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訪俄期間,我見了俄羅斯Usolie-Sibirian公司的代表,Bolshakov先生。中文名當譯為博爾沙科夫先生。
這間公司是從事西門子法多晶硅生產的,2008年投產,當年生產了200噸,當時曾與尚德簽訂了七年的供貨合同,尚德為了保證這份合同的簽訂,還注資了1億美金“占了一點點股份”,但隨即的金融海嘯就令其熄了火。此后,再也沒有開起來。尚德的資金也自然打了水漂。
博爾沙科夫先生介紹說,Usolie公司的股東是一個生產三氯氫硅的公司,所以在2006年光伏市場啟動時,才會考慮成立該公司生產多晶硅。當時一期設計產能為3800噸,但2008年生產了約200噸后,就沒有再生產。原來計劃的在美國上市也泡了湯。
因為該公司位于西伯利亞,博爾沙多夫盛情邀請我到其工廠去參觀。但我對一個停產的西門子法工廠是在沒有興趣看,這兩年看得實在是太多了。何況還在西伯利亞。莫斯科的暴風雪已經讓人很頭疼了,這次既沒有時間、也沒有勇氣再去承受西伯利亞的冷空氣;但我還是認真地聽了博爾沙科夫的介紹。
博爾沙科夫介紹他自己是負責財務和審計方面工作的。最近回到了母公司。Usolie 公司最多的時候大約有130人,用的關鍵設備是GT的爐子(又是GT!),三氯氫硅的合成沒有上,是直接從母公司購買的。曾經與尚德簽訂合同,但沒有實際執行。原計劃到2009年投產再擴產到7000噸,因為金融海嘯,也停止了。
博爾沙科夫認為,該公司的這個多晶硅項目的失敗,除了市場原因外,技術也是重要的問題。該公司是世界上首批使用GT的還原爐的公司之一,但這個爐子的技術當時并不成熟,所以,成本屢降不下來。此外,工藝的問題也不成熟。雖然俄羅斯有色院有相關的工藝技術,但那“只能保證能夠做出硅來,對成本和能耗均不是優化。”,所以,他們的成本比德國的Wacker, Hemlock 等要高出一大截,比后來上馬的韓國OCI也高出了不少。“成本沒有競爭力,這才是項目失敗的根本原因。”
冶金法是個很有前途的方法。俄羅斯也有不少人在研究,只不過后來都沒有什么進展。博爾沙科夫說,他很關注冶金法,他認為,太陽能用的多晶硅,最終必然是冶金法來解決的。
對于俄羅斯的光伏產業,博爾沙科夫說,過去,政府、產業、人民都沒有什么興趣,因為俄羅斯的緯度低,而且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電力很便宜。但是,近幾年,德國光伏的應用進步和中國光伏制造的飛速發展,讓德國開始了反思。尤其是2012年俄羅斯加入WTO之后,認識到,只靠能源銷售,雖然能增加國家的收入,但對于就業問題毫無幫助,對經濟也沒有什么帶動作用。而德國的光照條件比俄羅斯好不了多少,但光伏發電已經占了總電力的近20%,而中國,雖然自己沒有什么應用,但卻占據了全球近60%的光伏產品制造的份額,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直接產生了數百萬人的就業,間接數千萬。因此,俄羅斯目前的業界和政府普遍認為俄羅斯也應當積極發展光伏制造業。現在,俄羅斯正在制定WTO的關于機電產品的進出口的規范工作,其中,有些標準很規范就涵蓋了光伏產品。
“加入WTO后,對于俄羅斯的光伏產業會有很大的積極推進作用的。” 博爾沙科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