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臺灣面臨「核四」爭議,昱晶董事長潘文炎針對臺灣能源政策的建言,并發表對全球太陽能產業看法以及該公司下一階段營運目標,專訪概述如下:
問:您如何看待太陽能產業發展迄今的變化,是否產業已徹底脫離了 2012 那一段黑暗的隧道?
答:全世界上,很難看到一個產業能夠持續成長20-30%,而太陽能產業可以說除了去年產業年成長約10%偏低以外、年年都以這樣的幅度成長,今年全球太陽能產業來看預料仍將成長20-30%,且過往中國大陸一窩蜂擴充的情況收斂了一些,在全球供需逐漸平衡與需求穩定成長,這個產業有很好的前途與希望。
從供需與價格來說,太陽能產業當然已脫離了隧道。
今年裝機需求若達45GW以上更是將較去年的35GW成長超過30%。再就太陽能電池價格來看,今年目前電池價格仍比去年同期好,畢竟自去年第2季以來總體市場價格已累計漲約10-15%。
雖然,短期電池走勢相對長期來看屬走跌,但是,過往各廠在每瓦3.4美元能賺錢,現在就算0.36-37美元大家也都還是獲利,這是因為技術的演進與產業的持續健康化。
回顧過往,產業供需失衡的最大問題,在中國大陸擴產太大,看看歐美廠商以前掌握訂價權與產能的時候賺很大,而當這些大陸廠商自己掌握訂價權與產能卻自己虧最大,這是他們自己殺自己、賠本來供應全世界,他們把價格搞得很低、不只沒人感謝、還被大家罵翻!
而且,老實說,要全球太陽能產業的健全發展,絕不能讓補貼集中在少數國家的廠商,否則補貼半天都只讓這些少數廠商受益,而是該讓供應鏈不同環節不同廠商一起來發展、作大市場。
這個原則我已多次在紫金山峰會大聲疾呼。現在看中國大陸的一些廠商都已有所收斂,但我看他們這么多年來的積習要一夕全數改過也很難,只希望,在市場機制正常發揮作用,讓不具競爭力的廠商能進一步的調整經營策略。
就臺灣廠商來說,我認為臺灣在電池這一塊一直很有競爭力,但市場變化有時候出乎意料,以臺灣電池廠規模來看,若完全沒有模組或沒有wafer的資本支出也不合理。
雖然沒人能預料到雙反終判一定會如何,但我認為,臺灣在模組布局存在著新機會,包含昱晶在內許多臺廠都開始注意與著墨這一段,這一段布局絕對不能空著,當然,目前以臺灣本身港口腹地與倉儲等研判,最適合的經濟規模約在300-500MW。
問:昱晶下一階段營運目標您自 2009 年 6 月接任董事長以來面對了產業的跌宕起伏,并且數度成功逆轉虧損局面,在目前獲利基礎上,您認為下一步最優先該達成的里程碑將是甚么?另在一定經濟規模基礎上,除了自建產能,是否考慮購并?
答:若以昱晶角度來思考,大也不是我們的目的,而是以成為最有競爭力的廠商為目的。
現在我們從兩方面著手,除了必須建立模組產能,才不會機會來了沒辦法掌握。電池擴充方面,也先擴充優勢部分比如鉆石單晶電池可做到20%以上轉換效率且非常符合屋頂型的應用需求。
盡管雙反終判前市場變數仍多,但在被訴傾銷部分solarbuzz等資料都顯示我們兼顧效率與技術品質平均售價高于當時世界平均8%更高于大陸11%。
而昱晶下一階段是要持續把握在前段班的優勢,只要發展方向正確,隨著高效產品新產能開出與模組產能布建,業績自然同步成長,整個下半年也會比上半年好。
當然,并購是讓公司變得更有競爭力的方式,這種思考永遠都存在。我們要并誰一定是從最合理劃算的方式,有人說自己蓋一個廠現在比買廠便宜,但爭取時間優勢,蓋一個新廠或許會來不及,以目前情況而言,不可否認綠能有臺灣好的模組廠之一,我們在增加模組產能的角度,不會排除并臺灣的模組廠。當然我們也不是笨蛋,一切的并購目的都必須達到1加1能大于2而且一定要劃算!
問:您如何看待太陽能產業發展迄今的變化,是否產業已徹底脫離了 2012 那一段黑暗的隧道?
答:全世界上,很難看到一個產業能夠持續成長20-30%,而太陽能產業可以說除了去年產業年成長約10%偏低以外、年年都以這樣的幅度成長,今年全球太陽能產業來看預料仍將成長20-30%,且過往中國大陸一窩蜂擴充的情況收斂了一些,在全球供需逐漸平衡與需求穩定成長,這個產業有很好的前途與希望。
從供需與價格來說,太陽能產業當然已脫離了隧道。
今年裝機需求若達45GW以上更是將較去年的35GW成長超過30%。再就太陽能電池價格來看,今年目前電池價格仍比去年同期好,畢竟自去年第2季以來總體市場價格已累計漲約10-15%。
雖然,短期電池走勢相對長期來看屬走跌,但是,過往各廠在每瓦3.4美元能賺錢,現在就算0.36-37美元大家也都還是獲利,這是因為技術的演進與產業的持續健康化。
回顧過往,產業供需失衡的最大問題,在中國大陸擴產太大,看看歐美廠商以前掌握訂價權與產能的時候賺很大,而當這些大陸廠商自己掌握訂價權與產能卻自己虧最大,這是他們自己殺自己、賠本來供應全世界,他們把價格搞得很低、不只沒人感謝、還被大家罵翻!
而且,老實說,要全球太陽能產業的健全發展,絕不能讓補貼集中在少數國家的廠商,否則補貼半天都只讓這些少數廠商受益,而是該讓供應鏈不同環節不同廠商一起來發展、作大市場。
這個原則我已多次在紫金山峰會大聲疾呼。現在看中國大陸的一些廠商都已有所收斂,但我看他們這么多年來的積習要一夕全數改過也很難,只希望,在市場機制正常發揮作用,讓不具競爭力的廠商能進一步的調整經營策略。
就臺灣廠商來說,我認為臺灣在電池這一塊一直很有競爭力,但市場變化有時候出乎意料,以臺灣電池廠規模來看,若完全沒有模組或沒有wafer的資本支出也不合理。
雖然沒人能預料到雙反終判一定會如何,但我認為,臺灣在模組布局存在著新機會,包含昱晶在內許多臺廠都開始注意與著墨這一段,這一段布局絕對不能空著,當然,目前以臺灣本身港口腹地與倉儲等研判,最適合的經濟規模約在300-500MW。
問:昱晶下一階段營運目標您自 2009 年 6 月接任董事長以來面對了產業的跌宕起伏,并且數度成功逆轉虧損局面,在目前獲利基礎上,您認為下一步最優先該達成的里程碑將是甚么?另在一定經濟規模基礎上,除了自建產能,是否考慮購并?
答:若以昱晶角度來思考,大也不是我們的目的,而是以成為最有競爭力的廠商為目的。
現在我們從兩方面著手,除了必須建立模組產能,才不會機會來了沒辦法掌握。電池擴充方面,也先擴充優勢部分比如鉆石單晶電池可做到20%以上轉換效率且非常符合屋頂型的應用需求。
盡管雙反終判前市場變數仍多,但在被訴傾銷部分solarbuzz等資料都顯示我們兼顧效率與技術品質平均售價高于當時世界平均8%更高于大陸11%。
而昱晶下一階段是要持續把握在前段班的優勢,只要發展方向正確,隨著高效產品新產能開出與模組產能布建,業績自然同步成長,整個下半年也會比上半年好。
當然,并購是讓公司變得更有競爭力的方式,這種思考永遠都存在。我們要并誰一定是從最合理劃算的方式,有人說自己蓋一個廠現在比買廠便宜,但爭取時間優勢,蓋一個新廠或許會來不及,以目前情況而言,不可否認綠能有臺灣好的模組廠之一,我們在增加模組產能的角度,不會排除并臺灣的模組廠。當然我們也不是笨蛋,一切的并購目的都必須達到1加1能大于2而且一定要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