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富豪頻出的年代,制造富豪的人開始浮出水面。
上海陸家嘴東亞銀行大廈13樓,直到中午12點,維思資本的項目會議仍未有結束的跡象,公司副總裁一次又一次表達歉意,與王剛的采訪時間被告知只有午飯時間。
王剛,海歸背景,曾在法國捷鴻資本(NPEA)擔任中國業務共同創始人和管理合伙人。在如今的國內PE行業,海歸背景創始人已經多如牛毛,鼎暉、新天域、賽富均為海歸創建。但王剛卻以無錫尚德、賽維LDK等項目上的精準進出而聞名業內,甚至被譽為“首富制造商”。
直到2009年2月,王剛才自立門戶創建維思資本,而此時國內PE井噴已經結束,整個行業轉入平靜,但是王剛的戰績卻是繼續高奏凱歌,連續7年被福布斯評為最佳創業投資人,入圍清科、投中國評選的PE機構前50強。
中西合璧“技術宅”
在王剛的同事看來,王剛平時嚴肅內斂,外資PE管理合伙人出身,講到技術性問題比較深奧,所以告知記者來之前最好多做點準備。
莫非是個“技術宅”?
“你是個海歸,覺得自己和本土PE投資人的思維和工作方式有不同嗎?”記者真擔心這位“技術宅”的回答,但實際上王剛的聲音洪亮而富有磁性。
“我覺得還是有區別的,但是也學會了一些本土投資者的方式,實際上我們團隊是中西合璧的,我在國外呆了十幾年,但是后面7年都在國內投資,必須要本土化才行。”
王剛說,維思資本團隊有一半以上都有海歸背景,但是都是中國人,與本土投資人的區別更體現在投資理念和策略上,非常有原則性,很注重技術分析。
生于浙江的一戶中產家庭的王剛,1989年從合肥工業大學精密儀器工程專業畢業,但這位“工科男”并沒有投身技術性工作,而是選擇了去新西蘭留學,之后在一家跨國公司從事財務工作。
直到2000年,王剛才回到國內成為廣州邦訊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管,該公司于2002年被納斯達克[微博]上市公司亞信科技收購,但是王剛并沒有繼續留在廣州邦訊,而是選擇了離開。
原來,亞信的競爭對手法國外貿銀行原先也看上了廣州邦訊,但最終功敗垂成。這家銀行雖然沒有得到邦訊,卻將王剛挖了過去,并與其共同創建了NPEA,王剛則負責中國地區業務,從此開始了他的PE投資人生涯。
雖然王剛十多年時間不是在國外工作,就是與外國人打交道,但是他骨子依然沒有脫離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在維思資本里,其他員工的辦公區一派商務氣息,但是他的辦公室里卻是一水的中式風格,讓人很難與陸家嘴的現代金融氣息聯系起來。
首富制造工廠
在PE行業有句俗話,3年不開張,開張吃3年。而最后的結果證明,法國外貿銀行的識人眼光確實足夠毒辣,這位新西蘭梅西大學MBA研究生一入行,便立刻顯示出少見的天賦。作為NPEA的共同創始人和管理合伙人,王剛將NPEA的主攻領域定為當時方興未艾的新能源。
2005年12月14日,中國光伏第一人施正榮風光無限地站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微博]大廳里,為無錫尚德敲響了中國光伏行業的上市第一鑼。而直到不久前,無錫尚德幕后的操盤手才終于被曝光,他就是王剛。
2004年9月,王剛第一次接觸無錫尚德管理層,彼時的尚德還是國有控股,施正榮也還只是小股東。但是公司經營和前景都讓王剛大為興奮——“毛利率30%以上,2004年凈利潤就有2000多萬美元,而且技術上在國內首屈一指。”憑借敏銳的嗅覺,王剛認定尚德就是他理想中的“獵物”。
在接下去的一個月時間,王剛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市場調查,拜訪了不少于5家德國客戶,由此法國NBP成為當時最了解太陽能行業的投資機構。最后,王剛和團隊經過詳細的假設測算得出結論,即便是國有股不退出,他們依然能夠獲利。
2005年2月24日,法國NBP和施正榮簽訂了投資意向書。此時讓“王剛們”欣喜的是,尚德國有股退出獲得重大突破,而如果當時不下決心,此時已經沒有機會。
最終,王剛投了1500萬美元,這也是當時NPEA單筆投資的上限,雖然只是尚德第二大機構投資者,但NPEA卻是作為首席投資人牽頭市場調查,法律文件起草以及協調其他幾家投資機構談判,共計完成8600萬私募投資。
繼無錫尚德之后,王剛率領NPEA在新能源領域連戰連捷。2006年,王剛首次接觸江西賽維LDK的創始人彭小峰,他們于2006年6月投產,7月份王剛就決定將錢打給LDK,短短三個月里,王剛共為LDK 3次投資,共計8550萬美元。而到2007年8月,LDK在一年半時間里營收從零到4.8億元,讓業界瞠目結舌。
2007年6月4日,江西賽維LDK在美國上市,這是當時美國融資額最大的中國IPO項目。
尚德和LDK完美運作讓NPEA的投資人賺得盆滿缽滿,兩個項目的回報率分別達到11.6倍和9.9倍,施正榮也以180多億的身家,超過前首富黃光裕登上2005年首富。而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彭小峰,也以400億人民幣的身家坐上了2007年胡潤百富榜第六、江西首富的寶座。一時間,王剛率領的NPEA成了“首富制造工廠”。
但是在尚德和LDK上市后不久,維思資本變果斷地選擇了退出,從而逃過了光伏行業的大劫難。“我們2007年就全部退出了光伏產業,當時光伏泡沫才剛剛形成,市場比較狂熱。”王剛回憶,當時他們內部形成了一個報告,預測光伏產業會“大宗商品化”,意思就是隨著原材料和技術門檻的降低,光伏產能將急劇擴大。
反思當年光伏泡沫破裂的原因,王剛表示,“一是投資門檻降低,無論是政府還是民營都是蜂擁而入,二是歐美市場嚴重下滑,而國內市場尚未培育,三是當時很多企業家沒經歷過經濟周期,樂觀情緒嚴重。”
而現在,隨著歐美市場的逐漸復蘇和國內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興起,國內光伏企業重新看到了希望,不過王剛認為,國內光伏現在已經度過最困難時期,但產能仍然太大,如果沒有新的技術注入,短期還難以走出低迷。但是分布式光伏是當前光伏行業的新亮點,未來會有一定市場。
只求單個項目成功率
從2004年到2008年,王剛在NPEA一共做了無錫尚德、江西賽維等9個項目,其中7個賺錢,成功率將近八成。就在風頭正勁時,王剛選擇了自立門戶。2009年,王剛組織新的團隊創建了維思資本,他要在這個新平臺續寫神話。
“我們成立之時正是國內PE行業泡沫橫飛的時代,到處都是機構,一個項目都有幾十只基金在追,導致估值飆升,想賺錢都很難。”全程經歷過中國PE行業發展的王剛對當時的印象尤深,“那時候看到十幾二十倍市盈率的企業很多,整個市場被玩壞了,現在好一點的企業也很少超過10倍。”
2007至2009年的3年間PE機構出現井噴,以至于募資困難一直延續到現在都沒有大的改觀。不過,王剛卻得到LP們的積極響應,首期基金僅僅三個月就募集了5.82億元,從最早的美元基金到現在的人民幣基金,5年來總規模超過20億元。
在維思資本創立初期,王剛仍以清潔能源作為主打品牌,臺海核電、得勝鍋爐、京冶軸承、多元水務、久吾高科等項目都屬此類,但是其視野也開始逐步擴大到大消費、TMT等新興領域。
“這也可以叫轉型,但更恰當的說是完善,我們現在還在投資清潔技術,但是我想在策略上更加多元化。”王剛說,最根本的原因是,“隨著經濟周期的不斷演變,你不可能永遠抱著說我只做房地產,可能過去的10到20年你投房地產賺錢,但是未來你還做房地產是很難受的。比如如果我這幾年還投光伏,那可能就不合適。”
2012年之后,維思資本相繼進入花間堂、南京漢恩、鳳凰都市傳媒、新致軟件、恒久財富、網娛智信等公司,而這些公司都是與日常消費有關。
截至目前,維思資本一共只投資了15個項目,其中博彥科技(34.90, 1.50, 4.49%)已經IPO退出,久吾高科也已遞交上市申請,其他項目都在高速成長,無一出現經營問題。
“有LP說15個項目是不是太少了,很多我們這種規模的基金都投了幾十個,我說我們不撒胡椒面,只求單個項目的成功率。”王剛說,雖然他們投的項目少,但是看的項目卻是多如牛毛,“估計有2500多個,最后只選了15個,但是我對這些項目都是非常滿意的,即便投完幾年后還是很滿意。”
王剛說,他們一貫的風格就是“拐點投資、精準投資”,一旦看準后就重倉進入。
人物簡介 王剛 浙江麗水人,1968年生,合肥工業大學精密儀器工程專業畢業,新西蘭梅西大學MBA;2000年,任廣州邦訊科技有限公司高管;2002年,捷鴻資本任聯合創始人、管理合伙人,成功投資無錫尚德,江西賽維LDK,其中,無錫尚德退出回報為11.6倍;2009年,創立維思資本,現任維思資本總裁。
上海陸家嘴東亞銀行大廈13樓,直到中午12點,維思資本的項目會議仍未有結束的跡象,公司副總裁一次又一次表達歉意,與王剛的采訪時間被告知只有午飯時間。
王剛,海歸背景,曾在法國捷鴻資本(NPEA)擔任中國業務共同創始人和管理合伙人。在如今的國內PE行業,海歸背景創始人已經多如牛毛,鼎暉、新天域、賽富均為海歸創建。但王剛卻以無錫尚德、賽維LDK等項目上的精準進出而聞名業內,甚至被譽為“首富制造商”。
直到2009年2月,王剛才自立門戶創建維思資本,而此時國內PE井噴已經結束,整個行業轉入平靜,但是王剛的戰績卻是繼續高奏凱歌,連續7年被福布斯評為最佳創業投資人,入圍清科、投中國評選的PE機構前50強。
中西合璧“技術宅”
在王剛的同事看來,王剛平時嚴肅內斂,外資PE管理合伙人出身,講到技術性問題比較深奧,所以告知記者來之前最好多做點準備。
莫非是個“技術宅”?
“你是個海歸,覺得自己和本土PE投資人的思維和工作方式有不同嗎?”記者真擔心這位“技術宅”的回答,但實際上王剛的聲音洪亮而富有磁性。
“我覺得還是有區別的,但是也學會了一些本土投資者的方式,實際上我們團隊是中西合璧的,我在國外呆了十幾年,但是后面7年都在國內投資,必須要本土化才行。”
王剛說,維思資本團隊有一半以上都有海歸背景,但是都是中國人,與本土投資人的區別更體現在投資理念和策略上,非常有原則性,很注重技術分析。
生于浙江的一戶中產家庭的王剛,1989年從合肥工業大學精密儀器工程專業畢業,但這位“工科男”并沒有投身技術性工作,而是選擇了去新西蘭留學,之后在一家跨國公司從事財務工作。
直到2000年,王剛才回到國內成為廣州邦訊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管,該公司于2002年被納斯達克[微博]上市公司亞信科技收購,但是王剛并沒有繼續留在廣州邦訊,而是選擇了離開。
原來,亞信的競爭對手法國外貿銀行原先也看上了廣州邦訊,但最終功敗垂成。這家銀行雖然沒有得到邦訊,卻將王剛挖了過去,并與其共同創建了NPEA,王剛則負責中國地區業務,從此開始了他的PE投資人生涯。
雖然王剛十多年時間不是在國外工作,就是與外國人打交道,但是他骨子依然沒有脫離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在維思資本里,其他員工的辦公區一派商務氣息,但是他的辦公室里卻是一水的中式風格,讓人很難與陸家嘴的現代金融氣息聯系起來。
首富制造工廠
在PE行業有句俗話,3年不開張,開張吃3年。而最后的結果證明,法國外貿銀行的識人眼光確實足夠毒辣,這位新西蘭梅西大學MBA研究生一入行,便立刻顯示出少見的天賦。作為NPEA的共同創始人和管理合伙人,王剛將NPEA的主攻領域定為當時方興未艾的新能源。
2005年12月14日,中國光伏第一人施正榮風光無限地站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微博]大廳里,為無錫尚德敲響了中國光伏行業的上市第一鑼。而直到不久前,無錫尚德幕后的操盤手才終于被曝光,他就是王剛。
2004年9月,王剛第一次接觸無錫尚德管理層,彼時的尚德還是國有控股,施正榮也還只是小股東。但是公司經營和前景都讓王剛大為興奮——“毛利率30%以上,2004年凈利潤就有2000多萬美元,而且技術上在國內首屈一指。”憑借敏銳的嗅覺,王剛認定尚德就是他理想中的“獵物”。
在接下去的一個月時間,王剛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市場調查,拜訪了不少于5家德國客戶,由此法國NBP成為當時最了解太陽能行業的投資機構。最后,王剛和團隊經過詳細的假設測算得出結論,即便是國有股不退出,他們依然能夠獲利。
2005年2月24日,法國NBP和施正榮簽訂了投資意向書。此時讓“王剛們”欣喜的是,尚德國有股退出獲得重大突破,而如果當時不下決心,此時已經沒有機會。
最終,王剛投了1500萬美元,這也是當時NPEA單筆投資的上限,雖然只是尚德第二大機構投資者,但NPEA卻是作為首席投資人牽頭市場調查,法律文件起草以及協調其他幾家投資機構談判,共計完成8600萬私募投資。
繼無錫尚德之后,王剛率領NPEA在新能源領域連戰連捷。2006年,王剛首次接觸江西賽維LDK的創始人彭小峰,他們于2006年6月投產,7月份王剛就決定將錢打給LDK,短短三個月里,王剛共為LDK 3次投資,共計8550萬美元。而到2007年8月,LDK在一年半時間里營收從零到4.8億元,讓業界瞠目結舌。
2007年6月4日,江西賽維LDK在美國上市,這是當時美國融資額最大的中國IPO項目。
尚德和LDK完美運作讓NPEA的投資人賺得盆滿缽滿,兩個項目的回報率分別達到11.6倍和9.9倍,施正榮也以180多億的身家,超過前首富黃光裕登上2005年首富。而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彭小峰,也以400億人民幣的身家坐上了2007年胡潤百富榜第六、江西首富的寶座。一時間,王剛率領的NPEA成了“首富制造工廠”。
但是在尚德和LDK上市后不久,維思資本變果斷地選擇了退出,從而逃過了光伏行業的大劫難。“我們2007年就全部退出了光伏產業,當時光伏泡沫才剛剛形成,市場比較狂熱。”王剛回憶,當時他們內部形成了一個報告,預測光伏產業會“大宗商品化”,意思就是隨著原材料和技術門檻的降低,光伏產能將急劇擴大。
反思當年光伏泡沫破裂的原因,王剛表示,“一是投資門檻降低,無論是政府還是民營都是蜂擁而入,二是歐美市場嚴重下滑,而國內市場尚未培育,三是當時很多企業家沒經歷過經濟周期,樂觀情緒嚴重。”
而現在,隨著歐美市場的逐漸復蘇和國內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興起,國內光伏企業重新看到了希望,不過王剛認為,國內光伏現在已經度過最困難時期,但產能仍然太大,如果沒有新的技術注入,短期還難以走出低迷。但是分布式光伏是當前光伏行業的新亮點,未來會有一定市場。
只求單個項目成功率
從2004年到2008年,王剛在NPEA一共做了無錫尚德、江西賽維等9個項目,其中7個賺錢,成功率將近八成。就在風頭正勁時,王剛選擇了自立門戶。2009年,王剛組織新的團隊創建了維思資本,他要在這個新平臺續寫神話。
“我們成立之時正是國內PE行業泡沫橫飛的時代,到處都是機構,一個項目都有幾十只基金在追,導致估值飆升,想賺錢都很難。”全程經歷過中國PE行業發展的王剛對當時的印象尤深,“那時候看到十幾二十倍市盈率的企業很多,整個市場被玩壞了,現在好一點的企業也很少超過10倍。”
2007至2009年的3年間PE機構出現井噴,以至于募資困難一直延續到現在都沒有大的改觀。不過,王剛卻得到LP們的積極響應,首期基金僅僅三個月就募集了5.82億元,從最早的美元基金到現在的人民幣基金,5年來總規模超過20億元。
在維思資本創立初期,王剛仍以清潔能源作為主打品牌,臺海核電、得勝鍋爐、京冶軸承、多元水務、久吾高科等項目都屬此類,但是其視野也開始逐步擴大到大消費、TMT等新興領域。
“這也可以叫轉型,但更恰當的說是完善,我們現在還在投資清潔技術,但是我想在策略上更加多元化。”王剛說,最根本的原因是,“隨著經濟周期的不斷演變,你不可能永遠抱著說我只做房地產,可能過去的10到20年你投房地產賺錢,但是未來你還做房地產是很難受的。比如如果我這幾年還投光伏,那可能就不合適。”
2012年之后,維思資本相繼進入花間堂、南京漢恩、鳳凰都市傳媒、新致軟件、恒久財富、網娛智信等公司,而這些公司都是與日常消費有關。
截至目前,維思資本一共只投資了15個項目,其中博彥科技(34.90, 1.50, 4.49%)已經IPO退出,久吾高科也已遞交上市申請,其他項目都在高速成長,無一出現經營問題。
“有LP說15個項目是不是太少了,很多我們這種規模的基金都投了幾十個,我說我們不撒胡椒面,只求單個項目的成功率。”王剛說,雖然他們投的項目少,但是看的項目卻是多如牛毛,“估計有2500多個,最后只選了15個,但是我對這些項目都是非常滿意的,即便投完幾年后還是很滿意。”
王剛說,他們一貫的風格就是“拐點投資、精準投資”,一旦看準后就重倉進入。
人物簡介 王剛 浙江麗水人,1968年生,合肥工業大學精密儀器工程專業畢業,新西蘭梅西大學MBA;2000年,任廣州邦訊科技有限公司高管;2002年,捷鴻資本任聯合創始人、管理合伙人,成功投資無錫尚德,江西賽維LDK,其中,無錫尚德退出回報為11.6倍;2009年,創立維思資本,現任維思資本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