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崔永祥
崔永祥:謝謝主持人,今天我代表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做主題發言,從每瓦投資向度電成本的轉變。我主要說一下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單晶硅生產企業,主要是生產單晶硅拉質(音譯)和界定。
先面是我們李主任還有各位專家都提到了光伏電站,我們投資的方向和內容。我是從08年就開始做電站,有一些初投資在里面。對光伏電站最后的結果其實發電很緊張,我每年的度乘以我的效率可以發多少電。我們現在成立子公司,把他們之間的關系,我們代表股份公司開發電站,同時我們也是自己項目的承包商。我們公司怎么辦?我們公司只管發電量,投三億在這個電量上,每年發多少電代表我們的投資回報率。怎么做到它的金融屬性做出來,就可以了。至于怎么實現,投資方不管。這是我們第一步要做成功的。
我們講到質量的問題,要講一下我們現在每年超過10GW的光伏電站安裝量,每年千億元規模的投資,值得認真評估投資質量,科學設定投資目標。長期以來,國內市場過度關注系統成本,而對實際發電成本即度電成本關注不足。最后結果我們認為度電成本才是關鍵,度電成本分成系統成本,一個是總發電量,結果研究表明,系統成本越低,發電量越多,這兩個方向是相反,我們最后的度電成本就越低,電站的投資回報率越高。
第二個觀點我們認為太陽能的資源和空間非常有限,很好得用于光伏發電的地方不是很多的,我們要提高每一平方米發電的效率。一個是發電的太陽能資源有限,太陽能收集成本非常高的。第二我們用于光伏電站的空間資源有限,尤其是分布式發電。第三是行業技術進步要求,也是往穩定高效的方向發展的行業趨勢。
高效單晶,我們認為高效的單晶電池或者是組件系統可以提高我們的收益率。第一個是單多晶系統成本真實差距較小,現在市場報價是5毛錢左右,單晶硅和多晶硅是5毛錢價差,我們把他縮小到2到3毛錢價差。五第二個部分是單晶硅的效率可以提升,多晶硅目前可以達到的效率接近11、12的水平,提高效率的同時,我們的運行成本基本上還會下降,效率提高了,本身制造工藝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我們預計2016年基本上就會打平。
目前我們投資和運行下來的情況是這樣的,地面電站經過產業鏈整合基本可以實現單晶0.20元/瓦。屋頂電站系統成本,單晶與多晶基本一致。單晶硅我們講的發電量更多,標準是頭兩年衰減率的時候,講的單晶不能是3%以內,第二年4.2%,多晶硅兩年增量是4.3%。好象單晶的衰減量大于多晶,其實是誤導。20年拉通了算,單晶的整體衰減實際上是小于多晶的。這樣的結果,單晶的實際發電量經過實測也是經過比較高的。中山大學做了對比,《六種太陽電池光伏陣列實際發電性能比較》,論文提到單晶的發電量同等裝機容量高于5.7%的情況。
這是08年的5兆瓦的示范項目,這是逆變器出來的數據。這是08年到現在有很長時間了。這是中電投測出結果是4.77%。這是我們自己投的電站,中衛,最后是6.52%,測的是半年的數據。這是我們自己的屋頂上做的數據測試,放在屋頂上由于灰塵的影響,我們主要測一下分布式的情況,大約4.2%左右。這個是青島自己做的車棚,是5.5%到8.1%。后面還有9月份的測試數據,也差不多是這樣的情況。事實證明單晶硅每瓦的發電量會高一些。
從機理分析,單晶整體結構性比較好,從屋頂結構來說一致性非常好,他會比多晶硅存在結構上的差異。光伏電池的工作溫度每提高1度,功率輸出減少0.4-0.5%。衰減更低,也是衰減幅度,單晶硅在頭兩到三年的衰減幅度大于多晶硅,但是在穩定之后是小于多晶硅。他的弱光性更好,單晶的單網的效率高,輸出電壓是高于多晶硅的,電流損失更低。最后一個結果可以看到每一瓦從收益率上長期來看,實際效率來看我們是更高于團隊的電站。
最后總結一下,單晶硅的方向,高效的單晶產品和我們高效的單晶系統會為我們的市場,為我們投資者帶來更多的收益。目前美國、日本、澳洲市場單晶硅從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到目前為止比較大的市場占有率增加來看代表了潮流。有幾個優勢,單位面積多發電優勢,系統運行壽命優勢,每瓦發電量優勢,度電成本更有優勢。謝謝大家。(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