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依靠特高壓大電網,將太陽能發電能源傳輸到負荷中心,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棄光等問題。”
“大規模發展太陽能發電亟待特高壓電網支撐。”全國人大代表、晶龍集團董事長靳保芳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只有依靠特高壓大電網,將太陽能發電能源傳輸到負荷中心,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棄光等問題。”
太陽能發電受外送限制
擴大太陽能發電的消納范圍是提高太陽能發電消納能力的重要途徑。
靳保芳告訴記者,我國能源資源與生產力逆向分布,中東部地區是能源資源的需求中心,70%以上的電力消費集中在中東部地區,但是缺乏太陽能、煤炭等能源資源;我國70%以上的太陽能等清潔能能源集中在西部、北部地區,但是本地難以完全消化,能源基地距離負荷中心1000到4000公里。
靳保芳強調,和2000年相比,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累計增長了接近1400倍,目前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已位列世界第二。但是,受外送通道限制,太陽能發電難以外送,將面臨突出的棄光等問題。
靳保芳認為,推動太陽能發電是我國優化能源結構的有效途徑。我國中東部地區電力需求巨大,將煤炭等化石能源從西部、北部地區運送到中東部地區,將直接增加發電成本,還會加重中東部地區大氣污染。我國西部地區具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尤其是南疆、甘肅西部、內蒙古西部等地區,這些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發展太陽能發電前景良好。擴大太陽能發電的消納范圍是提高太陽能發電消納能力的重要途徑,太陽能發電的出力特性要求太陽能發電接入的電網具備大范圍優化配置的能力。這就迫切需要加快建設特高壓輸電通道,實現太陽能發電在全國范圍內的優化配置,推動清潔能源的大規模高效開發利用。
應加快建設特高壓輸電
實踐已經證明了特高壓的技術可行性、運行安全性、工程經濟性和環境友好性。
記者了解到,2009年以來,我國先后建成投運了6條特高壓輸電線路,全部保持安全穩定運行,累計跨區輸送電量1380億千瓦時。建設以“強交強直”特高壓為骨干網架的“三華”同步電網,電網結構更堅強、更合理,調控管理更統一,技術更先進,能夠有力保障大電網安全可控、能控、在控。
經過工程實際驗證,特高壓電網較現有電網優勢明顯,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電網的輸送能力是500千伏的4~5倍,單位輸電容量的網絡損耗、走廊寬度、工程造價分別僅為500千伏輸電的12.5%、40%和75%。
實踐已經充分證明了特高壓的技術可行性、運行安全性、工程經濟性和環境友好性。
靳保芳表示,加快建設特高壓輸電通道,將西部和北部太陽能發電、陜西等煤炭發電與東中部負荷中心連接,采取“光火打捆”方式送電,不但能有效解決太陽能發電單獨外送不經濟、安全性差的難題,而且對改善東中部地區空氣質量、緩解能源供應緊張的局面大有益處,同時還可帶動西部、北部地區經濟加快發展。
基于此,靳保芳建議,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將蒙西-長沙特高壓交流工程,蒙西-武漢、陜北-南昌、酒泉-湖南等直流工程納入國家“十三五”能源規劃,并盡快統一開展前期工作,滿足西北地區太陽能開發外送需要,支持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