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全國政協委員、南昌大學材料學院院長周浪從北京開完兩會返贛,參與會見了來南昌考察的臺商代表團。光伏產業臺商一行二十余人興致很高,對南昌各項條件進行認真考察。南昌已在招兵買馬,“打造全球最大的光伏產業基地。”而另一邊,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龔建明也在兩會上發言指出,“建議將湖南列入國家光伏產業基地予以支持。”
是非辨
對于各地要大力發展光伏產業的計劃,有人可能不解。“就是那個兩頭(原料和市場)在外把污染和耗能留給自己的產業?”
周浪很反對這樣的說法。兩會期間他特地發言對于當前太陽能光伏發電是否得不償失、是否高耗能、是否高污染、是否犧牲中國資源環境為西方服務的問題進行了詳盡的分析。
2007年中國太陽能電池產量已經世界稱王,其中中國大陸地區太陽能電池產量達到世界第二位。“一個行業能如此迅速發展并走在世界前列,這在我國十分罕見。可喜的是這還是前景廣闊的新能源領域。”周浪對記者表示。
然而隨著近年來國內對光伏產業投資的持續高漲,國內上下各界對光伏發電及其支撐產業提出很多的疑慮乃至責難,在周浪看來這些問題大部分都能在技術層面回答,需要的只是科學客觀地思考推理、收集事實數據再加上一點計算分析。
他用學者的習慣從能源收益率、耗能方面給了3組數字:當前采用的晶體硅片光伏電池工作壽命在25年以上(25年后發電能力下降到新電池的80%),而制造這種電池所耗的電能經2到4年發電就可以回收。能量收益約為10倍,隨著市場和產業規模的擴大,這個收益比還可提高;
對鋼鐵、鋁和太陽能高純硅化工生產中每產生人民幣100元產值所需電耗水平進行了調研和計算,煉鋁電耗水平最高,達到113度電,而高純硅生產最低,只需10度電;
2008年中國光伏發電系統裝機容量4萬千瓦,假設它裝機產容量擴大250倍,總體耗能依照當前光伏產業技術水平,建設1000萬千瓦光伏發電系統需耗電265億度,占2007年全國總發電量的0.8%,而煉鋁占到了5%,鋼鐵比例則為14%。
所以“光伏產業稱不上高耗能產業。”他說。
關于光伏產業是否高污染,他解釋,污染問題主要在上游高純硅原料生產中。其產生的廢水和廢氣無論從回收利用還是無公害處理都不存在技術困難。國內也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實現了這項技術。而且,他覺得這個問題可以用簡單的逆向思考解決:高純硅生產供應長期被控制在美國、德國、日本七大企業手中,不向其他國家轉移。“這三個國家的環保控制和法規十分嚴格,如果高純硅生產是控制不了的高污染行業,它豈能在這些國家長期存在?”
他談起這樣的悖論,西方有人指責中國光伏產業霸占其市場、間接享受其政府補貼,而國內卻指責它犧牲中國資源環境為西方服務。
光明的前景和窘迫的國內市場
對于光伏產業的支持,周浪并不孤獨。在今年兩會上,還有一些委員提出了我國應該大力支持發展光伏產業的提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第四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柳崇禧,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河南洛陽市主委金正新,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龔建明等在他們的發言或者提案中都談到了光伏產業的重要性以及扶植光伏產業的緊迫性。
金正新發言中指出,預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總能源結構中將占到30%以上,而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世界總電力供應中的比例也將達到10%以上。到21世紀末,太陽能發電將占到世界能源結構中的60%以上。如他所言,這真是一個光明的前景,但不可回避的是,光伏產業也面臨著窘迫的國內市場。
金正新表示,中國太陽能電池研究比國外晚了20年,盡管最近10年國家在此方面加大了投入,但投入仍然不夠。
周浪指出,“光伏產業以民營企業為主體,可能是國家投入最少的行業。”
對于光伏產業企業的現狀,具有很多光伏企業會員單位的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做了大量調研,寫成提案由全國工商聯提交到兩會。他們為目前國內光伏產業的環境擔憂。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信息研究部副主任陳磊告訴記者,現狀可以歸結為兩點:第一,國內光伏市場發展緩慢。第二,研發和創新能力薄弱。
新能源商會指出,中國目前光伏發電系統安裝容量僅占生產容量的不足2%,絕大部分產品依賴出口。市場狹小已經嚴重阻礙我國光伏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光伏產業尚未建立起全面的研發和創新體系,也缺乏一些高新制造產業的支撐,因此我國的太陽電池關鍵生產設備基本依賴進口。這種現狀導致我國光伏產業被打上“代工車間”的烙印。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