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航工業集團400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項目的首批20兆瓦項目在石家莊中航通飛華北公司開工建設。這是在7月15日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后,我國首個大規模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啟動,中航集團也成為我國第一家利用自身的廠房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大型中央企業。
項目整體打包
橫跨多個省市
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中航工業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項目在4月23日獲國家能源局批準實施。項目總規模為400兆瓦,總投資約38億元,建設周期三年。將隸屬中航工業集團分布在北京、上海、河北、遼寧等11個省20個城市的廠房和其他建筑物屋頂整體打包建設,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中航工業集團非航空產業部副部長馬學文在開工儀式上說:“中航集團建立大規模分布式發電站的最大優勢就在屋頂。首先,各成員單位的廠房和辦公樓均是統一規劃設計,具有建筑結構穩固,荷載保險指數大等優點,便于屋頂電站的統一設計施工;其次,中航集團廠房多,屋頂面積大,屋頂產權的關系明晰,也利于大規模光伏電站的建設。”
該項目將按照日照條件、廠房規模、基礎電價等情況,分四個批次推進。首批開工的20兆瓦項目將在石家莊飛機制造廠、沈陽飛機制造廠等單位的大面積廠房屋頂上實施。其中,石家莊飛機制造廠建設規模為4兆瓦。
據項目開發方中航惠利總經理梁田介紹,該400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按照三類日照即日均有日照3.5小時左右計算),建設成后年發電量約4.4億度,25年總發電量約110億度,相當于節約標準煤約44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093萬噸,減排二氧化硫33萬噸,氮氧化物16.5萬噸,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可觀。而首批的20兆瓦項目采用轉換效率大于15%的光伏組件,系統設計效率為80%,日均發電量6萬度,年均發電量2200萬度,預計回本期在10年左右。
合作模式成熟
確保雙方共贏
用戶與方案解決商的合作模式一直是分布式光伏推進時的問題焦點所在。此次項目,中航工業集團與光伏組件生產商英利集團的合作模式采用了比較成熟、一種雙方容易達成共識、有效避免糾紛、同時形成對一個項目壟斷、有助雙方關系穩定的方式。兩家公司合作成立了中航惠利節能環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由該公司專門負責中航集團分布式光伏資源的開發和運營,包括提供項目選址、電站設計、設備采購、電站建設、電站并網、電站運營、電站監測和融資服務等“一站式”服務,而英利集團負責向該項目提供所需要的太陽能組件等設備。
英利集團副總裁趙志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盡管受歐盟‘雙反’影響,我國光伏企業在海外市場受挫,市場份額不斷縮小,但我國政府對光伏產業扶持態度更加明確且力度也不斷加大,特別是《意見》的頒布,使得國內目前的光伏政策環境不斷優化,未來國內分布式市場的規模將會逐漸擴大。”
趙志恒指出,當前英利集團已經開始積極轉型,正在從單一組件生產商向發展多種業務的能源企業轉變。“英利集團憑借自己的優勢積極建設光伏電站,這樣不僅可以解決自己的產能問題,還能推動國內光伏應用市場的拓展。我們不僅自己建電站,還和中航集團這樣的大企業合作,利用他們大面積的屋頂來推動分布式光伏電站的規模化。這種合作模式還要繼續下去,與更多擁有大面積屋頂的工商業企業通力合作,拓展國內光伏應用市場。” 趙志恒說。
分布式 “三步走”
發展路線日漸清晰
從近期國家能源局意欲推動的7個100兆瓦分布式光伏電站示范區,以及中航和英利400兆瓦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來看,國家政策導向先鼓勵一些有優勢發展的工商業用戶線路日漸清晰。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的政策導向看,國家鼓勵在大的工業園區建立分布式光伏電站,形成規模化的示范區,而中國的光伏產業要想健康發展需要“三步走”。
“第一步是政策指導下的規模化。無論是以前的工程補貼還是現在的度電補貼,都是國家扶持光伏產業規模化的一個體現。通過走規模化這一步來積累經驗,不斷完善相關的國家政策、法規,使光伏政策真正‘落地’,從而推動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第二步是政策推動下的市場化。在這個階段光伏應用市場進一步擴大,分布式光伏發電就能從大的工商業用戶逐漸向普通居民區、學校等領域延伸。第三步是商品化。這個階段國家停止補貼,實現最終的平價上網。”孟憲淦說,“只有形成了光伏產業的規模化,才能夠起到示范作用,為下一步的大規模推廣奠定基礎。”
項目整體打包
橫跨多個省市
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中航工業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項目在4月23日獲國家能源局批準實施。項目總規模為400兆瓦,總投資約38億元,建設周期三年。將隸屬中航工業集團分布在北京、上海、河北、遼寧等11個省20個城市的廠房和其他建筑物屋頂整體打包建設,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中航工業集團非航空產業部副部長馬學文在開工儀式上說:“中航集團建立大規模分布式發電站的最大優勢就在屋頂。首先,各成員單位的廠房和辦公樓均是統一規劃設計,具有建筑結構穩固,荷載保險指數大等優點,便于屋頂電站的統一設計施工;其次,中航集團廠房多,屋頂面積大,屋頂產權的關系明晰,也利于大規模光伏電站的建設。”
該項目將按照日照條件、廠房規模、基礎電價等情況,分四個批次推進。首批開工的20兆瓦項目將在石家莊飛機制造廠、沈陽飛機制造廠等單位的大面積廠房屋頂上實施。其中,石家莊飛機制造廠建設規模為4兆瓦。
據項目開發方中航惠利總經理梁田介紹,該400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按照三類日照即日均有日照3.5小時左右計算),建設成后年發電量約4.4億度,25年總發電量約110億度,相當于節約標準煤約44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093萬噸,減排二氧化硫33萬噸,氮氧化物16.5萬噸,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可觀。而首批的20兆瓦項目采用轉換效率大于15%的光伏組件,系統設計效率為80%,日均發電量6萬度,年均發電量2200萬度,預計回本期在10年左右。
合作模式成熟
確保雙方共贏
用戶與方案解決商的合作模式一直是分布式光伏推進時的問題焦點所在。此次項目,中航工業集團與光伏組件生產商英利集團的合作模式采用了比較成熟、一種雙方容易達成共識、有效避免糾紛、同時形成對一個項目壟斷、有助雙方關系穩定的方式。兩家公司合作成立了中航惠利節能環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由該公司專門負責中航集團分布式光伏資源的開發和運營,包括提供項目選址、電站設計、設備采購、電站建設、電站并網、電站運營、電站監測和融資服務等“一站式”服務,而英利集團負責向該項目提供所需要的太陽能組件等設備。
英利集團副總裁趙志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盡管受歐盟‘雙反’影響,我國光伏企業在海外市場受挫,市場份額不斷縮小,但我國政府對光伏產業扶持態度更加明確且力度也不斷加大,特別是《意見》的頒布,使得國內目前的光伏政策環境不斷優化,未來國內分布式市場的規模將會逐漸擴大。”
趙志恒指出,當前英利集團已經開始積極轉型,正在從單一組件生產商向發展多種業務的能源企業轉變。“英利集團憑借自己的優勢積極建設光伏電站,這樣不僅可以解決自己的產能問題,還能推動國內光伏應用市場的拓展。我們不僅自己建電站,還和中航集團這樣的大企業合作,利用他們大面積的屋頂來推動分布式光伏電站的規模化。這種合作模式還要繼續下去,與更多擁有大面積屋頂的工商業企業通力合作,拓展國內光伏應用市場。” 趙志恒說。
分布式 “三步走”
發展路線日漸清晰
從近期國家能源局意欲推動的7個100兆瓦分布式光伏電站示范區,以及中航和英利400兆瓦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來看,國家政策導向先鼓勵一些有優勢發展的工商業用戶線路日漸清晰。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的政策導向看,國家鼓勵在大的工業園區建立分布式光伏電站,形成規模化的示范區,而中國的光伏產業要想健康發展需要“三步走”。
“第一步是政策指導下的規模化。無論是以前的工程補貼還是現在的度電補貼,都是國家扶持光伏產業規模化的一個體現。通過走規模化這一步來積累經驗,不斷完善相關的國家政策、法規,使光伏政策真正‘落地’,從而推動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第二步是政策推動下的市場化。在這個階段光伏應用市場進一步擴大,分布式光伏發電就能從大的工商業用戶逐漸向普通居民區、學校等領域延伸。第三步是商品化。這個階段國家停止補貼,實現最終的平價上網。”孟憲淦說,“只有形成了光伏產業的規模化,才能夠起到示范作用,為下一步的大規模推廣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