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由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中國可再生能源企業家俱樂部、中國光伏產業聯盟、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太陽能光伏產品分會、英大傳媒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13光伏領袖峰會”在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召開。峰會旨在打造高端對話平臺,匯集來自全球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學者精英和企業領袖,從市場布局、技術創新、質量控制、產業整合、政策方向、投融資環境等角度,探討提高技術水平、規范市場行為、解決深層矛盾、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途徑和方法,尋找促進我國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出路,從而推進全球光伏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光伏電力的更廣泛應用。
其中,由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主任委員,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主持的大會開幕式尤其精彩。國內領導人、國內外專家學者、企業家均應對時事做出發言。
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何勇健:中國綠色電力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電力發展的基本情況。給大家匯報五個方面的內容,首先談一下綠色電力發展的現狀。什么是綠色電力?給出一個定義,這個綠色電力主要是指由可再生資源生產的電力,包括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能、地熱能等等,當然廣義上的也包括核電。我們國家綠色電力裝機的情況,去年總裝機達到了3.3億千瓦,這個占到總裝機的29%左右,發電量超過了1萬億千瓦時,占到總發電量的21.3%,當然這個比例全世界平均水平是13.1%,我們還有一定的差距。從分品種情況來看,水電的裝機現在已經接近了2.5億千瓦,占到了全世界的21.6%,裝機的水平也是世界第一位。從核電的情況。同時還有在建的裝機,規模占到世界的40%。從風電的情況,現在電網風電已經達到了6300萬千瓦,在建的有4400萬,所以“十二五”規劃的實現是沒有問題的。這兩年我們國家加大了對光伏產業,特別是分布式光伏發展的支持力度,所以“十二五”目標也有比較大的提升,最初規劃2100萬千瓦,現在提升到3500萬千瓦,現在提升了政府對于光伏產業大的決心和支持的力度。
這些年,中國的綠色電力得到了突飛猛進的加速發展,從投資的情況大家就可以看出來。過去前五年,2007到2012年之間,剛才介紹了總體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總的電源的投資,年均增長18%,同時期火電的投資是下降了12.9%,此消彼漲,形成一個對比。從投資看,實際上是整個綠色電力的裝機,去年達到了接近2800億元的規模,從2008年開始,綠色電力的總投資超過了電力總投資的50%,大家看右邊這個圖,很清晰看到,近兩年比例增長到70%以上,凸顯了綠色能源電力發展的新生主力軍的作用。
從綠色電力布局的情況,水電大家看,主要是集中在我們的西南,長江流域比較多,黃河流域比較少。風電集中在陜北地區、北方以及沿海的風電,這是風電的分布地區。從光伏來看,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核電基本都是在東南沿海,因為內陸核電目前沒有開進,這是分布情況。第二個,對發展綠色電力的重要認識,首先綠色電力是國家保障能源安全、優化結構的一個戰略的選擇,而且是最重要的支撐點。從發達國家看,上個世紀60年代,已經進入油氣時代,我們國家現在還處于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這是一個國情,通過綠色電力的有序大規模的發展,帶領我們國家向新時代的一種跨越式的發展邁步。同時,綠色電力也是國際競爭的制高點,發達國家在這方面已經做得很好了,剛才德國也介紹了阿聯酋,介紹了一些國家的具體做法,值得我們借鑒。我們認為誰占領了綠色電力產業發展的制高點,誰就將在未來國際的競爭中占有主導權、先機。
這幅圖是相關的研究機構,對于德國的能源轉型前景的描繪,到2030年,可再生資源能占到德國總體的能源的70%以上,這非常令人鼓舞、令人樂觀的前景,所以對綠色電力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同時,綠色電力也是經濟發展了重要增長點,近期來看,綠色電力由于它這種資本密集型的投資對就業的拉動,能夠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就業崗位,形成很好的就業效益,尤其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具有良好的作用。長期來看發展的理念對,這也是十八大提出的使命和主題。
綠色電力也是生態文明的體現,當前感同身受,大氣污染,PM2.5。在這個背景下,建設美麗中國的一個重要抓手,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途徑,這是介紹綠色電力發展的重要意義。
第三方面,介紹一下我們國家綠色電力發展的歷史機遇。從長遠來看,可再生能源還是非常豐富的,水資源技術開發量4.5億千瓦以上,現在還有2億多開開發的資源,前景非常廣闊。風電保守估計,可開發量在25.6億千瓦,現在的規模可以擴大40倍,是這樣的資源量。太陽能總量,按照保守的估計,現在的技術的水平,基本可以翻20倍,前景非常廣闊。生物質,折成標煤也有3億多噸,這是很豐富、廣闊的資源前景。從技術裝備、產業體系來看,我們有比較大的成型的體系,像核電,一年的生產能力大概接近800萬千瓦的制造能力,水電一年可以生產一千瓦千瓦以上的水電裝機。風電能力、制造能力,大概達到3000萬千瓦,這仍然世界領先,而且產量1500萬千瓦,占到了世界五分之二,已經形成完整產業鏈。多晶硅產業非常高,產量7萬噸,占到世界三分之一,所以這個產業的發展能力也是令我們引以為自豪的。
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推進,電力需求必將持續增長,在終端能源中我們要求的清潔能源的比例越來越高,這對于我們提高能效、減少排放具有非常好的作用,也利于我們國家能源總量快速的增長。第二個方面,十八大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的新要求,在污染防治、節能提效等方面會增加投入。針對大的形勢和需要,現在從政策體系來說做了很大努力,出臺了可再生能源法,出臺了一系列相關規劃,包括能源總體規劃、核電生物太陽能專項規劃,這些都發布了。從能源的角度,出臺若干支持綠色電力發展的政策,包括產業政策、技術規范,還有很細的專業領域的實施方案和政策,有的已經出臺,有的正在編制,這也表現了國家政府對綠色電力的支持力度。
第四個方面,重點介紹一下綠色電力發展面臨的挑戰,大概有六個方面。第一,資源分布不均衡,我們國家能源資源生產的消費呈現一個典型的立項分布的特征。可再生能源和傳統的化石能源有相似的特征,需要遠距離大規模的輸送,這也是風電太陽能為什么并網,這也是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第二,核心技術缺失,產業發展的基礎相對來說比較薄弱,從光伏來看應該是技術和市場兩頭在外資源和環境消費在內,有一個局限性,有一個短板。核電來看,有一些核心的技術和裝備還沒有掌握,沒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包括安全閥這些關鍵的設備還沒有掌握。風電設備還是以機械加工組裝為主,產品成本相對比較低,引進消化吸收,向自主創新追趕的一個過渡階段。老的技術裝備安全隱患比較大,這個還要進一步追趕上來。第三,成本比較高,它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價格競爭優勢,現在從綠色能源看,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從裝機來看,光伏的造價大概是火電的5倍左右,圖看得比較清楚,從水電和風電,造價也在火電的2倍左右,上網電價的水平高,財政補貼的負擔也重,這是現在發展的一個軟肋。第四,配套相關措施還不太到位,電量的銷量存在一定的困難,包括整個電網的規劃沒有很好的銜接,無論是外送的工程,還是在送端的配電網的建設,都不太完善,包括電源沒有很好的銜接起來,所以影響系統的運行和可再生能源的消納。第五,改革任務比較重。現在電價改革措施不是很到位,盡管出臺了很久,但是執行中有些矛盾,我們光伏的補貼很可能都是一年以后拿到,現在從8厘提到1分5,這個矛盾有所緩解。但是未來壓力也很大,因為可再生能源規模在急速的增長,剛才德國的專家也說了,我們有一個電價補貼的上限,引導大家理性的發展,不是說多少裝機,都可以通過補貼來扶持,這就對新能源產業的技術進步、價格降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一個必然趨勢。另外,從監管角度看,我們有一些薄弱,一些不可控的因素還存在,這方面需要加大監管力度。
第五個方面,對可再生能源替代的前景非常樂觀,當然必須要看到它有它潛在的局限性。因為大家知道,可再生能源,絕大部分,95%以上都只能用來發電,現有的技術是這樣的,中國能源的替代現在面臨兩大困境,一個是對非常短缺的,而且是高效的清潔的石油和天然氣的替代,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這么多年石油安全最重要的內容。第二個能源最新出來的,現在需要替代東部的煤炭、煤電,以及相關的煤化工的產品,所以大氣污染的壓力要求我們煤改氣、煤改電,從可再生能源發揮的作用看,它現在只是替代煤炭發電,就是在這個領域,它不能直接生產煤油,也不能直接生產產品,它只能發揮一定的作用,而不能發揮全部的作用,這個要形成一定的認識。未來可能通過電動汽車還有其它一些前沿技術的突破,通過大規模的發展,可以通過一個電動的間接的替代油氣,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做一些交通燃料,來進行間接替代,這是未來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對中國這個問題尤其突出。
最后給大家談一下未來綠色電力的發展展望。我們可能從四個方面,首先是規劃先行,對這個問題可以多說兩句。通過制定一個科學的發展規劃,明確未來我國綠色電力發展的目標、思路、措施,重點兩個方面,一是處理好傳統與新能源的協調關系。第二,要為經濟社會服務,跟它的發展需要相適應。第二方面,從財稅價格、金融等多個方面,促進綠色電力的發展政策,包括可再生能源法要求的一些政策,也包括現在新出臺的一些文件規定,大家比較關心的,像全額保障性收購、配額制、優先調度、調控電價補償等等。第三,降低國產化的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競爭力。最后一方面,加強監管,對于非正常的現象盡量杜絕避免,確保國家支持綠色電力發展的各項政策能夠落實到位。總體來看,前景非常廣闊,傳統上電力是一個二次能源,但是通過我們綠色電力大規模的發展,有良性的進步,并且有在座各位的努力,現在電力成為能源很重要的一個部分,這是非常好的勢頭。隨著電力可持續發展,我們想未來綠色電力在中國的比例不斷提高,到2020年15%,這個比例會越來越高。綠色電力的發展,總體看應該會為打造能源的升級版,推動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建設做出重要的貢獻。
其中,由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主任委員,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主持的大會開幕式尤其精彩。國內領導人、國內外專家學者、企業家均應對時事做出發言。
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何勇健:中國綠色電力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電力發展的基本情況。給大家匯報五個方面的內容,首先談一下綠色電力發展的現狀。什么是綠色電力?給出一個定義,這個綠色電力主要是指由可再生資源生產的電力,包括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能、地熱能等等,當然廣義上的也包括核電。我們國家綠色電力裝機的情況,去年總裝機達到了3.3億千瓦,這個占到總裝機的29%左右,發電量超過了1萬億千瓦時,占到總發電量的21.3%,當然這個比例全世界平均水平是13.1%,我們還有一定的差距。從分品種情況來看,水電的裝機現在已經接近了2.5億千瓦,占到了全世界的21.6%,裝機的水平也是世界第一位。從核電的情況。同時還有在建的裝機,規模占到世界的40%。從風電的情況,現在電網風電已經達到了6300萬千瓦,在建的有4400萬,所以“十二五”規劃的實現是沒有問題的。這兩年我們國家加大了對光伏產業,特別是分布式光伏發展的支持力度,所以“十二五”目標也有比較大的提升,最初規劃2100萬千瓦,現在提升到3500萬千瓦,現在提升了政府對于光伏產業大的決心和支持的力度。
這些年,中國的綠色電力得到了突飛猛進的加速發展,從投資的情況大家就可以看出來。過去前五年,2007到2012年之間,剛才介紹了總體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總的電源的投資,年均增長18%,同時期火電的投資是下降了12.9%,此消彼漲,形成一個對比。從投資看,實際上是整個綠色電力的裝機,去年達到了接近2800億元的規模,從2008年開始,綠色電力的總投資超過了電力總投資的50%,大家看右邊這個圖,很清晰看到,近兩年比例增長到70%以上,凸顯了綠色能源電力發展的新生主力軍的作用。
從綠色電力布局的情況,水電大家看,主要是集中在我們的西南,長江流域比較多,黃河流域比較少。風電集中在陜北地區、北方以及沿海的風電,這是風電的分布地區。從光伏來看,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核電基本都是在東南沿海,因為內陸核電目前沒有開進,這是分布情況。第二個,對發展綠色電力的重要認識,首先綠色電力是國家保障能源安全、優化結構的一個戰略的選擇,而且是最重要的支撐點。從發達國家看,上個世紀60年代,已經進入油氣時代,我們國家現在還處于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這是一個國情,通過綠色電力的有序大規模的發展,帶領我們國家向新時代的一種跨越式的發展邁步。同時,綠色電力也是國際競爭的制高點,發達國家在這方面已經做得很好了,剛才德國也介紹了阿聯酋,介紹了一些國家的具體做法,值得我們借鑒。我們認為誰占領了綠色電力產業發展的制高點,誰就將在未來國際的競爭中占有主導權、先機。
這幅圖是相關的研究機構,對于德國的能源轉型前景的描繪,到2030年,可再生資源能占到德國總體的能源的70%以上,這非常令人鼓舞、令人樂觀的前景,所以對綠色電力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同時,綠色電力也是經濟發展了重要增長點,近期來看,綠色電力由于它這種資本密集型的投資對就業的拉動,能夠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就業崗位,形成很好的就業效益,尤其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具有良好的作用。長期來看發展的理念對,這也是十八大提出的使命和主題。
綠色電力也是生態文明的體現,當前感同身受,大氣污染,PM2.5。在這個背景下,建設美麗中國的一個重要抓手,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途徑,這是介紹綠色電力發展的重要意義。
第三方面,介紹一下我們國家綠色電力發展的歷史機遇。從長遠來看,可再生能源還是非常豐富的,水資源技術開發量4.5億千瓦以上,現在還有2億多開開發的資源,前景非常廣闊。風電保守估計,可開發量在25.6億千瓦,現在的規模可以擴大40倍,是這樣的資源量。太陽能總量,按照保守的估計,現在的技術的水平,基本可以翻20倍,前景非常廣闊。生物質,折成標煤也有3億多噸,這是很豐富、廣闊的資源前景。從技術裝備、產業體系來看,我們有比較大的成型的體系,像核電,一年的生產能力大概接近800萬千瓦的制造能力,水電一年可以生產一千瓦千瓦以上的水電裝機。風電能力、制造能力,大概達到3000萬千瓦,這仍然世界領先,而且產量1500萬千瓦,占到了世界五分之二,已經形成完整產業鏈。多晶硅產業非常高,產量7萬噸,占到世界三分之一,所以這個產業的發展能力也是令我們引以為自豪的。
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推進,電力需求必將持續增長,在終端能源中我們要求的清潔能源的比例越來越高,這對于我們提高能效、減少排放具有非常好的作用,也利于我們國家能源總量快速的增長。第二個方面,十八大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的新要求,在污染防治、節能提效等方面會增加投入。針對大的形勢和需要,現在從政策體系來說做了很大努力,出臺了可再生能源法,出臺了一系列相關規劃,包括能源總體規劃、核電生物太陽能專項規劃,這些都發布了。從能源的角度,出臺若干支持綠色電力發展的政策,包括產業政策、技術規范,還有很細的專業領域的實施方案和政策,有的已經出臺,有的正在編制,這也表現了國家政府對綠色電力的支持力度。
第四個方面,重點介紹一下綠色電力發展面臨的挑戰,大概有六個方面。第一,資源分布不均衡,我們國家能源資源生產的消費呈現一個典型的立項分布的特征。可再生能源和傳統的化石能源有相似的特征,需要遠距離大規模的輸送,這也是風電太陽能為什么并網,這也是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第二,核心技術缺失,產業發展的基礎相對來說比較薄弱,從光伏來看應該是技術和市場兩頭在外資源和環境消費在內,有一個局限性,有一個短板。核電來看,有一些核心的技術和裝備還沒有掌握,沒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包括安全閥這些關鍵的設備還沒有掌握。風電設備還是以機械加工組裝為主,產品成本相對比較低,引進消化吸收,向自主創新追趕的一個過渡階段。老的技術裝備安全隱患比較大,這個還要進一步追趕上來。第三,成本比較高,它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價格競爭優勢,現在從綠色能源看,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從裝機來看,光伏的造價大概是火電的5倍左右,圖看得比較清楚,從水電和風電,造價也在火電的2倍左右,上網電價的水平高,財政補貼的負擔也重,這是現在發展的一個軟肋。第四,配套相關措施還不太到位,電量的銷量存在一定的困難,包括整個電網的規劃沒有很好的銜接,無論是外送的工程,還是在送端的配電網的建設,都不太完善,包括電源沒有很好的銜接起來,所以影響系統的運行和可再生能源的消納。第五,改革任務比較重。現在電價改革措施不是很到位,盡管出臺了很久,但是執行中有些矛盾,我們光伏的補貼很可能都是一年以后拿到,現在從8厘提到1分5,這個矛盾有所緩解。但是未來壓力也很大,因為可再生能源規模在急速的增長,剛才德國的專家也說了,我們有一個電價補貼的上限,引導大家理性的發展,不是說多少裝機,都可以通過補貼來扶持,這就對新能源產業的技術進步、價格降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一個必然趨勢。另外,從監管角度看,我們有一些薄弱,一些不可控的因素還存在,這方面需要加大監管力度。
第五個方面,對可再生能源替代的前景非常樂觀,當然必須要看到它有它潛在的局限性。因為大家知道,可再生能源,絕大部分,95%以上都只能用來發電,現有的技術是這樣的,中國能源的替代現在面臨兩大困境,一個是對非常短缺的,而且是高效的清潔的石油和天然氣的替代,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這么多年石油安全最重要的內容。第二個能源最新出來的,現在需要替代東部的煤炭、煤電,以及相關的煤化工的產品,所以大氣污染的壓力要求我們煤改氣、煤改電,從可再生能源發揮的作用看,它現在只是替代煤炭發電,就是在這個領域,它不能直接生產煤油,也不能直接生產產品,它只能發揮一定的作用,而不能發揮全部的作用,這個要形成一定的認識。未來可能通過電動汽車還有其它一些前沿技術的突破,通過大規模的發展,可以通過一個電動的間接的替代油氣,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做一些交通燃料,來進行間接替代,這是未來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對中國這個問題尤其突出。
最后給大家談一下未來綠色電力的發展展望。我們可能從四個方面,首先是規劃先行,對這個問題可以多說兩句。通過制定一個科學的發展規劃,明確未來我國綠色電力發展的目標、思路、措施,重點兩個方面,一是處理好傳統與新能源的協調關系。第二,要為經濟社會服務,跟它的發展需要相適應。第二方面,從財稅價格、金融等多個方面,促進綠色電力的發展政策,包括可再生能源法要求的一些政策,也包括現在新出臺的一些文件規定,大家比較關心的,像全額保障性收購、配額制、優先調度、調控電價補償等等。第三,降低國產化的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競爭力。最后一方面,加強監管,對于非正常的現象盡量杜絕避免,確保國家支持綠色電力發展的各項政策能夠落實到位。總體來看,前景非常廣闊,傳統上電力是一個二次能源,但是通過我們綠色電力大規模的發展,有良性的進步,并且有在座各位的努力,現在電力成為能源很重要的一個部分,這是非常好的勢頭。隨著電力可持續發展,我們想未來綠色電力在中國的比例不斷提高,到2020年15%,這個比例會越來越高。綠色電力的發展,總體看應該會為打造能源的升級版,推動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建設做出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