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環境影響
從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走勢圖中可以看到,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兩次行業發展低谷分別由于第二次石油危機和美日貿易摩擦所引起,這與光伏產業2009年在歐債危機和2011年開始的產能過剩、經濟不景氣導致的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的大背景下的遭遇如出一轍。另外,2001年和2009年半導體產業的衰退分別受美國“9.11”事件和美國次貸危機、歐債危機引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的影響。由此可見,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今天,產業受到大的經濟環境的影響出現起伏是正常的現象,我們沒有必要杞人憂天或妄自菲薄,還是要端正態度,充滿自信地從細節做起。
技術突破、合作與產業升級
對應著半導體產業每一次增長,也都是技術創新、產業鏈協調合作的結果。比如,1986年由美國主要半導體制造制造商發起的,旨在推動美國在半導體制造領域的領先地位的美國半導體制造技術科研聯合體(SEMATECH)成立,其經費由企業和國家公擔,研究成果反饋企業和美國政府。日美半導體貿易摩擦,讓美國感覺到自己已經在半導體技術上落后于日本,鑒于半導體技術的戰略意義,必須重新趕超日本。美國政府啟動SEMATECH實際是為了整合分散在半導體產業鏈中的研發資源,形成更高效的面向大規模生產技術的研發合作與協同平臺。
半導體技術研發中的預研發階段風險最高,需要投入巨資對可能的多個技術路線進行并行的評估,然后選出最優路線用于規模化量產。隨著技術的日益復雜,單個公司已無法支撐多個路線的研發,但是如果只選取部分路線進行研發,就有可能因為漏掉了最佳路線而滿盤皆輸。SAMETECH很好的起到了預研發階段共享資源、共擔風險的作用,每個參與的企業只投入部分的資源就可以得到全部的預研發結果,不僅提高了研發經費的使用效率,更避免了因為技術路線選擇錯誤導致的毀滅性結果。在SAMETECH的支撐下,美國重新奪回半導體技術的制高點。由于SAMETECH模式的成功,歐洲也仿效成立了IMEC。
1995由歐洲、日本、韓國、臺灣、美國五個主要芯片制造地區的行業協會組織共同發起的國際半導體技術藍圖項目(ITRS)成立,在世界范圍內整合材料、設備、制造、科研力量和行業協會,對影響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戰略技術進行討論、規劃與研究。2000年,在產業鏈整合的基礎上,12寸廠上線,極大地推動了半導體制造效率提升和成本的下降。這些標志性的時間和突破都直接帶動了當時半導體產業當時25%至35%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