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農歷春節前后,一個陌生的天氣名詞突然頻繁見諸于報端和媒體:霧霾。這種新的異常天氣籠罩了中國中東部大部分城市。這是自中國有氣象記錄以來,發生的程度最嚴重、覆蓋范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霧霾天氣。
1月13日,北京市環保局官方網站顯示,空氣質量為六級污染,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這是北京連續三天空氣質量達六級極度污染。北京市發布了有氣象預警史以來首個霾橙色預警信號。北京市主城區PM2.5濃度測值都在750微克/立方米左右,已瀕臨“爆表”,超過空氣質量日均值標準(75微克/立方米)的十倍以上。
與此同時,其它城市的空氣質量也不容樂觀。氣象監控顯示,從華北到中部乃至黃淮、江南地區,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嚴重污染。各地空氣質量指數紛紛報警。石家莊的空氣質量指數(API)達到437,幾近“破表”,而邯鄲、保定的空氣質量指數分別是310、268,也在中重度污染之列。此外,沈陽、哈爾濱、合肥、武漢、西安等城市,空氣污染程度也不低,紛紛發布大霧大霧黃色、橙色預警信號。中國整個北部、中東部地區均處于霧霾籠罩之中。
氣象專家解釋,霧是氣溶膠系統,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能見度降低到1000米以內的自然現象。霾是指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粒等均勻地懸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氣普遍混濁,使遠處光亮物體微帶黃、紅色,使黑暗物體微帶藍色。霧和霾的區別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達到90%的叫霧,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80%~90%之間的,是霧和霾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霾。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是形成霧霾的主要來源。顆粒物來自揚塵、機動車尾氣、燃煤及揮發性有機物等,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影響。PM2.5粗細還不到頭發絲的三十分之一,能攜帶大量有毒有害物質,通過支氣管進入人體的肺部,甚至融入到血液之中,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造成肺癌死亡率的增加,成為危害身體健康的隱形殺手。
大范圍霧霾天氣引發交通臨時管制、航班延誤、病患增加等連鎖反應。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西等地多條高速公路都采取了臨時交通管制,而醫院的呼吸科和兒科病患也明顯增多。據報道,近一周以來,北京兒童醫院的日均門診量都接近一萬人次,其中三成是呼吸道疾病。這些僅僅是霧霾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和危害,而這背后更為可怕的是,異常天氣事件暴露出中國當前環境惡化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大大超出每個人的預料。我們不得不開始質疑,我們生活的環境是安全的嗎?我們置業居住的城市還是適宜生存的嗎?以生態環境破壞為代價的生活水平的改善、物質的豐富是可以持久的嗎?自然已經在用它的方法給予了我們清晰明確的嚴重警示:改變中國當前的生產生活方式刻不容緩,否則后果將難以預料。
1月13日,北京市環保局官方網站顯示,空氣質量為六級污染,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這是北京連續三天空氣質量達六級極度污染。北京市發布了有氣象預警史以來首個霾橙色預警信號。北京市主城區PM2.5濃度測值都在750微克/立方米左右,已瀕臨“爆表”,超過空氣質量日均值標準(75微克/立方米)的十倍以上。
與此同時,其它城市的空氣質量也不容樂觀。氣象監控顯示,從華北到中部乃至黃淮、江南地區,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嚴重污染。各地空氣質量指數紛紛報警。石家莊的空氣質量指數(API)達到437,幾近“破表”,而邯鄲、保定的空氣質量指數分別是310、268,也在中重度污染之列。此外,沈陽、哈爾濱、合肥、武漢、西安等城市,空氣污染程度也不低,紛紛發布大霧大霧黃色、橙色預警信號。中國整個北部、中東部地區均處于霧霾籠罩之中。
氣象專家解釋,霧是氣溶膠系統,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能見度降低到1000米以內的自然現象。霾是指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粒等均勻地懸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氣普遍混濁,使遠處光亮物體微帶黃、紅色,使黑暗物體微帶藍色。霧和霾的區別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達到90%的叫霧,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80%~90%之間的,是霧和霾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霾。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是形成霧霾的主要來源。顆粒物來自揚塵、機動車尾氣、燃煤及揮發性有機物等,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影響。PM2.5粗細還不到頭發絲的三十分之一,能攜帶大量有毒有害物質,通過支氣管進入人體的肺部,甚至融入到血液之中,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造成肺癌死亡率的增加,成為危害身體健康的隱形殺手。
大范圍霧霾天氣引發交通臨時管制、航班延誤、病患增加等連鎖反應。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西等地多條高速公路都采取了臨時交通管制,而醫院的呼吸科和兒科病患也明顯增多。據報道,近一周以來,北京兒童醫院的日均門診量都接近一萬人次,其中三成是呼吸道疾病。這些僅僅是霧霾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和危害,而這背后更為可怕的是,異常天氣事件暴露出中國當前環境惡化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大大超出每個人的預料。我們不得不開始質疑,我們生活的環境是安全的嗎?我們置業居住的城市還是適宜生存的嗎?以生態環境破壞為代價的生活水平的改善、物質的豐富是可以持久的嗎?自然已經在用它的方法給予了我們清晰明確的嚴重警示:改變中國當前的生產生活方式刻不容緩,否則后果將難以預料。