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 全國政協人口與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江澤慧,發布國家林業局和國家統計局研究團隊的森林資源核算成果稱,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期間(2009-2013年),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每年提供的主要生態服務價值達12.68萬億元,相當于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56.88萬億元)的22.3%。
這是中國首次公布森林生態創造的生態服務價值。這與過去提的綠色GDP并不一樣。
2004年國家環保總局(現在的環保部)與國家統計局聯合開展了《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GDP)研究》項目,后因為難度大,不了了之。
記者獲悉,綠色GDP是現在的GDP中扣除了資源損耗價值和環境損失價值后剩余的GDP,簡單言之,即做減法。而生態GDP,是指各種生態資源創造的GDP價值,是做加法。
不過,上述公布的數字仍只是價值總量,并未計算出增量,也就是說,生態GDP每年增速是多少,還沒得出。中國林科院首席研究員王兵指出,今年是生態GDP的核算元年,難以比較算出增量,以后以2013年的數字計算,可以算出此后每年的生態GDP增速。
占去年GDP兩成多
根據10月22日國家林業局、國家統計局課題組公布的結果,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期間(2009-2013年),我國森林生態系統每年提供的主要生態服務價值達12.68萬億元,相當于2013年GDP(56.88萬億元)的22.3%,是當年林業產業總產值(4.73萬億元)的2.68倍,相當于森林每年為每位國民提供了0.94萬元的生態服務。
江澤慧指出,森林提供的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等主要生態服務,作為“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改善生態環境、防災減災、提升人居生活質量方面發揮了顯著的正效益”。
記者獲悉,上述生態GDP主要涉及到了“林地林木資源核算”、“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核算”,未包括“森林社會與文化價值核算”和“林業綠色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內容。
有專家認為,前兩者比較容易量化,后兩者比較虛,難以算出價值量。
本次林木資源核算包括了人工林等培育資產,也包括了天然林等非培育資產。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核算則包括了森林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凈化大氣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等7類13項服務指標。
數字顯示,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期末,全國林地林木資產總價值為21.29萬億元,與第七次森林資源清查期末相比,增長了42.1%。如果按照2012年末全國人口13.54億人計算,相當于我國國民人均擁有森林財富1.57萬元,5年來,人均森林財富增長了38.9%。森林作為重要的自然資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中國森林資源核算研究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孫扎根認為,計算森林的生態服務業價值意義重大。
因為,在傳統意識中,森林主要是提供木材和相關的產品。而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如涵養水源等,卻往往被忽略。“通過開展森林資源核算,可以全面反映森林資源在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等方面的多種功能。”
此前2013年,聯合國森林論壇第十屆大會呼吁,將森林產品和服務對經濟的貢獻,以及森林的文化和環境價值對社會的影響,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及相關政策與規劃之中。
以后可測算生態GDP增速
王兵指出,有了2013年的基準數,以后可以算出生態GDP的增速。
核算生態GDP符合十八大要求,因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要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其中就涉及到生態效益的內容。
“像林地的土地開發、伐木以及木業產值,都算了現在的GDP,但是未包括森林的生態效應,這方面測算可能反映當地的綜合生態發展情況。”他說。
2004年國家環保總局與國家統計局進行過綠色GDP的研究。2006年發布的兩部門成果《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稱,2004年全國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118億元,占當年GDP的3.05%。虛擬治理成本為2874億元,占當年GDP的1.80%。當時測算了水、大氣、固體廢物和污染事故等造成的環境損失。不過,因為此后核算難度大,最后不了了之。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指出,森林資源核算仍比較難。難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森林資源與經濟活動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要準確地量化這種作用和影響存在較大的難度;二是對森林資源不同功能的估價是世界性難題。
考慮到這些因素,“我們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開展森林資源核算工作,先易后難,注意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積極穩妥地推進。”
不過,盡管存在難度,森林資源核算仍需要加快推進。原因是,國家統計局在牽頭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
此前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也提出,下一步要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加大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的權重等。
這是中國首次公布森林生態創造的生態服務價值。這與過去提的綠色GDP并不一樣。
2004年國家環保總局(現在的環保部)與國家統計局聯合開展了《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GDP)研究》項目,后因為難度大,不了了之。
記者獲悉,綠色GDP是現在的GDP中扣除了資源損耗價值和環境損失價值后剩余的GDP,簡單言之,即做減法。而生態GDP,是指各種生態資源創造的GDP價值,是做加法。
不過,上述公布的數字仍只是價值總量,并未計算出增量,也就是說,生態GDP每年增速是多少,還沒得出。中國林科院首席研究員王兵指出,今年是生態GDP的核算元年,難以比較算出增量,以后以2013年的數字計算,可以算出此后每年的生態GDP增速。
占去年GDP兩成多
根據10月22日國家林業局、國家統計局課題組公布的結果,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期間(2009-2013年),我國森林生態系統每年提供的主要生態服務價值達12.68萬億元,相當于2013年GDP(56.88萬億元)的22.3%,是當年林業產業總產值(4.73萬億元)的2.68倍,相當于森林每年為每位國民提供了0.94萬元的生態服務。
江澤慧指出,森林提供的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等主要生態服務,作為“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改善生態環境、防災減災、提升人居生活質量方面發揮了顯著的正效益”。
記者獲悉,上述生態GDP主要涉及到了“林地林木資源核算”、“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核算”,未包括“森林社會與文化價值核算”和“林業綠色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內容。
有專家認為,前兩者比較容易量化,后兩者比較虛,難以算出價值量。
本次林木資源核算包括了人工林等培育資產,也包括了天然林等非培育資產。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核算則包括了森林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凈化大氣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等7類13項服務指標。
數字顯示,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期末,全國林地林木資產總價值為21.29萬億元,與第七次森林資源清查期末相比,增長了42.1%。如果按照2012年末全國人口13.54億人計算,相當于我國國民人均擁有森林財富1.57萬元,5年來,人均森林財富增長了38.9%。森林作為重要的自然資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中國森林資源核算研究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孫扎根認為,計算森林的生態服務業價值意義重大。
因為,在傳統意識中,森林主要是提供木材和相關的產品。而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如涵養水源等,卻往往被忽略。“通過開展森林資源核算,可以全面反映森林資源在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等方面的多種功能。”
此前2013年,聯合國森林論壇第十屆大會呼吁,將森林產品和服務對經濟的貢獻,以及森林的文化和環境價值對社會的影響,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及相關政策與規劃之中。
以后可測算生態GDP增速
王兵指出,有了2013年的基準數,以后可以算出生態GDP的增速。
核算生態GDP符合十八大要求,因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要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其中就涉及到生態效益的內容。
“像林地的土地開發、伐木以及木業產值,都算了現在的GDP,但是未包括森林的生態效應,這方面測算可能反映當地的綜合生態發展情況。”他說。
2004年國家環保總局與國家統計局進行過綠色GDP的研究。2006年發布的兩部門成果《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稱,2004年全國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118億元,占當年GDP的3.05%。虛擬治理成本為2874億元,占當年GDP的1.80%。當時測算了水、大氣、固體廢物和污染事故等造成的環境損失。不過,因為此后核算難度大,最后不了了之。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指出,森林資源核算仍比較難。難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森林資源與經濟活動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要準確地量化這種作用和影響存在較大的難度;二是對森林資源不同功能的估價是世界性難題。
考慮到這些因素,“我們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開展森林資源核算工作,先易后難,注意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積極穩妥地推進。”
不過,盡管存在難度,森林資源核算仍需要加快推進。原因是,國家統計局在牽頭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
此前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也提出,下一步要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加大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的權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