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曉鏵坦承,對一些沒有規模、沒有渠道的小廠來說,有可能存在落后產能過剩的現象,進行短期調整也是應該的。但對有渠道、有品牌的大廠來說,是產能零過剩
繼「美國對華輪胎特保案」之后,光伏產業也變成了「瀕危動物」。針對多家德國光伏企業游說德國政府和歐盟委員對中國產太陽能電池板進行反傾銷調查的消息,阿特斯太陽能集團公司的總裁瞿曉鏵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短期內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遭遇反傾銷的危險,中國企業也有足夠的數據去反駁。
光伏產品無傾銷
「中國的制造業做到一定規模無一例外都會遭遇貿易壁壘,過去兩周,行業內已有兩個會議討論傾銷問題。」瞿曉鏵告訴記者,目前太陽能光伏產品的國內價格低于國外價格,同時行業平均毛利率在20%左右,產品價格高于成本,因此并不構成「傾銷」。
同時,瞿曉鏵表示,盡管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銷售終端市場在外國,「但也不是壞事」,因為在可見的未來,中國仍將是世界工廠,光伏產品出口也是未來外貿增長的重要因素。
而在質量與安全第三方機構Intertek天祥集團副總裁潘家瑞看來,要想長期立足世界市場,中國太陽能產品的質量必須整體提高,出口企業必須嚴格遵守產品質量管理的國際標準。但對很多企業來說,產品檢驗所花費的時間成本往往影響產品上市。
為此,Intertek推出實驗室認可計劃「衛星計劃」,通過認可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生產進度表自主控制測試和認證流程。對一家每年有100個新產品發布、50次文件修訂的家電廠商來說,「衛星計劃」能比傳統的測試認證縮短約500天的測試認證周期,1年可以節省超過40萬美元的費用。
不過,瞿曉鏵也指出,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也需要強大、平衡的內需市場。「對太陽能光伏產業來說,未來內需市場有兩大方向:一是大規模的荒漠電站,二是城市屋頂面積。」
他認為,現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要把《可再生能源法》落到實處,要把政策法規打通。
光伏產能零過剩
同時,針對光伏產業進入中央政府的產能過剩「黑名單」,瞿曉鏵表示,從總體看來,太陽能光伏產業產能并不過剩。
「目前,太陽能發電只占總發電量的千分之一,在中國,這一比例更小。而未來20年-30年,全球必須使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到20%-30%,才能完成既定的減排目標。所以說,太陽能產業在中國不過剩,在全世界也不過剩。」瞿曉鏵認為,盡管去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幾乎是100%的行業都出現富裕產能,但太陽能光伏產業恢復、調整得最快。
「就阿特斯太陽能集團公司來說,從今年6月開始一直是滿負荷生產,還新招收了包括研發、市場、一線生產工人在內的3000名新員工。現在員工還是不夠多。」瞿曉鏵笑著說,「如果有人送我一個生產廠,我馬上接受。」
不過,瞿曉鏵也坦承,產能不過剩不代表供求之間沒有轉接的落差。「對一些沒有規模、沒有渠道的小廠來說,有可能存在落后產能過剩的現象,進行短期調整也是應該的。但對有渠道、有品牌的大廠來說,是產能零過剩。」
此外,他還認為,不能對產能過剩現象進行過份「戲劇化」的描述,因為數據的反映往往有滯后性。「或許大家認為,太陽能光伏產業是一個新產業,不應當出現問題,但光伏產業實際上與其它產業一樣。對做行業的人來說,每分鐘都會產生問題,然后每分鐘都在解決問題,尤其對國家政策導向來說,更不應該大起大落。」
「如果廠家注重產品質量,無論行業產能過剩與否,都會在競爭中穩操勝券。」潘家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