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鑒衡認證中心副主任謝秉鑫
第五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10月24日—26日在江蘇無錫太湖國際博覽中心召開,本屆大會以“新能源:交流 共識 行動”為主題,探索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尋找中國新能源產業出路等。以下為專題論壇“2013國際新能源產業技術發展論壇”內容直播。
北京鑒衡認證中心副主任謝秉鑫先生表示,從質量和技術來講,我國光伏行業采用的技術標準和規范還比較粗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相關行業標準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
以下是謝秉鑫先生的發言:
謝秉鑫:從質量和技術來說,在中國做第一批組件認證的時候,那時候所采取的標準和采用的技術規范和現在比都還是比較粗糙的,包括直接采用國際上的IEC,里面也沒有太多我們自己的東西,當時組件的效率也就在13-15%。前一個環節張總介紹到,現在我們不但廣泛參與IEC標準里面去,而且國家自己的標準也越來越完善,除了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以外,像我們做認證的機構還有自己的認證技術規范,對一些沒有國家標準和可依據的標準的時候,可以開發自己的技術規范,這些都是跟七八年前有很大的改進。包括在標準的內容里面增添了很多細節,對產品,對于系統,包括對于光伏電站的要求是越來越細,越來越嚴格。但是這里面將來還會不斷地完善,像剛才周總說的自燃和其他一些情況,這跟我們相關的要求,跟我們相關的標準不完善也有一定的關系,我想這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吧。
我個人覺得可能有幾方面原因。一個是中國針對光伏產品的標準化組織,列舉了幾個主要的就有好幾個,其實在工信部那變還有一些標準化,在某些程度上這些組織還是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就是大家還是站在各自的角度區別制定規則。另外,可能跟制造企業和開發商也有一定的原因。因為這個標準畢竟都是來源于實踐,來源于生產,來源于工程的建設。那么生產商和開發商必須要有提高標準和完善標準的積極性,能夠比較積極的參與制定過程中來才有可能比較高效率的完善這些標準。像剛才張總說的SEMI標委會,中國的組件廠商只有一家去了,這其實也是一個問題。現在大家好象都集中在市場開發商,要占領市場,但在市場研發方面關注度不高。第三方面可能和一些類似我們這樣的檢測、認證和研究機構也有一定的關系。按道理說,這種機構也是標準進步的一個主要推動力量。但是現在這種第三方研究機構在中國不能完全和商業化、市場化的東西獨立開,所以在這方面的投入也不是非常專心,力量也不是很大的,我覺得這些因素多多少少都會制約了中國在這行業標準的話語權和自主性。
從我們機構來說,想要主導這個行業的標準和技術進步還是很難的,很多的技術進步還是在于企業身上。但是我們檢測、認證和科研機構可以承接上下游,包括對新技術研發的認可,包括對新技術的評價,可以讓業主,讓開發商更好的接受你。比如說產品差異化認證,這個差異化認證很多就是體現在研發上,比如針對不同的輻照強度、光譜以及溫度,組件所做出來的響應不一樣。如果大家評價條件都一樣,都是在STC標準下評價,那大家的產品完全靠效率這一個指標,實際用在環境當中又不一樣。那有的制造商就會針對客戶要求做一些差異化的相應。在西藏、北京的光譜不一樣,那出來這些產品開發商怎么來采納,怎么相信,這方面的工作我們可以做,而且我們現在也在做。
當然在這個過程里面,我們自身也要突破一些瓶頸。原來為什么沒有對光譜響應這個性能做評價?可能是因為檢測設備或者方法上還不健全,沒有一個準確的評價。現在通過我們檢測設備以及方法上的不斷完善,就能夠把原來欠缺的那塊補上來。對真正能達到要求的企業和產品能夠展示在開發商面前,這就是對注重研發注重創新企業的一個最大的貢獻。
我們還有一個已經做的工作,比如目前中國有很多檢測機構,那他們在檢測要求上可能不統一,包括去年我們和能源局組織的中美能源戰略論壇對話的框架下面。今年中國和美國的檢測實驗能力進行比對,那大家在保持相當的情況下對生產廠商,對一些產品的評價最后應該是公平的,是一個準確的。從認證標準角度來說,對企業的創新和企業新產品的開發還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