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燒數月之久的中歐光伏爭端案峰回路轉。27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宣布中國光伏產業與歐委會就中國輸歐光伏產品貿易爭端達成價格承諾安排。這標志著籠罩中歐數月之久的貿易戰陰影有望得以消弭,或給全球光伏業發展帶來福音。
“盡管都談不上滿意,但雙方都能夠接受。”談及價格承諾安排的最終結果,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告訴中新社記者,“這不僅符合中歐雙方企業的利益,更符合雙方國家利益,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盡管中國官方尚未透露已達成的價格承諾安排的“最低價格”,但據媒體報道,這一價格應在每瓦0.55歐元到0.57歐元之間。也即是說,中國將承諾出口至歐盟國家的光伏產品售價應不低于上述價格。
作為行業代表,江蘇輝倫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榮坤同意李俊峰的上述研判。“這一‘次優’方案為國內光伏企業恢復對歐出口爭取了寶貴時間。”他稱,在這一結果的達成過程中,中國政府和機電商會等行業組織“功不可沒”。
光伏貿易摩擦案是中歐貿易史上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爭端,得到中歐領導人的高度重視。特別是中國總理李克強曾為此與歐委會主席巴羅佐親自通話進行溝通,被認為給光伏爭端爭取兩個月的“緩沖期”起到了關鍵作用。
與此同時,商務部推動中國光伏行業相關商協會及企業與歐方調查機關進行磋商,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和相關企業多次赴歐與業界溝通。6月5日歐方公布初裁結果后,中方業界就價格承諾與歐委會調查機關進行了多輪密集磋商談判,付出了巨大努力。
“中國自上而下可以說是做出了全方位、立體式的努力,歐方也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這是磋商談判得以持續進行的關鍵之所在。”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指出。
而今,兩個月的“緩沖期”大限將至,中歐在此時就價格承諾達成一致,對于原本面臨高達47.6%的平均反傾銷稅率的中國光伏企業,無異于雪中送炭。對于可能受到巨大影響的歐盟光伏企業,也將是一種利好。
“無論如何,中歐光伏爭端案的和平解決,標志著雙方經貿合作重新步入了正常軌道,為其它領域貿易摩擦的解決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何茂春指出。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趙忠秀同意上述研判,他對中新社記者指出,鑒于價格承諾是一種國際慣例,這一結果的達成為日后其它領域貿易糾紛的解決提供了必要的經驗與參照。
“對于我們國內光伏企業來說,這個案子還告訴我們,指望以低價長期贏得市場的策略行不通、走不遠,只能拖著大家一起死。”江蘇嘉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鈕阿興告訴中新社記者,“從這一意義上說,這一結果將是國內光伏業發展新的契機。”
趙忠秀對此表示贊同。他指出,長期以來,中國光伏產業“兩頭在外”,盲目拼價格的做法早已飽受詬病。“這是一個糾偏的機會。”他說,“應該將拼價格轉向拼質量、拼研發,同時,加緊拓展國內市場。”
本月中旬,《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這份文件進一步細化了國務院提出的刺激國內光伏需求的“國六條”,將2015年國內光伏發電裝機目標在2000萬千瓦基礎上再上調75%,今后3年將新增裝機容量3000萬千瓦。
“國家應下大力氣落實有關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相關措施,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同時,在國際市場多元化上努力。這才是光伏產業的真正出路之所在。”趙忠秀說。
“盡管都談不上滿意,但雙方都能夠接受。”談及價格承諾安排的最終結果,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告訴中新社記者,“這不僅符合中歐雙方企業的利益,更符合雙方國家利益,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盡管中國官方尚未透露已達成的價格承諾安排的“最低價格”,但據媒體報道,這一價格應在每瓦0.55歐元到0.57歐元之間。也即是說,中國將承諾出口至歐盟國家的光伏產品售價應不低于上述價格。
作為行業代表,江蘇輝倫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榮坤同意李俊峰的上述研判。“這一‘次優’方案為國內光伏企業恢復對歐出口爭取了寶貴時間。”他稱,在這一結果的達成過程中,中國政府和機電商會等行業組織“功不可沒”。
光伏貿易摩擦案是中歐貿易史上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爭端,得到中歐領導人的高度重視。特別是中國總理李克強曾為此與歐委會主席巴羅佐親自通話進行溝通,被認為給光伏爭端爭取兩個月的“緩沖期”起到了關鍵作用。
與此同時,商務部推動中國光伏行業相關商協會及企業與歐方調查機關進行磋商,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和相關企業多次赴歐與業界溝通。6月5日歐方公布初裁結果后,中方業界就價格承諾與歐委會調查機關進行了多輪密集磋商談判,付出了巨大努力。
“中國自上而下可以說是做出了全方位、立體式的努力,歐方也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這是磋商談判得以持續進行的關鍵之所在。”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指出。
而今,兩個月的“緩沖期”大限將至,中歐在此時就價格承諾達成一致,對于原本面臨高達47.6%的平均反傾銷稅率的中國光伏企業,無異于雪中送炭。對于可能受到巨大影響的歐盟光伏企業,也將是一種利好。
“無論如何,中歐光伏爭端案的和平解決,標志著雙方經貿合作重新步入了正常軌道,為其它領域貿易摩擦的解決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何茂春指出。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趙忠秀同意上述研判,他對中新社記者指出,鑒于價格承諾是一種國際慣例,這一結果的達成為日后其它領域貿易糾紛的解決提供了必要的經驗與參照。
“對于我們國內光伏企業來說,這個案子還告訴我們,指望以低價長期贏得市場的策略行不通、走不遠,只能拖著大家一起死。”江蘇嘉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鈕阿興告訴中新社記者,“從這一意義上說,這一結果將是國內光伏業發展新的契機。”
趙忠秀對此表示贊同。他指出,長期以來,中國光伏產業“兩頭在外”,盲目拼價格的做法早已飽受詬病。“這是一個糾偏的機會。”他說,“應該將拼價格轉向拼質量、拼研發,同時,加緊拓展國內市場。”
本月中旬,《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這份文件進一步細化了國務院提出的刺激國內光伏需求的“國六條”,將2015年國內光伏發電裝機目標在2000萬千瓦基礎上再上調75%,今后3年將新增裝機容量3000萬千瓦。
“國家應下大力氣落實有關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相關措施,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同時,在國際市場多元化上努力。這才是光伏產業的真正出路之所在。”趙忠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