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保利協鑫旗下江蘇中能多晶硅生產線
歷經2011年~2012年光伏產品及多晶硅價格快速下跌之后,2013年,在多晶硅“雙反”初裁前后,多晶硅進口量被抑制,尤其是下半年受國內利好政策推動、“搶裝”市場行情影響,多晶硅價格回升,國內多晶硅企業紛紛復產,行業“回暖”趨勢明顯。2013年上半年,國內多晶硅產量僅3萬噸,而到下半年產量則達到5.2萬噸,是上半年產量的170%;第四季度多晶硅產量更是第一季度產量的兩倍多,不少復產的企業實現滿產或基本滿產。
回暖與整合同時進行
國內不少企業已經滿產或基本滿產,但競爭能力的懸殊造成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增大。
2013年國內多晶硅產量達到8.2萬噸,同比增長28%;產能約18萬噸,同2012年基本持平,目前國內已經恢復生產的企業超過10家,并且不少企業已經滿產或基本滿產。然而,企業間競爭能力的懸殊造成了國內行業集中度的進一步增大。2013年,國內最大生產企業江蘇中能一家產量已達5萬噸,占國內總產量的60%。其他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一、二類企業紛紛擴產技改:新特能源多晶硅項目2013年年底實現平穩生產,總產能達到1.7萬噸,全年產量超1萬噸;新疆大全一期5000噸項目,去年產出多晶硅4800噸,到2015年產能將擴至12000噸;洛陽中硅經過近10個月的停產技改后,年產10000噸的生產線也已基本滿產;宜昌南玻多晶硅廠在經歷了11個月的停車檢修維護和升級改造后,產能達6000噸。以上企業大部分年產能都超過5000噸,直接生產成本控制在20美元/千克左右,目前的售價已經可以實現贏利。而目前仍停產的大多數多晶硅企業,產能相對較低,生產成本一般仍超過25美元/千克,僅依靠技改等措施來降低成本的空間有限,而且大部分企業也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技改,通過兼并整合的方式也很難起到規模經濟或達到互補的效果,不能提高市場競爭的能力。隨著我國多晶硅行業整合的深入,中小企業逐漸被市場淘汰,大型企業則依靠其技術或能源優勢,繼續通過擴大規模、技改提升技術,走集中化、集約化的路線,產業集中度將進一步增強。
多晶硅市場止跌反彈
受中國對進口多晶硅“雙反”預期及中國光伏利好政策的影響,多晶硅市場止跌反彈。
2013年,我國進口多晶硅量累計達80653噸,同比2012年進口量82760噸下降了2.5%;進口平均單價18.8美元/千克,同比2012年下降25.7%。
2013年7月,商務部公告,決定對來自美國和韓國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采取征收保證金臨時反傾銷措施。初裁認定,自美國進口多晶硅的傾銷幅度為53.3%至57%,自韓國進口的傾銷幅度為2.4%至48.7%。雖然“雙反”基本落地,但是進口多晶硅的“漏洞”仍在:一是對韓反傾銷稅率過低,特別是韓國OCI公司的反傾銷稅率僅為2.4%;二是加工貿易和轉口貿易成規避“雙反”的渠道,采用加工貿易而不是一般貿易的方式已經成為進口多晶硅的主要方式。按貿易方式來分,今年6月份我國加工貿易等方式進口的多晶硅,占比高達73%。而在“雙反”調查之前,加工貿易比例一般維持在接近50%的水平,正是受到即將到來的反傾銷措施的影響,加工貿易方式進口比例才大幅增加,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受中國對進口多晶硅“雙反”預期以及中國光伏利好政策的影響,多晶硅市場止跌反彈,國內現貨價由2012年年底的12萬元/噸上漲至2013年年底的13.5萬元/噸;自2014年年初以來,全球光伏產業復蘇明顯,再加之年底前搶裝消耗掉庫存后,國內多晶硅價格迅速提升,由2013年年底的13.5萬元/噸上漲至2014年5月的16萬元/噸左右。
技改與新技術研發同步
在市場倒逼下,多晶硅企業被迫對生產線進行技改,或者關閉老舊生產線,建新生產線。
過去的兩年時間成為國內多晶硅產業化技術進步最為顯著的一段時間,主要表現在:一是通過技改與新項目建設不斷提升技術水平。
在市場倒逼的情況下,多晶硅企業被迫對生產線進行技改,或者關閉老舊生產線,建新生產線的方式,實現裝備的升級更新和工藝的優選優化,在提高產量的同時降低生產能耗和成本。從技改情況來看,目前在產的多晶硅企業,除新建項目外,幾乎所有的生產線都進行了較大規模的冷氫化、二氯二氫硅等副產物回收利用、熱能回收綜合利用等技術改進應用,對降低生產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部分多晶硅企業關停了老舊生產線,通過資產減值的方式,進一步實現集約化生產。
二是研發和引進新工藝技術。國內不少企業已經開始對硅烷流化床工藝等新技術展開研究。如據江蘇中能公司對外報道,該公司已經完成了流化床法制取多晶硅的千噸級中試試產,取得重要突破,解決了顆粒料生產中可能產生的沾污問題,每千克多晶硅能耗降至25度電以下,大幅度降低了多晶硅生產成本和綜合能耗。
在自主研發的同時,我國多晶硅企業也積極走出國門,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為我所用。2014年2月陜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天宏新能源有限公司(簡稱陜西天宏)與美國REC硅材料公司(REC Silicon)簽署戰略協議,將引進FBR技術,在榆林建立多晶硅制造合營企業。新工廠粒狀多晶硅年產能達18000MT,還可生產1000MT的西門子法電子級多晶硅料及500MT的硅烷氣體。
新一輪擴張存隱憂
國內市場加快擴張,2014年預計光伏發電的建設規模將提高兩成,達到14GW。
日、美等亞太地區光伏市場的崛起使得全球光伏市場失衡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緩解,產品價格企穩回升,行業經歷了連續近6個季度的虧損之后,骨干企業大部分扭虧為盈。而隨著國內裝機規劃、上網電價和補貼資金等政策的陸續出臺和完善,國內市場加快擴張,2014年預計光伏發電的建設規模將提高兩成,達到14GW。
然而,市場的回暖和價格的回升刺激了企業產能擴充的步伐。國內外又有掀起新一輪多晶硅擴產熱潮的趨勢,企業紛紛上調產能目標。海外產能擴充的腳步在加快的同時,國內在內蒙古、新疆等煤炭資源富集地區年產萬噸甚至5萬噸級的新項目規劃也不斷出爐。預計2014年國內多晶硅價格在短期回升后,會在一定區間內波動,價格很難大幅上升。當前市場的供需平衡仍較為脆弱,如果盲目擴張競相擴產,加之海外多晶硅產品的大量涌入,有可能又出現產能過剩。因此,企業應該認識到潛在的產能過剩危機,對多晶硅產業可能引發的盲目擴張和重復建設保持警惕,并盡快做好結構調整,控制好總量,并重視技術提升,加快技術進步,才能實現全行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