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月6日訊 從2000年上海銀行第一次表達上市意愿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3個年頭,在證監會發布的最近一期《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交所申報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中,上海銀行仍處于“初審中”,與A股緣分既淺,另尋H股上市又時機難遇,深陷尚德債務泥潭的上海銀行雖有直轄市與先天的金融優勢,卻也只能無奈看著他行享受資本盛宴,年關難過,上海銀行融資之路在何方?
A股:一波三折
追溯上海銀行的A股IPO籌備之路十分遙遠,從2000年透露上市意愿,2008年正式啟動IPO,201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并高票通過《關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方案的提案》,擬發行A股不超過12億股再到2011年進入上海市政府力推上市的“預備名單”,不知不覺中,已過一紀。
作為上海銀行的強力支柱,上海市政府曾明確表示要上海銀行爭取 “2011年完成上市目標”,這也是上海市政府首次給出上海銀行上市的時間表,時任上海市金融辦主任方星海預計,2011年底,上海金融國資證券化率將達到 70%,2012年底達到80%,
除了深厚的地方政府背景,上海銀行的包裝團隊也極為豪華,主承銷商團隊包括國泰君安、中信證券、申銀萬國等。財務顧問為高茂高華,普華永道、萬商天勤事務所分別負責其審計和法律事務,強大的團隊上陣,此時的上海銀行可謂只欠東風。
可惜的是萬事俱備,上海銀行的首次IPO沖刺終究無果,更耐人尋味的是在其IPO的緊要關口,入股多年的世界銀行集團成員國際金融公司(IFC)突然離場,其持有的上海銀行7%股權將轉讓給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唾手可得的豐厚利潤不要選擇離開,是功成身退還是另有隱情,已不得而知。
無獨有偶,另一大外資股東匯豐在2012年預轉讓其持有的該行8%股權也在傳聞中愈演愈烈,匯豐自2001年入股上海銀行,持有該行8%的股權,位列第二大股東,雖然2012年已非A股上市的最好時機,但上海銀行在排隊的銀行中實力超群,未來前景仍可期,匯豐準備提前割肉或許是有自身補充資本金的需要,但其臨陣轉讓股權,確實也給上海銀行的上市之路產生了一定影響。
今年4月8日,為了留住上市的希望,上海銀行召開股東大會,審議通過A股/H股上市有效期延期至2014年5月。近日,上海銀行又拿到了銀監會的上市監管意見書。有證券分析師表示,IPO開閘在即,上海銀行又獲銀監會放行,在手續方面已經齊備,雖然錯了最佳時期,但是如若能夠成功登陸A股對于資金饑渴的上海銀行非常重要。
H股:新希望難啟
由于A股IPO遲遲未能開啟,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銀行選擇轉投港股,成功的案例就有重慶銀行、徽商銀行,而本來與北京銀行資產規模相當的上海銀行卻因為遲遲不能上市而被遠遠甩在了后面,借道港股對于上海銀行來說也是不得不嘗試之舉。
4月20日,上海銀行召開2012年股東大會,決議通過《關于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方案有效期延長一年的提案》,發行H股股票并上市的相關決議有效期為2014年5月28日。
中德證券金融業分析師佘閔華認為,目前上海銀行的各項指標已經達到上市要求。在A股受阻的情況下,謀求H股先行上市無疑是首選。
業內人士則表示,銀行的日子現在越來越不好過,融資需求非常迫切,上海銀行自然不會A股一條道走到黑,但港股上市審查非常嚴格,復制重慶銀行的道路未必會順利。
此外,上海銀行有意以H股全流通方式來港上市可行性,但暫時未獲中證監批準,到目前為止,H股上市企業除了通過A+H股兩地上市的方式實現其股份的全流通以外,還尚未有其他方式可以改變其大量非流通股存在的事實。而目前整個H股市場實現A+H股兩地上市的境內企業也僅僅為66家,且基本都是大型國有企業,上海銀行能否獲批仍是未知數。
尚德債務漩渦
一直引來,城商行的發展道路都及其的相似,以農信社為基礎進行重組、改名、實現異地經營、擴大規模謀求上市。為了實現規模的迅速擴張,在發展初期往往激進而輕視風險。
記者曾經問及某已上市城商行信貸部負責人最愿意做的業務是什么,“做小微企業真的不賺錢,我們最愿意做的業務還是大企業,尤其是國企,雖然利率低點,但是一筆業務規模就能上去,也不用擔憂不良率”,這種做大業務的思維在上海銀行身上也體現無余。
在無錫尚德債務重組中,上海銀行6.09億元債權僅可收回1.92億元,上海銀行浦東分行還與超日太陽存在著7500萬元的借款糾紛,僅此兩家企業,上海銀行就可新增4.92億的不良貸款。
根據上海銀行2012年年報,上海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32.64億,不良貸款率0.84%,此次兩家企業將近5億的不良貸款,相當于之前總量的15%。而記者觀察到,其2012年次級類貸款遷徙率和可疑類貸款遷徙率均大幅度增長,次級類貸款遷徙率由2011年的4.15%上升到24.10%,可疑類貸款遷徙率由0.95%上升到7.43%,上海銀行的貸款質量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
財經評論員張平認為,上海銀行一邊頻繁發債,其在2009年曾發行總規模50億元的金融債。其中,3年期27.7億元,5年期22.3億元;2011年發行總規模50億元次級債;2012年底再發50億元次級債。另一邊,被企業表面的"繁榮"所迷惑,忽視企業的市場前景和風險進行預測,對其進行大規模信貸投入。最后導致今天無錫尚德的4億多壞賬和超日太陽不良貸款惡果。
某股份制銀行信貸管理部人士則表示,“風控水平再高的銀行也無法確保放出去的貸款不出問題,但對單家企業放貸金額太大的結果是,一旦這家企業出問題將對這家銀行帶來可能超過它承受能力的損失。”
上海銀行當年壘大戶,如今苦果已品嘗,人常言年關難過,怕是必然。
A股:一波三折
追溯上海銀行的A股IPO籌備之路十分遙遠,從2000年透露上市意愿,2008年正式啟動IPO,201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并高票通過《關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方案的提案》,擬發行A股不超過12億股再到2011年進入上海市政府力推上市的“預備名單”,不知不覺中,已過一紀。
作為上海銀行的強力支柱,上海市政府曾明確表示要上海銀行爭取 “2011年完成上市目標”,這也是上海市政府首次給出上海銀行上市的時間表,時任上海市金融辦主任方星海預計,2011年底,上海金融國資證券化率將達到 70%,2012年底達到80%,
除了深厚的地方政府背景,上海銀行的包裝團隊也極為豪華,主承銷商團隊包括國泰君安、中信證券、申銀萬國等。財務顧問為高茂高華,普華永道、萬商天勤事務所分別負責其審計和法律事務,強大的團隊上陣,此時的上海銀行可謂只欠東風。
可惜的是萬事俱備,上海銀行的首次IPO沖刺終究無果,更耐人尋味的是在其IPO的緊要關口,入股多年的世界銀行集團成員國際金融公司(IFC)突然離場,其持有的上海銀行7%股權將轉讓給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唾手可得的豐厚利潤不要選擇離開,是功成身退還是另有隱情,已不得而知。
無獨有偶,另一大外資股東匯豐在2012年預轉讓其持有的該行8%股權也在傳聞中愈演愈烈,匯豐自2001年入股上海銀行,持有該行8%的股權,位列第二大股東,雖然2012年已非A股上市的最好時機,但上海銀行在排隊的銀行中實力超群,未來前景仍可期,匯豐準備提前割肉或許是有自身補充資本金的需要,但其臨陣轉讓股權,確實也給上海銀行的上市之路產生了一定影響。
今年4月8日,為了留住上市的希望,上海銀行召開股東大會,審議通過A股/H股上市有效期延期至2014年5月。近日,上海銀行又拿到了銀監會的上市監管意見書。有證券分析師表示,IPO開閘在即,上海銀行又獲銀監會放行,在手續方面已經齊備,雖然錯了最佳時期,但是如若能夠成功登陸A股對于資金饑渴的上海銀行非常重要。
H股:新希望難啟
由于A股IPO遲遲未能開啟,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銀行選擇轉投港股,成功的案例就有重慶銀行、徽商銀行,而本來與北京銀行資產規模相當的上海銀行卻因為遲遲不能上市而被遠遠甩在了后面,借道港股對于上海銀行來說也是不得不嘗試之舉。
4月20日,上海銀行召開2012年股東大會,決議通過《關于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方案有效期延長一年的提案》,發行H股股票并上市的相關決議有效期為2014年5月28日。
中德證券金融業分析師佘閔華認為,目前上海銀行的各項指標已經達到上市要求。在A股受阻的情況下,謀求H股先行上市無疑是首選。
業內人士則表示,銀行的日子現在越來越不好過,融資需求非常迫切,上海銀行自然不會A股一條道走到黑,但港股上市審查非常嚴格,復制重慶銀行的道路未必會順利。
此外,上海銀行有意以H股全流通方式來港上市可行性,但暫時未獲中證監批準,到目前為止,H股上市企業除了通過A+H股兩地上市的方式實現其股份的全流通以外,還尚未有其他方式可以改變其大量非流通股存在的事實。而目前整個H股市場實現A+H股兩地上市的境內企業也僅僅為66家,且基本都是大型國有企業,上海銀行能否獲批仍是未知數。
尚德債務漩渦
一直引來,城商行的發展道路都及其的相似,以農信社為基礎進行重組、改名、實現異地經營、擴大規模謀求上市。為了實現規模的迅速擴張,在發展初期往往激進而輕視風險。
記者曾經問及某已上市城商行信貸部負責人最愿意做的業務是什么,“做小微企業真的不賺錢,我們最愿意做的業務還是大企業,尤其是國企,雖然利率低點,但是一筆業務規模就能上去,也不用擔憂不良率”,這種做大業務的思維在上海銀行身上也體現無余。
在無錫尚德債務重組中,上海銀行6.09億元債權僅可收回1.92億元,上海銀行浦東分行還與超日太陽存在著7500萬元的借款糾紛,僅此兩家企業,上海銀行就可新增4.92億的不良貸款。
根據上海銀行2012年年報,上海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32.64億,不良貸款率0.84%,此次兩家企業將近5億的不良貸款,相當于之前總量的15%。而記者觀察到,其2012年次級類貸款遷徙率和可疑類貸款遷徙率均大幅度增長,次級類貸款遷徙率由2011年的4.15%上升到24.10%,可疑類貸款遷徙率由0.95%上升到7.43%,上海銀行的貸款質量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
財經評論員張平認為,上海銀行一邊頻繁發債,其在2009年曾發行總規模50億元的金融債。其中,3年期27.7億元,5年期22.3億元;2011年發行總規模50億元次級債;2012年底再發50億元次級債。另一邊,被企業表面的"繁榮"所迷惑,忽視企業的市場前景和風險進行預測,對其進行大規模信貸投入。最后導致今天無錫尚德的4億多壞賬和超日太陽不良貸款惡果。
某股份制銀行信貸管理部人士則表示,“風控水平再高的銀行也無法確保放出去的貸款不出問題,但對單家企業放貸金額太大的結果是,一旦這家企業出問題將對這家銀行帶來可能超過它承受能力的損失。”
上海銀行當年壘大戶,如今苦果已品嘗,人常言年關難過,怕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