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能源市場與世界經濟在動蕩中共同經歷了一個不尋常的年份。面對去年全球原油價格突破歷史頂點與不尋常進入暴跌,世界知名能源企業英國石油公司(BP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夫?魯爾強調:一個自由且不受干擾的市場環境依然是應對未來不可避免的價格波動的關鍵。
在日前于北京舉行的《BP世界能源統計2009》發布會上,身為這一能源統計出版物的主要參與人,克里斯托夫?魯爾以過去一年世界范圍內能源生產和消費的一系列最新數據,向社會與公眾透露了能源消費市場的最新發展趨勢,同時還揭示了一個具有著深遠影響的變化: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方面首次超越了經合組織國家。
據該能源統計提供的數據,截至去年底,全球原油剩余探明儲量為1.258萬億桶(不含加拿大油砂)。
按2008年的年開采速度計算,可開采42年。以同樣方式計算,現有天然氣儲量能滿足60年的開采,而煤炭儲量可生產122年。
與2008年全球經濟巨幅震蕩的極端狀況相呼應,全球一次能源消費整體微增1.4%,為2001年以來的最小增幅。其中,約3/4的增長來自中國,剩余的1/4來自亞太地區其它國家。同時,發達國家的整體能源消費下降了1.3%。
據分析,2008年布倫特原油即期平均價格保持了連續七年的增長,達到每桶97.26美元,比前一年增長34%。然而,2008年平均價格背后隱藏了全年巨大的價格起伏。年初價格略低于每桶100美元,七月初升至每桶144美元的頂峰,之后一路下降至年底的每桶不足40美元――這主要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維持較高產量和下半年能源消費迅速減緩的結果。
在2008年,全球石油消費下降了0.6%,即每日42萬桶。這是自1993年以來的首次下降,也是27年來的最大跌幅。其中,經合組織中發達國家的石油需求連續第3年下降,日需求量減少了150萬桶。而經合組織以外國家的需求增速減緩,每日微增110萬桶。
而整體需求雖然降低,但石油平均產量卻上升了0.4%,達每日38萬桶。這主要是由于OPEC增產。即便OPEC在年末減產,其平均原油日產量實際增長了近100萬桶,漲幅為2.7%。同時,OPEC以外的石油產量也下降了1.4%,即每日60.1萬桶,創下1992年以來的最大降幅。其中,經合組織國家的石油產量主要受北美和歐洲減產的影響下降了4%。
與此同時,該能源統計指出,2008年天然氣產量上升了3.8%,高于3%的十年均值,其背后的動力來自于美國有史以來最高的年天然氣產量的增長。而天然氣消費增長了2.5%,低于十年的平均水平。其中,世界天然氣需求增長幅度最大的國家是中國,達到15.8%。
另外,該能源統計分析稱,雖然3.1%的消費增長速度低于十年平均值,煤炭依然是連續六年來全球消費增長最快的燃料。中國占全球煤炭需求的43%,消費量上升了6.8%,占全球煤炭消費增長的85%。中國以外地區的需求增長較弱,微增0.6%,這反映出自由市場中煤炭價格上漲高于其他化石燃料的事實。
核電發電量連續第二年下降,降幅為0.7%,主要原因是日本在2007年地震后關停了其最大的核電站導致其核電發電量下降10%。
同時,水電發電量則保持了近年的強勁走勢,增長了2.8%,在過去五年來第四次高于十年均值。但全球水電的整體增長要歸因于中國20.3%的增長,這是中國十年平均增長率的近兩倍。水電在中國以外的區域則下降了0.4%。
而值得關注的是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變化。該能源統計強調,盡管基數較低,可再生能源依然呈強勁增長,風能和太陽能裝機總量分別上升了29.9%和69%,雙雙超過十年平均值。
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會達到90億,新興國家的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加速,非經合組織國家對于能源需求的增長短期內不可逆轉。BP中國總裁陳黎明表示,這種轉變隨經濟的復蘇將繼續對能源價格構成影響,同時為經濟增長、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帶來新的挑戰。 (20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