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降溫,冬天如約而至。但如今的學生們對冬天有著不太一樣的印象:能導致學校停課的不僅僅是大雪天,還包括嚴重污染和霧霾導致的大霧天。
2013年1月,北京被厚厚的霧霾籠罩。10月,擁有1000萬人口的中國東北城市——哈爾濱遭受重度霧霾,污染指數是WHO設定的健康上限的40倍,學校、高速公路和機場均被迫關閉。
中國人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糟糕的空氣質量對生活造成的惡劣影響,他們向政府施壓,希望后者盡快治理環境。中國的媒體也開始密集報道污染情況;空氣進化器和污染指數監控器在中國家庭中流行起來;“PM2.5”,這個之前很多人聞所未聞的專業術語,現已成為大街小巷中人們談論的話題。
毫無疑問,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惡劣的空氣質量有可能成為社會的“慢性肌瘤”,政府正在認真計劃治理空氣。在11月進行的三中全會上,當局在討論中國的政治和經濟未來時強調,環境問題已經引起政府的足夠重視。中國將針對各種污染源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污染。
問題在于,政府的治理決心能否帶來實質性改變。中國空氣污染的源頭在于燃煤發電,如果不能很好解決燃煤帶來的排放,污染狀況就不可能改善。中國煤炭使用量幾乎相當于全世界其它國家的總和,全國一半的鐵路交通用來運輸煤炭。
扭轉目前不平衡能源結構對中國的環境治理至關重要。
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頁巖氣儲量,如果能夠解決頁巖氣開發的技術問題,那么,天然氣在中國的使用范圍將被大幅拓寬。但頁巖氣開發困難重重:中國的頁巖儲藏深度幾乎是美國的2倍,這對鉆探技術是個極大考驗。與此同時,中國并沒有充沛的水源用于開采頁巖氣。
水電目前在中國最具發展前景,但它同樣涉及環保問題;電力傳輸問題尚未得到妥善解決;跨國流域所牽扯的政治問題也有可能阻礙中國水電的發展。
盡管2011年日本福島發生核電事故仍在影響世界,但中國發展核電的步伐并未因此放緩或停滯。目前,核能發電占比僅為1%,但中國現有30座核電站在建,另有數十座正在規劃中。今后,核電規模的擴大將提高清潔能源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占比。
無論如何,中國無法在短時間內完全放棄燃煤發電。縱觀全國,目前大約有650座燃煤電廠正在運行中。官方給出的數字表明,截至2020年,中國的煤炭使用量將在2012年基礎上增加36%。國際能源署(IEA)認為,中國的煤炭需求至少在2025年前不會達到頂峰。
交通工具尾氣排放也是導致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同樣需要長期治理。就在各地政府嚴格把控機動車使用數量的同時,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的汽車銷量仍在突飛猛進。根據11月的最新銷售數據顯示,中國汽車銷量同比增長達到14.9%。很多省份正在嘗試使用天然氣或甲醇作為汽車燃料。盡管如此,如果汽車燃料替換速度慢于中國汽車需求增速,那么空氣質量仍然無法得到有效改善。
此外,中國政府的一些能源政策有可能讓情況變得更加嚴峻。能源價格的大量補貼使得中國很難有效刺激能源效率的提高。中國電價是8分/千瓦時,而美國——盡管擁有廉價的天然氣和豐富的煤炭資源——的平均電價為12分/千瓦時;日本的平均電價為26分/千瓦時;北歐的平均電價超過30分/千瓦時。
由于價格控制,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中國的汽油價格仍然相對低廉:比日本便宜30%,是歐洲平均價格的一半左右。如果中國能夠允許能源在市場水平內漲價,去除補貼和價格管控,那么將能源需求將得到有效控制,清潔煤燃燒的競爭力也將有所提升。
但放棄補貼政策也將使中國付出代價:中國的制造業競爭力將下降,部分制造商將離開中國;經濟增長將因此放緩;就業率下降會繁衍出社會問題;高層提出的“中國夢”的實現將受阻。
這些嚴峻挑戰現需要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一一面對。中國正卡在“渴望強大”和“需要呼吸”的夾縫中。年均增長10%的工業產值使得金融市場歡呼雀躍,但成就如此增長速度的代價卻是整個國家的“呼吸道”。
(來源:《外交政策》網站,文章有刪節、標題有改動)(顏會津/編譯)
2013年1月,北京被厚厚的霧霾籠罩。10月,擁有1000萬人口的中國東北城市——哈爾濱遭受重度霧霾,污染指數是WHO設定的健康上限的40倍,學校、高速公路和機場均被迫關閉。
中國人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糟糕的空氣質量對生活造成的惡劣影響,他們向政府施壓,希望后者盡快治理環境。中國的媒體也開始密集報道污染情況;空氣進化器和污染指數監控器在中國家庭中流行起來;“PM2.5”,這個之前很多人聞所未聞的專業術語,現已成為大街小巷中人們談論的話題。
毫無疑問,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惡劣的空氣質量有可能成為社會的“慢性肌瘤”,政府正在認真計劃治理空氣。在11月進行的三中全會上,當局在討論中國的政治和經濟未來時強調,環境問題已經引起政府的足夠重視。中國將針對各種污染源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污染。
問題在于,政府的治理決心能否帶來實質性改變。中國空氣污染的源頭在于燃煤發電,如果不能很好解決燃煤帶來的排放,污染狀況就不可能改善。中國煤炭使用量幾乎相當于全世界其它國家的總和,全國一半的鐵路交通用來運輸煤炭。
扭轉目前不平衡能源結構對中國的環境治理至關重要。
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頁巖氣儲量,如果能夠解決頁巖氣開發的技術問題,那么,天然氣在中國的使用范圍將被大幅拓寬。但頁巖氣開發困難重重:中國的頁巖儲藏深度幾乎是美國的2倍,這對鉆探技術是個極大考驗。與此同時,中國并沒有充沛的水源用于開采頁巖氣。
水電目前在中國最具發展前景,但它同樣涉及環保問題;電力傳輸問題尚未得到妥善解決;跨國流域所牽扯的政治問題也有可能阻礙中國水電的發展。
盡管2011年日本福島發生核電事故仍在影響世界,但中國發展核電的步伐并未因此放緩或停滯。目前,核能發電占比僅為1%,但中國現有30座核電站在建,另有數十座正在規劃中。今后,核電規模的擴大將提高清潔能源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占比。
無論如何,中國無法在短時間內完全放棄燃煤發電。縱觀全國,目前大約有650座燃煤電廠正在運行中。官方給出的數字表明,截至2020年,中國的煤炭使用量將在2012年基礎上增加36%。國際能源署(IEA)認為,中國的煤炭需求至少在2025年前不會達到頂峰。
交通工具尾氣排放也是導致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同樣需要長期治理。就在各地政府嚴格把控機動車使用數量的同時,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的汽車銷量仍在突飛猛進。根據11月的最新銷售數據顯示,中國汽車銷量同比增長達到14.9%。很多省份正在嘗試使用天然氣或甲醇作為汽車燃料。盡管如此,如果汽車燃料替換速度慢于中國汽車需求增速,那么空氣質量仍然無法得到有效改善。
此外,中國政府的一些能源政策有可能讓情況變得更加嚴峻。能源價格的大量補貼使得中國很難有效刺激能源效率的提高。中國電價是8分/千瓦時,而美國——盡管擁有廉價的天然氣和豐富的煤炭資源——的平均電價為12分/千瓦時;日本的平均電價為26分/千瓦時;北歐的平均電價超過30分/千瓦時。
由于價格控制,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中國的汽油價格仍然相對低廉:比日本便宜30%,是歐洲平均價格的一半左右。如果中國能夠允許能源在市場水平內漲價,去除補貼和價格管控,那么將能源需求將得到有效控制,清潔煤燃燒的競爭力也將有所提升。
但放棄補貼政策也將使中國付出代價:中國的制造業競爭力將下降,部分制造商將離開中國;經濟增長將因此放緩;就業率下降會繁衍出社會問題;高層提出的“中國夢”的實現將受阻。
這些嚴峻挑戰現需要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一一面對。中國正卡在“渴望強大”和“需要呼吸”的夾縫中。年均增長10%的工業產值使得金融市場歡呼雀躍,但成就如此增長速度的代價卻是整個國家的“呼吸道”。
(來源:《外交政策》網站,文章有刪節、標題有改動)(顏會津/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