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業黎明與黑暗交戰的關鍵時刻,中國“光伏第一人”如何思考判斷未來?
一場游戲一場夢。
過去四年來狂飆突進的中國光伏產業,在過去四個月里幾乎被打回原點。
海外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股價相比高位時普遍下跌了近九成,四季報業績紛紛報出巨虧。來自中投咨詢網產業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國內光伏組件生產企業倒閉率高達87%,從高點的400家到僅存50家。
行業的危機首先是領袖的危機,這是施正榮也無法逃脫的宿命。一份凈虧損6590萬美元的四季報使無錫尚德(NYSE:STP)和它的創始人施正榮成為危機中的“風暴眼”。沒有人關心2008年尚德的光伏組件產量做到了世界第一,電池產量沖上了世界第三,也沒人關心尚德獨家研制的冥王星技術把多晶硅電池的轉換效率一下提高了3%。曾經的“中國首富”施正榮一夜間被貼上了“失誤”、“反思”、“煎熬”的標簽。
施正榮很無奈:“媒體朋友總認為危機是這個行業和企業本身的問題,但根本上說這是金融危機的大環境問題。光伏產業的泡沫是破裂了,但絕不代表這個產業失去了未來。”
3月26日,中國財政部頒發了《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這被認為是中國啟動光伏市場的明確信號。尚德的股價當天飆升了43%。
施正榮再次成為從國家部委到各地政府的座上賓,“大都是領導出面,不好不去。”當外界還在用質疑的目光打量著尚德,討論光伏的冬天還要持續多久的時候,施正榮已經在捕捉早春的氣息。
4月17日,《創業家》與施正榮的第三次對話被安排在了他從無錫趕往揚州演講的路上。采訪幾次被電話打斷,顯然其中的大部分都與施正榮此后幾天的演講日程有關。“我連睡覺的時間都快沒有了,哪有時間做PPT。”施正榮對秘書抱怨說。
未來仍在一片混沌之中。奧巴馬的能源新政,中國政府的強力出手,日本重回光伏補貼的決策,所有這些將給市場帶來哪些變數?薄膜技術是否會成為硅基太陽能的掘墓者?中國將在全球光伏產業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對中國光伏行業來說,每個問題都在尋找一個答案。
拐點時刻,《創業家》問計于領袖。從谷底看未來,施正榮如何把握產業的方向?
一問:生死劫緣何在中國上演?
銷售渠道的混亂造成中國企業在國外市場不堪一擊,危機到來的時候慌了手腳,大打價格戰。如果中國企業都有一個專業的銷售渠道,這次危機的沖擊也不會這么大。
《創業家》:對于年輕的中國光伏行業來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這一輪危機無異于一場雪崩。是不是我們的模式存在根本性問題?該如何檢討?
施正榮:光伏產業的危機很簡單,就是金融危機的副產品。金融危機是一個商業大環境的問題,沒有哪個產業能夠幸免受到沖擊。從光伏產業講,歐洲的需求其實還在那里,但業主的融資能力出了問題,購買能力出了問題。
其實,光伏產業供大于求的局面本來在今年七八月份就要出現,只是金融危機把它提前了6-10個月。這是什么原因?關鍵是國內企業一哄而上。而誘因則是西班牙政府出臺政策的時候不夠謹慎,讓投機者鉆了空子。
西班牙政府本來的計劃是到2010年把總裝機量做到400MW,但去年一年就上了2.5GW,占到了去年全球總需求量的一半還要多。這造成了賣方市場的局面,光伏制造企業一哄而上。以國內為例,少說兩三百家,多說五六百家光伏企業,都是在過去兩年內上的。但今年西班牙市場已經回歸理性,只有500MW的容量,一下就少了2GW。市場逆轉,大量企業破產也是自然的事情。
此外,原有的銷售模式也存在問題。尚德這么多年來銷售主要通過兩個渠道,一個是分銷商,尤其像賣給中小客戶的;另外像一些大的工程,我們是直接和開發商聯系。主要是這兩個銷售渠道。
但是從整個行業來講,有些公司前兩年大部分都是專注在直接跟開發商聯系,尤其是西班牙市場價格又高,供不應求,他們就忽視了基礎性的工作。分銷商不是一天可以發展起來的,另外,有些國內小公司是通過貿易公司和中間商來做,這個就更亂了。這就造成了中國企業在國外市場不堪一擊,危機到來的時候慌了手腳,大打價格戰。如果中國企業都有一個專業的銷售渠道,這次危機的沖擊也不會這么大。
二問:光伏的太陽會不會再次升起?
太陽能產業毫無疑問是一個充滿未來的產業,之前的危機只是一個簡單的波折。但是,硅料價格畸高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因為新一輪市場的啟動將基于低價格。
《創業家》:危機發生之后,很多人對光伏產業的未來產生了懷疑。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