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眾多非洲國家正在大力發展能源產業,但目前為止,非洲電網仍不能延伸至大多數的人口聚居地,僅有20%的非洲家庭可以用上電。對于這塊相對落后的大陸來說,能源緊缺一直是限制其發展的首要問題之一。
在非洲,無數小型分布式發電站已拔地而起,主要是為了填補當地的電力缺口。在這種情況下,坐落于有利地形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站,包括水電、風電、光伏和地熱能,都能極大地滿足電力需求,及每個地區的特殊發電潛能。可以說,非洲大陸的未來將依賴于可再生能源。
基于低廉的發電價格和創新的投融資渠道,可再生能源擁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在非洲,可再生能源發電不僅適合當地消費者的經濟承受能力,還可以刺激對相關技術的投資。
聯合國《201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現狀報告》顯示,整個非洲的經濟發展和能源設施投資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據該報告統計,為滿足快速增長的電力需求,“在未來十年,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所需投資預計為410億美元(約2480億人民幣),相當于非洲GDP總量的6%。”
為此,外來的直接投資對于縮小投資差距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中國、印度、日本和歐洲都可以也適合為這塊大陸帶來“希望”。
據彭博商業周刊報道,隨著“投資者所投入的大量資金流向該地區”,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表示,到2030年,非洲的可再生能源產能將增長4倍,達到120吉瓦。
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該地區還可以提供超過170吉瓦的額外發電能力,這是其目前發電總量的兩倍以上。憑借多達3200個的“低碳”能源項目,諸如熱電聯合、生物燃料生產、公共交通運輸和提高能源效率等,每年還可以減少約7.4億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盡管未來看似美好,但世界銀行非洲地區資深能源專家Dana Rysankova表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能源赤字非常龐大,整個地區的發電總量不足西班牙一個國家。至少5億人口還生活在無電狀態。保守估計,僅靠非洲國家自身發展,其能源產業至少需要10年才能與其經濟增長相匹配。
南非可再生能源開發商和獨立電力生產商之一的BioTherm Energy公司首席執行官,也是南非風能協會會長的Jasandra Nyker日前表示,可再生能源被認定是可以幫助很多非洲國家擺脫貧困的捷徑。然而,缺乏投資吸引力和缺少創新技術是阻礙非洲國家發展的根本。“我們需要改變自己來適應可再生能源”。
不過,在非洲還有一種反對聲音。有人認為發展可再生能源是不切實際的,是一種高成本的浪費。為了說服這種觀點,就需要當地政府的財政和能源部門去學習他國的經驗和教訓,像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國都可以為非洲提供足夠的先進經驗。
直言不諱地講,可再生能源發展就是非洲未來前進的方向,也將是這塊大陸發展的動力。其中非洲各國的政策穩定和行業監管將是吸引投資和促進發展的關鍵。
目前來看,非洲各國都在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鼓勵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約有20個國家制定了正式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有的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長遠目標。此外,許多國家還向投資可再生能源的企業提供財政補貼,幫助他們應對項目初期可能面臨的資金問題。
此外,在整個非洲地區,各國政府都制定了相應的政策,加速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在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NEPAD)框架內的基礎設施短期行動方案內,就包含了幾個大型水電站作為優先建設的項目;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ECOWAS)攜手東非共同體(EAC),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和發展戰略,特別強調可再生能源對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我們還應該看到,非洲還有著非常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顯示,2012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液體燃料年產量約600萬桶,占世界石油總產量的7%左右;同年,尼日利亞成為世界第4大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國,其出口量占全球LNG出口總額的8%。這些油氣產能的大部分都出口到本文列出的那些可以給予非洲更多幫助的國家,尤其是美國和中國。
來自東南非共同市場(COMESA)的消息稱,東南非市場成員國的經濟發展正在受到能源短缺的制約,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技術轉讓正幫助該組織成員國加快經濟增長。2014年底,雙方將共同在非舉辦可再生能源研討會,關注小水電項目建設。
COMESA助理秘書長齊魯薩表示,非洲國家在水電、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蘊藏著巨大潛力,未來這些清潔能源將在非洲國家能源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自2013年美國宣布實施“能源非洲”計劃以來,東非地區的可再生能源項目獲得了該計劃的支持。美國政府通過其多個下屬機構,促進美國私營企業對東非能源項目的投資,截至目前,美企業承諾投資額為50億美元,項目總發電能力1637兆瓦。
(來源:《進步思考》(Think Progress)網站,文章有刪節、標題有改動)(焦旭/編譯)
在非洲,無數小型分布式發電站已拔地而起,主要是為了填補當地的電力缺口。在這種情況下,坐落于有利地形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站,包括水電、風電、光伏和地熱能,都能極大地滿足電力需求,及每個地區的特殊發電潛能。可以說,非洲大陸的未來將依賴于可再生能源。
基于低廉的發電價格和創新的投融資渠道,可再生能源擁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在非洲,可再生能源發電不僅適合當地消費者的經濟承受能力,還可以刺激對相關技術的投資。
聯合國《201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現狀報告》顯示,整個非洲的經濟發展和能源設施投資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據該報告統計,為滿足快速增長的電力需求,“在未來十年,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所需投資預計為410億美元(約2480億人民幣),相當于非洲GDP總量的6%。”
為此,外來的直接投資對于縮小投資差距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中國、印度、日本和歐洲都可以也適合為這塊大陸帶來“希望”。
據彭博商業周刊報道,隨著“投資者所投入的大量資金流向該地區”,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表示,到2030年,非洲的可再生能源產能將增長4倍,達到120吉瓦。
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該地區還可以提供超過170吉瓦的額外發電能力,這是其目前發電總量的兩倍以上。憑借多達3200個的“低碳”能源項目,諸如熱電聯合、生物燃料生產、公共交通運輸和提高能源效率等,每年還可以減少約7.4億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盡管未來看似美好,但世界銀行非洲地區資深能源專家Dana Rysankova表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能源赤字非常龐大,整個地區的發電總量不足西班牙一個國家。至少5億人口還生活在無電狀態。保守估計,僅靠非洲國家自身發展,其能源產業至少需要10年才能與其經濟增長相匹配。
南非可再生能源開發商和獨立電力生產商之一的BioTherm Energy公司首席執行官,也是南非風能協會會長的Jasandra Nyker日前表示,可再生能源被認定是可以幫助很多非洲國家擺脫貧困的捷徑。然而,缺乏投資吸引力和缺少創新技術是阻礙非洲國家發展的根本。“我們需要改變自己來適應可再生能源”。
不過,在非洲還有一種反對聲音。有人認為發展可再生能源是不切實際的,是一種高成本的浪費。為了說服這種觀點,就需要當地政府的財政和能源部門去學習他國的經驗和教訓,像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國都可以為非洲提供足夠的先進經驗。
直言不諱地講,可再生能源發展就是非洲未來前進的方向,也將是這塊大陸發展的動力。其中非洲各國的政策穩定和行業監管將是吸引投資和促進發展的關鍵。
目前來看,非洲各國都在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鼓勵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約有20個國家制定了正式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有的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長遠目標。此外,許多國家還向投資可再生能源的企業提供財政補貼,幫助他們應對項目初期可能面臨的資金問題。
此外,在整個非洲地區,各國政府都制定了相應的政策,加速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在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NEPAD)框架內的基礎設施短期行動方案內,就包含了幾個大型水電站作為優先建設的項目;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ECOWAS)攜手東非共同體(EAC),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和發展戰略,特別強調可再生能源對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我們還應該看到,非洲還有著非常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顯示,2012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液體燃料年產量約600萬桶,占世界石油總產量的7%左右;同年,尼日利亞成為世界第4大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國,其出口量占全球LNG出口總額的8%。這些油氣產能的大部分都出口到本文列出的那些可以給予非洲更多幫助的國家,尤其是美國和中國。
來自東南非共同市場(COMESA)的消息稱,東南非市場成員國的經濟發展正在受到能源短缺的制約,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技術轉讓正幫助該組織成員國加快經濟增長。2014年底,雙方將共同在非舉辦可再生能源研討會,關注小水電項目建設。
COMESA助理秘書長齊魯薩表示,非洲國家在水電、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蘊藏著巨大潛力,未來這些清潔能源將在非洲國家能源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自2013年美國宣布實施“能源非洲”計劃以來,東非地區的可再生能源項目獲得了該計劃的支持。美國政府通過其多個下屬機構,促進美國私營企業對東非能源項目的投資,截至目前,美企業承諾投資額為50億美元,項目總發電能力1637兆瓦。
(來源:《進步思考》(Think Progress)網站,文章有刪節、標題有改動)(焦旭/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