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中美能源合作會議開幕。整體而言,此次中美能源合作對話釋放出一個信號,即中美兩國之間的能源合作日益制度化,像一輛載滿乘客的動車在急速向前。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合作因為附帶有太多的國家利益,因此稱之為某種形式的交易。借用經濟學的交易成本理論來解構中美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這個國際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問題,可以得出的結論為:首先,中美雙方有交易的動機且有能力進行合作。兩個國家有應對金融危機和氣候變化雙重需要的共同利益,且名列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發展、能源結構各具稟賦有互補性,因此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其次,中美雙方通過對話磋商夯實了合作制度的基礎。相互交流通過對各自政府合作決策環境的改善,增加了促進合作的動因,不斷加深了合作。第三,中美雙方已擁有國際制度化了的對話平臺。國際制度能促進信息的傳輸,提高兩國之間的透明度,降低了信息成本。
如果說2009年是中美能源合作的快速啟動年,那么時隔四年,中美之間已經簽署了多個政府/部門間合作協議,創建了三個雙邊機制(中美油氣論壇、中美能源政策對話和中美可再生能源工業論壇),三個多邊機制(五國能源部長會議、全球核能合作伙伴計劃GNEP部長級會議和國際先進生物燃料大會),一個中心(中美能源研究中心)和一個企業合作平臺(中美合作項目—ECP)。可以說,雙方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能源合作格局基本確立,中美能源合作制度框架基本構建。
正是因為擁有了較為規范性的合作制度,大大降低了中美這兩個戰略對手之間對合作利益分配的敏感度,使得合作更易形成,這也是中美雙方合作得到雙方政府部門即中國國家能源局、商務部、美國能源部、商務部、貿易發展署五個部門通力協作、鼎力支持的主要原因。中美合作項目ECP成立以來的發展,特別能夠說明中美能源合作的成績。
ECP的發展集中體現出三大特點:一為參與的成員企業日益增多。今天的ECP不僅僅是美國大公司需求新增長點的平臺,也是眾多高成長中小型公司、創業型公司到中國市場謀求發展的最佳平臺。二為業務更加多元化。ECP業務范圍包含可再生能源、智能電網、清潔煤炭、節能建筑與設計、清潔交通核燃料、工業能效、核能、能源金融與投資、分布式能源(冷熱電三聯動)和頁巖氣等。三為合作成效顯著。ECP在過去的三年半的時間里發起或參與了多個項目,這些項目涉及廣泛,既有清潔能源技術應用的商業示范項目,也有政策、標準和商業模式的研究項目,形式也多種多樣。
中美是世界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在維護全球能源安全和清潔能源發展上有著共同的利益和責任,也面臨著共同的挑戰。當前美國正在實施能源戰略計劃和保障未來能源安全的藍圖,中國也正在組織實施第十二個五年計劃、謀劃長遠的能源戰略。展望未來,在調整能源結構、發展清潔能源、保障石油安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能源節約替代和核電安全發展等領域,中美都將有廣泛的合作前景。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