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巴西世界杯以德國1:0險勝阿根廷落下大幕。德國隊榮耀歸國,阿根廷隊則留下深深的遺憾,只等四年后再寫輝煌。世界杯結束了,生活還要繼續,球迷們一個月來落下的世界杯綜合征有待修復。而那些酣暢淋漓的比賽,那些激動人心的時刻,那些難以忘懷的回憶,值得在腦海中珍藏。
世界杯僅僅是一場場的比賽嗎?盡管生物鐘被嚴重顛倒,但世界杯的確帶給了我們另外一種體驗。在一個個90分鐘內,世界杯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比如,捧得大力神杯的德國隊,憑借團結+拼搏,將每個球員的努力匯聚成一個團隊的巨大能量,一路走來所向披靡,最終摘得桂冠。德國人的民族特性也得以最好展現。
“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比賽亦不例外。德國隊的勝利靠的是長期訓練下球員技術的最佳化和整個團隊的精誠合作。機會總會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但凡有目標肯努力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打造領先,這樣的精神體現在德國的各個領域。無論愛國與否,我們必須承認一點——德國制造已享譽全球,包括汽車品牌、家電品牌,以及奢侈品品牌等等。羨慕嫉妒恨之余,筆者暗自憧憬著未來的美景——若干中國品牌崛起在世界的舞臺,讓那些高傲的老外們打骨子里佩服。
除了經典品牌,德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成績也令人贊嘆不已,可謂是引領了全球的綠色經濟趨勢。舉個例子,在太陽能光伏行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世界光伏始于歐洲,歐洲光伏始于德國。光伏在德國應用之廣泛、民眾環保意識之強烈,但凡去過德國的同胞尤其是光伏行業的人士都有體會吧。下面,筆者就跟大伙聊聊德國光伏。
1990年,德國光伏開始起步,當年的裝機量2兆瓦。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截至2013年年底,德國累計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5.5吉瓦。在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三年中, 德國光伏產業得到了高速發展,年度新增裝機量均超過7吉瓦,2012年更是達到了7.6吉瓦的峰值。之后,隨著德國政府出臺削減FIT補貼費率政策,以及其對中國發起“雙反”制裁致使國內出口德國的光伏設備銳減,2013年德國新增光伏裝機量攔腰砍半,只有3.3吉瓦。
自2006年以來,德國一直穩坐世界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第一把交椅。因為上述所提到的補貼下調、貿易戰等原因,加之全球經濟不景氣和光伏產能過剩的因素,德國光伏市場第一的位置在2013年被中國所取代。全球光伏市場的重心已轉移至中國、日本、美國等新興市場。
再看國內,中國光伏從最初的發展來看,就處于根基不穩、兩頭在外的高速發展狀態。一旦外銷市場被堵塞,而國內市場仍處于“霧里看花”之時,可以想象光伏企業的日子該有多難過。雖然去年國家頻出利好政策,光伏人士的熱情一次次被提起,但政策落地無聲,市場開拓遇阻,銀行融資無望,加之“雙反”烏云時不時地籠罩在頭頂……中國光伏的命運可謂挫折坎坷。冷靜分析,國內光伏市場迎來健康發展仍有待時日(樂觀者估計2016年,悲觀者預測2019年)。而以德國為首的傳統光伏市場雖然增速有限,甚至有些“明日黃花”的味道,但其長期摸索出來的經驗和模式非常值得我們借鑒。
可再生能源政策細致、完善
1990年,德國聯邦議會批準了《電力購買法》,并啟動1000屋頂計劃,德國光伏產業開始起步。
1999年,德國政府開始實施“10萬太陽能屋頂計劃”,財政預算投入達4.6億歐元。同期,德國復興信貸銀行也開始了可再生能源貸款項目,為光伏產品、生物質能、沼氣、風能、水能、地熱等提供優惠貸款。
2000年,德國議會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并于2004年進行了修訂,施行購電補償法,根據不同的太陽能發電形式,政府給予為期20年,0.45-0.62歐元/千瓦時的補貼,每年遞減5-6.5%。購電補償法的推出成為德國光伏市場增長的催化劑。
2000年4月,德國發布了《可再生能源優先法》,又于2004年8月和2009年1月,分別進行了兩次修訂。其它相應法規還包括: 《能源投資補貼清單》、《能源供應電網接人法》、 《能源行業法》、 《促進可再生能源生產令》、 《太陽能電池政府補貼規則》等。
2011年3月,德國啟動“能源轉型”戰略,構建了優先上網、固定上網電價、成本分攤等新能源發電激勵機制。
2013年11月,德國新一屆政府提出了更為明確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202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比重達到40-45%,2035年達到55-60%。
以上是小編收集到的德國在可再生能源行業方面的政策和目標。政策有意識的引導和鼓勵,及其細致完善的制定,成為德國光伏行業發展最好的推力。
反觀國內,光伏市場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也走過一段“金太陽”的彎路,培育可再生能源和光伏發展的土壤并不成熟。這兩年出臺的政策雖然振奮人心,但因為實施細則和監管的缺失,問題重重。而眼下,能源局經過上半年的大震動,正處于重整期,我們期待著新班子的正能量。
當然,德國在經過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發展后也面臨著諸多問題,比如:新能源與電網運行管理不協調的矛盾,新能源與常規能源利益體的矛盾等等。我們在借鑒“外國月亮”的同時更需依據國情、因地制宜地制定適合自身的方針政策。
民眾綠色運動高漲
前文已經提及,德國民眾的環保意識較高,節能減排的責任感較強。在“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境界上比國人領先了一大步。
今年二月份,德國能源與水工業協會(BDEW)民意調查顯示,89%的德國人認為國家能源轉型計劃“重要”或者“非常重要”。如此民意,讓德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非常接地氣。
最近傳播較廣的新聞是德國能源公社的興起,這對中國光伏的發展又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筆者查閱資料發現,德國大大小小的能源合作社組織有八百多家。能源合作社以自主式經營、共同參與能源投資的獨特方式解決了可再生能源資金問題。而合作社制度在德國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
根據媒體報道,德國南部小城埃騰海姆,有一個140戶當地居民組成的小型能源合作社,過去三年中,這個合作社通過陸續籌集的33萬歐元在當地成功建設了6個屋頂太陽能發電系統,產生的電力全部賣給當地電網,合作社成員根據出資多少享受投資收益。這使埃騰海姆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達到了10%,當地的目標是將這一數字提到40%。
再一次反觀國內,別說轟轟烈烈、全民參與的綠色運動了,我們的環保意識還只處于萌芽階段吧。拿光伏來說,廣大老百姓還處于“談光伏不知是何物”的階段。犧牲環境帶來的藍天白云不再、霧霾帶來的呼吸困難相信去年大家都已經體會到了。從上層建筑到普通老百姓,中國人該警醒了!這關乎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關乎子孫后代的生存問題。
最后,提一下近來被業界津津樂道,無不提振人心的一則新聞——2014年6月9日中午,德國光伏發電量達到了總電量50%的比例。贊嘆的同時,筆者也為中國光伏加把勁,期待中國光伏星火燎原的那一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