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的爆發,既要國際經濟環境有利時機,又要與國內投資實力及吸收能力相結合。政策還要有持續性,以減少偶然性因素帶給企業的風險。
近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研究中國能源安全戰略,國家意志疊加全球能源技術創新下多元化趨勢,將共同推進中國能源體系加速變革,從而帶動對應的投資機會。
在本輪世界經濟爆發之后,各國在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不遺余力,紛紛爭搶全球新能源戰略的制高點。舉例來說,一直備受矚目的光伏產業一直走在新能源探索進程的前列。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歐洲光伏市場占全球總裝機量的比例約為30%,預計2014年也會保持在25%-30%的水平上。或許,今后幾年,只要光伏發電成本沒有巨大的改觀,歐洲市場每年的光伏裝機容量會保持穩定,德國每年約3GW左右,意大利、法國、英國會保持在1-1.5GW范圍內,總的年度需求量在10GW上下。2013年中國光伏組件出口中,對歐出口份額由2012年的近65%下降至2013年的30%,而日本則躍居首位,占總出口額的22%。南非、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是非洲地區最大的三個光伏市場,南非在這兩年有800MW左右的光伏系統并入電網,沙特阿拉伯也制定了到2032年安裝16GW光伏系統的宏偉目標。以色列則是目前為止非洲最大的光伏裝機國家,已經大約完成了400MW左右的裝機量。
然而,新能源領域目前只能稱之為“襁褓中的嬰兒”。從各國新能源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行業整體技術成熟度不高、就業能力有限,最重要的是,投資規模不高。盡管如此,學界和業界仍然持樂觀態度,認為經過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以后,新能源將會進入快速成長期。
從國際戰略角度,新能源尚屬相對嶄新的領域,各國也處在同臺競技的階段。目前,除歐洲領先一個身位外,其他國家實力差別有限。總體上來看,沒有哪個國家在新能源領域絕對領先。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可以說誰先謀篇布局,開發和利用新能源,誰將占領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如何謀篇布局?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帶來了全球資源的重新分配與調整,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展對外投資。世界經濟大國的對外直接投資規模都十分龐大,對外投資的規模是衡量一國經濟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既要保證一部分行業對外投資的持續性,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保駕護航,為中國經濟轉型服務。而能源是發展國民經濟的命脈,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資基礎。但能源供給現狀給我們敲響警鐘——去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增長至近60%,天然氣也突破30%。所以,對世界能源資源進行戰略性投資,拓寬能源資源來源渠道,加大新能源投資是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任務。
政府應該給予適當的政策引導和支持。以德國為例,高緯度、日照時間不足等缺陷并不妨礙德國成為全球第一的太陽能市場,正是由于政府政策獎勵奏效,造就了上下游完整的太陽能產業鏈,使德國幾乎囊括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太陽能市場。需要注意的是,在新能源發展中對經濟性的考量,但補貼比例應根據國家實際經濟情況而定。目前,包括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在內的歐洲傳統光伏市場已經取消了對光伏裝機的補貼,其發展變得更加理性。而歐洲新興光伏市場如英國、法國等,亦不愿重蹈西班牙和意大利的覆轍,因此普遍政策激勵不足。對于中國,發展新能源是構建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體系的重要一環,但目前亟待解決的是趟出一條借助補貼但自生性強、經營模式具有可持續性的發展道路。
新能源的對外投資,應控制節奏。假如新能源對外直接投資速度過快,會使中國國內出現空心化現象。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如果沒有及時培訓升級勞動力,大量失業人口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同時,技術升級型對外直接投資過快亦會引發吸收不足等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所以新能源的爆發,既要國際經濟環境有利時機,又要與國內投資實力及吸收能力相結合。政策還要有持續性,以減少偶然性因素帶給企業的風險。
就目前現狀來看,政治風險中的國家安全問題和法律風險中的合規合法問題是我國企業考慮“走出去”時亟需關注的兩個重要敏感性話題。對社會、環境以及企業利益相關者的責任都需要納入企業戰略、組織結構和經營過程中進行考量。
近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研究中國能源安全戰略,國家意志疊加全球能源技術創新下多元化趨勢,將共同推進中國能源體系加速變革,從而帶動對應的投資機會。
在本輪世界經濟爆發之后,各國在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不遺余力,紛紛爭搶全球新能源戰略的制高點。舉例來說,一直備受矚目的光伏產業一直走在新能源探索進程的前列。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歐洲光伏市場占全球總裝機量的比例約為30%,預計2014年也會保持在25%-30%的水平上。或許,今后幾年,只要光伏發電成本沒有巨大的改觀,歐洲市場每年的光伏裝機容量會保持穩定,德國每年約3GW左右,意大利、法國、英國會保持在1-1.5GW范圍內,總的年度需求量在10GW上下。2013年中國光伏組件出口中,對歐出口份額由2012年的近65%下降至2013年的30%,而日本則躍居首位,占總出口額的22%。南非、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是非洲地區最大的三個光伏市場,南非在這兩年有800MW左右的光伏系統并入電網,沙特阿拉伯也制定了到2032年安裝16GW光伏系統的宏偉目標。以色列則是目前為止非洲最大的光伏裝機國家,已經大約完成了400MW左右的裝機量。
然而,新能源領域目前只能稱之為“襁褓中的嬰兒”。從各國新能源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行業整體技術成熟度不高、就業能力有限,最重要的是,投資規模不高。盡管如此,學界和業界仍然持樂觀態度,認為經過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以后,新能源將會進入快速成長期。
從國際戰略角度,新能源尚屬相對嶄新的領域,各國也處在同臺競技的階段。目前,除歐洲領先一個身位外,其他國家實力差別有限。總體上來看,沒有哪個國家在新能源領域絕對領先。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可以說誰先謀篇布局,開發和利用新能源,誰將占領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如何謀篇布局?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帶來了全球資源的重新分配與調整,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展對外投資。世界經濟大國的對外直接投資規模都十分龐大,對外投資的規模是衡量一國經濟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既要保證一部分行業對外投資的持續性,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保駕護航,為中國經濟轉型服務。而能源是發展國民經濟的命脈,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資基礎。但能源供給現狀給我們敲響警鐘——去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增長至近60%,天然氣也突破30%。所以,對世界能源資源進行戰略性投資,拓寬能源資源來源渠道,加大新能源投資是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任務。
政府應該給予適當的政策引導和支持。以德國為例,高緯度、日照時間不足等缺陷并不妨礙德國成為全球第一的太陽能市場,正是由于政府政策獎勵奏效,造就了上下游完整的太陽能產業鏈,使德國幾乎囊括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太陽能市場。需要注意的是,在新能源發展中對經濟性的考量,但補貼比例應根據國家實際經濟情況而定。目前,包括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在內的歐洲傳統光伏市場已經取消了對光伏裝機的補貼,其發展變得更加理性。而歐洲新興光伏市場如英國、法國等,亦不愿重蹈西班牙和意大利的覆轍,因此普遍政策激勵不足。對于中國,發展新能源是構建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體系的重要一環,但目前亟待解決的是趟出一條借助補貼但自生性強、經營模式具有可持續性的發展道路。
新能源的對外投資,應控制節奏。假如新能源對外直接投資速度過快,會使中國國內出現空心化現象。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如果沒有及時培訓升級勞動力,大量失業人口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同時,技術升級型對外直接投資過快亦會引發吸收不足等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所以新能源的爆發,既要國際經濟環境有利時機,又要與國內投資實力及吸收能力相結合。政策還要有持續性,以減少偶然性因素帶給企業的風險。
就目前現狀來看,政治風險中的國家安全問題和法律風險中的合規合法問題是我國企業考慮“走出去”時亟需關注的兩個重要敏感性話題。對社會、環境以及企業利益相關者的責任都需要納入企業戰略、組織結構和經營過程中進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