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為主、政府搭臺、協會服務”,這種“三輪驅動”的創新發展模式,正在成為浙江光伏行業鮮明的時代印記。
在整個行業仍處于寒冬之際,充滿創新精神的浙江企業,再次通過敏銳的嗅覺,尋求差異化發展,找到了一條特色的逆市突圍路。
“產品創新,模式創新,浙江特色光伏企業與您共發展”,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展會現場,一面猩紅色的吊旗異常惹眼。“這次參展的二十余家光伏企業可謂各具特色,他們的產品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在“浙江省光伏產業冠軍專區”主展位上,浙江省光伏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杭州市太陽能光伏產業協會秘書長趙永紅(以下簡稱“趙秘書長”)極富感染力地向業內同仁和媒體介紹。
趙秘書長對浙江光伏企業了如指掌。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的時候,趙秘書長如數家珍般的介紹浙江光伏企業的發展狀況,驚詫于其對企業的了解程度,贊嘆于其對浙江光伏行業整體走勢的把握。
在如此的產業寒冬中,浙江省光伏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如何促使企業協作提高浙江省光伏產業自主開發能力與技術領先優勢?聯盟有著怎樣的職能定位?聯盟又是如何推動浙江省光伏產業創新的發展?產業低谷中,這群以“舍得”、“和氣”、“共贏”、“低調”、“敢闖”聞名天下的浙商走出怎樣的一條特色之路?
政府搭臺聯盟具體運作
浙江省光伏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在省科學技術廳的倡導下成立,浙江民營經濟屬于典型的塊狀經濟,省政府希望主要產業的龍頭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能夠共同發揮作用,從產業技術創新層面一起引導全省技術的發展。“而光伏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略有不同,并沒有集中在一個地區,是由杭州、寧波、嘉興、紹興等多地龍頭企業組成全省層面的一個行業組織。”趙秘書長這樣解釋光伏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與其他聯盟的不同。具體來說,聯盟由昱輝陽光、正泰太陽能、精功科技、晶盛機電、福斯特光伏、日地太陽能等省內六家行業龍頭企業,以及浙江大學、中國光電技術發展中心、浙江省能源與核技術應用研究院、浙江大學國際創新研究院等在光伏領域具有前沿水平的研究院所和產業創新機構10家獨立法人單位組成的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技術創新協作平臺。
趙秘書長說,“浙江省政府對聯盟寄予厚望,聯盟內部的協作研發項目不再像政府扶持的其他研發項目那樣需要組織專家評審,政府相信聯盟成員之間會根據產業發展方向和相互技術創新需求確定項目,這完全是放給聯盟自己決定。”浙江省的光伏產業以中小企業居多,與其它省份相比,在產能方面并不具優勢,浙江省政府希望省內企業能夠走技術創新的路線,開辟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有特色的道路。
作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盟成立的使命是通過龍頭企業的技術創新,帶領全省光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形成我省產業技術戰略高地。“聯盟成立的時候,理事會上大家就全面分析了一下浙江光伏產業的特點與優勢在哪里,很顯然,產業鏈的上游多晶硅方面,浙江并沒有太大優勢。在硅片方面,以浙江衢州為代表的浙江中小型光伏企業數量比較多,但有技術實力和品牌影響力的企業只有昱輝。電池和組件方面,正泰太陽能和日地太陽能初步形成品牌影響力,浙江光伏產業在設備、材料方面頗具優勢,精功科技、晶盛機電和福斯特光伏都是行業龍頭企業。浙江大學還擁有國家唯一在硅材料方面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當時2010年整個光伏產業正處于爆發型增長,我省很多企業忙于生產,都還沒有意識到技術創新的重要性。”聯盟自成立之初就開始致力推動浙江省光伏產業的技術創新,聚集產學研等各方面的力量,針對“提高光伏轉換效率、降低產業鏈成本”的產業發展需求,開展面向光伏上中下游產業鏈的關鍵技術與共性技術的合作技術開發,提升企業的品牌戰略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