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出功率在10kW~50kW之間的工業用光伏發電系統“小型光伏電站”在日本快速增長(圖1)。2012年7月日本開始實施的固定價格全量收購制度(FIT)起到了推動作用。然而,隨著市場的快速擴大,經營工業用光伏發電的部分企業在設置施工和交易方面的問題也開始暴露出來。
1:位于群馬縣高崎市的50kW低壓并網光伏電站
輸出功率總和為MW級光伏電站的2.5倍
擁有MW級光伏電站(1MW以上的大規模光伏發電系統)的大企業紛紛涉足光伏發電業務,而小型光伏電站的業主主要是中小規模企業和個體經營者,有關報道也較少。
日本經濟產業省2014年1月10日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裝機情況”顯示,在2012年固定價格收購制度實行后,截至2013年10月底,日本已獲得認證的工業光伏電站共有19萬3211個。已開始運營發電的約7.5萬個,占到38%(圖2)。
2:日本工業光伏電站的設備認證及投入運營的情況
出處:TechnoAssociates根據經濟產業省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建設情況”制作
其中,98~99%是10kW~1000kW之間的發電設備。1MW以上的MW級光伏電站只有約3000個。再加上近年來MW級光伏電站有大規模化的傾向,就輸出功率而言,二者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
盡管如此,已經投入運營的小型光伏電站的輸出功率總計依然達到了約275萬kW,相當于約108萬kW MW級光伏電站的2.5倍。
雖然10kW~1000kW級別的細分信息沒有公開,但可推測50kW是分水嶺。原因是小于50kW可以享受“低壓協議”,并入電力公司系統網絡的成本較低。而輸出功率高于50kW的電站則要簽署“高壓協議”,需要設置昂貴的配電柜等受變電設備。
“分售型”開始出現
為了把握增長市場的商機,很多企業開始涉足光伏發電的施工和銷售。在市場上,面向個人和中小企業投資者,以50kW為單位銷售附帶土地的小型光伏電站的“分售型”光伏電站服務成了關注的焦點。
分售型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投資者只需準備資金,就能簡單、快速地成為小型光伏電站的所有者,每月獲得穩定的收入。50kW規模的光伏電站的發電量約為5萬~6萬kWh,月售電收入大都在20萬日元左右。
建設50kW規模的光伏電站不僅需要準備資金,還需要購買適合光伏發電的土地、選擇施工企業,并要做電站運營后維護和管理的準備等。因此,擁有其他業務的個體經營者和中小企業很難有余力建設。
于是,把通常可以建設MW級光伏電站的土地分割成若干座不到50kW的小型光伏電站,并將其銷售給個人、中小企業等投資者的分售型業態就應運而生。
快速擴大的同時也暴露出問題
這種分售型光伏發電的市場雖然蓬勃發展,但也開始出現了部分光伏電站在施工和交易上有問題的項目和事例。
施工方面,以安裝電池板的架臺設置施工為例,原本應該在基礎上固定架臺的地腳螺栓凸出于混凝土基礎之上的項目比比皆是。
當然,在日常情況下,這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然而,在臺風、龍卷風等強風天,地腳螺栓一旦斷裂,電池板有可能連同架臺一同被刮飛。
關于與電力公司的系統并網,也傳出了施工費計算和請款流程不清,應當進行改善的呼聲。高壓并網需要發電企業與電力公司協商簽約,施工費用要在這個過程中敲定。
然而,低壓并網基本上無需事先協商。在電力公司通過施工企業對并網施工費用請款之前,具體花費數目發電站方并不清楚,甚至出現了請款金額令人無法接受的情況。
交易方面,有人指出在交付分售型電站時,有的業者突然索要簽約時并未涉及的交付前管理費。因不支付索要金額,就無法接管電站運營,也就無法獲得售電收入,所以不少投資者最終只得就范。
全量收購價格下降
從擁有系統網絡,要為提供的電力的品質負責的電力公司的角度來看,拆成幾個的分售型光伏電站原本應該通過高壓配電線并網。若以低壓并網來轉嫁高壓并網要發生的成本,蒙受損失的將是電力公司。
這樣的低壓并網雖然不違法,但可以說是一記“擦邊球”。
所以,從事分售型光伏發電的大部分是新興企業,幾乎未見大企業開展此類業務。
經濟產業省為解決分售型光伏發電的問題采取了對策:今后將不再對分售型電站的設備進行認證。并且,從2014年度開始,非住宅用電的全量收購價格將下調至32日元(含稅為34.56日元)/kWh。
收購價格下降,收益性會隨之下滑,無法作為投資盈利項目的案例估計也會漸漸浮現。號稱“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分售型小型光伏電站無疑迎來了一個重大的轉折點。(特約撰稿人:大場淳一,TechnoAssociates)
1:位于群馬縣高崎市的50kW低壓并網光伏電站
輸出功率總和為MW級光伏電站的2.5倍
擁有MW級光伏電站(1MW以上的大規模光伏發電系統)的大企業紛紛涉足光伏發電業務,而小型光伏電站的業主主要是中小規模企業和個體經營者,有關報道也較少。
日本經濟產業省2014年1月10日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裝機情況”顯示,在2012年固定價格收購制度實行后,截至2013年10月底,日本已獲得認證的工業光伏電站共有19萬3211個。已開始運營發電的約7.5萬個,占到38%(圖2)。
2:日本工業光伏電站的設備認證及投入運營的情況
出處:TechnoAssociates根據經濟產業省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建設情況”制作
其中,98~99%是10kW~1000kW之間的發電設備。1MW以上的MW級光伏電站只有約3000個。再加上近年來MW級光伏電站有大規模化的傾向,就輸出功率而言,二者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
盡管如此,已經投入運營的小型光伏電站的輸出功率總計依然達到了約275萬kW,相當于約108萬kW MW級光伏電站的2.5倍。
雖然10kW~1000kW級別的細分信息沒有公開,但可推測50kW是分水嶺。原因是小于50kW可以享受“低壓協議”,并入電力公司系統網絡的成本較低。而輸出功率高于50kW的電站則要簽署“高壓協議”,需要設置昂貴的配電柜等受變電設備。
“分售型”開始出現
為了把握增長市場的商機,很多企業開始涉足光伏發電的施工和銷售。在市場上,面向個人和中小企業投資者,以50kW為單位銷售附帶土地的小型光伏電站的“分售型”光伏電站服務成了關注的焦點。
分售型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投資者只需準備資金,就能簡單、快速地成為小型光伏電站的所有者,每月獲得穩定的收入。50kW規模的光伏電站的發電量約為5萬~6萬kWh,月售電收入大都在20萬日元左右。
建設50kW規模的光伏電站不僅需要準備資金,還需要購買適合光伏發電的土地、選擇施工企業,并要做電站運營后維護和管理的準備等。因此,擁有其他業務的個體經營者和中小企業很難有余力建設。
于是,把通常可以建設MW級光伏電站的土地分割成若干座不到50kW的小型光伏電站,并將其銷售給個人、中小企業等投資者的分售型業態就應運而生。
快速擴大的同時也暴露出問題
這種分售型光伏發電的市場雖然蓬勃發展,但也開始出現了部分光伏電站在施工和交易上有問題的項目和事例。
施工方面,以安裝電池板的架臺設置施工為例,原本應該在基礎上固定架臺的地腳螺栓凸出于混凝土基礎之上的項目比比皆是。
當然,在日常情況下,這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然而,在臺風、龍卷風等強風天,地腳螺栓一旦斷裂,電池板有可能連同架臺一同被刮飛。
關于與電力公司的系統并網,也傳出了施工費計算和請款流程不清,應當進行改善的呼聲。高壓并網需要發電企業與電力公司協商簽約,施工費用要在這個過程中敲定。
然而,低壓并網基本上無需事先協商。在電力公司通過施工企業對并網施工費用請款之前,具體花費數目發電站方并不清楚,甚至出現了請款金額令人無法接受的情況。
交易方面,有人指出在交付分售型電站時,有的業者突然索要簽約時并未涉及的交付前管理費。因不支付索要金額,就無法接管電站運營,也就無法獲得售電收入,所以不少投資者最終只得就范。
全量收購價格下降
從擁有系統網絡,要為提供的電力的品質負責的電力公司的角度來看,拆成幾個的分售型光伏電站原本應該通過高壓配電線并網。若以低壓并網來轉嫁高壓并網要發生的成本,蒙受損失的將是電力公司。
這樣的低壓并網雖然不違法,但可以說是一記“擦邊球”。
所以,從事分售型光伏發電的大部分是新興企業,幾乎未見大企業開展此類業務。
經濟產業省為解決分售型光伏發電的問題采取了對策:今后將不再對分售型電站的設備進行認證。并且,從2014年度開始,非住宅用電的全量收購價格將下調至32日元(含稅為34.56日元)/kWh。
收購價格下降,收益性會隨之下滑,無法作為投資盈利項目的案例估計也會漸漸浮現。號稱“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分售型小型光伏電站無疑迎來了一個重大的轉折點。(特約撰稿人:大場淳一,TechnoAssoci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