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在新任董事長史建敏的辦公室見到兩份文件,一份是“關于無錫尚德實現扭虧為盈的報告(2014年1-11月)”,另一份是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發來的協議書,在由中國平安財產保險為尚德產品進行責任保險的基礎上,這個國際知名保險公司再次為其提供承保。
史建敏躊躇滿志地說:“可別小看這一紙協議,它不僅使尚德海外銷售出現了新的機遇,而且更加鞏固了我們在國內外太陽能行業的領先地位。明年,我們還要再投入8個億進行技術改造,尚德會進入一個由量到質的轉型期,效益將超過歷史最好水平。”
從身陷絕境,到破產重整,再到獲得新生,一路跌宕起伏。無錫尚德的坎坷命運,帶給人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其中,用好“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的探索和實踐,尤其令人深思。
大廈將傾,“救市”說激辯“破產”說
在尚德成為中國光伏產業領頭羊的奮斗歷程中,政府之手無疑是重要推力。從引進施正榮,到成功推動尚德海外上市,政府“犧牲”既有利益,退出國有資本,為企業發展創造條件,可以說不遺余力。
2012年,國際市場風云變幻,尚德迎面撞上“雙反”壁壘,銷售市場一片蕭條,上萬職工的飯碗成了市委市政府和企業面臨的大問題。
自2012年下半年起,在市政府的會議室里,以尚德為議題的會議隔三差五不知開了多少。僅在市政府副秘書長紐素芬的電腦里,各種會議所形成的記錄文本就有56份之多。她粗略統計了一下,整個破產重整過程中,大大小小的會議開了110多個。
激辯是會上的“家常便飯”。一方力陳“救市”,另一方則堅持“破產”,各執一端,互不相讓,有時甚至爭得面紅耳赤。
“無錫尚德的快速發展與政府的培育、支持有很大關系,現在遇到困難,政府應及時出手。再說,周邊一些省市已開始對其轄區內陷入危機的光伏企業輸血扶持,無錫經濟實力強,更應向企業伸出援手。”“救市”論者,言之鑿鑿,似乎不無道理。
與“救市”說針鋒相對的是“破產”說:“這么大的企業出現問題,政府能包攬得下來么?尚德遭遇的困境,既有光伏產業大環境不景氣的影響,也有經營管理不善的原因,如果政府繼續大包大攬,只能加劇企業的困境。何不趁此機會,借鑒世界知名企業破產案例,向法院申請破產。”
“政府出手扶持”困難龍頭企業,在無錫有過不少先例。因此,“救市”說曾一度占了上風。但持“破產”說的一方也不示弱,旁征博引,“難道大包大攬留給我們的教訓還不夠多、還不夠慘痛嗎?”“破產”說竟也讓“救市”說一時難以反駁。
政府決策者被推入了兩難境地:如果直接出手相救,無異于背上一個沉重包袱;若直接把企業推向市場,則前景未卜。
尚德何去何從?在聽取各方意見后,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黃莉新經過深思熟慮,果敢拍板:“對尚德的處置,既要尊重和遵循市場規律,又要依法妥善處理好各方利益,力爭走出一條以破產重整來解決民營企業困境的新路子。”
時任代市長的汪泉強調,無錫尚德不能再回到政府說了算、政府大包大攬的老路上去了。當然,關鍵時刻,政府絕不能缺位。
“政府”握手“市場”,找到利益“最大公約數”
2013年3月20日,“救市”與“破產”的爭論,在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一紙文告發布后,漸漸沉寂下來。這一天,無錫尚德依法實施破產重整。
無錫市中院金融審判庭庭長蔣馨葉,在宣布無錫尚德依法實施破產重整后接受了采訪。她說,破產重整是指對已具有破產原因同時又有再生希望的債務人企業,通過各方利害關系人的協商,并借助法律強制性地調整它們的利益,對債務人企業進行生產經營上的整頓和債權債務關系上的清理,以期擺脫財務困境,重獲經營能力的特殊法律程序。與破產清算相比,破產重整雖然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但如能找到合適的戰略投資者,無錫尚德依然有重生的希望。
2013年3月18日子夜,正在日本招商的無錫新區管委會駐星洲工業園區辦公室主任楊二觀,在接到新區黨工委領導的電話后,星夜趕回無錫,受命出任無錫尚德破產重整管理人組長,協調處理破產重整相關事宜。
接下來的一連串工作是,政府向具有企業破產案件處理豐富經驗的專業法律機構問策,通過法律程序由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深入析判企業資產狀況。考慮到破產重整制度規定較為原則,在境外債權審核、債權人聽證制度等方面都是空白,法院受理案件后,一邊按破產法新法確定的原則逐步推進,一邊研究美、德等國處理此類案件的經驗,在“摸著石頭過河”中創新實踐。
法院的一紙文告,讓尚德處于外界輿論的漩渦中。面對鳳凰網等境內外數百家媒體的聚焦,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國中與境內外媒體充分溝通,做好信息公開工作。
破產重整能否成功的關鍵,是能否找到適合的戰略投資者。自2013年6月下旬起,破產管理人在全球上百家光伏企業的上下游公司中篩選出英利集團、中國西電集團公司、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等50家符合條件的潛在投資人,給各意向投資人發送了招募文件。
隨著一份份招募文本發出,楊二觀對“誰來接盤”的擔心與日俱增。“有來洽談的電話么?”“報送的方案是什么內容?”……成了他那段時間上班時的口頭禪。
對于什么樣的企業是最理想的接盤者,市委市政府的訴求很清楚:一是報價是否最優,二是企業的競爭和整合能力是否最強。
盡管7月份就有五撥戰略投資人先后來到尚德,可直到9月2日,江蘇順風的考察人員才出現在尚德廠區。他們的到來,立馬使情況發生了戲劇性變化。據當時帶隊的史建敏回憶:“考察了一兩天,我們就相中了尚德,對順風未來打造新型產業鏈來說,尚德是一枚最有價值的棋子。”
2013年10月7日,注定是一個大結局的好日子,江蘇順風以純粹市場化的運作順風順水地接盤尚德。出價30億元人民幣現金、普通債權償債率31.55%、后續投入不低于30億元人民幣長遠發展資金的方案,讓順風贏得了最高分。不僅出價比其他應標者高出10億多元,且整合產業鏈的一攬子戰略構想和運作思路也令人信服。事實上,“接盤”動作完成后,順風在香港交易所的股價就順勢出現了大幅飆升,其市場效應遠大于10個億。
時任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的高圣華,用一串數據詮釋這是一個“多贏”的大結局:
實施破產重整,普通債權清償比例約31.55%,如實施破產清算,清償比例最多只有10%-15%。
實施新破產法后,無錫尚德破產重整的債權額雖然是全國第一,但554個債權人中沒有出現一個上訪者。尤為難得的是,255個10萬元以下的小額債權人均獲得了100%的債務償付,債權人利益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維護和保全。
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沒有花一分錢,就讓一家即將倒下的業界老大獲得了新生。對尚德而言,品牌技術和市場影響力依然得以保留,接盤者順風光電則有了一個打造新型產業鏈的嶄新平臺。
無錫尚德破產重整帶來的啟示
“越是經濟發達地區,越是善于用市場化、法治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你看,尚德破產重整的實踐內容還成為中央黨校省部級領導干部班課程的重要案例之一。”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教授孫小蘭在今年初來錫調研尚德破產重整時如是說。作為國內迄今為止涉及債權人數量最多、債權額最大、債權債務關系最復雜的案例,政府擔當與市場高效,加上依法辦事,實現了各司其職的有機結合。無錫尚德重整案,不僅為經濟轉型期深陷困境的光伏產業提供了恢復生機的新路徑,同時也對其他困境行業破產重整提供了有益借鑒。
“化解企業危機,只能通過市場化、法治化路徑。”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欽不無感慨地說。他認為,政府既不能簡單地把陷入絕境的企業一推了之,也不能老是把企業攬在懷里怕冷怕熱,必須通過市場化機制,依法、依規、公開、透明地處理相關事務。在他看來,無錫尚德事件的處置“方向正確,過程痛苦,結果令人滿意”,其中最關鍵的一招,就是政府擺正了在經濟發展中的位置,既要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又要防止角色越位,同時還要警惕角色缺位,最終回歸到市場配置資源的本位。無錫尚德的發展實踐,恰恰說明了政府主動“握手”市場,更容易找到利益最大公約數,也正是這個利益最大公約數,成就了無錫尚德的新生。
今天,再回過頭來看無錫尚德破產重整的艱難之路,對政府、企業、銀行等各方面來說,值得反思和總結的地方很多:
黃欽說:“對政府來講,今后一定要對企業的發展保持理性態度,千萬不能拔苗助長;對銀行來說,教訓也很慘痛,只顧一窩蜂地投放貸款而把監管晾在一邊,一旦企業遇到危機,就會深陷泥淖。”
無錫尚德破產重整案在進入法律程序后,每一個決策環節,政府都是先聽取法院建議,不越位。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時永才在總結尚德破產重整案時說:“用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處理企業危機,無錫尚德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樣本。”
作為一位親歷者,無錫尚德原董事長施正榮在接受采訪時坦言,“前幾年,企業在快速發展中一味盲目擴張,以致管理混亂,出事是早晚的,不可避免的,教訓深刻。”他深有體會地說:“現在看來,企業出現巨大危機后,政府不托底,走市場化、法治化的路子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