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5日,持續低谷、飽受考驗的中國光伏產業終于迎來《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近兩年來國務院頭一次以光伏為命題出臺的正式文件。中國光伏產業界人士一致認為這一次政策的出臺,將緩解中國光伏產業過度依賴國外市場的壓力,同時將加速中國光伏本土市場的應用?!兑庖姟贩謩e就開拓應用市場、規范產業發展、政策支持、金融支持等方面作出了明確指示與規定,其意義被業內視為光伏“國八條”。
為使光伏產業擺脫目前產能嚴重過剩、市場無序競爭的泥潭,重新步入健康的發展軌道,《意見》一方面大幅提高國內光伏市場目標,將2013至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提高到10GW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從此前計劃的21GW提高到35GW以上,增幅達66%。另一方面加快行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鼓勵先進技術,淘汰落后產能。
單晶20%、多晶18%門檻引爭議
《意見》中對產品及技術的要求被業內大部分企業稱為“高準入門檻”,它明確規定新上光伏制造項目應滿足單晶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低于20%、多晶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低于18%等要求。而目前行業平均單晶電池轉換效率為18.8%左右,多晶為17.3%左右,距離該《意見》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這一條關于光伏電池轉換效率的“準入門檻”成為眾多企業爭論的焦點。
大部分企業紛紛提出反對及質疑,稱市場上單晶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大多在16%至18%之間,《意見》中對電池轉換效率的規定要求太高,無法實現。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轉換效率超過20%的太陽能電池主要有以Sunpower為代表的N型電池技術和以三洋為代表為HIT電池技術。但不管是N型電池還是HIT電池,目前成本非常高,不具備競爭優勢,只能滿足部分細分市場需求。
多晶方面,有一種類單晶電池、也有企業稱呼準單晶電池,可以將其歸類為多晶電池,效率可以達到18%以上,2011年時國內不少企業在研發,晶澳2011年底率先推出了‘晶楓’類單晶電池,當時的轉換效率就達到18.5%,但由于類單晶電池穩定性差、成本也高,不具備競爭力,逐漸被淘汰,目前僅有個別公司還在生產。
高效率的單晶、多晶電池的成本基本都比普通電池的成本高,在當前光伏產業追求“低成本”的趨勢下,不具備競爭優勢,為此多遭到“雪藏”命運。另一方面,高效電池需要企業強有力的研發實力與資金作為支撐,技術及產品才能進行升級,而國內一般的光伏公司長期忽略研發,只注重市場銷售,同時也缺乏研發的實力與財力。
因此,目前光伏產業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能夠達標準入門檻的光伏企業很少,只有少數幾家在研發支出方面投入注意力的企業將有機會獲得此次《意見》發布后的發展機會,真正成為政策的利好方。
《意見》的發布與落實,意味著行業將迎來進一步兼并重組。
加速調整,利好領先企業
根據PV-Tech .org高級編輯Mark Osborne此前對《五大光伏組件制造商研發資金使用狀況分析》一文中的總結,中國尚德、英利、阿特斯、天合光能自2007年到2011年五年期間,四家公司對于研發的投入(包括資金支出以及人員)均持增長趨勢,其中天合、阿特斯呈穩步增長狀態,尚德與英利呈波段增長狀態。
Mark Osborne指出:“這些公司在研發領域的投入將使其在快速發展的光伏產業內保持技術優勢,并在未來進行有效競爭,研發資金支出應被看做公司在與其競爭對手時的一項前瞻性指標。”
如今,他們的研發正為他們帶來競爭優勢,尚德主要支出的“冥王星Pluto”將單晶硅電池效率設定提高至21%,多晶硅電池效率提高至17.5-18.5%。英利2011年研發資金4530萬美元主要支出的“熊貓”技術,將產線平均單晶電池效率達到19%,試驗獲得20%,多晶硅電池效率超過17%。天合2011年4410萬美元研發資金重點投放在電池工藝、鈍化和鍍膜上,單晶硅電池轉換效率獲得20%,多晶硅電池達到19.6%轉換率。
相比于持反對聲音的光伏企業,中國幾家美股上市的光伏公司更傾向于看好并支持《意見》中對于電池轉換效率的規定。
晶科能源品牌總監錢晶表示:“這在很大程度上拉高了行業門檻,目前能做到單晶電池效率高于20%、多晶電池高于18%光伏企業主要還是集中在前20位的那幾家,所以一下子就將很多良莠不齊的低端企業排除在外,加速行業調整,讓優質企業保存下來并重新有資本投入進一步技術研發和產業升級。”
另外一家在電池轉換效率一直排名靠前的晶澳太陽能享有領銜口碑,因此也成為看好并支持《意見》的太陽能企業之一。
晶澳太陽能首席技術官劉勇向PV-Tech介紹:“該項要求很利于中國光伏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標準的設定也很科學,一方面將大批落后產能排除在外,但同時并不是遙不可及。像晶澳太陽能Cypress2電池,是P型電池技術,其硅片成本和電池加工成本與普通電池差不多,組件生產工藝也與采用普通電池一樣,不會增加成本,但電池轉換效率很高。目前多晶電池量產平均轉換效率接近17.9%,較業內平均高出0.6個百分點,量產最高轉換效率超過18%,轉換效率超過18%的部分占產量的15%左右;目前單晶量產平均轉換效率達到19.4%,較業內平均高出0.6個百分點,量產最高轉換效率達到19.6%。結合正在研發的新技術,晶澳高效P型單晶電池明年量產轉換效率達到20%是不難實現的。”
劉勇強調:“雖然光伏行業平價上網時代近在咫尺,但目前一個主要任務仍是繼續降低光伏每度電發電成本,因此,要很好地把握電池轉換效率與成本之間的平衡,實現低成本下的高轉換效率才是成功的關鍵。”劉勇進一步補充:“晶澳數年前就開始了N型電池的研發,目前實驗室轉換效率超過20%,如果量產的話平均效率也能達到20%以上,但由于N型電池成本非常高,還不具備競爭優勢,因此短期內還沒有量產計劃,待具備競爭優勢之后,晶澳才會推出該電池。”
業內專家表示,與以往不同,國務院此次新出的《意見》對于光伏行業重視程度高、專業理解深、工作要點細,從目標、操作和考核全面支持行業發展。提高準入門檻有助于推動行業優勝劣汰,提高產品品質。值得注意的是,這條規定對口的是新上的光伏制造項目,對于產能過剩的光伏業,新上項目有嚴格要求是必須的。國家這樣規定對大型領先企業是一種鞭策,對中下企業是道坎,要求企業不斷技術進步否則就淘汰出局。
為使光伏產業擺脫目前產能嚴重過剩、市場無序競爭的泥潭,重新步入健康的發展軌道,《意見》一方面大幅提高國內光伏市場目標,將2013至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提高到10GW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從此前計劃的21GW提高到35GW以上,增幅達66%。另一方面加快行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鼓勵先進技術,淘汰落后產能。
單晶20%、多晶18%門檻引爭議
《意見》中對產品及技術的要求被業內大部分企業稱為“高準入門檻”,它明確規定新上光伏制造項目應滿足單晶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低于20%、多晶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低于18%等要求。而目前行業平均單晶電池轉換效率為18.8%左右,多晶為17.3%左右,距離該《意見》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這一條關于光伏電池轉換效率的“準入門檻”成為眾多企業爭論的焦點。
大部分企業紛紛提出反對及質疑,稱市場上單晶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大多在16%至18%之間,《意見》中對電池轉換效率的規定要求太高,無法實現。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轉換效率超過20%的太陽能電池主要有以Sunpower為代表的N型電池技術和以三洋為代表為HIT電池技術。但不管是N型電池還是HIT電池,目前成本非常高,不具備競爭優勢,只能滿足部分細分市場需求。
多晶方面,有一種類單晶電池、也有企業稱呼準單晶電池,可以將其歸類為多晶電池,效率可以達到18%以上,2011年時國內不少企業在研發,晶澳2011年底率先推出了‘晶楓’類單晶電池,當時的轉換效率就達到18.5%,但由于類單晶電池穩定性差、成本也高,不具備競爭力,逐漸被淘汰,目前僅有個別公司還在生產。
高效率的單晶、多晶電池的成本基本都比普通電池的成本高,在當前光伏產業追求“低成本”的趨勢下,不具備競爭優勢,為此多遭到“雪藏”命運。另一方面,高效電池需要企業強有力的研發實力與資金作為支撐,技術及產品才能進行升級,而國內一般的光伏公司長期忽略研發,只注重市場銷售,同時也缺乏研發的實力與財力。
因此,目前光伏產業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能夠達標準入門檻的光伏企業很少,只有少數幾家在研發支出方面投入注意力的企業將有機會獲得此次《意見》發布后的發展機會,真正成為政策的利好方。
《意見》的發布與落實,意味著行業將迎來進一步兼并重組。
加速調整,利好領先企業
根據PV-Tech .org高級編輯Mark Osborne此前對《五大光伏組件制造商研發資金使用狀況分析》一文中的總結,中國尚德、英利、阿特斯、天合光能自2007年到2011年五年期間,四家公司對于研發的投入(包括資金支出以及人員)均持增長趨勢,其中天合、阿特斯呈穩步增長狀態,尚德與英利呈波段增長狀態。
Mark Osborne指出:“這些公司在研發領域的投入將使其在快速發展的光伏產業內保持技術優勢,并在未來進行有效競爭,研發資金支出應被看做公司在與其競爭對手時的一項前瞻性指標。”
如今,他們的研發正為他們帶來競爭優勢,尚德主要支出的“冥王星Pluto”將單晶硅電池效率設定提高至21%,多晶硅電池效率提高至17.5-18.5%。英利2011年研發資金4530萬美元主要支出的“熊貓”技術,將產線平均單晶電池效率達到19%,試驗獲得20%,多晶硅電池效率超過17%。天合2011年4410萬美元研發資金重點投放在電池工藝、鈍化和鍍膜上,單晶硅電池轉換效率獲得20%,多晶硅電池達到19.6%轉換率。
相比于持反對聲音的光伏企業,中國幾家美股上市的光伏公司更傾向于看好并支持《意見》中對于電池轉換效率的規定。
晶科能源品牌總監錢晶表示:“這在很大程度上拉高了行業門檻,目前能做到單晶電池效率高于20%、多晶電池高于18%光伏企業主要還是集中在前20位的那幾家,所以一下子就將很多良莠不齊的低端企業排除在外,加速行業調整,讓優質企業保存下來并重新有資本投入進一步技術研發和產業升級。”
另外一家在電池轉換效率一直排名靠前的晶澳太陽能享有領銜口碑,因此也成為看好并支持《意見》的太陽能企業之一。
晶澳太陽能首席技術官劉勇向PV-Tech介紹:“該項要求很利于中國光伏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標準的設定也很科學,一方面將大批落后產能排除在外,但同時并不是遙不可及。像晶澳太陽能Cypress2電池,是P型電池技術,其硅片成本和電池加工成本與普通電池差不多,組件生產工藝也與采用普通電池一樣,不會增加成本,但電池轉換效率很高。目前多晶電池量產平均轉換效率接近17.9%,較業內平均高出0.6個百分點,量產最高轉換效率超過18%,轉換效率超過18%的部分占產量的15%左右;目前單晶量產平均轉換效率達到19.4%,較業內平均高出0.6個百分點,量產最高轉換效率達到19.6%。結合正在研發的新技術,晶澳高效P型單晶電池明年量產轉換效率達到20%是不難實現的。”
劉勇強調:“雖然光伏行業平價上網時代近在咫尺,但目前一個主要任務仍是繼續降低光伏每度電發電成本,因此,要很好地把握電池轉換效率與成本之間的平衡,實現低成本下的高轉換效率才是成功的關鍵。”劉勇進一步補充:“晶澳數年前就開始了N型電池的研發,目前實驗室轉換效率超過20%,如果量產的話平均效率也能達到20%以上,但由于N型電池成本非常高,還不具備競爭優勢,因此短期內還沒有量產計劃,待具備競爭優勢之后,晶澳才會推出該電池。”
業內專家表示,與以往不同,國務院此次新出的《意見》對于光伏行業重視程度高、專業理解深、工作要點細,從目標、操作和考核全面支持行業發展。提高準入門檻有助于推動行業優勝劣汰,提高產品品質。值得注意的是,這條規定對口的是新上的光伏制造項目,對于產能過剩的光伏業,新上項目有嚴格要求是必須的。國家這樣規定對大型領先企業是一種鞭策,對中下企業是道坎,要求企業不斷技術進步否則就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