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斯拉在華接受預訂以來,5個月內,中國的預訂量近乎特斯拉2013年全球銷售量的1/4。和當年追捧最新款蘋果手機一樣,這款來自硅谷明星創業公司的純電動汽車成為新的“時髦”。
有人喜歡特斯拉“高科技”、“高富帥的味道”,有人關心自己的特斯拉“是否是該省第一個”,有人甚至基于現車緊俏,做起了訂單轉手生意,也有人對特斯拉的售后服務抱怨連連,但很少有人意識到,特斯拉所代表的創新、平權、環保等精神。
特斯拉的面紗還沒揭開,車主們就迫不及待想一睹真容。這款來自美國硅谷,代表時尚、高科技的電動車,正在中國創造一種現象。 (東方IC/圖)
滿身“高富帥味道”
比過去人們追捧最新款蘋果手機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是,成為特斯拉(Tesla)中國車主,正成為2014年國人追捧的新熱點。
2014年3月,25歲的唱作人杠寶給自己訂了一臺最高配的紅色特斯拉,起名“小特”。小特是杠寶的第四輛車,與她過去開過的奔馳、寶馬、保時捷比起來,杠寶覺得特斯拉是“高科技”,渾身洋溢著“高富帥的味道”,“愛新鮮,愛自由,臭美,簡直太適合我了!”杠寶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她覺得其他車都“弱爆了”。
與杠寶一樣,過去6個月,大量來自中國大陸各省市的訂單都指向了特斯拉Model S——這款來自硅谷明星創業公司特斯拉的純電動汽車。
浙江杭州的地產公司總經理韓鐵軍今年2月就下了訂單,他說從第一輛昌河面包車開始,自己已換過蒙迪歐、奧迪A6和寶馬X3,現在是換一輛“關注度更高”的特斯拉的時候了。
上海企業主代智誠最近也把二百多萬的保時捷換成了特斯拉,他說特斯拉新車上路時,人們就像追明星一樣跟著追拍,“我能擁有別人無法擁有的東西時,就不是錢能解決的了。”
看看今年4月份剛從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Elon Musk)手里拿到車鑰匙的16位首批中國用戶名單便知道明星的示范效應有多大:新浪 CEO曹國偉夫婦、時代集團總裁王小蘭、汽車之家總裁李想、芬尼克茲CEO宗毅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小米創始人雷軍,易到用車CEO周航等人則直接從國外購進特斯拉——媒體稱之為“非富即貴”。在國外,特斯拉的車主是好萊塢明星喬治·克魯尼、布拉德·皮特和安吉麗娜·朱利。
業內估計,自2013年年底,特斯拉在華接受預訂以來,5個月內中國市場客戶預訂的特斯拉電動車數量已超過5000輛,而2013年特斯拉在全球的銷售為2.25萬輛。
正如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的預計,中國正成為特斯拉消費的劇烈增長之地。
然而,與猛增的預訂量相對應的,是眼下特斯拉現車到貨的緩慢和現車的緊俏。青島愛卡汽車網相關負責人預計,2014年4-5月特斯拉中國到貨的數量不足100臺,大部分預訂都只能到下半年提車。
在武漢、溫州、西安,甚至新疆、海南,“特斯拉當地首秀”的新聞頻頻登上媒體。此前,因不滿等待時間過長的二十多位車主,甚至聯合起來投訴特斯拉。
“最大”的特斯拉買手
在國人對特斯拉如饑似渴的氛圍下,有一部分人敏銳發現了連特斯拉都沒有意識到的市場機會。
在山東青島,供職于愛卡汽車網的老馬就嘗到了甜頭。他相信,自己是國內“最大”的特斯拉車主之一——他認為自己和合伙人擁有的特斯拉汽車數量,在全國至少能排名前三。
51臺,這是老馬手里的特斯拉訂單。
老馬做的是Tesla訂單轉手生意。由于大部分進口車在中國區的售價除了增加稅收、運輸和裝卸成本,還會至少留出20%的利潤空間,特斯拉Model S的售價至少應該接近90萬元人民幣。然而,2014年1月23日,特斯拉卻公布73.4萬元的中國售價,遠低于市場預期。特斯拉CEO馬斯克說,這是為了避免“嚇跑”中國客戶。
至少從目前從市場的訂單轉讓價格來看,馬斯克似乎有些低估中國客戶的熱情。剛剛過去的4月,當老馬發現北京上海交付的首批特斯拉中,有車分別以加價22萬、15萬和30萬的價格轉手售出時,他立馬開始通過“秘密渠道”從準車主手里大量收購訂單。
“我跟他們(網上預訂成功的車主)說,就相當于你年初存了一萬五(訂金),我現在給你加價六萬,比炒股的利潤還豐厚。”老馬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修改訂單很簡單。
一位長期關注特斯拉的風險投資人說,特斯拉在中國的客戶按經濟條件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特別有錢的人群,需要努力一下才能負擔的人群,和需要省吃儉用才能購買的人群。
這位投資人說,目前特斯拉的第一撥消費群體主要是第一類富人,但第二和第三類人群的規模,才是決定特斯拉未來增長潛力的核心。“就像新聞里說賣血存錢買iPhone的高中生一樣,如果特斯拉也擁有這些潛在消費者,那說明產品的確得到了認可。”
在老馬看來,那些決定轉讓訂單的客戶,則正是上面說的第二類消費群體。老馬清晰的記得他收來的第一個訂單來自吉林一個公司中層,這位中層過年時跟老板到北京辦事,老板說這車不錯,我訂一臺,你也訂一臺吧。他不好意思就訂了,現在要提車了卻沒錢付尾款,就把訂單以加價5萬賣給老馬。但后來他跟老馬說覺著虧了,因為老板提車回來后,加價15萬賣掉了。
而那些急切愿意高價買進訂單的客戶,則無疑是各個城市的富裕階層。老馬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最近一位重慶客戶得到轉讓消息后,馬上飛到天津,以加價21萬的價格獲得了一輛特斯拉現車;另一單剛剛成交的生意則來自山東,這位做鋼材生意的客戶買車時只關心一個問題,我是不是山東第一輛?老馬回答說,據我所知是的。這個已經擁有奔馳、凌志的客戶回去就能發朋友圈——我是山東第一個。
在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近20位特斯拉車主、準車主中,除了一位仍在觀望,準備等兩年結婚時能靠“父母資助一些”再買的蘇州年輕人外,幾乎未見上述資深投資人所述的“第三類消費者”。
特斯拉充電站及其他售后服務還存在不完美之處,這對沖著特斯拉“高大上”和“新奇酷”的車主是一個打擊。 (東方IC/圖)
“一點也沒有尊享的感覺”
盡管車主們知道特斯拉最拿手的就是“饑餓營銷”,按捺不住迫切的期待的中國少數現車主和大量準車主們,還是在微信上建立了“Tesla中國車主總群”,以訂單做為身份審核加入,交流拿車經驗。
24歲的周楠正是“Tesla中國車主總群”的成員。得益于父輩的積累,他在開放預訂第二天就訂購了一輛高配特斯拉。他說群里的不少小伙伴,此前都是超跑俱樂部的成員。
可惜的是,這些沖著特斯拉的“高大上”和“新奇酷”的車主很快遭遇了打擊。“跟同級別的寶馬奔馳比起來,服務差一大截,一點也沒有尊享的感覺。”周楠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心都碎了。
從下訂單的一刻起,周楠就沒有感受到任何專門待遇。通過支付寶付款,訂單成功后他收到一封確認郵件,“就這么就沒有了嗎?”周楠說,感覺還沒過癮就沒了。
此后便是漫長的等待。由于目前沒有足夠的充電樁,周楠多次致電特斯拉詢問充電樁安裝情況,但客服團隊的回答不能讓他滿意。
目前,特斯拉在中國只有三個超級充電站,遠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為此,特斯拉中國區負責人吳碧瑄表示,2014年秋天,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七個城市的售后服務中心將落成,未來希望全國大部分地區都能在半徑200公里的范圍內都能找到服務中心。
更讓周楠“沒有尊享感覺”的是,特斯拉正在全國各地淪為“房車”——成為房地產商營銷樓盤的展示品。說買車都希望用品牌提升個人價值,但當特斯拉被過度消費情況下,“萬一半年后拿到車時已經不酷了怎么辦?”
不僅是周楠,汽車之家總裁李想最近也在微博上表達了對特斯拉售后服務的不滿。作為特斯拉北京的第一批車主,5月2日李想的特斯拉車胎意外被釘子扎了,他才發現特斯拉沒有備胎,沒有千斤頂,也沒有補胎劑,甚至螺母都是特定的,一切只能等待特斯拉救援。
在給南方周末記者的回復中,李想表示目前并不想就特斯拉發表言論,稱其服務還只是半成品。
就李想的遭遇,吳碧瑄在5月10日舉辦的中歐商學院校慶論壇上坦言,特斯拉目前的服務存在不完美之處,正在努力改進,希望特斯拉電動汽車的夢想能夠獲得車主們的支持。
有意思的是,暫時“已經沒法指望特斯拉”的情況下,長三角的特斯拉車主們干脆成立了一個“自助組織”——特斯拉互助充電平臺,即車主們在自己安裝充電樁后,建立車友網絡共享私人充電樁,以解燃眉之急。
尋找特斯拉精神
對陸云波來說,特斯拉對自己又有另一番意義。
35歲的陸云波是特斯拉上海車主群群主,顛覆式創新精神的共鳴者,同濟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組織仿真中心主任。
陸云波說他跟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有著精神層面的共鳴。過去十年,陸一直在大學里從事前沿的組織計算研究,著力研發解決實際問題的“工程級”組織定量可視化設計技術,推動組織設計實踐從傳統定性時代邁向定量時代。回首其研究經歷,陸說自己為選擇顛覆式創新,走上一條激情、孤獨的路。喬布斯和馬斯克的故事就是沿途最美的風景或令人向往的方向。
“雖然他們(喬布斯和馬斯克)都是科技殿堂里的偉人,但并不妨礙在精神層面上與他們交流和共鳴。”陸云波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因為自己也是這類人,所以困難和痛苦的時候就找到精神的寄托和安慰。
和陸云波一樣認同特斯價值觀的還有易到用車CEO周航,周航是有著一年Model S駕齡的老車主。早在去年5月,周就在加拿大買了一輛Model S作為自己40歲的生日禮物。周航并不在意特斯拉目前的瑕疵。“我對它有包容性,它不是一次交付的工業產品,它還在不斷更新。”周航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作為來自科技界的核心用戶,周航認為從事汽車和互聯網業務的自己,向創新最好的致敬,就是成為它的消費者。他說外界看的是熱鬧,而科技界則更看中特斯拉帶來的商業啟發。
周航在加拿大居住的社區里有四十多輛特斯拉,但人們都是出于認同其價值觀而購買,在中國卻并不完全如此。面對中國市場越來越多的“土豪”客戶,周航對特斯拉在中國的過快發展表示擔憂。他認為,特斯拉所代表的互聯精神的核心是“平權”,是人人都能享有,而不是追求“尊享”的特權。
“一些對科技和環保完全沒有概念的車主,其實是不符合特斯拉精神的。”周航說。
再過4天,環保組織綠色江河的總顧問韓虎就能見到自己的特斯拉了。作為極少數沖著特斯拉“環保”“電動汽車”屬性的車主,韓虎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很多人把特斯拉當成“玩具”,也有很多人把它當成“道具”,但作為環保界人士,他自己看到的,是環保商業化的希望。
(應采訪對象要求,其中代智誠、周楠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