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光伏分布式電站前景看好,卻難讓企業真正嘗到甜頭,這種現象與能源與消費革命很不協調,并引起質疑:光伏分布式電站能否作為我國實現能源和消費革命、振興光伏、拉動內需的突破口?
光伏新政推行以來,曾經預期分布式電站將在拉動內需、振興光伏產業方面發揮破冰作用,但遲遲未見其崛起。
因循守舊和既得利益干擾著光伏市場化的走向。目前,對分布式電站,特別是屋頂項目開發的熱度大減,一些地區變相拿土地等資源作犧牲品,盲目搞規模化的沖動有所抬頭。
究其原因,多方在理解新政、把握大局和執行能力上亟待提高,而對能源革命的認識和實踐能力是基本原因。
以能源與消費變革為中心
“第三次革命”襲來
能源革命的形成條件是: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的需求,清潔能源生產力的發展,網絡智能管理手段的具備。
能源革命,是文明消費決定生產的方向、水平和能力;決定資源的配置利用、資金的投入效益以及生產流通的組織方式。
我國能源革命當前面臨的問題是:土地、陽光、資金的有效利用與現有的資源配置的突出矛盾。它決定了光伏產業的振興必須優先發展光伏分布式屋頂電站。
雖然目前我國政府制定了政策的大方向,但由于在認識上停留于對國外現有經驗的“拿來主義”: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沒能依照國情探索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從而使得制定的目標成了“紙上談兵”,但這是初始階段很難避免的。
所以,光伏分布式電站如今幾乎變成了“燙手的山芋”,聞著看著“好吃”,但很少能讓人真正嘗到甜頭。
剖析問題之前,我們不妨梳理一下能源與消費革命究竟將帶來多大的科技突破、產業升級和社會經濟變革?而這一切與光伏產業的現狀,以及當前分布式電站緊迫的建設需求有著密切的聯系。
光伏正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重要基石。一般說來:人們形成了這樣的共識,第三次革命的時代標志特征為:
1、能源的取得利用方式節約清潔型,并力求通過再生性和可持續性的科技生產達到資源消耗最小化,能源生產消費過程也力求無污染和安全無害化。
2、以能源產業的科技突破和產業升級帶動所有關聯產業的技術改造和產業調整,促進社會物質生產和生活消費的理性文明,可持續發展。
3、充分利用現代電子網絡和智能管理技術,實現生產消費的緊密結合,統籌兼顧的市場調控,消除中間環節的尋租空間,以理性的市場流通,合理地調動社會廣泛參與,共享發展成果。
結合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現狀,以以上標志性的特征衡量,我們不難梳理出以下幾點看法:
首先,從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制約關系來看,我國是世界能源生產利用大國,且能源利用基本上以電氣化為主。
電力生產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目前卻主要依靠不可再生的煤炭和石化資源,付出極大的環境代價。這些資源因其不可再生性而日益匱缺。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等因素已不容許這種電力生產模式延續太久,能源消費革命提出了不同的選擇。
再者,由于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的崛起,并走上世界前列,在清潔能源電力的發展上,我國已在科技領域有所準備,并具備了相當的產業基礎。
這一點,從歐美國家當前對我國實施光伏“雙反”就可以得到有力的反證。近年來,歐美國家光伏電力的發展,在極大程度上依賴于我國光伏產品和相關技術的支撐,而且,在歐美本土光伏制造產業歷經幾年的發展后,中國光伏產品仍具有不容忽視的競爭力。
這對羽翼漸豐的中國光伏產業不正是大好機遇嗎?
以下幾個方面基本上已得到公認:首先,光伏對土地資源的占用相對較少,降低能源生產對地質和生態的影響,不以寶貴的生存資源換取能源消耗。
其次,就電力生產的安全性進行綜合比較,縱觀能源生產消費的歷史,煤炭石化能源曾以突出的供需矛盾激蕩起巨大的市場風波和社會亂象,而光伏發電就不會造成這樣的影響。
與此同時,人們曾一度對光伏發電上網調控的安全性存在著疑慮,但隨著智能調控的科技進步以及歐美對分布式電站的推廣,這些疑慮已日見消散。近些年,歐美國家的光伏發電占比在不斷提升,但至今尚未聽聞因光伏上網造成災難的報道。
歐美分布式電站突飛猛進
引發我國光伏規模化反思
需要說明的是,光伏在新能源發展中地位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近幾年分布式電站在歐美國家運行良好,特別是家庭屋頂式電站。
當然,無論光伏產業的發展是在荒漠地區建設電站,或者是利用建筑屋頂建設電站的發展模式,這都是可行的。
可是,屋頂分布式電站的發展模式在解決電力與民生需求、能源與環境保護、人居與資源分布等諸多矛盾上具有明顯的優勢,由于歐美國家采取了統籌的辦法和適當的措施,克服了其低效難以降本、不易調控、難成規模等種種不利因素。
歐美國家積極有效的財政扶持政策激發了光伏電力需求,帶動起智能網絡的科技進步,從而達到了“聚沙成塔”的效果。例如,近年來德國光伏發電系統安裝量的上漲基本上靠的是屋頂分布式電站的建設。而美國近幾年光伏發電的發展也出現了結構性的變化,分布式屋頂電站的發電量已超過光伏發電總量的80%。這充分說明發展光伏產業可謂是“條條大路通羅馬”,關鍵在于如何因勢利導,實現合理選擇。
然而,當前我國在發展光伏產業的問題上面臨兩難困惑:重點是放在大型規模化電站建設,還是將分布式屋頂電站建設作為重心?
比較突出的問題表現在:將大力發展分布式電站的政策文件流于形式,可是在具體運作、目標推進上向光伏電站規模化建設模式傾斜。
在不少地區甚至是模糊或偷換了分布式電站的概念。于是,不管振興光伏的口號喊得多響,我國光伏產業至今仍難以擺脫嚴重失衡的問題。于是,被扭曲了的光伏規模化帶來的依然是:光伏的規模化不見配套效益,巨額投資卻難見回報,因而漸漸失去金融支持。
可是,當前一些地區仍盯著電價補貼,跟風而上,爭大項目,圈地引資,幾乎把分布式電站作為虛招,晃了一槍,就丟在一旁,仍在變著法子搞“規模化”。
走出“規模化”誤區
科學發展分布式光伏
光伏產業一旦背離了理性消費、統籌發展、量力而行的原則,往往會演變為對規模化的扭曲追求,并造成建設問題和經濟損失等負面效應。
扭曲了的“光伏規模化”背棄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原則。一、合理利用陽光資源;二、節約土地的原則;三、理性電力消費、綜合利用能源,四、最大化降低成本。
排斥分布式光伏的做法實際上是排斥靠科學與網絡形成的新型規模化。其當前的突出亂象是:盲目地在東部地區建設大型光伏發電項目,在西部地區,對小型家庭屋頂光伏系統不屑一顧。如果任這種做法泛濫,我國分布式電站建設的預期可能落空。
為此,必須從根本上消除扭曲光伏規模化的根源和土壤。
首先,必須強調發展光伏必需優先利用閑置屋頂資源的原則,對荒漠和其他土地、水上開發的大型光伏項目必須嚴格論證、有序開發。
就人均占有率而言,我國的土地資源遠低于歐美國家,在家庭分布式屋頂電站的開發上也已遠遠落后。在我國,以土地資源的優惠政策吸引光伏開發項目的做法并不鮮見,這便是光伏界的“土地財政”。一些地方政府在閑置屋頂資源的利用上不下工夫,但利用土地來招商引資卻十分賣力。
近來,一些省市屋頂資源的利用動靜不大,同時,拿出幾千畝土地大建光伏的消息卻不斷傳來。在難以實現發展光伏的政績目標時,一些地區不惜以優先利用荒地、灘涂為借口,拿土地作誘餌,招商引資,因為賣地建大規模光伏要比開發屋頂光伏更容易上規模。
于是,土地實惠加上電價補貼自然會激起投資沖動。但是,這種沖動表面光鮮,實則貽害無窮。首先是對土地資源的糟蹋。事實上,一些土地的價格被壓得很低,幾乎白送,有的開發商甚至把土地以各種借口進行投機。幾年來,有些人拿光伏作幌子投機,給光伏事業的形象造成巨大損壞。
近一步說,即使在地廣人稀的西部,也不必急于開發目前算作荒漠的邊遠土地而浪費寶貴的土地資源。據調查:西部開發中,在戈壁荒原上星羅棋布的綠洲城鎮、農場礦區周圍待開發土地十分豐富,如從發展家庭分布式入手,和土地綜合開發連成方陣,積少成多,形成規模性開發,條件十分優越。這不僅節約投資,而且可以解決荒漠開發的人力配備、移居等難題。所以,如果這些偏遠地區的分布式光伏項目能夠啟動,就不必舍近求遠且不合時宜地搞荒漠開發。更何況,誰能說,今天的荒漠不是未來的寶地和綠洲呢?
當然,扭曲的規模化帶來的惡果遠不只是土地資源的浪費和踐踏。不顧陽光資源條件,貪圖眼前的電價補貼,急功近利地在不適宜開發的地區硬上大項目,也給長期的經濟虧損埋下隱患。
好大喜功地搶上光伏項目往往會造成市場競爭乏力;盲目沖動則會造就“爛尾工程”。我們應當擯棄這種被扭曲的規模化理念,而這也恰恰告訴我們分布式光伏電站開發需要理性的思維。
第三次革命的基礎是能源的理性開發和利用。它要靠清潔能源的發展和石化等其他能源的潔凈化生產變革形成的互補效應來實現。這一目標的實現,電力的理性消費意義重大,智能化的網絡輸送和調控管理也必不可少。在這兩點上,如果分布式光伏項目開發模式利用得當,將牽一發而動全局。
如前所述,建筑屋頂是光伏發展目前最方便且最廉價的土地資源。我國的民居建筑80%以上為民眾私有。發展光伏不僅牽動著民眾的電力消費結構,而且,還能會讓絕大多數民眾從關注自有閑置資源的利用而更加關注光伏的開發利用和推廣價值。加之,民眾是電力能源消費的最大群體,也是其他社會生產消費的最終承受者。于是,民眾發展觀、消費觀的更新,將會開啟能源理性開發和消費的閘門。
民眾直接參與了光伏的生產消費,不僅可以打開清潔能源的消費市場,也可連帶增強清潔電力能源的開發和生產動力。同時,非理性的消費和非潔凈的開發生產也失去了市場和支撐。
改變這種局面,建立電力智能化傳輸、調控的新科技網絡系統必不可少。該系統隨著光伏分布式興起而勃得到突破和推廣,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不但可以解決分布式電站零散的問題,而且,可以通過與其他能源的互補性調節,以較低的成本解決供電穩定性難題,激活其他能源以更高的潔凈化入網競爭。
由此可見,分布式光伏電站之對于第三次革命的破冰作用,就在于它打破了阻礙新能源發展的電力固有格局,且需要通過低成本的互補性調節來實現。
我國環境治理、產業調整、民生改善已進入向更高層次攀登的新時期。這尤其需要統籌謀劃、科學實施,和諧發展。當前,光伏產業振興十分重要,國家也出臺了扶持新政和電價補貼等。但仍然糾結的是:扶持新政遲遲沒有拉動電力理性消費,激發社會民眾投資光伏的熱情,電價補貼也未能投石激浪。顯然,問題是沒有做到“有的放矢”,只有選準突破口,才能打破僵局。
能源理性消費和生產推動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離不開光伏產業的振興,就我國當前來說,振興的起步亟需依靠發展光伏分布式電站來突破。這是歷史和現實的抉擇。
(文章有刪改,作者為南京索斯通科技公司總經理、高級經濟師、一級建造師)來自能源網-中國能源報,更多精彩盡在www.cnenerg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