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紀新能源網合作媒體《無所不能》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繼8月14日對“北京光伏第一人”任凱和15日對“上海光伏并網第一人”黨紀虎的訪談之后,今天能豆君再次出擊,專訪了“青島光伏第一人”徐鵬飛。能豆君今天的訪談心得是:
1.政策落實好心酸:雖然國家政策層面已經有了不少利好消息,但地方落實仍然存在困難。我們的受訪者徐鵬飛在實際操作中遇到了各種奇葩問題,讓人“抓狂”不已。例如:
“去開發票的時候我拿出了國務院、電網、稅務局的各個文件,但是工商部門還是說他們不知道,所以不可以開。”
“領導已經換人了,新的領導比較難溝通,他不同意以前的做法。”
“一旦遇到各部門推諉:電網不作為,稅務不作為,工商不作為。都不作為,我向誰來反映這些問題?”
2.在別人家屋頂也可以建電站:與北京的任凱在自家別墅的私人屋頂上安裝光伏設備不同,徐鵬飛通過和所在居民樓的住戶和物業溝通,最終實現了在高層樓房的公共屋頂上安裝分布式光伏設備。各位沒有私人屋頂的能豆粉們也可以大膽一試。
青島:徐鵬飛
系統功率:2KW
光伏組件:多晶硅光伏板 9塊
日發電量:7-8度
成功并網時間:2012年12月21日
費用:2萬左右
“分布式光伏還是在企業中推廣更合適”
能豆君:從并網到現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里,設備運轉情況怎么樣?
徐鵬飛:我和大部分用戶一樣都是采用“自發自用,余量上傳” 的方式。從2012年12月安裝完成到今年8月13號一共累計發電4529.59度。因為一般家里白天用電很少,所以發的電中三分之二上傳,剩下的就足夠自家使用了。家庭用電和企業用電也不同,我覺得分布式發電產品還是在企業中推廣更合適,個人用戶的話投資回收周期太長了,用電曲線和發電曲線也不匹配。
能豆君: 您家的設備需要多久收回成本?
徐鵬飛:我當初花了大概2萬多元。目前國家0.42元/度的補貼加上我們這里0.4469元/度的回購電價,再加上節約下來的電費,我估計8年可以收回成本。
能豆君:青島的天氣是否適合使用分布式光伏?
徐鵬飛:我認為比較適合,青島的狀況其實比北京好,因為不必擔心霧霾。
能豆君:您當初為什么選擇安裝光伏設備呢?
徐鵬飛:我和各地大部分的光伏發電第一人一樣,都是從事這個行業的,我所在的公司是做光伏逆變器的。我從事的是技術方面的工作,所以當初設備安裝前對采光率、屋頂承重計算這些工作都是我自己完成的。
能豆君:您當初在選擇光伏組件上是怎么考慮的?
徐鵬飛:我當初選擇多晶硅主要出于兩個考慮:一是因為我是裝在屋頂,面積有限;二是我不用考慮美觀、透光這些因素。從成本上來說,多晶硅比單晶硅便宜,但和薄膜的價格相當。
能豆君:我看您當時安裝也是在公共的屋頂而不是自家的屋頂,當時有遇到什么困難嗎?
徐鵬飛:還是遇到一些的,比如我找鄰居簽字難度就很大,要挨家挨戶敲門、簽字,工作不好做。其實現在所有的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流程基本上是按照我當時走的那個流程來的。因為我算是全國第一個把光伏板安裝在公共屋頂上的用戶,青島這邊的電網公司當時針對我的特殊情況設計出了一些申請和審批的流程,包括征得物業同意什么的,后來就推廣到全國了。但其實對于有自家屋頂的用戶,完全沒有必要通過物業同意。現在弄得全國都一樣,有私人屋頂的也需要找物業、找鄰居簽字,把這件事弄得很麻煩,其實大可不必。
能豆君:您對國家對家庭光伏電站施工單位資質要求較高這件事怎么看?
徐鵬飛:我覺得國家要求的確是太高了,而且要求的三個資質(注:“電力設施許可證”+“建筑企業資格證書”+“安全生產許可證”)是屬于不同行業的,很難出現在同一個企業的營業范圍里面,這就說明基本上沒有什么企業可以同時具備這幾項資質。不過在實際情況中,電網來驗收的時候,居民可能松一點,因為居民的容量小,影響很小。我希望相關部門可以考慮適當降低這方面要求。
電費結算全看領導“臉色”
能豆君:上海今年早些已經推出了地方性的光伏補貼政策,青島或山東地區有類似的扶持政策么?如果沒有,您是否向有光部門反映過意見?
徐鵬飛:據我了解,整個山東都沒有。而且相關部門也沒有咨詢過我們業主的意見或聽取我們的建議。(能豆君查閱資料發現雖然沒有度電補貼,但山東省對光伏上網電價有補貼政策)
能豆君:我看到去年7月份的一篇報道中說您順利獲得上網電費結算是當地“特事特辦”的結果。如今一年過去了,有沒有固定的結算機制?
徐鵬飛:那時候的確是特事特辦。我當時正好碰到了國稅局的領導,溝通之后領導決定變通一下,開具臨時性的發票讓我順利拿到了賣電的錢。其實其他地方也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但是大多數地方的稅務部門對這種方式不了解。我應該是半年結算一次,算下來本來現在應該拿到過兩三次了,實際上只有那一次。因為在我第二次去稅務局的時候,領導已經換人了,新的領導比較難溝通,他不同意以前的做法。我接著把這件事反饋給電網,也不了了之。不過后來國家終于出了新的規定:針對居民用戶電網公司可以自己開發票結算。我看這個問題有政策出來解決了,就沒那么急了,所以一直沒去辦理。
能豆君:據您了解,在青島或山東地區自己建造分布式光伏的個人多嗎?
徐鵬飛:不多。有很多人感興趣的,也有很多人向我咨詢說想建,但建成的不多。要么是實地考察后覺得不適合,要么是算了筆賬后覺得收回成本太慢,不劃算。
能豆君:有觀點認為,個人電站入網以后會造成國家電網的不穩定,產生“沖網”現象,您怎么看?
徐鵬飛:不會。因為個人用戶接入電網的幾個千瓦相比于整個電網來說太小了,影響微乎其微。民用的分布式光伏主要還是面向別墅區或農村地區,有一定的市場局限。但是企業的應用空間會很大,隨著能源的消耗和人們的意識轉化,應用肯定會越來越多。

徐鵬飛家樓頂的設備
政府部門不作為 群眾很著急
能豆君:那作為一個用戶,從切身體會出發,您對相關政策執行這方面有什么建議么?
徐鵬飛:就政策來說,國家已經出了很多政策,關鍵的問題是:到了地方上政策能不能執行?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有的政策地方根本就不知道。我認為政策制定下來之后,需要有一個監督機構。從我的親身經歷來看,一旦遇到問題,常常遇到各部門之間的推諉:電網不作為,稅務不作為,工商不作為。都不作為,我向誰來反映這些問題?
另外,還有一個很少人關注但是我想提出來的是社會的誠信體系問題。國家現在要推分布式光伏,有的企業希望配備光伏設備但是不想花錢。假如我有錢并希望投資:我來買設備,企業只需要支付一些租賃費用并把上網的電費付給我。但是在目前的這個誠信體系下,我會擔心企業會不會付給我電費,我們簽的合同是不是保險?如果有這樣的擔心,我可能就不會投資,因為風險太大。我看好多人說分布式光伏推廣不出去是因為政策的原因,我說都不是,根本的原因就是誠信體系這個東西能不能建起來。
能豆君: 其實關于監督機制的建立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光是針對光伏行業。
徐鵬飛:是的。其實我印象中能源局曾經發文,稱能源局各個分支機構負責監督政策執行效力,但是這種監督不像現在中央巡視組一樣:領導,行程,聯系方式都是公開透明的,我們可以投訴,可以檢舉。
光伏方面政策執行的監督還是處在不透明的狀態。我就遇到過:我幫助一個企業建立了分布式光伏項目,去開發票的時候拿出了國務院、電網、稅務局的各個文件,但是工商部門還是說他們不知道,所以不可以開,除非該企業把營業范圍全部變為發電才可以,雖然國務院的文件上明確寫著企業免除發電業務許可。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第二個就是電網的工作效率問題。比如從申請到上門并網45天這個承諾時間其實不容易實現,北京上海可能執行的不錯。我當時因為是比較早,所以通過“綠色通道”很快就辦了。如果將來個人分布式光伏申請多起來,電網本身的傳統業務量就很多,再加上光伏這一塊可能會更應付不過來。說的具體一些,如果農村的用戶申請安裝,需要哪個地區級別的電網的工作人員去上門并網?如果是市局的,那么一層層通報上去耽誤時間。如果是村鎮一級別的,可能工作人員根本不了解具體的政策和安裝技術。
還有最后一個希望,我希望媒體繼續大力宣傳。事實上很多人還不知道分布式光伏這個東西,更不要說相關政策了。我有時候向別人說:“你可以賣電給國家,還有補貼”,他們都不相信。我希望通過宣傳讓跟多的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