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中國能源問題的三個解決途徑
要解決中國經濟發展所必需的能源問題,有三個途徑:第一,通過各種經濟、外交、政治和軍事手段,在全世界加強能源采購力度,以保障中國的能源需求;第二,提高能效,減少單位產值的能源消耗;第三,積極發展新能源,盡快替代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
這三種手段,目前中國政府都在積極進行著。與俄羅斯的合作,上合組織的合作,金磚五國的合作,亞投行的設立,就是為了解決中國的能源供應地;而“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一路一帶,實際上就是為了保證中國的陸地和海上的能源運輸航線。泰國的運河就是為了擺脫美國對馬六甲海峽的控制,而中國在厄瓜多爾的運河建成后,則將使得巴拿馬運河徹底失去戰略意義,使得美國在巴拿馬長達一個世紀的苦心經營化為烏有。這些,就是中國政府為了保證自己的能源安全所實施的第一個途徑的工作。可以看出來,中國政府和領導已經使出了渾身的解數,左突右擊,試圖在美國的重重封鎖下,殺出一條血路來。這個途徑我們必須做,但效果如何,不完全取決于我們自己,代價多大,現在也很難預估。可以肯定地是,絕不僅僅是經濟代價。
在開辟能源供應渠道的同時,中國政府也對現有的能源和工業提出了嚴厲的能效提高的要求。目前,中國的能源強度(單位產值的能耗)已經比2006年下降了30%以上,但依然比美國高出4倍,甚至比印度還高70%。這說明,中國的能效提高還有空間。但是,即便中國的能源強度達到與美國和日本相同的程度,中國的能源需求依然會迅速增加。這是第二個途徑,中國政府現在實施的力度也非常大,河北山東的鋼鐵企業的關停并轉,就是一個例證。但能效的提高,終究是有限的。
也就是說,但從保證能源供應和能效提高兩方面,難以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大的局面。因此,中國政府現在也在積極實施第三條途徑,也就是積極發展新能源。
除了能源供應的問題外,傳統能源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必然產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塵,目前已經給中國造成了嚴重的損害,目前遍布中國的長時間的霧霾狀況表明,中國的環境對于能源的承受力已經接近極限。這個問題,靠第一條途徑完全沒用,靠第二條途徑可以解決少部分,只有只有第三種途徑,才是解決中國的能源問題的唯一的長期有效的途徑。
這是我國政府發展新能源的戰略動因。
六 中國光伏產業崛起動搖美國對中國的能源控制
可再生能源包括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發電等。我國的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的產量從2008年起就異軍突起,坐上了世界第一的寶座。從2005年德國開始對光伏進行度電補貼以來,中國光伏產業的年產量幾乎從零起步,到2014年,中國光伏產量已經達到30GW,保持著在全球遙遙領先的地位。在2005年到2012年間,美國和歐洲政府對于光伏發電的補貼,通過采購中國的光伏組件,至少有一半進入了中國光伏制造商的口袋。
在這段時間,美國和歐洲的光伏制造企業被中國的光伏企業擠壓得毫無生存空間,數百家光伏企業接連倒閉。風電企業的情況也類似。
但是,這還不是美國和歐洲宣布對中國光伏企業和風電企業進行“雙反”的真正理由。
光伏作為可再生能源的一種,除了清潔以外,還有一個很大的特征,就是隨處可得。這種能源不像石油那樣70%集中在中東,美國只要控制了中東就控制了世界。
而光伏和風力發電具有地域分布的平均性。雖然不同地方的風力大小有區別,日照強度有區別,但理論上,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光伏作為能源。即便是在北極,只要是白天,光伏一樣可以采用。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光伏的應用規模達到了一定的比例,比如占到了現有能源消耗量的20~30%之間,中國對于能源的進口依存度將大大下降。而如果可再生能源站到了能源總消耗量的50%的話,中國幾乎可以完全擺脫石油進口的局面。那樣,美國所謂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美國在中東的布局,對馬六甲海峽、巴拿馬運河、霍爾木茲海峽的控制,將完全徹底地失去意義。
雖然現在中國的風力、光伏和生物質能的裝機容量才100GW,也就是一億千瓦,占中國能源總消費的8%左右,但是,中國新能源的發展速度卻十分迅速。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的總裝機將超過250GW,即2.5億千瓦,預計將超過屆時中國總電力裝機容量的20%。要知道,那僅僅是五年之后就將發生的。屆時,中國的石油需求將比現在減少30%以上,也就意味著中國進口石油的需求將減少60%。這樣的話,僅俄羅斯和里海的石油就可以完全滿足中國的石油進口需求,屆時,美國對于中國的能源控制,將徹底失去意義。這是美國絕對不愿意看到的。
七 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將影響美國自身的能源安全
讓美國更為擔心的是,中國的光伏企業在這不到十年的短短時間內,就已經體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除了成本低廉外,中國光伏產品的技術、性能和質量并不遜色于美國本土的產品。而且,中國的大型光伏企業,在鼎盛時期,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于技術研發。而不少企業雖然投入的研發資金比美國的同行少很多,但獲得的成果卻絲毫不遜色,不少技術都處于領先的勢頭。
這樣的情形如果發展下去,不僅中國自己將實現能源自給,也就是所謂“能源獨立”,而且,會倒過來造成美國的能源會對中國企業產生依賴效應。目前,美國對中國光伏的“雙反”就遭到了美國包括眾多太陽能用戶的“低價太陽能聯盟”的反對,這意味著,美國光伏用戶對于中國光伏制造企業的依賴已經產生,如果美國政府不立刻斷然采取措施阻止中國產品的進入的話,這種依賴將越來越嚴重。如果美國大部分的新能源都依賴中國的產品的話,那么,到時候才采取貿易禁運措施的話,傷害的就將不僅僅是美國的新能源用戶,而是整個美國經濟。
此外,目前世界上除了中東、非洲和俄羅斯外,其它地區基本都是能源凈進口地區,例如歐洲、南美、東南亞、東北亞等。目前,中國的光伏企業對于這些地區的市場滲透也十分深入。而這些地區的能源,現在基本都在美國的控制之下,因此,中國的光伏企業如果這么長期發展下去,必將形成在這些地區從美國的“虎口”里奪食。雖然現在光伏等新能源的發電規模對美國還遠遠沒有構成威脅,但隨著新能源規模的擴大,這些非美國的國家一旦對中國的光伏產品產生了依賴,到那個時候,局面恐怕就完全不是美國所能夠控制的了。
所以,無論是從美國自身的光伏制造業保護,從保持對中國的能源控制,從保持美國自己的能源獨立,還是保持美國對世界的能源控制力,美國都必須在中國的光伏產業的發展之初,將中國光伏產業扼殺在搖籃里。這就是為什么美國政府對中國光伏產業一反再反,窮追猛打,必要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原因。這不僅僅是為了保護美國的光伏制造企業,也不僅僅是為了保護美國自己光伏產業,而是為了通過遏制中國的光伏產業,確保中國對于進口石油的需求,確保世界上的能源消費國對于進口能源的需求,以確保美國用了半個多世紀建立起來的以石油控制世界的局面不被打破。
這就是美國對中國光伏產業雙反的多層次原因。
八 美國“雙反”戰略成效顯著
應當說,美國的“雙反”政策還是很奏效的,基本達到了他們的目的。現在,中國的光伏企業,不僅因產能過剩元氣大傷,而那些還在茍延殘喘的企業,也只能基本維持成本,談不上任何發展。
雖然一年多以來,中國政府對于光伏發電的補貼政策起到了強心針的作用,但現在光伏行業里形成了“重發電輕制造”的明顯傾向。“搞電站的牛逼,搞制造的傻逼”,成為了那些拿著資本找電站買路條的光伏投資大佬的口頭禪。雖然發展光伏電站是從應用端拉動需求,也是必須的,但如果只重視發電,忽視制造,則恰恰中了美國人的圈套。這正是美國人對中國光伏進行“雙反”想要達到的目的。
比行業不景氣更為嚴重的后果是,目前中國的光伏企業已經幾乎完全放棄了技術研發。在目前極度艱難的生存條件下,所有的大型光伏企業,都在勒緊褲腰帶,設法生存。在工資都發不出的情況下,研發投入根本就不可能被列入預算。據調查,幾乎所有的中國光伏企業,從2013年起,就停止了新項目的研發投入。原有的研發項目也大多數中斷,只有少數企業還在延續已經立項的研發項目。
作為新興行業的初期,光伏產業技術更新時間較短,新技術取代舊技術的時間很快。而本來中國光伏企業在制造方面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如果一直積淀下來,將不斷加強這種優勢,而一旦中斷,則今后又要從頭再來。中國企業放棄研發,將對中國光伏產業形成長期致命的傷害。因為,不景氣時暫時的,度過以后很快能夠恢復,但技術優勢一旦失去,將喪失競爭力,造成長期落后。
在中國光伏企業停止研發的同時,美國的光伏企業卻在不斷加大投入,研發這新的技術。美國政府也從2012年開始,持續加大了對光伏產業的研究項目的資助。
如果美國政府對于中國光伏的這種彼消此長的遏制戰略持續下去,中國光伏產業在過去近十年所形成的并不穩固的光伏制造優勢,在幾年內將蕩然無存。那個時候,即便美國取消“雙反”,中國的光伏企業也將沒有任何競爭力。
在“雙反”方面,美國在2012年打出第一招之后,現在已經祭出了第二招,可以肯定這決不是最后一招。甚至還會有“雙反”之外的更狠的招數。到目前為止,美國的招數收到了效果,達到了他們希望看到的目的。
如果中國那些應對美國“雙反”的專家、企業家和官員們,依然看不到美國“雙反”的深層次原因,繼續一味在成本、價格和補貼上和美國糾纏,就徹底掉進了美國的陷阱,將注定給中國的光伏產業帶來慘痛的失敗后果。那樣的話,很可能山姆大叔后面的招數都不用拿出來,就能夠達到他們想要的目的了。
但是,中國光伏企業的生命力已經得到證明,行業里也不乏有識之士。只要中國的光伏企業能夠認清美國“雙反”的真實原因,不論美國采用什么樣的手段,中國的光伏企業就一定能夠找到正確的對策,不僅能夠在逆境中生存下來,還能夠得到蓬勃的發展,從而粉碎美國政府的陰謀。
所以,雖然美國現在勝券在握,但其最終目的能否得逞,還要拭目以待。
要解決中國經濟發展所必需的能源問題,有三個途徑:第一,通過各種經濟、外交、政治和軍事手段,在全世界加強能源采購力度,以保障中國的能源需求;第二,提高能效,減少單位產值的能源消耗;第三,積極發展新能源,盡快替代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
這三種手段,目前中國政府都在積極進行著。與俄羅斯的合作,上合組織的合作,金磚五國的合作,亞投行的設立,就是為了解決中國的能源供應地;而“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一路一帶,實際上就是為了保證中國的陸地和海上的能源運輸航線。泰國的運河就是為了擺脫美國對馬六甲海峽的控制,而中國在厄瓜多爾的運河建成后,則將使得巴拿馬運河徹底失去戰略意義,使得美國在巴拿馬長達一個世紀的苦心經營化為烏有。這些,就是中國政府為了保證自己的能源安全所實施的第一個途徑的工作。可以看出來,中國政府和領導已經使出了渾身的解數,左突右擊,試圖在美國的重重封鎖下,殺出一條血路來。這個途徑我們必須做,但效果如何,不完全取決于我們自己,代價多大,現在也很難預估。可以肯定地是,絕不僅僅是經濟代價。
在開辟能源供應渠道的同時,中國政府也對現有的能源和工業提出了嚴厲的能效提高的要求。目前,中國的能源強度(單位產值的能耗)已經比2006年下降了30%以上,但依然比美國高出4倍,甚至比印度還高70%。這說明,中國的能效提高還有空間。但是,即便中國的能源強度達到與美國和日本相同的程度,中國的能源需求依然會迅速增加。這是第二個途徑,中國政府現在實施的力度也非常大,河北山東的鋼鐵企業的關停并轉,就是一個例證。但能效的提高,終究是有限的。
也就是說,但從保證能源供應和能效提高兩方面,難以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大的局面。因此,中國政府現在也在積極實施第三條途徑,也就是積極發展新能源。
除了能源供應的問題外,傳統能源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必然產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塵,目前已經給中國造成了嚴重的損害,目前遍布中國的長時間的霧霾狀況表明,中國的環境對于能源的承受力已經接近極限。這個問題,靠第一條途徑完全沒用,靠第二條途徑可以解決少部分,只有只有第三種途徑,才是解決中國的能源問題的唯一的長期有效的途徑。
這是我國政府發展新能源的戰略動因。
六 中國光伏產業崛起動搖美國對中國的能源控制
可再生能源包括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發電等。我國的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的產量從2008年起就異軍突起,坐上了世界第一的寶座。從2005年德國開始對光伏進行度電補貼以來,中國光伏產業的年產量幾乎從零起步,到2014年,中國光伏產量已經達到30GW,保持著在全球遙遙領先的地位。在2005年到2012年間,美國和歐洲政府對于光伏發電的補貼,通過采購中國的光伏組件,至少有一半進入了中國光伏制造商的口袋。
在這段時間,美國和歐洲的光伏制造企業被中國的光伏企業擠壓得毫無生存空間,數百家光伏企業接連倒閉。風電企業的情況也類似。
但是,這還不是美國和歐洲宣布對中國光伏企業和風電企業進行“雙反”的真正理由。
光伏作為可再生能源的一種,除了清潔以外,還有一個很大的特征,就是隨處可得。這種能源不像石油那樣70%集中在中東,美國只要控制了中東就控制了世界。
而光伏和風力發電具有地域分布的平均性。雖然不同地方的風力大小有區別,日照強度有區別,但理論上,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光伏作為能源。即便是在北極,只要是白天,光伏一樣可以采用。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光伏的應用規模達到了一定的比例,比如占到了現有能源消耗量的20~30%之間,中國對于能源的進口依存度將大大下降。而如果可再生能源站到了能源總消耗量的50%的話,中國幾乎可以完全擺脫石油進口的局面。那樣,美國所謂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美國在中東的布局,對馬六甲海峽、巴拿馬運河、霍爾木茲海峽的控制,將完全徹底地失去意義。
雖然現在中國的風力、光伏和生物質能的裝機容量才100GW,也就是一億千瓦,占中國能源總消費的8%左右,但是,中國新能源的發展速度卻十分迅速。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的總裝機將超過250GW,即2.5億千瓦,預計將超過屆時中國總電力裝機容量的20%。要知道,那僅僅是五年之后就將發生的。屆時,中國的石油需求將比現在減少30%以上,也就意味著中國進口石油的需求將減少60%。這樣的話,僅俄羅斯和里海的石油就可以完全滿足中國的石油進口需求,屆時,美國對于中國的能源控制,將徹底失去意義。這是美國絕對不愿意看到的。
七 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將影響美國自身的能源安全
讓美國更為擔心的是,中國的光伏企業在這不到十年的短短時間內,就已經體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除了成本低廉外,中國光伏產品的技術、性能和質量并不遜色于美國本土的產品。而且,中國的大型光伏企業,在鼎盛時期,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于技術研發。而不少企業雖然投入的研發資金比美國的同行少很多,但獲得的成果卻絲毫不遜色,不少技術都處于領先的勢頭。
這樣的情形如果發展下去,不僅中國自己將實現能源自給,也就是所謂“能源獨立”,而且,會倒過來造成美國的能源會對中國企業產生依賴效應。目前,美國對中國光伏的“雙反”就遭到了美國包括眾多太陽能用戶的“低價太陽能聯盟”的反對,這意味著,美國光伏用戶對于中國光伏制造企業的依賴已經產生,如果美國政府不立刻斷然采取措施阻止中國產品的進入的話,這種依賴將越來越嚴重。如果美國大部分的新能源都依賴中國的產品的話,那么,到時候才采取貿易禁運措施的話,傷害的就將不僅僅是美國的新能源用戶,而是整個美國經濟。
此外,目前世界上除了中東、非洲和俄羅斯外,其它地區基本都是能源凈進口地區,例如歐洲、南美、東南亞、東北亞等。目前,中國的光伏企業對于這些地區的市場滲透也十分深入。而這些地區的能源,現在基本都在美國的控制之下,因此,中國的光伏企業如果這么長期發展下去,必將形成在這些地區從美國的“虎口”里奪食。雖然現在光伏等新能源的發電規模對美國還遠遠沒有構成威脅,但隨著新能源規模的擴大,這些非美國的國家一旦對中國的光伏產品產生了依賴,到那個時候,局面恐怕就完全不是美國所能夠控制的了。
所以,無論是從美國自身的光伏制造業保護,從保持對中國的能源控制,從保持美國自己的能源獨立,還是保持美國對世界的能源控制力,美國都必須在中國的光伏產業的發展之初,將中國光伏產業扼殺在搖籃里。這就是為什么美國政府對中國光伏產業一反再反,窮追猛打,必要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原因。這不僅僅是為了保護美國的光伏制造企業,也不僅僅是為了保護美國自己光伏產業,而是為了通過遏制中國的光伏產業,確保中國對于進口石油的需求,確保世界上的能源消費國對于進口能源的需求,以確保美國用了半個多世紀建立起來的以石油控制世界的局面不被打破。
這就是美國對中國光伏產業雙反的多層次原因。
八 美國“雙反”戰略成效顯著
應當說,美國的“雙反”政策還是很奏效的,基本達到了他們的目的。現在,中國的光伏企業,不僅因產能過剩元氣大傷,而那些還在茍延殘喘的企業,也只能基本維持成本,談不上任何發展。
雖然一年多以來,中國政府對于光伏發電的補貼政策起到了強心針的作用,但現在光伏行業里形成了“重發電輕制造”的明顯傾向。“搞電站的牛逼,搞制造的傻逼”,成為了那些拿著資本找電站買路條的光伏投資大佬的口頭禪。雖然發展光伏電站是從應用端拉動需求,也是必須的,但如果只重視發電,忽視制造,則恰恰中了美國人的圈套。這正是美國人對中國光伏進行“雙反”想要達到的目的。
比行業不景氣更為嚴重的后果是,目前中國的光伏企業已經幾乎完全放棄了技術研發。在目前極度艱難的生存條件下,所有的大型光伏企業,都在勒緊褲腰帶,設法生存。在工資都發不出的情況下,研發投入根本就不可能被列入預算。據調查,幾乎所有的中國光伏企業,從2013年起,就停止了新項目的研發投入。原有的研發項目也大多數中斷,只有少數企業還在延續已經立項的研發項目。
作為新興行業的初期,光伏產業技術更新時間較短,新技術取代舊技術的時間很快。而本來中國光伏企業在制造方面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如果一直積淀下來,將不斷加強這種優勢,而一旦中斷,則今后又要從頭再來。中國企業放棄研發,將對中國光伏產業形成長期致命的傷害。因為,不景氣時暫時的,度過以后很快能夠恢復,但技術優勢一旦失去,將喪失競爭力,造成長期落后。
在中國光伏企業停止研發的同時,美國的光伏企業卻在不斷加大投入,研發這新的技術。美國政府也從2012年開始,持續加大了對光伏產業的研究項目的資助。
如果美國政府對于中國光伏的這種彼消此長的遏制戰略持續下去,中國光伏產業在過去近十年所形成的并不穩固的光伏制造優勢,在幾年內將蕩然無存。那個時候,即便美國取消“雙反”,中國的光伏企業也將沒有任何競爭力。
在“雙反”方面,美國在2012年打出第一招之后,現在已經祭出了第二招,可以肯定這決不是最后一招。甚至還會有“雙反”之外的更狠的招數。到目前為止,美國的招數收到了效果,達到了他們希望看到的目的。
如果中國那些應對美國“雙反”的專家、企業家和官員們,依然看不到美國“雙反”的深層次原因,繼續一味在成本、價格和補貼上和美國糾纏,就徹底掉進了美國的陷阱,將注定給中國的光伏產業帶來慘痛的失敗后果。那樣的話,很可能山姆大叔后面的招數都不用拿出來,就能夠達到他們想要的目的了。
但是,中國光伏企業的生命力已經得到證明,行業里也不乏有識之士。只要中國的光伏企業能夠認清美國“雙反”的真實原因,不論美國采用什么樣的手段,中國的光伏企業就一定能夠找到正確的對策,不僅能夠在逆境中生存下來,還能夠得到蓬勃的發展,從而粉碎美國政府的陰謀。
所以,雖然美國現在勝券在握,但其最終目的能否得逞,還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