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5日,北京首個個人申請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工程順利并入首都電網。41歲的任凱開始利用自家屋頂改造成的“微型發電站”,正式向國家電網賣電。
6月20日,是結算電費的日子,任凱收到了順義電力公司第一份光伏上網電費結算單。但因為自然人無法開增值稅發票,令賣電結算陷入死循環。
8月15日,幾個記者上門與任凱一起去要電費,把電力公司、稅務局、工商局都走了一遍,“死循環”還是無解。
開不出發票,令賣電結算陷入死循環
任凱剛收到結算單時一陣欣喜,立即去順義電力公司要電費。可順義電力公司卻在給任凱兌換電費的時候犯了難:“你賣電確實應得483元錢,但按照財務流程必須去開增值稅發票。”
6月25日,任凱跑到順義稅務局去開增值稅發票,稅務局工作人員搖搖頭:“你作為自然人是沒有辦法開增值稅發票的,只有法人才能開增值稅發票。”
26日,任凱又跑到電力公司。電力公司工作人員決定對他降低要求:“實在不行就開一個普通發票吧!”
27日,任凱又去了趟稅務局,申請代開普通發票。稅務局的答復是分布式光伏并網賣電是長期行為,不屬于偶然所得,不能代開。要開售電發票,必須去工商局注冊一個公司或者個體戶,并且經營的范圍需含售電業務,有供電資質。
28日,任凱來到工商局咨詢,但被告知由于發電是涉及國計民生的國家管控行業,普通公司或者個體戶的經營范圍不能夠涵蓋售電的業務。“你要想增加售電業務,必須拿到供電營業許可證,可以試試去能源局申請。”工作人員說。
29日,任凱電話咨詢了能源局,答復是供電營業資質只發給電站,暫不對個人開放。
折騰十幾天之后還是沒能拿到錢,任凱非常失望:“坦率地說,這幾個部門都是按照現有的政策辦事,沒有刁難我。但我的家庭光伏電站的電費結算,陷入了一個無解的‘政策死循環’”。
博文引關注,電網采取臨時解決方案
7月23日,任凱在新浪微博發文反映情況,引起眾多網友和各路媒體的關注。
8月15日下午5點多,就在任凱準備再次失望而歸的時候,電力公司打來電話,讓他去領錢。原來,經過協調,電力公司決定采用臨時解決方法,讓任凱先寫個收據代替發票。
錢是拿到了,但任凱覺得這次的臨時解決方案并不是一個長期有效的辦法。“要從根本解決這個事情,還需要這幾家部門坐在一起,面對分布式光伏并網賣電這個新的事物,探討一下是不是應該與時俱進地出臺一些新的管理方法。”
好政策亟待“百米沖刺”
目前,除了北京之外,河北、山東、上海、天津等地紛紛有人在自家開建分布式光伏發電。
補貼的滯后則直接抑制了家庭光伏電站的推廣普及。任凱算了一筆賬:按照日均10千瓦時的設計發電量,以當前0.4元/千瓦時的收購價,任凱的屋頂電站約需18年才能收回全部投資。再考慮到光伏組件20年—25年的使用壽命,顯然這一項目不具投資價值。
“如果每度電能加上5毛錢的補貼,那10年就能收回成本,投資回報率大概是12%左右,比銀行儲蓄利率要高很多,就具備客觀的投資價值了。”任凱說。
要讓好政策產生好效果,最后的百米沖刺最關鍵。“國家出臺的鼓勵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相關政策,只是一個框架性的文件,需要包括電網、稅務、工商等部門一起細化、落實,絕不只是電網一家的事。”任凱說。
6月20日,是結算電費的日子,任凱收到了順義電力公司第一份光伏上網電費結算單。但因為自然人無法開增值稅發票,令賣電結算陷入死循環。
8月15日,幾個記者上門與任凱一起去要電費,把電力公司、稅務局、工商局都走了一遍,“死循環”還是無解。
開不出發票,令賣電結算陷入死循環
任凱剛收到結算單時一陣欣喜,立即去順義電力公司要電費。可順義電力公司卻在給任凱兌換電費的時候犯了難:“你賣電確實應得483元錢,但按照財務流程必須去開增值稅發票。”
6月25日,任凱跑到順義稅務局去開增值稅發票,稅務局工作人員搖搖頭:“你作為自然人是沒有辦法開增值稅發票的,只有法人才能開增值稅發票。”
26日,任凱又跑到電力公司。電力公司工作人員決定對他降低要求:“實在不行就開一個普通發票吧!”
27日,任凱又去了趟稅務局,申請代開普通發票。稅務局的答復是分布式光伏并網賣電是長期行為,不屬于偶然所得,不能代開。要開售電發票,必須去工商局注冊一個公司或者個體戶,并且經營的范圍需含售電業務,有供電資質。
28日,任凱來到工商局咨詢,但被告知由于發電是涉及國計民生的國家管控行業,普通公司或者個體戶的經營范圍不能夠涵蓋售電的業務。“你要想增加售電業務,必須拿到供電營業許可證,可以試試去能源局申請。”工作人員說。
29日,任凱電話咨詢了能源局,答復是供電營業資質只發給電站,暫不對個人開放。
折騰十幾天之后還是沒能拿到錢,任凱非常失望:“坦率地說,這幾個部門都是按照現有的政策辦事,沒有刁難我。但我的家庭光伏電站的電費結算,陷入了一個無解的‘政策死循環’”。
博文引關注,電網采取臨時解決方案
7月23日,任凱在新浪微博發文反映情況,引起眾多網友和各路媒體的關注。
8月15日下午5點多,就在任凱準備再次失望而歸的時候,電力公司打來電話,讓他去領錢。原來,經過協調,電力公司決定采用臨時解決方法,讓任凱先寫個收據代替發票。
錢是拿到了,但任凱覺得這次的臨時解決方案并不是一個長期有效的辦法。“要從根本解決這個事情,還需要這幾家部門坐在一起,面對分布式光伏并網賣電這個新的事物,探討一下是不是應該與時俱進地出臺一些新的管理方法。”
好政策亟待“百米沖刺”
目前,除了北京之外,河北、山東、上海、天津等地紛紛有人在自家開建分布式光伏發電。
補貼的滯后則直接抑制了家庭光伏電站的推廣普及。任凱算了一筆賬:按照日均10千瓦時的設計發電量,以當前0.4元/千瓦時的收購價,任凱的屋頂電站約需18年才能收回全部投資。再考慮到光伏組件20年—25年的使用壽命,顯然這一項目不具投資價值。
“如果每度電能加上5毛錢的補貼,那10年就能收回成本,投資回報率大概是12%左右,比銀行儲蓄利率要高很多,就具備客觀的投資價值了。”任凱說。
要讓好政策產生好效果,最后的百米沖刺最關鍵。“國家出臺的鼓勵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相關政策,只是一個框架性的文件,需要包括電網、稅務、工商等部門一起細化、落實,絕不只是電網一家的事。”任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