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伴隨著全國范圍內霧霾的不斷持續,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通過減少污染物排放來防治霧霾天氣,已不僅是政府在考慮的事情,也是每個公民十分關心的大事。近年來,太陽能發電和互聯網產業的發展突飛猛進,而如何能充分協同融合能源和互聯網兩個產業,或許能為我們應對能源短缺、霧霾侵擾打開新的思路。為此,近日,針對能源互聯網發展的相關問題,我們對中海陽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薛黎明進行了專訪。
中國能源報:為什么說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勢不可擋呢?
薛黎明:能源互聯網會像近20年來消費互聯網的普及一樣勢不可擋,雖然在不同時間段、不同區域發展速度會有所不同;但這種時間和空間的差異只能加速或者減緩它的進度,其作為一種趨勢是毋庸置疑的。
德國雖未提及能源互聯網的概念,但其可再生能源供電量在全國范圍已占很高比例,同時積極探索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如何實現能源的開放式交易。在這個交易平臺既可以發電也可以買電、用電,實現網上結算,進行共享。再例如美國的CCHP計劃,要求到2020年50%的新建商用建筑使用CCHP,即熱電冷聯產系統,達到能源自給。
傳統的太陽能發電或火力發電只有20%-30%的轉換效率,其他部分會損耗掉,如果冷熱電聯供,最高的能量轉化效率可達到70%-80%,這樣我們的一次能源轉化效率就得以提升,污染排放物或全國每年能源消耗單量就會大幅度降低。歐、美、日都有代表性國家正在布置一個又一個的“點”,就如同中國可在每一個社區內布點,為下一步能源互聯網在全球范圍內的推廣提供基礎。點內的互聯互動,到最后串起來就形成了整個全國乃至全球的能源互聯網的目標。
中國能源報:在新能源蓬勃發展的當下,您為什么會想到推進能源互聯網呢?
薛黎明:目前,我國的太陽能發電主要以大型地面電站為主導,且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荒漠地區;相反,像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經濟密集度高、用電負荷大、環境污染相對較嚴重的區域,太陽能發電的裝機容量卻較低。如果能將太陽能熱電聯供和天然氣的冷熱電三聯供聯合循環起來,既能大幅度提高能源的利用總效率,又能為能源互聯網的普及推廣奠定區域互聯基礎。
《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提到,以每一個建筑物作為收集可再生能源的設施、利用能源互聯網分配能源,延伸來講,不僅是一個建筑,而應該是每個新城鎮、園區、社區,不單是能源的消耗體,也是能源的收集和創造之地。
中國能源報:請您具體談一下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將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薛黎明:如同消費互聯網的發展一樣,互聯網是發展的技術平臺,能源互聯網應當有線上和線下平臺,融合起來才能構成一個完整主體。線上平臺,即包括互聯網、媒體、協會等線上部分;另一個是與線上對稱的線下平臺,即主要的產業鏈制造集成端(包括能源、電源基地和大電網)。
線上與線下的完美融合,能真正的實現能源的互聯互通、共享共治。要達到這樣的融合,還要對線下的體制和機制的進行改革。在最新的電改方案中提到,增量部分可以放開,即在配電和售電上放開準入資格標準(民營資本等也能參加),這就給能源互聯網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能源互聯網一定是線下和線上同時進行,線上搭建平臺,線下體制改革,最終實現能源不僅限于電力而是所有能源體的自由交易這一終極目標,從區域到地區再到全國,甚至發展到全球的互聯互通。
中國能源報:那么在能源互聯網發展的前期,怎樣吸引各方加入進來呢?
薛黎明:政府主管部門、能源企業、互聯網企業、金融機構及行業協會組織的資源整合是很關鍵的,政府政策應跟隨著能源互聯網的發展適時出臺支持性、引導性政策,應以保障能源的安全為前提。
如果在樓頂上安裝分布式光伏,國家會給予適當補貼,所發電量電網公司會在全國范圍內收購;分布式能源與分布式光伏不完全是一個概念,因為太陽能發的電量有限,自發的吸引力不太大。
簡單舉個案例 :比如說小區的物業費現在很難收取,如果把空置的地下室等改造做出天然氣的冷熱電聯供系統,太陽能再直接做成分布式能源,只要國家能收購其發出的多余電量,也能實現一部分經濟效益,這樣大家就愿意做了。
中國能源報:對于企業本身,中海陽將如何抓住這個機遇?
薛黎明:中海陽自2005年成立至今,近十年來一直專注于太陽能發電領域。從去年我們開始著手推廣能源互聯網,這其中分布式能源的實施是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光伏發電主要運用在大西北地區,事實上并未解決像京津冀這些人口密度比較集中地方的大氣污染問題,光伏的能量密度太低,不能滿足整個能源的需求,也無法實現高額的和有吸引力的投資回報,純粹的分布式光伏一定要上升到分布式能源,能源互聯網最終是由眾多分布式能源聯合起來的大網絡。
為了使能源互聯網更好的落地,我們不斷進行新產品的開發,舉例來說,太陽能熱水器在我國產量和使用量很大,但冬天的太陽能聚光量、能量沒辦法超越冬天室外溫度超低的情況。所以,我們現在做的就是把太陽能光伏和太陽能光熱的聚光技術很好的融合起來,形成“反射型聚光太陽能熱電聯供”的產品。簡單的解釋,就是把太陽能的聚光從一倍擴展到10倍,效率增加,既可以供熱也可以發電,計劃明年向全國市場化推廣。從太陽能熱電聯供及清潔能源(主要為天然氣)冷熱電聯供入手,使其形成循環的能源供給體系。我們相信,能源互聯網的突破口一定是從太陽能光伏、光熱及與清潔能源的聯合循環。
中國能源報:您認為從國家層面應當如何推動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呢?
薛黎明:從國家層面來講,首先,應該在政策上給予能源互聯網一個相對開放的空間,允許各類資本、企業、技術等進入。類比近20年的消費互聯網的發展,線上部分前3-5年一定是個模式的創新和迭代的過程,初創模式需根據實際運用進行更新,這樣的平臺才能為線下的能源調度、優化、高效使用發揮作用,所以希望國家給予這種創新機制一個平臺或者鼓勵措施。
其次,是線下部分如何滿足與線上的對接。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分步驟、分階段的把能源管理和電力的調度、發電、輸電、配電、售電等環節在3-5年或6-10年內逐步市場化、互聯互通,打破壟斷。讓每個園區、社區、建筑物甚至每個家庭都能參與到能源的使用、消耗以及收集和創造中去,這樣才真正實現互聯互通和高效運轉。
第三,是輿論宣導。比如能源互聯網每年的會議可以由民間組織牽頭發起,國家主管部門、主管領導做一些方向性的指導,這樣不僅可以使業界詳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