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26日在臺大舉辦2013應用材料日,由應材臺灣區總裁余定陸以「加速改變」為題,進一步闡述半導體、顯示器和太陽能產業未來的趨勢。余定陸指出,半導體的改變已經發生,尤其未來行動裝置只會更普遍。他回顧行動通訊裝置近年的重要里程碑,表示2007年蘋果才推出第一代iPhone,而2010智慧型手機加平板的銷售總金額就超過PC,2012年行動裝置的總銷售額已占全球GDP的2%,而估計到2020年,全球可以上網的設備就會超過500億臺,也因此未來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典范,很明確的會從PC轉向行動通訊的裝置。他也認為,未來5年內半導體業界會發生的改變,將比過去15年還要多。
余定陸表示,半導體業界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變,而改變會帶來契機,因此掌握趨勢的轉折點至關重要,比如19世紀的工業革命就是重要的轉捩點。
余定陸指出,1964年一個電晶體僅要1塊錢美金,但現在1塊錢美金可以買到的電晶體卻超過10億顆,而太陽能光電每瓦的制造成本在4.7年內就降低一半,液晶面板的面積單位成本3.2年內就降低一半,電晶體的價格更是在1.6年內就降低一半,可見半導體產業變遷的迅速。
余定陸進一步強調,1990年代之前半導體周期表中,較常使用來制造IC的元素僅需6個左右,不過1990年代就增加到10幾個,2006年則再增加到30幾個,這中間可以衍生出非常多的排列組合,他認為未來5年內半導體產業所需要的技術、材料、制程,會比過去15年發生的變革還要多。而現在半導體產業也已進入奈米的時代,從電晶體(transistor)到封裝,所有步驟都越來越注重成本(cost)和效能(productivity),以滿足行動通訊裝置的需求。
他表示,半導體企業要在競爭中取勝,必須做到比對手更好的產品效能(productivity)、彈性(flexibility)、學習效率(ability to learn faster than their competitors)、以及協同合作和創新的能力(collaboration and open innovation)。
關于應材對客戶的服務,余定陸進一步說明,像臺積電(2330)和三星都是半導體的巨頭,不過臺積電著重在邏輯,三星則是記憶體,而應材在供貨給這兩者之間就有許多材料都要做局部修改:比方用某種材料生產某種元件是否可行?成本又有多高?有沒有更好的材料可以取代?因為有的材料雖然很好,在量產上卻可能很困難。而包括臺積、三星、英特爾都是應材客戶,因此應材不只保護自己的IP,也要保護客戶的IP,有專屬的團隊來服務,且團隊間不會相互泄漏訊息。
余定陸強調,臺灣是應材很重要的市場,而應材的臺灣業績也是全球最大,很多設備應材也要跟臺積等大公司長期合作來生產,因此要求人員素質也相當高。另外他也指出,臺灣是很重要的平面顯示器的制造中心,應材在臺南科學園區也新成立了臺南的顯示器研究室。此外,應材去年跟臺大、清大、交大、成大等四所學校簽備忘錄,持續投資研發的經費,希望善用雙方資源達到雙贏。
而關于現場提問,相較于12寸晶圓,未來18寸晶圓是否會成為趨勢?對此他則指出,就邏輯上要降低晶圓廠的生產成本有兩個做法,一是在同樣的面積大小上,放進更多顆IC,而往奈米制程去走就是這樣;另一種方法則是把晶圓的面積變大,因此晶圓廠就是在衡量這兩者間的經濟度如何,比較艱難的是晶圓廠可能兩件事都要同時進行。
余定陸表示,半導體業界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變,而改變會帶來契機,因此掌握趨勢的轉折點至關重要,比如19世紀的工業革命就是重要的轉捩點。
余定陸指出,1964年一個電晶體僅要1塊錢美金,但現在1塊錢美金可以買到的電晶體卻超過10億顆,而太陽能光電每瓦的制造成本在4.7年內就降低一半,液晶面板的面積單位成本3.2年內就降低一半,電晶體的價格更是在1.6年內就降低一半,可見半導體產業變遷的迅速。
余定陸進一步強調,1990年代之前半導體周期表中,較常使用來制造IC的元素僅需6個左右,不過1990年代就增加到10幾個,2006年則再增加到30幾個,這中間可以衍生出非常多的排列組合,他認為未來5年內半導體產業所需要的技術、材料、制程,會比過去15年發生的變革還要多。而現在半導體產業也已進入奈米的時代,從電晶體(transistor)到封裝,所有步驟都越來越注重成本(cost)和效能(productivity),以滿足行動通訊裝置的需求。
他表示,半導體企業要在競爭中取勝,必須做到比對手更好的產品效能(productivity)、彈性(flexibility)、學習效率(ability to learn faster than their competitors)、以及協同合作和創新的能力(collaboration and open innovation)。
關于應材對客戶的服務,余定陸進一步說明,像臺積電(2330)和三星都是半導體的巨頭,不過臺積電著重在邏輯,三星則是記憶體,而應材在供貨給這兩者之間就有許多材料都要做局部修改:比方用某種材料生產某種元件是否可行?成本又有多高?有沒有更好的材料可以取代?因為有的材料雖然很好,在量產上卻可能很困難。而包括臺積、三星、英特爾都是應材客戶,因此應材不只保護自己的IP,也要保護客戶的IP,有專屬的團隊來服務,且團隊間不會相互泄漏訊息。
余定陸強調,臺灣是應材很重要的市場,而應材的臺灣業績也是全球最大,很多設備應材也要跟臺積等大公司長期合作來生產,因此要求人員素質也相當高。另外他也指出,臺灣是很重要的平面顯示器的制造中心,應材在臺南科學園區也新成立了臺南的顯示器研究室。此外,應材去年跟臺大、清大、交大、成大等四所學校簽備忘錄,持續投資研發的經費,希望善用雙方資源達到雙贏。
而關于現場提問,相較于12寸晶圓,未來18寸晶圓是否會成為趨勢?對此他則指出,就邏輯上要降低晶圓廠的生產成本有兩個做法,一是在同樣的面積大小上,放進更多顆IC,而往奈米制程去走就是這樣;另一種方法則是把晶圓的面積變大,因此晶圓廠就是在衡量這兩者間的經濟度如何,比較艱難的是晶圓廠可能兩件事都要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