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亞洲能源市場研究的獨立研究機構澳大利亞悉尼的Grenatec提出了一個宏偉構想,到2050年,亞洲將可能通過特高壓直流輸電線、天然氣管道網絡以及光纖電纜實現互聯,從而形成一個從東京開始、歷經首爾、北京、東南亞、并一直延伸到澳大利亞的泛亞洲范圍內的能源網絡。這就是其提出的泛亞能源網絡概念。
而事實上,并非只有Grenatec設想了泛亞能源網絡的類似概念,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早先就提出了從日本延伸至澳大利亞的能源網絡概念。他們構想中的“亞太陽光帶”工程提出,在太陽能資源豐富的澳大利亞內陸地區,利用太陽能熱發電來生產太陽能燃料(一種利用光熱發電技術催化生產的合成氣syngas)和電力。并將這些太陽能燃料和電力輸送至亞洲其它國家和地區。
同時,國際能源署也相信亞洲將可以通過發展能源網絡來進行國家間的太陽能電力傳輸。在2011年其發布的一份關于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報告中,IEA就預想印尼可以從澳大利亞進口光熱發電來滿足它的一小部分電力需求。但現在來看,中國也在積極開發光熱發電項目,中國和澳大利亞都可能在未來向印尼、新加坡等亞洲其它不適合開發光熱發電項目的國家提供這種穩定的太陽能電力。
在不久的將來,亞洲將取代北美和歐洲,成為全球最大的區域經濟體。經濟的快速增長伴隨的是能源需求的擴大及溫室氣體排放的加劇,亞洲也必須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共同努力中承擔更多。為此,全亞洲范圍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如中國的特高壓輸電、西氣東輸工程,東南亞的跨東盟電力網絡和跨東盟天然氣管道工程等。
特別是中國正在大力推進的特高壓戰略。特高壓輸電最重要的作用更體現在對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方面。中國的水能、風能、太陽能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區,發展特高壓可以促進這些清潔能源的開發,并把它們輸送到東中部負荷中心,有助于應對東部地區的嚴重霧霾。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水電和風電裝機國,太陽能發電也處于快速增長中,可以相信這種趨勢將得以持續。清潔可再生能源作為能源發展的未來,離不開特高壓輸電的建設。
在更遠的未來,我們也可以設想的是,人類將放棄使用傳統化石能源來生產電力,取而代之的是更清潔的可再生能源。而對于印尼等小國,開發大規模太陽能發電站并不切實際。泛亞能源網絡的概念將幫助解決這一問題。除了澳大利亞和中國,泛亞地區其它大多數國家都不具有開發光熱發電站所需的資源基礎,光熱發電作為一種基荷型的可再生能源,其大規模開發將為未來的泛亞能源安全提供保障。
如果泛亞能源網絡的概念得以成為現實,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將位于這一巨大的、跨地區能源市場的中心。市場內將有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配有碳捕獲裝置的煤電,以及安全的核電等各類清潔的能源在各國間進行交易。
Grenatec還認為,泛亞洲能源網絡還為令人不安的中國與日本、越南、菲律賓等鄰國在南海和東海的領土爭端問題提供了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在該地區有數個有爭議的水域,完全有可能建立聯合開發區,實現對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聯合開發。這也與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所倡導的海上絲綢之路理念相吻合。今天中國所面臨的挑戰包括:保證充足且可承受的能源供應、減少污染、平息領土爭端與軍事對峙、緩解毀滅性的氣候變化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建設跨國的能源傳輸網絡,發展更為一體化的能源市場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決。
但必須直視的是,中國的光熱發電產業仍在起步期,雖然中國已經于近期開工建設了首個50MW級的大型商業化光熱電站,但中國光熱發電產業要走的路還有很長。澳大利亞雖然擁有比中國更為適宜的光熱發電開發環境,但由于其本土電力市場的需求較低,光熱發電產業仍處于早期階段。另外在成本方面,從全球來看,光熱發電的度電成本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程度地削減,但成本依然處于高位,市場尚不能充分接受。
若要實現由中國和澳大利亞向泛亞洲地區其它國家出口光熱發電電力的夢想,光熱發電產業自身仍需努力,以進一步降低發電成本。在此基礎上,如果泛亞能源網絡的概念得以實施,并最終在2050年成為現實,在這一大型區域電網之間輸送光熱電力將自然而然地成為現實。屆時,包括光熱發電在內的多種可再生能源將在這一大型區域能源網絡中形成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