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傾銷不管有沒有希望,都是要爭一爭的,至于爭取的方式,永遠都是協商解決。即將到來的中國高層的德國之行,已被業界視作中歐貿易爭端的最后斡旋機會。
本周二清晨,國內多家太陽能公司的高管發現自家公司的股票竟一夜之間暴漲了近70%,引發業界一片騷動,高管們甚至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因為就在不久之前5月8日,歐盟官員對外透露,歐盟正計劃對來自中國的太陽能板征收高達47%-67.9%不等的臨時反傾銷關稅,預計于6月6日開始實施。
一面是歐盟反傾銷重稅來襲,一面卻是在美上市的太陽能中概股暴漲,玄機何在?
追溯此次股市強震源頭,竟為本周二《紐約時報》的一則報道。該報道引述中國、美國和歐盟方面貿易官員和顧問的說法稱,奧巴馬政府和歐盟已經決定通過協商解決中國和歐美在太陽能產品上的“雙反”案件(反傾銷、反補貼),協商結果可能是要求中國制造商限制出口規模的同時提高價格,作為交換,中國的太陽能行業企業將不再被征收額外的關稅。
《紐約時報》這則令人匪夷所思的報道對困境中的中國太陽能產業是個極大利好,但其真實性卻存在諸多疑問。民生證券電力設備與新能源首席分析師王海生說,奧巴馬政府這時候突然在中歐之間的爭端中表態,實屬“詭異”,且并不符合美國撤銷反傾銷的流程,不排除是投資者與媒體共同布置的騙局。
現在來看,5月8日那則未經歐盟官方證實的反傾銷重稅的消息,同樣值得質疑。由于征稅額度大大超出了業界預期,加上接下來可能征收的反補貼關稅,阿特斯陽光電力公司董事長瞿曉鏵對南方周末記者稱,“簡直是天方夜譚”。
分析人士指出,此舉有可能是歐洲部分官員故意把草案泄露給媒體,以在未來的談判中更具話語權。實際上,5月15日歐盟委員會關于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稅的會議并沒有形成任何結果。成員國將于5月24日再次碰頭,提交他們的反饋意見。英國媒體PV Magazine報道,此案于今年12月份的終裁結果可能與6月5日的初裁結果有很大差異。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歐盟官員稱將征收47%-67.9%高稅率的說法。
美國與歐盟貿易機構均拒絕向媒體證實上述兩則報道的真實性。面對來自歐盟和美國方面真假難辨的消息,除了商務部發言人表示“該案涉及金額超過200億美元,關系到數十萬人的就業,且堅決反對”之外,處于夾擊的中國企業能做的努力已經不多,他們更多的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沒有什么可說的”。
在整個反傾銷案件中,中方始終強調一旦對華“雙反”,對歐盟的傷害將比中國更大。為此,中方支持的平價太陽能電力聯盟甚至委托市場咨詢機構Prognos做了一份報告,報告指出,如果歐盟征收35%的關稅額度,將導致歐盟第一年損失11.97萬個就業崗位,若征收60%的關稅,將導致歐盟損失19.37萬個就業崗位。
果真如此嗎?中方的論據也遭到了歐美的駁斥。
一方面,今年3月,歐洲對報告的科學性提出了質疑,普華永道表示,這些中方聲稱歐盟將減少的就業數字,居然超過了德國官方統計的行業就業崗位的總數,因此研究并不可信。
另一方面,來自美國的數據也使中方感到尷尬。此前中方最重要的反駁理由,即稱反傾銷將嚴重損害美國太陽能產業,導致美國光伏產品供應下降,價格上升。然而,美國對華征收反傾銷稅一年之后,戲劇性的情況發生了:美國當地的太陽能電池板價格不升反降,且2012年美國太陽能裝機容量創歷史紀錄,達到3.31GW,同比增長76%。這些數據都使中方所宣揚反傾銷將造成惡劣后果的可信度大大降低。
現在來看,中方前期的輿論戰和高層游說雖凝聚了國內力量,但并未對歐盟產生實質性影響——在EU ProSun給南方周末記者的郵件回復中,對方一再強調其掌握了中國企業存在傾銷行為的充足證據。盡管這些“證據”從未被公布過。
實際上,中方手中并非沒有足以扭轉乾坤的大牌,只是取決于中國政府是否愿意出牌。
2012年11月,中國政府也對歐洲采取了報復性措施,宣布將對原產于美韓和歐盟的多晶硅產品發起“雙反”調查,以挽回國際上日益失衡的產業格局。但這一利好中國光伏企業的舉措卻一拖再拖,此前預期中國商務部將于今年2月出臺的雙反初裁,因故推遲了,4月初又傳出將再次推遲的消息。
分析人士指出,商務部一再推遲對歐美多晶硅雙反,“估計是想看歐盟雙反的初裁結果”,以采取更具針對性的反制措施。批評者認為,中方始終沒有對歐美反戈一擊的舉措,客觀上助長了對方的氣焰,加大了歐盟向中國征收反傾銷重稅的力度。
5月14日,上海舉行了一年一度最盛大的太陽能行業展會,歐盟反傾銷的高額稅率成為會議期間討論最頻繁,也是最難解的議題。瞿曉鏵笑稱,反傾銷就像是經濟領域的“保釣”,不管有沒有希望,都是要爭一爭的,至于爭取的方式,永遠都是協商解決。5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展開首次出訪。即將到來的德國之行,已被業界視作中歐貿易爭端的最后斡旋機會。
本周二清晨,國內多家太陽能公司的高管發現自家公司的股票竟一夜之間暴漲了近70%,引發業界一片騷動,高管們甚至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因為就在不久之前5月8日,歐盟官員對外透露,歐盟正計劃對來自中國的太陽能板征收高達47%-67.9%不等的臨時反傾銷關稅,預計于6月6日開始實施。
一面是歐盟反傾銷重稅來襲,一面卻是在美上市的太陽能中概股暴漲,玄機何在?
追溯此次股市強震源頭,竟為本周二《紐約時報》的一則報道。該報道引述中國、美國和歐盟方面貿易官員和顧問的說法稱,奧巴馬政府和歐盟已經決定通過協商解決中國和歐美在太陽能產品上的“雙反”案件(反傾銷、反補貼),協商結果可能是要求中國制造商限制出口規模的同時提高價格,作為交換,中國的太陽能行業企業將不再被征收額外的關稅。
《紐約時報》這則令人匪夷所思的報道對困境中的中國太陽能產業是個極大利好,但其真實性卻存在諸多疑問。民生證券電力設備與新能源首席分析師王海生說,奧巴馬政府這時候突然在中歐之間的爭端中表態,實屬“詭異”,且并不符合美國撤銷反傾銷的流程,不排除是投資者與媒體共同布置的騙局。
現在來看,5月8日那則未經歐盟官方證實的反傾銷重稅的消息,同樣值得質疑。由于征稅額度大大超出了業界預期,加上接下來可能征收的反補貼關稅,阿特斯陽光電力公司董事長瞿曉鏵對南方周末記者稱,“簡直是天方夜譚”。
分析人士指出,此舉有可能是歐洲部分官員故意把草案泄露給媒體,以在未來的談判中更具話語權。實際上,5月15日歐盟委員會關于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稅的會議并沒有形成任何結果。成員國將于5月24日再次碰頭,提交他們的反饋意見。英國媒體PV Magazine報道,此案于今年12月份的終裁結果可能與6月5日的初裁結果有很大差異。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歐盟官員稱將征收47%-67.9%高稅率的說法。
美國與歐盟貿易機構均拒絕向媒體證實上述兩則報道的真實性。面對來自歐盟和美國方面真假難辨的消息,除了商務部發言人表示“該案涉及金額超過200億美元,關系到數十萬人的就業,且堅決反對”之外,處于夾擊的中國企業能做的努力已經不多,他們更多的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沒有什么可說的”。
在整個反傾銷案件中,中方始終強調一旦對華“雙反”,對歐盟的傷害將比中國更大。為此,中方支持的平價太陽能電力聯盟甚至委托市場咨詢機構Prognos做了一份報告,報告指出,如果歐盟征收35%的關稅額度,將導致歐盟第一年損失11.97萬個就業崗位,若征收60%的關稅,將導致歐盟損失19.37萬個就業崗位。
果真如此嗎?中方的論據也遭到了歐美的駁斥。
一方面,今年3月,歐洲對報告的科學性提出了質疑,普華永道表示,這些中方聲稱歐盟將減少的就業數字,居然超過了德國官方統計的行業就業崗位的總數,因此研究并不可信。
另一方面,來自美國的數據也使中方感到尷尬。此前中方最重要的反駁理由,即稱反傾銷將嚴重損害美國太陽能產業,導致美國光伏產品供應下降,價格上升。然而,美國對華征收反傾銷稅一年之后,戲劇性的情況發生了:美國當地的太陽能電池板價格不升反降,且2012年美國太陽能裝機容量創歷史紀錄,達到3.31GW,同比增長76%。這些數據都使中方所宣揚反傾銷將造成惡劣后果的可信度大大降低。
現在來看,中方前期的輿論戰和高層游說雖凝聚了國內力量,但并未對歐盟產生實質性影響——在EU ProSun給南方周末記者的郵件回復中,對方一再強調其掌握了中國企業存在傾銷行為的充足證據。盡管這些“證據”從未被公布過。
實際上,中方手中并非沒有足以扭轉乾坤的大牌,只是取決于中國政府是否愿意出牌。
2012年11月,中國政府也對歐洲采取了報復性措施,宣布將對原產于美韓和歐盟的多晶硅產品發起“雙反”調查,以挽回國際上日益失衡的產業格局。但這一利好中國光伏企業的舉措卻一拖再拖,此前預期中國商務部將于今年2月出臺的雙反初裁,因故推遲了,4月初又傳出將再次推遲的消息。
分析人士指出,商務部一再推遲對歐美多晶硅雙反,“估計是想看歐盟雙反的初裁結果”,以采取更具針對性的反制措施。批評者認為,中方始終沒有對歐美反戈一擊的舉措,客觀上助長了對方的氣焰,加大了歐盟向中國征收反傾銷重稅的力度。
5月14日,上海舉行了一年一度最盛大的太陽能行業展會,歐盟反傾銷的高額稅率成為會議期間討論最頻繁,也是最難解的議題。瞿曉鏵笑稱,反傾銷就像是經濟領域的“保釣”,不管有沒有希望,都是要爭一爭的,至于爭取的方式,永遠都是協商解決。5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展開首次出訪。即將到來的德國之行,已被業界視作中歐貿易爭端的最后斡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