網高峰論壇暨中國能源互聯網聯盟成立儀式”在北京珠三角JW萬豪酒店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眾多專家、學者及業界人士齊聚一堂,圍繞能源互聯網展開討論,共同探尋在全新的能源互聯網時代,如何促進能源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
同時,與會人員也將共同見證互聯網聯盟的誕生。互聯網聯盟是能源雜志社聯合高校、企業、機構共同發起成立的,其成立有助于規范行業標準的制定和產業之間的有效對接,推進能源互聯網行業的有序健康的發展。
在論壇上,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吳吟圍繞氣候霧霾治理、電力體制改革與能源互聯網之間的關系等方面進行了主題演講,表示,目前能源發展面臨大氣污染和氣候變化兩大硬約束,而在深化電力體質改革的過程中,能源與互聯網的融合將破解硬約束。
能源發展面臨兩大硬約束
約束一:大氣污染
從污染物來源來看,有70%的煙塵,60%的氮氧化物,90%的二氧化硫是粗放利用煤炭引起的;從顆粒物構成來看,主要是PM2.5,主要來自道路揚塵。我國霧霾最嚴重的地區集中在東部沿海,北京、天津等9個省區所占面積90多萬平方米,不到我國國土面積的10%,2012年卻消費了18.7億噸煤炭,是我國一半的煤炭用量,是全世界煤炭用量的四分之一,霧霾不嚴重的話是不正常的。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國家下的決心很大,提出來向污染宣戰,制定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還有能源發展行動計劃,推動能源發展轉型。
約束二:應對氣候變化
我國是最容易受氣候變暖不良影響,且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對于氣候變化的原因,國際能源署有一個測算,能源領域的溫室氣體排放占經合組織國家排放量的82%,在非經合組織國家,能源領域溫室氣體排放大概占59%。2007年的數據,我們國家在能源燃燒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86.57%,超過了發達國家。我國作為最大的碳排放國家,以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必須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做出突出貢獻,能源發展必須轉型,所以兩大硬要素,都促進我們能源發展必須要轉型。
互聯網能源成未來發展必然趨勢
2013年,我國互聯網經濟規模超過6000億元,同比增長51%,對GDP的貢獻率為7%。從衣食住行到金融資本,互聯網不僅改造了傳統服務業,還不斷滲透到工業的細分領域,激活了傳統工業和大宗商品市場。李克強總理講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所以能源的轉型升級更需要借助互聯網的平臺,互聯網能源要在實踐中推進,而且要成為今后的必然趨勢。
互聯網能源的三個基本點
第一個基本點,是能源的主導使用形式為電力。從生產來看,所有的一次能源都可以轉化成電力,而且是可以無限度匯聚;從傳輸上看,電力導體當中以光速傳輸,近距離輸電能耗更低;另外,電力便于轉化為動力,能源的疏導形式是電力。
第二個基本點是大眾參與,互聯共享,平臺交易。
第三個基本點,現階段的互聯網能源一定是集中式和分布式能源共同來發揮作用。
互聯網能源的實質
將各種一次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轉化成二次能源電力,通過分布式采集和使用的交互形式,結合互聯網平臺技術,實現公眾實時的能源互聯和共享。互聯網促使對不同特性的能源品種選擇適合的獲得和利用方式,并促進生產和消費兩側的協調配合,可以有效的提高能源能效和經濟性水平以及整個能源系統的安全穩定。所以,發展互聯網符合能源發展方向。
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是切入點
互聯網能源的切入點:深化電力體制改革
我國可再生、分布式能源資源量大,發展迅猛,還有一些重大的技術在孕育著突破,發展潛力很大。可再生能源分布廣、取之不盡,但有間歇性,所以需要互聯網。從互聯網的角度來講,可以將無限多的小單元連接起來,并使之相互交換,互通有無。互聯網具有扁平化、去中心化的特點,能發揮可再生能源分布取之不盡的長處,克服密度小有間歇性的短處,所以我們覺得這種發展,特別需要互聯網。
互聯網能源發展的障礙及建議
三大障礙
第一是法律障礙,法律規定一個供電區只設立一個供電營業機構,點位企業經營范圍越來越大,供電民間機構越來越少,和互聯網本身的扁平化、去中心化的基本特制不太一致。
第二是機制障礙,電網企業通過買電賣電賺取差價,分布式能源發展,應該講你發展越多,通過網絡的買賣這個東西越少。
第三是政策障礙,可再生能源法,確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的收購制度,傳統的支撐體系很難落實。
四點建議
第一是加強法律法規建設,明確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發展的目標和問責規定。
第二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將配售電職能與電網輸電職能分開,國家管制輸電價格,放開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
第三是完善相關制度政策,制訂相關政策,調動電網企業輸送可再生分布式能源電力的積極性。
最后一個建議,創新電力監管模式,將電力監管機構的收益與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實際聯網情況掛鉤。
總結
我們能否牢牢把握互聯網能源發展的歷史機遇,很大程度決定我國在未來全球競爭中的地位,我們國家新能源和互聯網發展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在變革當中取得了有利的地位。能源行業要自覺承擔起歷史重托,加快發展互聯網能源,鞏固和擴大我國在新能源和互聯網領域已經形成的優勢,化解大氣污染和氣候變化的硬約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