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光伏產業協會秘書長魏啟東眼中,光伏行業擺脫“政策市”依賴的時間交匯點大概在2015-2018年,“屆時光伏成本降低,常規發電的成本上揚,當光伏這塊成本低于1元/度,而煤電成本現在將近0.4元/度,到煤油價格都上漲,那時光伏發電就可以與常規能源競爭”。
但是,到達這個交匯點之前,因眾多企業爭相涌入光伏行業,已經出現了隱憂。
以多晶硅行業為例,2005年,我國多晶硅產量僅有60噸,2006年也只有287噸,2007年為1156噸,2008年達到4300噸。據統計,截止到2009年3月底,全國有18家企業先后從事多晶硅生產,產能規模達到2萬噸/年。
目前還有近20家企業正在建設多晶硅項目或擴建2期、3期、4期工程,在建能力46850噸/年。包括已投產規模和規劃能力,到2010年底,我國多晶硅行業總產能將超過10萬噸/年,由是關于多晶硅過熱之聲不絕于耳。
“多晶硅價格先前是暴利,但現在已逐漸回歸到一個正常的利潤水平。”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趙玉文對記者表示,多晶硅成本占據組件成本的70%左右,先前多晶硅價格高啟,成為市場推廣的一大阻礙。國內大規模多晶硅項目的上馬,對于拉低光伏組件的成本功不可沒。“市場經濟正常的發展,需要產能有20%-30%的供過于求,才能讓多晶硅放在一個合理的價格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