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金彥龍
|
渤海大學經法學院院長、博士、教授 張滿林
|
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陳柳欽
|
錦州市光伏產業局副局長 張繼光
|
錦州市發改委能源處處長 姚曉東
|
遼寧省光伏發電控制與集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渤海大學新能源學院教授 倫淑嫻
|
渤海大學經法學院副院長、博士、教授 張慶君
|
渤海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 李慶滿
|
渤海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教授 陳佳琪
|
渤海大學法律援助服務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陳朝暉
|
編者按
11月16日,中國能源報社聯合渤海大學舉辦了第六期“能源微論壇”。此次論壇以“光伏產業的春天在哪里”為主題,邀請了相關學術界的專家、政府部門的負責人和能源企業的高管,以及渤海大學的專家學者。與會代表們就光伏產業的國際形勢、產業政策、光伏企業面臨的問題與出路等進行了探討。現將論壇的精彩發言整理編發,以饗讀者。
渤海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金彥龍
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模式值得反思
我國光伏產業在過去的10年里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面板生產國。我國光伏產業模式的核心在于利用規模形成的成本優勢,通過加入全球價值鏈的低端環節而異軍突起。顯著的成本優勢、快速的學習能力、政府的培育支持,是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顯著特點。
中國光伏產業能在短短數年間高速增長與地方政府和銀行全力推動密切相關,多數光伏企業創立與擴張都得到地方政府的特殊扶持與關照,省級補貼、低成本債務、免稅期等區域性鼓勵措施讓中國光伏業迅速形成規模。但這種以投資擴張為導向的商業模式存在著很大的隱憂,對扶持光伏企業積累自主創新能力、探索新型商業模式和培育本土市場方面進展十分有限。一是電費補貼、土地補貼、投資補貼、稅收優惠等低成本扶持政策以及對環境污染的容忍,破壞了市場規律,扭曲了企業競爭力。二是光伏企業普遍存在著對地方政府的依賴,一些地方也對骨干企業采取“大而不倒”的直接支持方式,阻礙了光伏產業的“優勝劣汰”。
各級地方政府形成的一系列引導和扶持光伏產業的政策、手段,促使光伏產業過度擴張,也加快了供過于求的產能嚴重過剩局面,2011年和2012年多晶硅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56.08%、42.57%。目前我國光伏產業的困境現象也是正常的優勝劣汰過程,必須通過市場機制才能化解。只有改變政府主導產業發展的模式,促進地方政府行為模式的轉型與創新,建立理性的地方政府行為模式與市場機制相融合的機制,最大限度地減少規模企業、骨干企業對政府的過分依賴,才能使我國光伏產業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渤海大學經法學院院長、博士、教授 張滿林
光伏產業應瞄向全球價值鏈高端
在光伏產業初始階段的暴利、低門檻與各級地方政府促進其高速擴張的優惠政策和手段體系的綜合作用之下,不少地方實現了光伏企業和光伏產業的集聚,促進了我國光伏產業的高速增長及繁榮。我國的光伏產業雖然在產量上占有比較優勢,但是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低附加值環節。多年來我國光伏產業沒有借助重大技術突破實現產業創新,而是借助規模擴張進行成本競爭或價格競爭。存在著競爭力不強、自主創新能力差、核心技術的缺失等問題。
光伏的產業鏈大致可劃分為上游(硅料、硅片)、中游(太陽能電池片、電池組件)和下游(光伏電站等應用系統)三個部分。其中,工業硅料的生產屬于產業鏈中能耗高、污染嚴重、利潤較少的一環,其生產主要集中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工業硅料的提純等技術密集型的區段,長期以來一直由美、德、日等發達國家壟斷,是產業鏈中毛利率最高的部分。我國大多數光伏企業產業層次比較低,光伏行業的領軍企業雖然占據過各自環節的世界第一地位,由于沒有自主技術,始終沒有形成在光伏產業全球價值鏈中的領導和控制地位。
我國光伏產業需進一步改善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分工地位,充分利用已有技術優勢整合相關資源,致力于核心技術的研發和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不斷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靠近。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應首先定位于高附加值環節,如晶硅原料提純、硅片生產等。其次,打造一批龍頭企業,并圍繞龍頭企業形成若干從事零部件生產、服務配套的上中下游中小企業集群,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產業創新機制。最后,在消化吸收國外技術的基礎上,構建產業研發服務體系,加強公共科技服務平臺建設,聯合各科研院所及各大高校的力量,共同致力于光伏技術創新,實現光伏技術的產業化,提升我國光伏產業在國際產業分工鏈中的競爭力。
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陳柳欽
光伏產業需破除政策依賴
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需破除政策依賴,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結構調整。包括產品結構、市場結構、區域結構等諸方面的調整。二是創新驅動。要在逆境中求突破,著力做好制度創新、技術創新、金融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以及商業模式創新。三是市場化導向。光伏產業的春天是否能到來,是否會提前到來,取決于其發展導向。四是強化社會責任。當下,企業社會責任已成為全球企業的共識,光伏企業亦毫不例外。五是品牌塑造和維護。無論光伏企業在發展中采取什么發展戰略,品牌建設始終是發展的一面旗幟。
光伏行業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尚未形成業內主導品牌,正處于品牌建設的黃金期。特別是在光伏行業發展節奏加快之時,加強光伏企業品牌建設已刻不容緩。品牌建設是光伏行業的發展壯大的基石,也是光伏企業長遠發展的唯一出路。
錦州市光伏產業局副局長 張繼光
去產能化進程依然緩慢
從太陽能光伏的技術路線來講,60%-70%是單多晶硅材料發電,目前其轉化率約18%,平均以每年0.25%的速度提升。但提升到20%將達到極限,必須實現復合技術。目前,光伏產業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產品結構不合理。高端原料、裝備測試儀器設備制造企業規模小、數量少,絕大多數測試儀器設備依賴進口,低端太陽能電池片和組件產能占全世界的60%。
在制造業領域,由于此前嚴重的產能過剩局面一直未能根本改觀,行業整體曠日持久的去產能化進程至今仍在緩步推進。今年整個光伏產業鏈產能過剩仍很嚴重。由于我國光伏市場規模擴展,光伏產業鏈會受益,將由下游的光伏發電站向中游的電池組件生產、上游的多晶硅市場傳導。部分組件生產商近期開始扭虧為盈,毛利率達到7%-8%,一方面由于下游需求增長,另一方面是由于壓縮上游硅料的盈利空間,多晶硅等原料制造商仍然虧損。
錦州市發改委能源處處長 姚曉東
分布式光伏電站前景看好
在國家和遼寧省的大力支持下,錦州市的新能源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光伏和生物質發電在遼寧省位居前列,同時,遼寧省額外的0.3元的度電補貼給予了光伏產業極大的推動力。分布式光伏電站具有非常光明的前景,但是受制于政策、技術、成本等因素的影響,現在還得不到廣泛的推廣。我認為,分布式光伏電站是光伏產業未來的重心。
以個人的觀點來看,錦州市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但是這需要政府、企業、投資者具有前瞻性的目光。
遼寧省光伏發電控制與集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渤海大學新能源學院教授 倫淑嫻
分布式光伏發電值得期待
在歐盟的“雙反”下,誰虧得少誰就是贏家的新能源企業在國家的政策扶持下,紛紛利用自產的光伏組件建立光伏發電站,大多是重建設輕運行。目前分布式光伏發電仍存在一些關鍵技術問題需要解決:
1. 分布式光伏發電接入配電網,會使配電系統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一個放射式無源網絡變為有源網絡,而光伏發電這個有源網絡的發電量受日照和溫度變化影響,發電功率常常會隨著天氣的變化而劇烈地變化,甚至會出現頻繁啟停的情況,那么這種不穩定,不連續、不可控分布式電源在接入中低壓配電網后,將影響配電網的供電電能質量。因此,對于光伏發電來說,目前除了成本問題外,還有電網接入問題,讓光伏發電從不可控、不連續、不穩定到可控制、可調節、可調度,使其成為電網的一種非常友好的電源。
2.為了解決光伏電站的占地、線損及成本問題、在城市的應用問題等,我認為微網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微網走進小區、走進廠礦、實現建筑光伏一體化。但是對于建筑光伏來說,實際情況是先根據地區光照情況和建筑面積等規劃光伏微網發電。
3.無論是分布式光伏發電、微電網,均需要進行優化設計、優化運行,來降低成本。但這需要解決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儲能問題、發電量預測問題等。在儲能方面,如果存在一種技術能夠控制光伏電池的輸出功率,將多余能量存儲在光伏電池中,使得光伏電池既能產電又能儲電,這是一種多么讓人期待的夢想。
渤海大學經法學院副院長、博士、教授 張慶君
推進光伏產業投融資體系建設
光伏產業作為國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當前處于發展相對低谷的時期,在內外交困的背景下,一些光伏企業被迫轉行,一些戰略投資者資金轉離光伏行業,而那些堅守并持續下來的光伏企業更多的是依靠政府的補貼來維持生計。
既然要推進光伏產業投融資體系建設,首先就要分析造成光伏產業投融資難的主要原因。在光伏產業繁榮時期,產業的投融資并沒有明顯的困境,這一行業還很受金融機構青睞。但是由于行業的不景氣使得投資者遭受了損失,受損失的投資人可能不會繼續投資。同時,由于行業的不景氣負面信息,也使得準備進入該領域新的投資者不敢輕易投資。
在當前的市場條件下,推進光伏產業投融資體系建設,光伏產業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必須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溝通和了解。了解產業融資的可能方式和渠道,開拓思路廣泛爭取資金來源。推進光伏產業投融資體系建設,僅僅靠光伏企業自身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支持。對于不同類型光伏企業采用的融資策略可以不盡相同,對于大型企業可以采用引入戰略投資者、發行基金和債券等方式來融資。而對于中小型的光伏企業可以采用民間借貸、互聯網信貸等方式來融資。尤其是近來互聯網信貸迅速發展,中小型的光伏企業可以加強對互聯網信貸方式的了解,嘗試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融資。
我們相信,在光伏行業、政府相關部門和金融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隨著光伏產品的不斷開發和應用,我國光伏產業投融資瓶頸必將有所突破,光伏產業的振興和發展將會指日可待。
渤海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 李慶滿
錦州光伏產業的出路在于突出比較優勢
許多主管部門和專家在談論產業園區或產業集群發展時都強調健全產業鏈條,事實上許多地方也都這樣做了。從光伏產業來看,其產業鏈包括晶體硅原料、硅棒/硅錠/硅片(上游)、光伏電池、光伏組件(中游)、光伏系統應用產品(下游)幾個環節。目前錦州的34家企業基本上已經覆蓋了整個產業鏈條。據2010年的不完全統計,當時全國建立的光伏產業園區就達40余個。如果每個園區都致力于產業鏈條在本地健全,無疑在全國會導致嚴重的產業同構、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其結果會加劇國內光伏產業之間的激烈競爭和內耗,不利于我國光伏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
因此,產業主管部門一定要轉換觀念,健全產業鏈不一定在本地,可以是跨市、跨地區,甚至是跨國。一個地方到底選擇產業鏈中的哪個環節來發展,應該考慮當地的比較優勢。如果擁有硅礦資源,可以重點發展上游產業;如果擁有良好的氣候條件,日照時間長,可以發展下游發電產業;否則,利用技術和人才資源發展中游產業。要改變當前光伏產業發展的態勢,一是要引導光伏系統應用產品由建大型電站向進小區、上樓頂的微型電網轉變; 二是要加強企業間整合。有關部門應該從外延發展向內涵發展轉變,加強企業間重組,實施產業集團化與合作創新工程,光伏產業集群必須由“做大”向“做強”轉變;三是企業要苦練內功,要通過管理創新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
渤海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教授 陳佳琪
技術創新是必由之路
總的來說,我國光伏產業在不斷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靠近,卻仍未徹底擺脫代工者地位。美日德等國利用光伏技術領域的優勢,獲取巨大的貿易分工利得,穩居產業鏈條的高端。而中國主要依賴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良好的制造業管理模式,代工生產光伏電池組件等低附加值產品來融入到國際分工體系中,采取集成創新和自主創新等方式來加強核心技術的研發,整合核心業務,逐步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攀升。
我國光伏產業雖不乏技術創新,但基本上都是工序創新,不少光伏企業熱衷于開發“低成本、高效率”的光伏制造技術。在缺乏核心技術和在全球價值鏈中處于被跨國公司所“虜獲”地位的情況下,過度競爭導致了大量的產能過剩,從而使整個行業陷入成本大戰之中。
渤海大學法律援助服務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陳朝暉
踐行社會責任有利于光伏企業的自身發展
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追求利潤、實現股東投資回報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社區和環境等利益相關者的責任。現在我國光伏企業的發展遇到諸多困境,我們強調社會責任并不是給企業增加更多負擔,而是要闡明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同時也有利于光伏企業自身的發展:
第一,有利于提高企業聲譽,獲得國家政策支持。光伏企業重視自身的社會責任的同時,作為一個產業而言也要加強行業管理和自律,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有助于獲得更多國家政策方面的支持。
第二,有利于獲得投資者認同,提升股票價格。投資于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司,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投資風險。一個缺乏社會責任感的公司,比如說不重視環境問題的公司,發生環境污染損害事件的概率相對而言就會大得多,從而可能受到法律制裁并支付大筆賠償款,這對于投資者而言就是增加了投資的風險。
第三,便于獲得信貸、融資支持。現在,商業銀行也日益重視社會責任。世界知名的跨國銀行聯合發起了《赤道原則》,主要規范的是商業貸款的社會責任問題。光伏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就更易于獲得銀行的信貸和融資支持,反之,融資的難度就會加大。
第四,在國際貿易中通過社會責任審核。對光伏企業而言,重視企業社會責任,避免因為不能通過社會責任審核從而影響了海外市場的占有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