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伏產業喜訊不少。7月15日,《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意見》提出2013年-2015年,年均新增裝機量10GW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GW以上。
今天揚州網記者獲悉,去年底,國家能源局印發《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中,這一目標還只是20GW。我市業內人士認為,從21GW到35GW,增幅66%,這對于我市的光伏產業無疑是一針“強心劑”。http://www.yznews.com.cn/
1
揚州企業
“重新找回信心”
30歲的張健儒是揚州晶澳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一名普通職工,從揚州晶澳開工那天起就進廠上班,至今已有5年多時間,前期市場低迷,公司開工率一度只有50%,這讓他一度對前程感到迷茫。
“昨天公司開會傳達了形勢,說下半年開工率將肯定回到90%以上。”張健儒說,這讓他重新找回了工作的信心。
揚州晶澳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監王月朝更是信心倍增。
據介紹,此次《意見》提出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項目,要求新上項目應滿足單晶硅電池轉換效率不低于20%、多晶硅電池轉換效率不低于18%。
“目前全國能滿足這個轉換效率的企業不超過5家。”王月朝介紹,揚州晶澳生產的多晶硅電池轉換效率在17.6%—17.8%,單晶硅電池轉換效率在19.2%—19.3%,預計到年底能達到這個標準,“這場洗牌,對行業是一個利好。”
目前晶澳太陽能在全國市場分量占到10%左右,如果未來兩年國內裝機容量從21GW到35GW,王月朝認為,公司的市場份額有望增長到15%左右。
王月朝預期,今年晶澳產量約1GW,占到了全公司光伏電池一半的產量,受上述政策影響,預計到2015年揚州晶澳太陽能產量將增長50%,達1.5GW。
對于《意見》,揚州協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同樣也作出了積極回應。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公司開工率100%,并從常州協鑫調來了12臺切片機。
2
行業把脈
仍處低谷,下半年復蘇
對于上半年我市光伏產業總體狀況,市經信委有關報告盤點中如是概述:“下滑勢頭趨緩,但仍未走出低谷”。
對此,市經信委投資運行處負責人總結為兩大特點,龍頭企業開工良好,但半數以上中小光伏企業開工明顯不足,生存壓力加劇;上半年我市多晶硅切片、光伏電池、光伏組件等產銷量均有明顯回升,但限于價格反彈乏力,增產不增利。
上半年,光伏產業規上企業完成開票銷售62.7億元,同比下降11%。
而對于光伏產業的未來前景,上述負責人表示樂觀,他預計最快在今年下半年全行業就將走出低谷。
“國家加速太陽能電站的建設,而且增加了15GW的份額,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容量;另外,隨著市場形勢有所回暖,我市部分企業業績已開始提升。”
昨日,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的信息也印證了上述負責人的判斷。
王月朝告訴記者,利用前期市場低迷之際,公司投入6000萬元技改,此舉提高了公司光伏電池轉換率0.3個百分點左右,而且提升了生產線自動化成分,“原本一條生產線需要100人,現在僅需85人。”
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今年上半年揚州晶澳毛利率達6%,而“去年同期處于虧損狀態”。同樣,揚州協鑫去年3月份投產后即遇上了行業困境,但今年上半年首次實現扭虧為盈。
3
新的契機
爭取成光伏發電試點
2015年總裝機35GW的目標若實現,中國將超過德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光伏應用國。
市發改委能源負責人認為,除了助力光伏企業走出困境外,《意見》更將可能推動中國實現從光伏制造大國向光伏應用大國轉型。
去年以來,我市已經出現了一股“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熱”,分布式光伏發電站正悄然走進普通家庭。
昨日,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位于邗江現代漁業產業園108MW漁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已經獲得省能源局正式批準。該項目位于公道鎮,是揚州市區目前投資最大、裝機容量最大的大型固定式光伏并網光伏電站項目。
項目利用現有魚塘的閑置田埂布置太陽能電池板,形成不占用耕地的發電站。建成后,年平均發電量可達11855萬度。“該項目的開工建設,包括電池、光伏逆變器在內的許多關鍵設備,都將從本地企業生產,帶動本地光伏企業產能。”
而擺在市發改委能源處眼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積極爭取成為國家首批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試點城市。據悉,國家能源局將于7月20日明確示范區名單。
“獲得示范區試點城市,有關項目發的電無論是自用,還是賣給國家電網,每度電均有望獲得0.4元—0.45元的國家補貼。”上述負責人分析,如果采用完全并網方式,火電脫硫電價+補貼后收入可達0.8元至0.9元/度,有望8年內就會收回成本。
因此,獲得試點城市后,以示范項目作為主要帶動,明后兩年我市光伏需求將會快速增長,同時還將帶動我市整個光伏產業鏈,實現資源互補。
“正因如此,與《意見》相比,能否成為試點城市,更被我市光伏業界寄予厚望。”上述負責人說。
今天揚州網記者獲悉,去年底,國家能源局印發《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中,這一目標還只是20GW。我市業內人士認為,從21GW到35GW,增幅66%,這對于我市的光伏產業無疑是一針“強心劑”。http://www.yznews.com.cn/
1
揚州企業
“重新找回信心”
30歲的張健儒是揚州晶澳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一名普通職工,從揚州晶澳開工那天起就進廠上班,至今已有5年多時間,前期市場低迷,公司開工率一度只有50%,這讓他一度對前程感到迷茫。
“昨天公司開會傳達了形勢,說下半年開工率將肯定回到90%以上。”張健儒說,這讓他重新找回了工作的信心。
揚州晶澳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監王月朝更是信心倍增。
據介紹,此次《意見》提出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項目,要求新上項目應滿足單晶硅電池轉換效率不低于20%、多晶硅電池轉換效率不低于18%。
“目前全國能滿足這個轉換效率的企業不超過5家。”王月朝介紹,揚州晶澳生產的多晶硅電池轉換效率在17.6%—17.8%,單晶硅電池轉換效率在19.2%—19.3%,預計到年底能達到這個標準,“這場洗牌,對行業是一個利好。”
目前晶澳太陽能在全國市場分量占到10%左右,如果未來兩年國內裝機容量從21GW到35GW,王月朝認為,公司的市場份額有望增長到15%左右。
王月朝預期,今年晶澳產量約1GW,占到了全公司光伏電池一半的產量,受上述政策影響,預計到2015年揚州晶澳太陽能產量將增長50%,達1.5GW。
對于《意見》,揚州協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同樣也作出了積極回應。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公司開工率100%,并從常州協鑫調來了12臺切片機。
2
行業把脈
仍處低谷,下半年復蘇
對于上半年我市光伏產業總體狀況,市經信委有關報告盤點中如是概述:“下滑勢頭趨緩,但仍未走出低谷”。
對此,市經信委投資運行處負責人總結為兩大特點,龍頭企業開工良好,但半數以上中小光伏企業開工明顯不足,生存壓力加劇;上半年我市多晶硅切片、光伏電池、光伏組件等產銷量均有明顯回升,但限于價格反彈乏力,增產不增利。
上半年,光伏產業規上企業完成開票銷售62.7億元,同比下降11%。
而對于光伏產業的未來前景,上述負責人表示樂觀,他預計最快在今年下半年全行業就將走出低谷。
“國家加速太陽能電站的建設,而且增加了15GW的份額,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容量;另外,隨著市場形勢有所回暖,我市部分企業業績已開始提升。”
昨日,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的信息也印證了上述負責人的判斷。
王月朝告訴記者,利用前期市場低迷之際,公司投入6000萬元技改,此舉提高了公司光伏電池轉換率0.3個百分點左右,而且提升了生產線自動化成分,“原本一條生產線需要100人,現在僅需85人。”
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今年上半年揚州晶澳毛利率達6%,而“去年同期處于虧損狀態”。同樣,揚州協鑫去年3月份投產后即遇上了行業困境,但今年上半年首次實現扭虧為盈。
3
新的契機
爭取成光伏發電試點
2015年總裝機35GW的目標若實現,中國將超過德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光伏應用國。
市發改委能源負責人認為,除了助力光伏企業走出困境外,《意見》更將可能推動中國實現從光伏制造大國向光伏應用大國轉型。
去年以來,我市已經出現了一股“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熱”,分布式光伏發電站正悄然走進普通家庭。
昨日,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位于邗江現代漁業產業園108MW漁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已經獲得省能源局正式批準。該項目位于公道鎮,是揚州市區目前投資最大、裝機容量最大的大型固定式光伏并網光伏電站項目。
項目利用現有魚塘的閑置田埂布置太陽能電池板,形成不占用耕地的發電站。建成后,年平均發電量可達11855萬度。“該項目的開工建設,包括電池、光伏逆變器在內的許多關鍵設備,都將從本地企業生產,帶動本地光伏企業產能。”
而擺在市發改委能源處眼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積極爭取成為國家首批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試點城市。據悉,國家能源局將于7月20日明確示范區名單。
“獲得示范區試點城市,有關項目發的電無論是自用,還是賣給國家電網,每度電均有望獲得0.4元—0.45元的國家補貼。”上述負責人分析,如果采用完全并網方式,火電脫硫電價+補貼后收入可達0.8元至0.9元/度,有望8年內就會收回成本。
因此,獲得試點城市后,以示范項目作為主要帶動,明后兩年我市光伏需求將會快速增長,同時還將帶動我市整個光伏產業鏈,實現資源互補。
“正因如此,與《意見》相比,能否成為試點城市,更被我市光伏業界寄予厚望。”上述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