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8月起,沈輝在南度度網站開辟獨家專欄 “光伏發展漫談”。專欄內容主要包括光伏科學發展史、光伏技術與產業、光伏產品應用及光伏前景展望等若干內容。
作者介紹:沈輝,留德工學博士,現為中山大學教授、博導,任中山大學太陽能系統研究所所長,從事材料科學及光伏技術研究32年。
作者前言:光伏春天來了嗎?
本人接受南度度節能服務網邀請,從2014年8月起,在南度度網站開辟獨家專欄 “光伏發展漫談”。專欄內容主要包括光伏科學發展史、光伏技術與產業、光伏產品應用及光伏前景展望等若干內容。為了引起讀者興趣,在每篇文章中間都會穿插若干光伏小知識條目,作為輔助材料與做些必要的科普,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內容。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對光伏都極為關切,而且最近愈演愈烈。從2010年起光伏進入低迷困難階段,地方政府一時從將光伏視為產業寶貝到轉為看做燙手山芋,既愛又恨,欲罷不能。
新一屆政府面對歐、美雙反積極應對,甚至國家主要領導人親自披掛上陣,專為光伏一事去與歐盟商談;緊接著發改委與能源局頻頻下發文件;地方政府遙相呼應,紛紛出臺激勵政策;部委與地方大小領導也踴躍發表高論,相關會議一個接著一個;有關學會、協會、促進會如玉雨后春筍,爭先恐后出來大聲吶喊;不僅那些依然堅挺的光伏企業當然不讓,勇當先鋒;就是頻臨倒閉的光伏企業,也在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有龍頭制造業、投資公司、國際財團及其它行業紛紛將重金投向光伏;更有兩位高人在央視聯手發布重磅廣告:光伏空調不用交電費了!一時全國嘩然:光伏發展到如此神奇了,將光伏傳奇推到極致應該大有文章可做。那么光伏發展果真如此嗎?本人早想拼湊一本《光伏發展漫談》,今天權當作為引子或前言,取名為“光伏春天來了嗎”?來個拋磚引玉,以與有興趣讀者商討一下。
“光伏發展漫談”之一:談論光伏,并不代表你懂光伏
近些年來,光伏是一個熱點話題,這是不爭的事實。不管是官員,還是學者、企業家、商人等,無論是出于何種動機,都對光伏評頭論足。電視、網絡、報紙及雜志等媒體也充滿了正反兩方面的大量報道。加上光伏發展跌宕起伏,一時如長江流水,浩浩蕩蕩,造就多少富豪新貴;一時又低迷不振,多家企業資不抵債。再加上西方強國輪番舉雙反大棒擊打,光伏面臨滅頂之災,由此引起的國際紛爭也吸引了全球對我國光伏的側目相看。
事實上,在國際技術市場能夠產生這種世界性震蕩的,除了名震全球的華為通訊設備與技術,也就我國光伏最為搶眼了。所以人人都拿光伏說事,有人慷慨激昂,有人憤憤不平,有人春風得意,有人垂頭喪氣,更有人幸災樂禍。聯想到多年前臺灣曾經出過一本《太陽煉金術》,主要描述光伏發展在臺灣產生的造富過程與產生的社會經濟影響。相比之下,大陸的光伏發展值得評點的更是內容浩瀚,10本書也裝不下此中的甜辣酸苦與艱難歷程。
我國光伏真正起步階段是2001-2004年(以尚德、天合、英利等多家企業成立為標志),飛躍發展是2005-2009年(德國可再生能源修正法生效,歐洲市場大開放)。10年發展就是彈指一揮間,中間多少事,圈內的人不能完全說得清,圈外的當然更不明白。我國的光伏產業之所以能夠迅速達到世界霸主地位,得益于國際市場直接拉動,但更是我國企業家與海歸學者,還有具有實際經驗的一批老專家通過引進消化先進技術,抓住機會(現在看來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積極拼搏的結果,當然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我國光伏產業在特殊的國內國外環境下,艱難地、困惑地、執著地成長,直到在國際上將動靜搞大,即歐盟與美國政府看到本國光伏企業紛紛倒閉尷尬境地,而開始遷怒于我國大量出口的光伏產品,這才引起我們政府高層的關注。可以說,我國光伏發展讓政府感受到民間的巨大創造力,與中央政府策巨資打造的其它產業相比,光伏產業的主力軍從一開始就是民營企業,最終我國光伏能夠成為為數不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總體來說,盡管光伏發展有教訓需要反思,但是作為西方強國也在全力博弈的高技術產業,我國光伏發展到今天實屬不易。回顧光伏發展歷程,我國光伏發展至今,已經成功實現的三部曲將永久載入世界光伏發展史冊:
第一:晶體硅電池產量穩坐世界第一交椅,占全球產量60%以上;
第二:硅片產量與產能也是世界第一,而且實現技術領先發展;
第三:高純多晶硅材料產量名列世界前列,打破國際技術壟斷,從而完全打通晶體硅電池整個產業鏈。
而這整個發展都在10年之內陸續實現的,這在我國整個工業發展史上是絕無僅有。在光伏發展過程中,我們有些所謂學者認為中國光伏毫無競爭力,完全是拿來主義,就是買來的設備、工藝,原料,只要有錢誰都能做。國外不做是因為生產光伏器件是耗能的,有人直呼太陽電池不環保,多晶硅高耗能高污染,我們被西方人忽悠了等等不一而足。還好,光伏企業沒有受多大影響,因為企業許多人員也是國外名校海歸人員,具有國際視野,如果要查看出身,本科來自北大、清華、科大、復旦等國內名校為數不少,就受到的教育水平不會比那些攻擊光伏的所謂學者差。所以我想將來高校應該從高科技企業招聘教師,這不失為提高科研教學水平的一條有效途徑。
還有人詆毀光伏產品的效率太低,沒有利用價值。確實在20年前,作為產業化的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大概10%左右,目前也就20%左右。但是光伏系統運行過程中是利用地球外的陽光直接發電,并不消耗地球本身的資源,同時也幾乎沒有任何污染;而火電、核電等發電效率達到40%或更高,但這不僅消耗地球上有限的能源資源,還要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危害。這兩者之間效率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事實上,電光轉換效率,如白熾燈的效率也就10%左右,也使用了數百年,但這是以消耗化石能源為代價的;而光伏系統轉換效率雖然只有10%多些,但這沒有消耗地球能源資源,更何況太陽電池的效率還在不斷提升。
光伏產品自從誕生之日起,主要任務就是兩個:一是提高效率;二是降低成本。任何技術發明只有應用推廣才有實際價值。近10多年來,光伏最耀眼的進步不是效率提升,而是生產成本的大幅度降低。2000年前,光伏系統造價每瓦為50元以上,現在每瓦只要7-8元。用英利太陽能總裁苗連生的話來說,就是要將光伏發展成為普通人家都能使用的能源,而今天這一目標正在實現之中。
許多人都說知道光伏,但知道不一定懂得,要正確、客觀看待光伏,就要首先懂得光伏,這是光伏推手楊懷進之言。也借用知名企業天合光能對“天合”二字的另一種詮釋,天勢所趨,合創輝煌。光伏的發展得益于天時地利人和(2005-2009年)。世界發展面臨嚴峻的能源與環境問題,這也決定光伏發展的歷史重任。我們企業家敏銳地選擇與堅守,并且初步獲得成功,將光伏技術規模化應用至少提前20年,這將隨時間推移,越來越凸顯我國光伏為世界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將會青史留名,造化人類。不管化石能源還能用100年還是200年,人類無路可走,必須開辟可再生能源發展之路,而其中光伏就是最重要的選擇。
【光伏小知識:什么是光伏?】
中文的光伏是從英文“Photovoltaic”翻譯來的,而這又是來源于希臘文”光”與意大利科學家AlessandroVolta(1745-1825)的姓名的組合(詞尾-ic應該是出于構詞法需要),Volta(伏打)以發明化學電池而著名于世,電壓就以他的名字主干“Volt”(伏特)命名,簡寫V(伏)。 能夠找到最早出現“Photovoltaic”的文獻是英國皇家醫生的一本專著,里面出現了“Photo-voltaic”一詞。如果按照字意翻譯,“Photovoltaic”應該是“光-伏打”(而不是“光-伏特”),就是太陽光-電能直接轉換之意。在1839年法國科學家Alexandre Edmond Becquerel 在做實驗時,首次發現了電化學裝置通過光線可以直接產生電流,即被后人稱為所謂的“光伏現象”,這也是歐洲光伏會議設立貝克勒爾(Becquerel)獎的由來。
作者介紹:沈輝,留德工學博士,現為中山大學教授、博導,任中山大學太陽能系統研究所所長,從事材料科學及光伏技術研究32年。
作者前言:光伏春天來了嗎?
本人接受南度度節能服務網邀請,從2014年8月起,在南度度網站開辟獨家專欄 “光伏發展漫談”。專欄內容主要包括光伏科學發展史、光伏技術與產業、光伏產品應用及光伏前景展望等若干內容。為了引起讀者興趣,在每篇文章中間都會穿插若干光伏小知識條目,作為輔助材料與做些必要的科普,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內容。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對光伏都極為關切,而且最近愈演愈烈。從2010年起光伏進入低迷困難階段,地方政府一時從將光伏視為產業寶貝到轉為看做燙手山芋,既愛又恨,欲罷不能。
新一屆政府面對歐、美雙反積極應對,甚至國家主要領導人親自披掛上陣,專為光伏一事去與歐盟商談;緊接著發改委與能源局頻頻下發文件;地方政府遙相呼應,紛紛出臺激勵政策;部委與地方大小領導也踴躍發表高論,相關會議一個接著一個;有關學會、協會、促進會如玉雨后春筍,爭先恐后出來大聲吶喊;不僅那些依然堅挺的光伏企業當然不讓,勇當先鋒;就是頻臨倒閉的光伏企業,也在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有龍頭制造業、投資公司、國際財團及其它行業紛紛將重金投向光伏;更有兩位高人在央視聯手發布重磅廣告:光伏空調不用交電費了!一時全國嘩然:光伏發展到如此神奇了,將光伏傳奇推到極致應該大有文章可做。那么光伏發展果真如此嗎?本人早想拼湊一本《光伏發展漫談》,今天權當作為引子或前言,取名為“光伏春天來了嗎”?來個拋磚引玉,以與有興趣讀者商討一下。
“光伏發展漫談”之一:談論光伏,并不代表你懂光伏
近些年來,光伏是一個熱點話題,這是不爭的事實。不管是官員,還是學者、企業家、商人等,無論是出于何種動機,都對光伏評頭論足。電視、網絡、報紙及雜志等媒體也充滿了正反兩方面的大量報道。加上光伏發展跌宕起伏,一時如長江流水,浩浩蕩蕩,造就多少富豪新貴;一時又低迷不振,多家企業資不抵債。再加上西方強國輪番舉雙反大棒擊打,光伏面臨滅頂之災,由此引起的國際紛爭也吸引了全球對我國光伏的側目相看。
事實上,在國際技術市場能夠產生這種世界性震蕩的,除了名震全球的華為通訊設備與技術,也就我國光伏最為搶眼了。所以人人都拿光伏說事,有人慷慨激昂,有人憤憤不平,有人春風得意,有人垂頭喪氣,更有人幸災樂禍。聯想到多年前臺灣曾經出過一本《太陽煉金術》,主要描述光伏發展在臺灣產生的造富過程與產生的社會經濟影響。相比之下,大陸的光伏發展值得評點的更是內容浩瀚,10本書也裝不下此中的甜辣酸苦與艱難歷程。
我國光伏真正起步階段是2001-2004年(以尚德、天合、英利等多家企業成立為標志),飛躍發展是2005-2009年(德國可再生能源修正法生效,歐洲市場大開放)。10年發展就是彈指一揮間,中間多少事,圈內的人不能完全說得清,圈外的當然更不明白。我國的光伏產業之所以能夠迅速達到世界霸主地位,得益于國際市場直接拉動,但更是我國企業家與海歸學者,還有具有實際經驗的一批老專家通過引進消化先進技術,抓住機會(現在看來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積極拼搏的結果,當然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我國光伏產業在特殊的國內國外環境下,艱難地、困惑地、執著地成長,直到在國際上將動靜搞大,即歐盟與美國政府看到本國光伏企業紛紛倒閉尷尬境地,而開始遷怒于我國大量出口的光伏產品,這才引起我們政府高層的關注。可以說,我國光伏發展讓政府感受到民間的巨大創造力,與中央政府策巨資打造的其它產業相比,光伏產業的主力軍從一開始就是民營企業,最終我國光伏能夠成為為數不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總體來說,盡管光伏發展有教訓需要反思,但是作為西方強國也在全力博弈的高技術產業,我國光伏發展到今天實屬不易。回顧光伏發展歷程,我國光伏發展至今,已經成功實現的三部曲將永久載入世界光伏發展史冊:
第一:晶體硅電池產量穩坐世界第一交椅,占全球產量60%以上;
第二:硅片產量與產能也是世界第一,而且實現技術領先發展;
第三:高純多晶硅材料產量名列世界前列,打破國際技術壟斷,從而完全打通晶體硅電池整個產業鏈。
而這整個發展都在10年之內陸續實現的,這在我國整個工業發展史上是絕無僅有。在光伏發展過程中,我們有些所謂學者認為中國光伏毫無競爭力,完全是拿來主義,就是買來的設備、工藝,原料,只要有錢誰都能做。國外不做是因為生產光伏器件是耗能的,有人直呼太陽電池不環保,多晶硅高耗能高污染,我們被西方人忽悠了等等不一而足。還好,光伏企業沒有受多大影響,因為企業許多人員也是國外名校海歸人員,具有國際視野,如果要查看出身,本科來自北大、清華、科大、復旦等國內名校為數不少,就受到的教育水平不會比那些攻擊光伏的所謂學者差。所以我想將來高校應該從高科技企業招聘教師,這不失為提高科研教學水平的一條有效途徑。
還有人詆毀光伏產品的效率太低,沒有利用價值。確實在20年前,作為產業化的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大概10%左右,目前也就20%左右。但是光伏系統運行過程中是利用地球外的陽光直接發電,并不消耗地球本身的資源,同時也幾乎沒有任何污染;而火電、核電等發電效率達到40%或更高,但這不僅消耗地球上有限的能源資源,還要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危害。這兩者之間效率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事實上,電光轉換效率,如白熾燈的效率也就10%左右,也使用了數百年,但這是以消耗化石能源為代價的;而光伏系統轉換效率雖然只有10%多些,但這沒有消耗地球能源資源,更何況太陽電池的效率還在不斷提升。
光伏產品自從誕生之日起,主要任務就是兩個:一是提高效率;二是降低成本。任何技術發明只有應用推廣才有實際價值。近10多年來,光伏最耀眼的進步不是效率提升,而是生產成本的大幅度降低。2000年前,光伏系統造價每瓦為50元以上,現在每瓦只要7-8元。用英利太陽能總裁苗連生的話來說,就是要將光伏發展成為普通人家都能使用的能源,而今天這一目標正在實現之中。
許多人都說知道光伏,但知道不一定懂得,要正確、客觀看待光伏,就要首先懂得光伏,這是光伏推手楊懷進之言。也借用知名企業天合光能對“天合”二字的另一種詮釋,天勢所趨,合創輝煌。光伏的發展得益于天時地利人和(2005-2009年)。世界發展面臨嚴峻的能源與環境問題,這也決定光伏發展的歷史重任。我們企業家敏銳地選擇與堅守,并且初步獲得成功,將光伏技術規模化應用至少提前20年,這將隨時間推移,越來越凸顯我國光伏為世界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將會青史留名,造化人類。不管化石能源還能用100年還是200年,人類無路可走,必須開辟可再生能源發展之路,而其中光伏就是最重要的選擇。
【光伏小知識:什么是光伏?】
中文的光伏是從英文“Photovoltaic”翻譯來的,而這又是來源于希臘文”光”與意大利科學家AlessandroVolta(1745-1825)的姓名的組合(詞尾-ic應該是出于構詞法需要),Volta(伏打)以發明化學電池而著名于世,電壓就以他的名字主干“Volt”(伏特)命名,簡寫V(伏)。 能夠找到最早出現“Photovoltaic”的文獻是英國皇家醫生的一本專著,里面出現了“Photo-voltaic”一詞。如果按照字意翻譯,“Photovoltaic”應該是“光-伏打”(而不是“光-伏特”),就是太陽光-電能直接轉換之意。在1839年法國科學家Alexandre Edmond Becquerel 在做實驗時,首次發現了電化學裝置通過光線可以直接產生電流,即被后人稱為所謂的“光伏現象”,這也是歐洲光伏會議設立貝克勒爾(Becquerel)獎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